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代黄芪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林 林轶群 傅延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总结黄芪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历代黄芪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芪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芪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芪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 目的总结黄芪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历代黄芪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芪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芪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芪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黄芪用量特点。结果黄芪历代用量规律除最大用量波动较大(清代达峰值,日服量约为298.4 g)外,其余用量大致规律为汉唐至宋明显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黄芪用于肌表肢体病证及中风后遗症偏瘫痿痹属虚证者一般用量较大,用于其余病证时则根据病症不同,用量或大或小,随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春胜 聂安政 +1 位作者 王笑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08-1712,共5页
量效关系是确定中药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瓶颈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建议将谱效关系理论引入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为推动中药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是确定中药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瓶颈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建议将谱效关系理论引入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为推动中药量效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量效关系 临床用药剂量 效应物质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细辛的毒性与临床用量探讨 被引量:21
3
作者 柳俊辉 秦华珍 +1 位作者 郝二伟 范丽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372-2374,共3页
自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经查阅古今有关细辛毒性与用量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认为细辛常规用量可以确定为:入丸散剂,O.5-1g;入汤剂,5-15g。煎煮时间宜20min。
关键词 细辛 毒性 临床用量
下载PDF
生地黄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傅延龄 张林 王博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总结从两汉至今生地黄的临床用量特点,为生地黄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建立历代生地黄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将含生地黄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生地黄药量、整方... 目的总结从两汉至今生地黄的临床用量特点,为生地黄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建立历代生地黄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将含生地黄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生地黄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生地黄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合文献分析生地黄历代用量特点。结果汉唐时期生地黄用量特点为大剂量(〉41.4 g)、宽范围(10.4-414.6 g),而从宋代至今,生地黄临床用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较低水平,表现为平均用量、最常用量下降,常用量范围缩小,但用量范围仍较宽。结论生地黄使用25 g左右主要发挥滋阴清热凉血的作用,30 g以上有除痹安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欣燕 连凤梅 +3 位作者 郭允 闫韶花 肖明良 仝小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了解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用量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至2011年与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相关的文献,对其中明确研究方法、处方用量及疗效判定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描述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实际用量、治疗... 目的了解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用量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至2011年与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相关的文献,对其中明确研究方法、处方用量及疗效判定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描述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实际用量、治疗疾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文献为16篇,分为成人感染性腹泻、成人急性胃肠炎、成人慢性腹泻及小儿腹泻四大类,成人使用剂量范围为:葛根9~30g,黄芩6~15g,黄连3~10g,炙甘草3~6g。儿童使用剂量范围:葛根3~15g,黄芩2~10g,黄连3~10g,炙甘草3~9g。结论初步得到了葛根芩连汤治疗不同类型腹泻的临床有效剂量范围,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葛根芩连汤 临床用量
原文传递
葛根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傅延龄 张林 刘绍永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总结葛根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软件建立历代葛根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录入含葛根方剂的方名、总药量、葛根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葛根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 目的总结葛根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软件建立历代葛根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录入含葛根方剂的方名、总药量、葛根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葛根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葛根用量特点。结果在宋朝以前葛根的用量呈现出"剂量大、范围宽"的特点,而自宋朝始,葛根的临床用量明显下降,表现出"剂量小、范围窄"的特点。结论葛根常规剂量应用有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透疹的作用,大剂量应用葛根能增加其解肌退热、通经活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东汉至今大黄临床用法用量文献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梓林 陈丹 +3 位作者 陈佳慧 李婷 程发峰 王雪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总结东汉至今大黄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用量规律,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汉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92部,采用Excel 2016软件录入数据,包括含有大黄的方剂、炮制方法、药量,建立历代大黄剂量数据库。将大黄根据不同的... 目的总结东汉至今大黄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用量规律,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汉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92部,采用Excel 2016软件录入数据,包括含有大黄的方剂、炮制方法、药量,建立历代大黄剂量数据库。将大黄根据不同的炮制方式分为净制、酒制、醋制、炒炭、生炭混用及无明确归类6类,统计历代大黄及不同炮制方式的使用频次,临床用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常用剂量及常用范围。结果东汉、唐代、宋代大黄常用剂量分别为55.2 g、41.40 g、41.30 g,常用范围为13.8~82.6 g;金元时期大黄常用剂量为38.10 g,常用范围为3.81~38.10 g;明代、清代大黄常用剂量分别为7.46 g、3.73 g;民国和现代大黄常用剂量为9.39 g、6.00 g。净制大黄使用总频次高达971次,且用量范围在0.38~206.60 g;酒制大黄在明清时期盛行,频次为73次;现代达到高峰,频次为115次;醋制及炒炭大黄记录少,醋制大黄共2次,炒炭大黄共50次,常用量均在15 g之内。结论大黄在历代临床用量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汉唐宋时期大黄常用剂量大、范围广,而在金元时期常用剂量小、范围较窄,且自明清开始,大黄的常用范围与现代接近;历代净制大黄频率高、用量大,酒制大黄的使用在明清兴盛,现代达到高峰,醋制及炒炭大黄使用少、用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临床用量 中药炮制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桂枝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傅延龄 张林 陈丽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总结桂枝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用量特点,为桂枝临床用量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从汉代至今桂枝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桂枝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桂枝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 目的总结桂枝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用量特点,为桂枝临床用量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从汉代至今桂枝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桂枝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桂枝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含桂枝方剂中桂枝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果整个汉唐宋时期,桂枝的用量范围很大,平均用量均在20g以上;金元以后桂枝用量逐渐减少;至明清以后,由于温病学说盛行,桂枝作为一味辛温药物,其平均用量和最常用量都处于一个低剂量范围,但仍有一些医家在治疗某些病例时应用大剂量的桂枝,最大用量达298.4g。结论桂枝超大剂量使用,发汗解肌力量较强,可治疗风寒表虚感冒久不能解者;大剂量主要用于温经通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临床用量 方剂
原文传递
升麻历代临床用量沿革及量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佳慧 任梓林 +4 位作者 陈丹 李婷 陈聪爱 程发峰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41-4445,共5页
目的:总结汉代以来升麻的临床用量规律及原因,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升麻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历代升麻剂量数据库,分别按历史朝代汇总升麻临床用量的研究结果,归纳升麻的最小用量、最大用量、最常用量及其范围,并与《中华... 目的:总结汉代以来升麻的临床用量规律及原因,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升麻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历代升麻剂量数据库,分别按历史朝代汇总升麻临床用量的研究结果,归纳升麻的最小用量、最大用量、最常用量及其范围,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升麻用量作比较。从中总结升麻历代用量变化规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用量变化的原因及量效关系。结果:从汉至唐宋,升麻的常用量范围有所拓宽,金元时期以后常用量范围明显缩窄,以小剂量为主。升麻历代最大用量波动较大,最小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用量大致规律为至金元时期明显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结论:升麻大剂量(15~30 g)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中剂量(5~15 g)用以发表透疹,小剂量(2 g左右)起升举阳气之效,根据病症不同,可拓宽用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 药物剂量 汤剂 文献研究 量效关系 临床用量
原文传递
古代含细辛散剂中细辛用法用量文献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滕占理 樊巧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7-889,892,共4页
目的总结汉代至清代间含细辛内服散剂中细辛的用量特点。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细辛的内服散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整方药量、细辛药量、方药味数、日服量及细辛用量比重。结果细辛入散剂无单独使用案例,常为7~15味药复方形式... 目的总结汉代至清代间含细辛内服散剂中细辛的用量特点。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细辛的内服散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整方药量、细辛药量、方药味数、日服量及细辛用量比重。结果细辛入散剂无单独使用案例,常为7~15味药复方形式,常用日服药次数3次,常用细辛药量占比为3.80%~10.39%,治疗外科疾病时药量占比可适当增加,历代平均药量占比呈增加趋势。入散宜小剂量使用,历代常用剂量范围分别为汉唐时期0.33~1.19 g、宋元时期0.61~2.00 g、明朝0.48~1.92 g、清朝0.72~2.71 g,呈增长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1~3 g常用量的标准更符合细辛在散剂中的用量规定。结论用药味数的减少和细辛药量占比的增加是导致历代散剂中细辛日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把控细辛用量时应考虑不同的剂型因素,直言细辛用量范围而忽视剂型条件较为不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散剂 文献研究 临床用量
原文传递
黄柏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传蓉 李必刚 +2 位作者 张林 倪胜楼 傅延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总结黄柏从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表建立历代黄柏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柏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柏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柏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 目的总结黄柏从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表建立历代黄柏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柏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柏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柏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黄柏用量特点。结果历代黄柏用量规律大致为汉唐时期用量最大,唐代每方用量最高可达220g;至宋代仍然维持着较大剂量,常用剂量范围为8~40g;但从金元至近代、当代,其用量大幅下降,每方最大量在30g左右。结论黄柏汉唐时期用量最大,金元至当代用量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半夏的处方应付及临床调剂用量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园龙 周永刚 +2 位作者 魏玮 季益倩 赵守郡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5期511-512,共2页
对江苏、上海等地区的半夏处方用名与应付标准进行查阅和整理,同时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中医师开具的含有法半夏与姜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收集,并对两者在处方中的临床调剂用量及其使用频数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促进... 对江苏、上海等地区的半夏处方用名与应付标准进行查阅和整理,同时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中医师开具的含有法半夏与姜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收集,并对两者在处方中的临床调剂用量及其使用频数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规范调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处方用名 调剂应付 临床用量 中国药典 中药炮制规范
下载PDF
半夏历代临床用量沿革及原因分析
13
作者 李婷 程发峰 +4 位作者 陈佳慧 任梓林 陈丹 郑雨晓 王庆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 总结半夏自东汉至今的临床用量规律,并分析原因,为该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前人从东汉至今对半夏临床用量的研究结果,归纳其最常用量及其范围,最大用量及最小用量,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 目的 总结半夏自东汉至今的临床用量规律,并分析原因,为该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前人从东汉至今对半夏临床用量的研究结果,归纳其最常用量及其范围,最大用量及最小用量,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用量作比较,从中总结规律并分析原因。结果 半夏的常用量及其范围呈汉唐用量大、范围宽,宋金元用量下降、范围骤缩,明清至今用量增、范围扩大的变化规律,剂型、炮制、煎服法是主要影响因素;半夏超大剂量与极小剂量应用在历代均属少数,大剂量与所治病证有关,小剂量与用药人群有关。结论 《药典》规定半夏用量(3~9 g)与古代医家的用药用量经验有一脉相承之处,常规情况应遵循。对于失眠、恶性肿瘤、痰浊重证可适当增加用量,大剂量用药过程中需注重防控相关不良反应。对于低龄、高龄、孕妇、阴虚血燥或肝肾功异常等特殊人群,需适当减少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下载PDF
桃仁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洪蓓 张林 傅延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总结桃仁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建立历代桃仁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桃仁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桃仁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桃仁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 目的总结桃仁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建立历代桃仁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桃仁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桃仁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桃仁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桃仁用量特点。结果桃仁用量以汉唐时期最大,尤其在唐代日服量最高可达69 g;至宋代略有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达到40 g;金元时期用量最小,最大用量仅为4 g;明清直至当代,其用量略低于宋代,最大用量为30 g。结论桃仁历代用量呈现广剂量、宽范围的特点,桃仁大剂量(≥20 g)适用于急危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探讨全蝎的用法用量
15
作者 石雪华 郭宏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63-568,共6页
[目的]通过梳理古今文献记载,探讨全蝎计量单位混乱的历史缘由及古今对其药用部位和剂量的认识,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中含有全蝎及蝎尾的方剂,经过筛选后运用Excel 201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方剂剂型、... [目的]通过梳理古今文献记载,探讨全蝎计量单位混乱的历史缘由及古今对其药用部位和剂量的认识,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中含有全蝎及蝎尾的方剂,经过筛选后运用Excel 201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方剂剂型、计量单位进行频数分析,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各省市炮制规范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古今对比分析。[结果]全蝎计量单位混乱的原因与其入药剂型、药物质量评价标准有关;对于入药部位古今医家认识存在巨大差异,全蝎古代药用部位主要包括全者和蝎尾两种方式,全蝎分为去尾、去足等形式,蝎尾分为去尾刺和不去两种形式。现代药用部位较为单一,主要为全蝎,仅在上海、甘肃、贵州的中药炮制标准中载有蝎尾和全蝎两种应用方式;古代用量较小,现代用量较大,远超国家规定的用量范围。[结论]基于安全性和合理性考虑,全蝎在临床应用中应选用“g”为计量单位,用量上遵守药典规定,同时增加相应的基础研究,明确有效用药剂量,深化全蝎与蝎尾的差异性研究,促进全蝎的临床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蝎尾 有毒中药 药用部位 计量单位 临床用量 合理用药
下载PDF
麝香接骨丸的限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新宇 裴俊俊 田洪根 《齐鲁药事》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通过临床前毒理学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限量试验)考察麝香接骨丸临床用量的急性毒性情况。方法 取健康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 4 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2 0只给予麝香接骨丸悬浮液(2 0 g·kg-1,0 4g·ml-1),另 2 0只作对... 目的 通过临床前毒理学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限量试验)考察麝香接骨丸临床用量的急性毒性情况。方法 取健康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 4 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2 0只给予麝香接骨丸悬浮液(2 0 g·kg-1,0 4g·ml-1),另 2 0只作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灭菌水,药后观察 14d,记录试验动物在试验前、后的表现以及期间的体重。结果 观察期内,试验动物未出现异常反应。结论 麝香接骨丸临床用量不会引起急性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试验 临床用量 麝香接骨丸
下载PDF
秦皮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林 张梦琪 傅延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957-1960,共4页
目的总结秦皮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对秦皮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历代秦皮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秦皮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秦皮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秦皮出现的... 目的总结秦皮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对秦皮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历代秦皮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秦皮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秦皮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秦皮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秦皮用量特点。结果秦皮用量汉唐与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用量最大,日服量约为40g,而其他时代或较少运用或仅用10g左右。结论秦皮大剂量(40g左右)发挥其入大肠、清热燥湿作用,适用于热毒痢疾重症,中等剂量(10g左右)发挥其收涩而有兼以补益的功效,治疗目疾、带下、崩漏、男子精虚等方面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重组人生长激素比活要求及其对临床用药剂量影响的考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速远 胡莹莹 +2 位作者 李怡君 寇雅真 赛文博 《中国药事》 CAS 2021年第5期595-599,共5页
目的:规范重组人生长激素制剂的比活,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针对国内企业存在的问题,例如比活不统一,通过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比活3.0 IU·mg-1的历史回溯、各国药典规定的梳理以及比活对临床用法用量和疗效影响的分析,建议规... 目的:规范重组人生长激素制剂的比活,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针对国内企业存在的问题,例如比活不统一,通过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比活3.0 IU·mg-1的历史回溯、各国药典规定的梳理以及比活对临床用法用量和疗效影响的分析,建议规范重组人生长激素制剂的比活规格。结果与结论:在有关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较为充分的基础上,建议重组人生长激素比活统一为3.0 IU·mg-1,以确保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比活 制剂规格 生物学活性 临床用量
下载PDF
中药汤剂临床剂量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桑方方 彭万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影响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除辨证论治、方剂配伍、中药药性及药材质量以外,与方药的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疗效问题正在成为制约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之一。为了使中药更加安全有效,应当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技术对古代中药文献... 影响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除辨证论治、方剂配伍、中药药性及药材质量以外,与方药的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疗效问题正在成为制约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之一。为了使中药更加安全有效,应当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技术对古代中药文献和名医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其中规律并进一步以现代药理学和化学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中药发生治疗作用的起始剂量,即取效阈值。以此为契机,推进中药标准化研究,有利于学术传承,有利于增强临床疗效,有利于走向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临床用量 取效阈值
下载PDF
我院单味中药饮片剂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花 李学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9期41-44,共4页
目的挖掘出单味中药饮片剂量的特点和规律,为中药饮片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为规范中药饮片剂量的应用奠定基础,并推动中药临床应用标准化建设。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使用剂量及法定标准现状进行调研,寻找中药饮片剂量概念界... 目的挖掘出单味中药饮片剂量的特点和规律,为中药饮片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为规范中药饮片剂量的应用奠定基础,并推动中药临床应用标准化建设。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使用剂量及法定标准现状进行调研,寻找中药饮片剂量概念界定不完整与其临床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查分析我院2017年3月1~30日排名前50中药饮片剂量,从而探寻中药饮片剂量应用的规律和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符合药典规定用量的饮片仅为8%,常用剂量符合药典规定的仅占40%,由此可知,我院中药饮片在临床使用中普遍存在超药典剂量使用的情况。结论中药饮片的剂量范围不仅应当考虑安全性,还要将量效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饮片 临床剂量 频次总结 用量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