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适应性周期的韧性城市分类评价——以我国海绵城市与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为例 被引量:73
1
作者 郑艳 翟建青 +2 位作者 武占云 李莹 史巍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8,共8页
建设韧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与风险治理领域的热点议题。韧性城市注重城市系统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我国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试点是建设韧性城市的具体途径。其中,海绵城市旨在减小暴雨和水资源相关风险,气... 建设韧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与风险治理领域的热点议题。韧性城市注重城市系统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我国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试点是建设韧性城市的具体途径。其中,海绵城市旨在减小暴雨和水资源相关风险,气候适应型城市注重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多种灾害风险。目前国内外对于韧性城市的理论基础及其评价方法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针对我国城市地域分布广泛、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发展阶段差异大等特点,亟需在试点工作中加强理论指导和分类评价研究。本文选择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暴雨作为致灾危险性因子,构建了包括城市发展能力、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能力的城市韧性指数,依据韧性理论中的适应性周期假说,将样本城市区分为韧性城市、低风险城市、脆弱型城市和高风险城市四类,应对暴雨的系统韧性分别为高、中、低水平。结果表明,四类城市在海绵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试点样本中所占比重并不均衡。其中,海绵城市试点中的韧性城市和低风险城市类别共占33%,这些"锦上添花"型的试点城市应总结经验并深入发掘潜在问题;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中的脆弱型城市、高风险城市两类占到其试点总数的92%,需要借助试点政策"雪中送炭"以减小风险、提升韧性。针对试点中存在的韧性城市数量少、高风险城市甄别不足、低风险城市入选比例过高、脆弱性城市数量众多且分化性大等问题,本文建议在试点工作中积极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协同建设,加强试点城市的分类评价及指标考核,对不同类型的试点城市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加强韧性城市的公众参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适应性周期 海绵城市 气候适应型城市 系统韧性 分类评价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经验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启发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彩君 王国玉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45-49,共5页
从育景和造景两方面解析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的特点和经验,揭示蕴含在园林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花木4个层面的气象育景功能;从时间、空间、感知3个维度提炼气象造景的特点:由时现景、借物构景、多感交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气象... 从育景和造景两方面解析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的特点和经验,揭示蕴含在园林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花木4个层面的气象育景功能;从时间、空间、感知3个维度提炼气象造景的特点:由时现景、借物构景、多感交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经验对当代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启发,包括融合育景和造景功能,构建与气候为友的安全、舒适、优美的城市;借气象造景修复人与气候的关系,激发全社会主动的气候变化适应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气象景观 气候适应型城市
下载PDF
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鲍文 《中国名城》 2020年第3期4-9,共6页
世界上大部分经济活动和温室气体排放集中在城市,城市应该承担减缓气候变化的责任。城市人口与财产聚集使得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城市必须在与之共存中做到趋利避害。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就... 世界上大部分经济活动和温室气体排放集中在城市,城市应该承担减缓气候变化的责任。城市人口与财产聚集使得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城市必须在与之共存中做到趋利避害。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以减缓与适应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即通过低碳发展战略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以及气象灾害频度和强度日益提高的趋势,尽可能减轻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气候变化最不利的影响是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气候适应型城市通过灾害风险管理更好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及各种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 减缓战略 适应战略 灾害风险管理
下载PDF
基于恢复力的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发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鲍文 《中国名城》 2020年第7期25-31,共7页
气候变化增加了城市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城市提高灾害恢复力,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就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发展模式。城市恢复力是应对灾害风险不确定性的能力,而灾害周期管理和基于灾害风险信息的良性决策循环为提高城市... 气候变化增加了城市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城市提高灾害恢复力,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就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发展模式。城市恢复力是应对灾害风险不确定性的能力,而灾害周期管理和基于灾害风险信息的良性决策循环为提高城市恢复力提供了机会。提出基于恢复力的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发展路径,即以风险评估确定提高城市恢复力优先次序;结合土地利用规划,采用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利用自然景观提高城市恢复力;通过城市改造,建立基于社区的极端天气恢复力;创新风险融资和转移机制,提升财政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 城市恢复力 社会恢复力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气候适应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谢欣露 郑艳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6年第4期50-66,共17页
提升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的政策与实践是国内外城市与环境研究的新热点。我国正在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如何界定和评估不同城市的适应能力,是城市开展适应规划和决策的基础。作者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气候适应能力评... 提升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的政策与实践是国内外城市与环境研究的新热点。我国正在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如何界定和评估不同城市的适应能力,是城市开展适应规划和决策的基础。作者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气候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10~2014年间16个区的城市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北京各区在经济支撑能力、社会发展能力、自然资源禀赋、技术适应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上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衡性。研究发现综合适应能力与城市功能区分区较为一致,表明各区的功能定位对其发展和适应能力具有潜在影响。其中,核心城区由于发展基础较好,综合适应能力优势明显;发展新区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高等压力,综合适应能力最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体现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前瞻性的适应规划,推进不同空间区域的协同发展,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外围郊区的功能互补和协同治理,以此提升整个城市系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型城市 适应能力 城市韧性 协同适应 城市功能区
原文传递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卓群 姚鸣奇 郑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是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此,该研究采用2010—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是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此,该研究采用2010—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机制分析和空间效应分析从不同视角开展量化评估。结果表明:①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城市韧性提升,这一结论在进行缩尾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时间安慰剂、个体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②经济发展异质性和水资源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水资源禀赋中等地区的效果更为显著。③人力资本培养、韧性基建投入是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促进城市韧性提升的重要渠道。④周边地理邻近城市获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对本城市韧性具有促进提升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强化制度支撑,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开展第二批试点;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多管齐下,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绿色创新、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的桥梁纽带作用;放大试点城市政策效应,构建气候适应政策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促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型城市 城市韧性 试点政策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雄安新区雾霾事件的日常生活影响与适应策略
7
作者 范叶超 刘俊言 薛珂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5,共12页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适应策略。受多重因素影响,雄安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历来十分突出,其所在的京津冀地区也是中国雾霾事件多发区域。雄安新区设立后,在超常规大气治理下,近年来新区雾霾污染问题...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适应策略。受多重因素影响,雄安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历来十分突出,其所在的京津冀地区也是中国雾霾事件多发区域。雄安新区设立后,在超常规大气治理下,近年来新区雾霾污染问题有所缓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质量的惩罚效应逐渐显现,加上大规模城市建设,未来雄安新区雾霾事件的发生概率仍然存在。雾霾事件直接扰动日常实践再生产的主要机制包括约束实践的物质要素、缩减实践者群体的规模以及侵占实践开展的时间与空间,并透过实践网络造成更多日常实践再生产的失调或中断,最终导致日常生活的常态运行受阻。该研究利用AHP方法构建城市日常实践雾霾脆弱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该体系对雄安新区的日常实践雾霾脆弱性进行跨城市和跨时间的比较分析。一方面,与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相比,现阶段雄安新区的日常实践雾霾脆弱性最高,突出表现在时空脆弱性和实践者脆弱性两个维度。另一方面,在未来三十年里,随着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以及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预计雄安新区日常实践的雾霾脆弱性将趋于下降:在全部预估情景下,与2020年相比,2035年和2050年雄安新区的日常实践雾霾脆弱性都要更低,且2050年最低。韧性实践的方案适用于提升城市日常生活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性,建议未来雄安新区通过加强韧性实践建设来因应雾霾事件。利用适霾技术重构雾霾敏感实践,减少日常实践开展中的雾霾暴露;以社区为单位针对重点雾霾脆弱人群制定应急预案,并提供专门的生活救助服务;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日常实践的数字化转型,培育和推广具有更强时空韧性的数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气候惩罚 雾霾事件 韧性实践 气候适应型城市
下载PDF
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车生泉 谢长坤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2期69-74,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针对特大型沿海城市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研究,可保障城市健康安全发展。构建上海气候变化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上海为中度脆弱;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灾害发生风险增加,高度城...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针对特大型沿海城市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研究,可保障城市健康安全发展。构建上海气候变化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上海为中度脆弱;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灾害发生风险增加,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受损可能性增加;上海在自然空间保护、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福利方面表现较好,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和适应性表现较好。分析上海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上海预防气候性灾害、建设适应性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候变化 气候适应性城市 评估 上海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赫章县为例
9
作者 石莹怡 胡小稳 赖天埕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2期32-38,共7页
作为国家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毕节市赫章县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现象、气候变化脆弱性风险高、迈入快速城镇化的贫困山地城市等特征。针对气候变化与石漠化共同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赫章县气候适应型城市... 作为国家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毕节市赫章县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现象、气候变化脆弱性风险高、迈入快速城镇化的贫困山地城市等特征。针对气候变化与石漠化共同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赫章县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应以减缓与适应并重、御灾与降险并重、监测与预警并重为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强化规划引领和提高建设标准、开展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等行动、搭建气候监测预警管理一体化平台、创新突破鼓励性政策等工作,可为其他同类型城市和地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适应型城市 喀斯特石漠化 赫章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