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82
1
作者 裘国旺 赵艳霞 王石立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23-28,共6页
根据我国北方 6 3个代表站点 (196 1- 1995 )的气候资料 ,在分析了该地区近 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 ,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 ,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水不变 ,... 根据我国北方 6 3个代表站点 (196 1- 1995 )的气候资料 ,在分析了该地区近 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 ,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 ,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水不变 ,温度升高的情况下 ,现有的农牧交错带将东南移 ,范围扩大 ;同时气候生产力可能下降。而在温度升高、同时降水增加的气候情景下 ,农牧交错带的移动变缓 ,甚至不变 ,视降水的情况而定。降水增加能部分或完全补偿因温度引起的气候生产力的下降 ,气候生产力甚至有可能增加。降水是决定农牧交错带位置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但未来干热的气候趋势有可能使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得更为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 气候生产力 中国 北方地区
原文传递
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牧草生产潜力及物候期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赵雪雁 万文玉 王伟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2-543,共12页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7个气象站点1965—2013年逐月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5年以来青藏高原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MODIS数据、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及GIS技术分析了近50 a青藏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变...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7个气象站点1965—2013年逐月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5年以来青藏高原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MODIS数据、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及GIS技术分析了近50 a青藏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连续22 a的青藏高原牧草生育期观测数据,探讨了牧草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与牧草主要发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 a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达0.53℃^(10a)^1,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其倾向率为7.81 mm?(10a)?1;而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为16.94 h^(10a)^1。2)1965—2013年青藏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增加趋势,在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增加,青海省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上升幅度较大,而西藏东部上升幅度较小,且南北部地区差异较大。3)牧草返青期、抽穗期及开花期均呈提前趋势,而黄枯期呈现推迟趋势,从而延长了牧草物候期;由东南向西北牧草返青期逐渐推迟,而黄枯期主要出现在一年中的第257~289 d,其空间整体差异不如返青期明显。4)温度和降水均与牧草物候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照时数与其呈显著负相关,且温度是影响牧草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因子。利用青藏高原牧草生产潜力及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可为提高该区牧草的实际产量和保护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草地植被 气候生产潜力 物候期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赵雪雁 王伟军 +1 位作者 万文玉 李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9-1338,共10页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6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区1965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青稞生长季及关键生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Arc GIS...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6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区1965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青稞生长季及关键生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Arc GIS和SPSS技术分析了青藏高原青稞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稞发育过程和产量的影响机理及各气象要素对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近50年来,青藏高原区气温和降水均呈上升趋势(0.53℃?10a?1、7.8 mm?10a?1),且气温上升较显著,降水增加较缓,而日照时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6.9 h?10a?1);2)青藏高原青稞生长季气温、降水均呈上升趋势(0.4℃?10a?1、7.2 mm?10a?1),但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15 h?10a?1),其中高原北部地区增温幅度较大,而中部地区降水增加显著,高原东北部日照时数下降较为明显;3)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136.7 kg?hm?2?10a?1),其中高原中部增加较显著,高原东南部边缘、青海柴达木北部、西藏西北部呈下降趋势;4)降水、气温均与青稞气候生产潜力呈显著正相关,但日照时数与其呈负相关,其中,降水是影响青稞生长季和关键生长期气候生产潜力最为关键的因素,气温影响次之。基于此,就如何利用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点,为提高该区青稞的实际产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青稞 气象因子 生长季 生产潜力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田展 梁卓然 +2 位作者 史军 Gunter Fisher 顾婷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9期61-69,共9页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生产潜力变化主要特征和气候归因,将1961—2010年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2个时段,对比分析近5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并基于IIASA最新开发的农业生态区模型AEZ3.0模拟气候...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生产潜力变化主要特征和气候归因,将1961—2010年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2个时段,对比分析近5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并基于IIASA最新开发的农业生态区模型AEZ3.0模拟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量、水分条件以及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近50年中国雨养和灌溉小麦单产潜力增加的区域主要为东北、华北和四川盆地,单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为西北和东南地区。中国冬小麦的适宜区域出现较明显的北扩南收态势,而雨养春小麦适宜面积在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显著减少。全国雨养小麦总生产潜力减少5%,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变化不大。东北区域雨养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增加都最为明显,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中国小麦增产的重点区域。中国小麦生产需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优化布局,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AEZ模型 农业气候资源 小麦 生产潜力
下载PDF
气候变暖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长青 类成霞 +1 位作者 王春春 张卫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2-1279,共8页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依据中国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多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971-2007年春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趋势,包括春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太阳辐射总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利用GIS技术分析了...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依据中国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多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971-2007年春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趋势,包括春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太阳辐射总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利用GIS技术分析了东北地区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及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值,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有波动下降趋势。在气温不断升高的情形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有所增加,但由于各地区间降水的差异,东北地区春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各地区变化差异较大,21世纪以来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南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减少,而中部地区增加。为此,就如何利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的特点,以及提高春玉米的实际产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气候变化:生产潜力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高浩 潘学标 符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3期277-282,288,共7页
根据内蒙古中部草原各样点47a的气候数据,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模型,分析研究区域不同草原类型草地生产潜力和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气候驱动力。结果显示,内蒙古中部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向西表现出与地理分布和降水量... 根据内蒙古中部草原各样点47a的气候数据,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模型,分析研究区域不同草原类型草地生产潜力和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气候驱动力。结果显示,内蒙古中部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向西表现出与地理分布和降水量分布趋势一致的差异性,农牧交错带草地>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其气候生产潜力在3000~7000kg.hm-2.a-1。研究区域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在23.8%~62.3%,不同草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别采用草原样方取样实际产量数据、气候数据和气候生产力模型数据计算分析表明:与温度相比,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域牧草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驱动力,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气候生产潜力都具有正效应,不同草原类型温度与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有差异性。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升高或降低6.75~29.07kg.hm-2.a-1,降水量每升高或降低1mm,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升高或降低0.83~1.86kg.hm-2.a-1。未来气候"干暖化"的趋势下,研究区域温度升高增加的气候生产潜力作用小于由蒸散量增加引起的减产作用,因而导致草地气候生产潜力下降,受水分限制作用越明显的草原,其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趋势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内蒙古中部草原 气候生产潜力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Miami模型
下载PDF
东北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树庆 郭顺姬 +1 位作者 白亚梅 戴阁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采用新的热量、水分、土壤条件订正函数,建立了东北区玉米、水稻、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和资源生产潜力模式,分析了东北区主要作物光合、光温、气候和资源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指出了各地改善热量、水分、土壤资源条件和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科学... 采用新的热量、水分、土壤条件订正函数,建立了东北区玉米、水稻、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和资源生产潜力模式,分析了东北区主要作物光合、光温、气候和资源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指出了各地改善热量、水分、土壤资源条件和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增产潜力,分析了逐步实现气候潜力和光温潜力的可能性及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土壤资源 东北地区 开发利用 农业气候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区的耕地地力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何毓蓉 周红艺 +1 位作者 张保华 程根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88,92,共4页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耕地地力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建设 土壤质量系数 土地生产潜力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初征 郭建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为探求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的影响,基于玉米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结合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2011—2099年RCP_4.5,RCP_8.5两种气候背景气象资料和1961—2010年我国东北地区91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 为探求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的影响,基于玉米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结合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2011—2099年RCP_4.5,RCP_8.5两种气候背景气象资料和1961—2010年我国东北地区91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生产潜力、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未来东北地区玉米可种植边界北移东扩,南部为晚熟品种,新扩展区域以早熟品种为主,不能种植区域减少。未来玉米生产潜力为南高北低,增加速率均高于历史情景,水分适宜度最低,而历史情景下温度是胁迫玉米生产的关键因子。未来东北玉米对气候资源利用率整体下降,其中RCP8.5情景利用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品种布局 生产潜力 气候适宜度 气候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的空间演变 被引量:27
10
作者 钟章奇 王铮 +2 位作者 夏海斌 孙翊 乐群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18-2032,共15页
农业生产潜力对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投资与布局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的研究较少探讨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也还较少关注。为此,论文对1980... 农业生产潜力对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投资与布局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的研究较少探讨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也还较少关注。为此,论文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可能影响做出了估计,研究发现:1961—2012年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异特征异常显著,其中东南较高,西北相对较低,同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19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主要是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其中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中部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减少最为明显,约在4%以上,而水分有效系数的下降是其农业生产潜力减少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潜力增加的地区则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南部等地。在当前的全球变化趋势下,模拟得到,2041—2060年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减少的区域可能主要位于长江以南以及青海中部地区,其中四川盆地和湖北中南部等地的农业生产潜力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因而这也可能会给这些地区的平均粮食产量带来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潜力 中国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素艳 郭海燕 +1 位作者 邓彪 秦宁生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2期49-53,共5页
计算了四川盆地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选择代表站点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在减少,气温在升高,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减少使生产潜力降低,而气... 计算了四川盆地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选择代表站点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在减少,气温在升高,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减少使生产潜力降低,而气温升高具有增加作用;各类生产潜力在1970 s都属于高值时期,光温生产潜力在2006年达到另一个高值;近十年各类生产潜力平均值均较1970 s有所减少,盆地平均气温升高1℃,光温生产潜力增加6%,降水量减少10%,气候生产潜力减少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影响
下载PDF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玉芳 庞艳梅 +2 位作者 刘琰琰 陈超 董孝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3-820,共8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分析了四川省7个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中部最低,光温生产潜力呈现北高南低,气候生产潜力为南北低中间高。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得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偏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出现高值;降水量的减少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明显。四川省水稻存在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水稻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四川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卢燕宇 孙维 +2 位作者 唐为安 何冬燕 邓汗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0,共14页
从气候的资源和灾害双重属性出发,构建了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评价指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综合气候对高产和稳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订正法结合作物生长动... 从气候的资源和灾害双重属性出发,构建了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评价指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综合气候对高产和稳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订正法结合作物生长动态参数估算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为12391kg?hm-2,以沿淮和江淮之间最高;1961-2015年淮北和沿淮东部地区为显著上升趋势,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下降为主。通过考虑在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条件偏离最适区间而导致的胁迫影响,建立了高温、低温、雨涝、干旱4种气候胁迫的评估指标,并基于气候胁迫的超越概率形成了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价方法。气候变暖使研究区冬小麦高温胁迫显著上升,低温胁迫显著下降,水分胁迫无显著的变化趋势。安徽省冬小麦的气候风险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分布特征,以沿淮和江淮之间风险最低,淮北北部和江南南部风险较高;淮北地区主要以干旱和低温贡献为主,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雨涝风险为主。融合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胁迫风险形成冬小麦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其空间格局呈南北低、中间高的特征,种植分布格局与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匹配程度较高,但有一定的优化调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冬小麦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胁迫指数 气候风险 气候适宜性 安徽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云南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蒙 朱勇 黄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442-446,共5页
利用1961-2009年云南省117个台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分析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TSPV)的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并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云南多年平均TSPV值为1439.2g.m-... 利用1961-2009年云南省117个台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分析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TSPV)的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并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云南多年平均TSPV值为1439.2g.m-2.a-1,滇西北和滇东北最低,滇西南和滇东南最高;近49a云南全省以及各站的平均TSPV变化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云南TSPV利用率较低,实际粮食产量平均只占气候生产潜力的19%。在云南气温明显上升、降水略减少、年际波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背景下,TSPV与降水的相关系数(P<0.01)大于气温,说明降水是当地TSPV的主要限制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未来如果出现"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为有利,出现"冷干型"对作物生长最为不利。而趋势分析表明,未来云南易出现"暖干型"气候,这不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潜力 云南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1 位作者 徐富贤 郭晓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1-1672,共12页
基于四川盆地1961-2018年63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81-2018年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利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及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 基于四川盆地1961-2018年63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81-2018年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利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及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旨在为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力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61-2018年四川盆地作物多年平均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为水稻由西向东递增,玉米在盆地北部和西南偏高、其他地区偏低,冬小麦南北高、中部低。辐射量减小对3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负效应;平均气温升高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降水量变化是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出现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增加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而降水量减少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西南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为正效应,其余地区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为正效应,其余地区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东北部的部分地区为负效应,其余大部地区为正效应。总体来看,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最大,为9.9kg·hm-2·a-1,而对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分别为-1.4 kg·hm-2·a-1和0.5 kg·hm-2·a-1。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四川盆地应选育光合效率高和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并加强农田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主要粮食作物 气候生产潜力 四川盆地
下载PDF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of China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and future 被引量:21
16
作者 YUAN Quanzhi WU Shaohong +3 位作者 DAI Erfu ZHAO Dongsheng REN Ping ZHANG Xuer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Using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a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initially simulate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dynamics of China's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past 55 years(1961–2015) and... Using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a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initially simulate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dynamics of China's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past 55 years(1961–2015) and in the future 35 years(2016–2050). Then, taking the NPP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average climate conditions during 1986–2005 as the basis for evalu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adapts to climate change or not. Meanwhile, the degree of inadaptability was evaluated. Finally, the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was evaluated by synthesizing the frequency and degrees of inadapt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55 years, the NPP of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sou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the north of China and in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was prone to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The NPP of most forest ecosystems was not pron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The low NPP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forests was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NPP of the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nor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lso had low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xt 35 years, the NPP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would reduce the forest–steppe in the Songliao Plain, th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and the alpine stepp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 NPP vulnerability w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e desert in the Junggar Basin and the alpine desert in the Kunlun Mountains. The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would also increase. The area of the regions with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would account for 27.5%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potential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BIS China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东部气候变化及其草地生产潜力的区域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泽龙 杜文旭 +2 位作者 侯琼 李喜仓 王冰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运用4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以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作为草地生产潜力估算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 运用4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以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作为草地生产潜力估算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草地生产潜力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中部地区,气温与降水有不断增加的潜势,草地生产力增长趋势明显;而在大兴安岭南麓与西侧的草地区域,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降水是草地生产力提高的限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力 草地生产潜力 内蒙古东部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期的江苏省沿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21
18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朱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8-664,共7页
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基地之一,气候生产潜力能够反映该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考虑作物不同生长期光温水协调程度,对现有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基于作物生长期进一步改进,估算江苏沿海地区14个县市三大粮食作物气候生... 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基地之一,气候生产潜力能够反映该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考虑作物不同生长期光温水协调程度,对现有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基于作物生长期进一步改进,估算江苏沿海地区14个县市三大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基于作物生长期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具有可行性。江苏省沿海地区水稻和小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受太阳有效辐射、温度和降水因素共同影响;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太阳有效辐射和温度影响,不受降水因素限制。从地域分布特征看,江苏沿海地区水稻和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南北方向呈现梯度递增规律;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南北方向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作物生育期 沿海地区 江苏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气候变化及其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赖荣生 余海龙 黄菊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同心县和海原县气象站1961—201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应用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探讨该区域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同心县和海原县气象站1961—201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应用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探讨该区域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呈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波动减少的"暖干型"趋势变化。2)春玉米温度生产潜力呈逐年增加,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中减少的趋势。3)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为5 037kg/(hm2·年),气候生产潜力与年平均降水量有着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与年平均气温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表明降水条件是制约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着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其中降水量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远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变率对其限制作用将更明显。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来适应气候变化,以保证春玉米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气候变化 作物生产潜力 宁夏中部干旱带
原文传递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1 位作者 潘学标 韦潇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6-1536,共11页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玉米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玉米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日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教、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缺水率)和玉米生产潜力(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在A2和B2两种气候情景F.2071-2100年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内≥10℃积温、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都呈增加趋势;两种气候情景下,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增量分别为460-64l℃·d和376~492℃·d,在盆地西部增量最大;日照时数的增量分别为15-225h和33~202h,雅安增加最多;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增量分别为76~144mln和73~123mm,雅安增加最多。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变幅分别为-87~56mm和-73~47mm,雅安减少最多。玉米缺水率分别增加2%~18%和5%-16%,雅安增幅最大,未来四川盆地玉米受干旱灾害的风险可能加大。在A2和B2情景下,2071--2100年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分别增加228-3277kg·hm之和485~2960kg·hm2,雅安和川北部分地区增量最大;光温生产潜力也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2923~5874kg·hm屯和2697~4909kg.hm2,雅安的增量最大;气候生产潜力同样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984~2975kg·hm-2和293~2090kg.hm,盆地西部增加较多。未来四川盆地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的生产有利,产量存在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四川盆地 玉米 气候资源 生产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