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和闭颖授粉水稻CL01的浆片结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栗茂腾 臧新 +2 位作者 刘建民 余龙江 蔡得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用Olympus AH3显微镜和日立透射电镜对闭颖授粉水稻CL0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浆片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闭颖授粉水稻材料维管束的数目和结构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都有明显差异,闭颖授粉水稻材料浆片小且... 用Olympus AH3显微镜和日立透射电镜对闭颖授粉水稻CL0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浆片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闭颖授粉水稻材料维管束的数目和结构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都有明显差异,闭颖授粉水稻材料浆片小且维管束数少,为8条左右,仅为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的一半。超微结构表明:开花前1 d、开花当天及开花后,闭颖授粉水稻不管是液泡的形成过程还是线粒体变化过程都与开颖授粉水稻有明显的不同。闭颖授粉水稻在开花过程中没有大量长形或椭圆形线粒体积累,再加上其浆片小且维管组织不发达,从而导致了闭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颖授粉 开颖授粉 浆片
下载PDF
紫花地丁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安忻蕾 严佳玥 +1 位作者 魏岩 陆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99-1606,共8页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具有二态繁育系统,在同一植物体上开放花(CH)和闭锁花(CL)分别产生CH种子和CL种子。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紫花地丁两种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以PEG模拟干旱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两种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吸...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具有二态繁育系统,在同一植物体上开放花(CH)和闭锁花(CL)分别产生CH种子和CL种子。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紫花地丁两种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以PEG模拟干旱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两种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吸水速率符合“快-慢-快”的特点,但48 h内在PEG浓度15%、20%和25%处理的两种种子均未到达生长吸水期,对照组(无干旱处理) CH种子吸水60 h萌发,CL种子吸水66 h萌发。2)两种类型的种子在PEG浓度0~25%下均能萌发。但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两种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达到50%的时间(TG)增长。在PEG浓度为15%时,CL种子发芽率达到50%所需时间比CH种子长。在PEG浓度为25%时,CL种子的发芽率、萌发速度显著低于CH种子(P <0.05),且CL种子萌发率未达到50%。干旱胁迫对种子胚芽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轻度干旱可促进初生根生长,重度干旱抑制初生根生长。紫花地丁CH-CL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同时CH种子和CL种子对干旱胁迫的差异响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二态繁育系统植物紫花地丁在异质环境中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种子萌发 干旱胁迫 种子形态 开放花 闭锁花
下载PDF
开颖授粉和闭颖授粉水稻的耐湿性和花药结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栗茂腾 蔡得田 +2 位作者 黄利民 马平福 祝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7-412,共6页
对HDAR0 0 2中的闭颖授粉水稻品系CL0 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 8进行了耐湿性比较 ,并对二者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花药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闭颖授粉品系CL0 1耐湿性较强 ,其结实性受连续降雨的影响较小 ;开颖... 对HDAR0 0 2中的闭颖授粉水稻品系CL0 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 8进行了耐湿性比较 ,并对二者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花药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闭颖授粉品系CL0 1耐湿性较强 ,其结实性受连续降雨的影响较小 ;开颖授粉水稻T16 8耐湿性较差 ,连续人工降雨 10d以上时 ,其结实率可下降到10 %以下。在解剖结构上 ,开颖授粉水稻的药隔基本组织较规则 ,而闭颖授粉材料的基本组织则很不规则 ,其表皮层发生角质化。在亚微水平上 ,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湿性 闭颖授粉品质 水稻 开颖授粉品系 花药结构
下载PDF
大豆属(Glycine)生物学研究——Ⅰ.Glycine属种间光周期反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豹 路琴华 +2 位作者 谢雪菊 庄炳昌 高泉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3-189,共7页
在7种光周期下,比较了原产澳大利亚Glycine亚属10个种,和原产25°N的G.tomentella和Soja亚属3个种的生殖发育期。1、Glycine亚属对光周期的适应性比Soja亚属广,种间差别大。多数在12—13小时下发育快,而Soja亚属均为8小时发育快。2... 在7种光周期下,比较了原产澳大利亚Glycine亚属10个种,和原产25°N的G.tomentella和Soja亚属3个种的生殖发育期。1、Glycine亚属对光周期的适应性比Soja亚属广,种间差别大。多数在12—13小时下发育快,而Soja亚属均为8小时发育快。2、Glycine属内,染色体组型GG的在8小时下发育最快,CC型12小时,BB型12—13小时,DD、FF型13小时,AA型13小时发育最快。3、Glycine亚属多数种植株下部形成闭花受精荚(Cleistogamous pod,上部形成正常受精花(Chasmogamous flower,隐花荚形成一般早于正常花,而Soja亚属只有正常花。4、两个亚属地理重叠地区(25°N)的G.tomentella与Soja亚属诸种,均表现8小时光周期下发育最快,而原产21°S的G·tomentella在12小时下发育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属 生物学 光周期
下载PDF
紫花地丁开放花与闭锁花的发育及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镛 李巧峡 +1 位作者 孙坤 陈纹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329,共7页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典型的两型花自花受精植物,具有开放花和闭锁花混合繁育系统。通过对开放花和闭锁花花芽形态发育的比较发现:开放花与闭锁花在花芽发育早期形态相似,4轮花器官原基均正常发生。出现明显差异的时期为4轮花...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典型的两型花自花受精植物,具有开放花和闭锁花混合繁育系统。通过对开放花和闭锁花花芽形态发育的比较发现:开放花与闭锁花在花芽发育早期形态相似,4轮花器官原基均正常发生。出现明显差异的时期为4轮花器官原基形成以后,小孢子发育时期为产孢细胞阶段,开放花的5个花瓣与5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4个花药室;而闭锁花只有2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2个花药室,其余雄蕊与所有的花瓣依然为器官原基状态,不再发育。通过对花芽与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检测发现,花器官原基形成之后,开放花与闭锁花形态出现明显差异阶段开始,随着花芽的发育,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开放花花芽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应发育阶段闭锁花花芽;而开放花植株的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低于闭锁花植株叶片,说明开放花所需要的能量高于闭锁花,推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差异与两型花发育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花发育 开放花 闭锁花 可溶性糖 淀粉
原文传递
祁连山高寒草甸两型闭锁花植物块茎堇菜的繁殖分配 被引量:4
6
作者 郝楠 苏雪 +3 位作者 吴琼 常立博 张世虎 孙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592,共7页
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特有的块茎堇菜(Viola tuberifera)是典型的两型闭锁花结实植物,通过开放花、地上、地下闭锁花进行有性繁殖。为探讨其如何通过繁殖资源权衡适应高海拔环境,选择祁连山高寒草甸3个海拔梯度下块茎堇菜为对象,研究了... 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特有的块茎堇菜(Viola tuberifera)是典型的两型闭锁花结实植物,通过开放花、地上、地下闭锁花进行有性繁殖。为探讨其如何通过繁殖资源权衡适应高海拔环境,选择祁连山高寒草甸3个海拔梯度下块茎堇菜为对象,研究了其闭锁花盛花期的繁殖分配特征。结果发现,1)块茎堇菜营养生长和繁殖间、地上和地下闭锁花有性繁殖分配间存在权衡关系,有性和无性繁殖间可能存在权衡;2)块茎堇菜的有性繁殖分配具个体大小依赖性,与个体大小呈负幂指数相关;3)随海拔升高,总生物量显著减小(P<0.05),总有性繁殖分配下降,其中地上闭锁花繁殖分配下降,但地下闭锁花繁殖分配略有上升。繁殖方式也随海拔发生变化,在低海拔(2 800 m)以地上闭锁花为主,高海拔(3 100 m)以地下闭锁花和鳞茎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块茎堇菜可能通过权衡地上和地下闭锁花的资源分配来获得最大的繁殖成效,以适应高海拔环境变化,保障在高寒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茎堇菜 繁殖分配 权衡 闭锁花 鳞茎 海拔 生物量
下载PDF
二态混合交配系统的适合度优势及其维持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文昭 赵骥民 张彦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8-474,共7页
由开花受精花(chasmogamous, CH)和闭花受精花(cleistogamous, CL)构成的二态混合交配系统植物有着特殊的繁殖策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植物交配系统的维持机制、进化趋势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H... 由开花受精花(chasmogamous, CH)和闭花受精花(cleistogamous, CL)构成的二态混合交配系统植物有着特殊的繁殖策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植物交配系统的维持机制、进化趋势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H-CL系统两型花研究的文献资料,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该繁育系统两型花的生长、发育及相对比例的影响,两型花的维持机制及进化意义,阐明了CH-CL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科学问题,重点评述了基于近年来对CH-CL系统研究成果的新认识。作者提出,精确地检测两种花型的后代在异质生境下以及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的适合度差异是十分必要的;微环境(种子的散布模式及位置效应)对两型花种子萌发和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非常重要;两型花表达的时空差异(即开花模式及对异质生境的敏感性差异)的表达机制可能与内源激素的水平变化相关;对于多年生具CL系统植物来说,不同性质、不同来源的后代在居群中的分布式样及对居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很可能是该系统维持的重要机制。因此,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二态混合交配系统对认识整个植物界繁育系统的进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CL系统 适合度 开花受精花 闭花受精花 交配系统
原文传递
豆科两型豆地上、地下花的比较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单憬岗 张义 +1 位作者 耿世磊 饶广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5-401,共7页
两型豆同一植株上同时产生3种类型的花,即地上开放花、地上闭锁花和地下闭锁花。它们分别发育成熟于地上和地下。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地上和地下花的形态及胚胎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上开放花的花药4室,绒毡... 两型豆同一植株上同时产生3种类型的花,即地上开放花、地上闭锁花和地下闭锁花。它们分别发育成熟于地上和地下。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地上和地下花的形态及胚胎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上开放花的花药4室,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胞质分裂同时型,二细胞型花粉,胚珠弯生,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胚发育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2)地下花的胚胎学特征与地上花基本相同,主要差异表现在花药2室,小孢子四分体以四面体型为主(可见左右对称型),胞质分裂同时型与连续型共存。同时,结合已有资料,对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两型豆属植物的系统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豆 豆科 开放花 闭锁花 胚胎学
下载PDF
开颖授粉水稻T168和闭颖授粉水稻CL01的花丝结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兆波 栗茂腾 蔡得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对开花前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T16 8和闭颖授粉水稻材料CL0 1的花丝长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开花前后 ,CL0 1花丝长度变化很小 ,其长度从 0 .2mm增加到 1.8mm左右 ,而T16 8的花丝长度增加较多 ,从 0 .15mm增加到... 对开花前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T16 8和闭颖授粉水稻材料CL0 1的花丝长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开花前后 ,CL0 1花丝长度变化很小 ,其长度从 0 .2mm增加到 1.8mm左右 ,而T16 8的花丝长度增加较多 ,从 0 .15mm增加到 3.4mm左右。在解剖结构方面 ,T16 8维管束内有 2~ 3个环纹导管和 5~6个筛管 ,而CL0 1仅有 1~ 2个导管和 3~ 4个筛管 ,在亚微水平上 ,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后的积累动态、内质网的发达程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颖授粉水稻 T168 CL01 花丝结构 比较 闭颖授粉水稻 线粒体 圆球体
下载PDF
紫花地丁两型花相互转变过程中花部形态结构的变化式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巧峡 黄小霞 +2 位作者 陈纹 王镛 孙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0-1198,共9页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是具典型开放花与闭锁花混合繁育系统的植物,其两型花的形态差异为花器官发育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模型。该文以不同光周期下生长的或在不同光周期间调换的紫花地丁植株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解剖学方法,研究了过...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是具典型开放花与闭锁花混合繁育系统的植物,其两型花的形态差异为花器官发育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模型。该文以不同光周期下生长的或在不同光周期间调换的紫花地丁植株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解剖学方法,研究了过渡闭锁花的形态结构、开放花到完全闭锁花或完全闭锁花到开放花的变化式样,以及完全闭锁花与过渡闭锁花中不发育雄蕊与花瓣的位置效应。结果显示:该物种在短日照与中日照下均有开放花与过渡闭锁花形成,短日照下大多数花芽为开放花,少数为过渡闭锁花,中日照下大多数花芽为过渡闭锁花,少数为开放花;长日照下全为完全闭锁花。在过渡闭锁花芽中,存在着一系列雄蕊与花瓣数目不同的过渡类型,既有偏向开放花的5雄3瓣的过渡类型,也有偏向完全闭锁花的2雄1瓣的过渡类型。其中,前一种类型在短日照下的过渡闭锁花芽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后一种类型在中日照下所占比例较大。另外,过渡闭锁花与完全闭锁花的雄蕊与花瓣发育程度均存在一定的位置效应,其花芽腹侧的下花瓣(对应于开放花的下花瓣)与相邻的2枚雄蕊普遍发育最好,而后花瓣(相对于前花瓣)的发育与完全闭锁花的基本一样,为器官原基状,与后花瓣相邻的2枚雄蕊也普遍最小,而且也最容易发育为无小孢子发生的膜质状结构或原基状结构。同时,将具完全闭锁花的植株置于短日照下或将具开放花的植株置于长日照下一段时间后,重新诱导的花芽经历一系列过渡闭锁花类型后发生花型的相互转变。因此,不同光周期对紫花地丁两型花发育的影响是渐进的,长日照会抑制部分花瓣与雄蕊的发育,短日照能拮抗并破除长日照对雄蕊与花瓣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两型花 过渡闭锁花 相互转变 位置效应
原文传递
关于单花莸的二型花的补记
11
作者 苏宋旺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75-82,共8页
陈介(1964)在四棱草属(Schuabelia)中发现了二型花,即开花授粉型的花(chasmoga-mous)和闭花授粉型的花(cleistogs)。本文作者于1985年指出单花莸(Caryopteris nepetoefolia(Benth.)Maxim.)也有二型花。自从K.J Maximowicz在1876年将Tenn... 陈介(1964)在四棱草属(Schuabelia)中发现了二型花,即开花授粉型的花(chasmoga-mous)和闭花授粉型的花(cleistogs)。本文作者于1985年指出单花莸(Caryopteris nepetoefolia(Benth.)Maxim.)也有二型花。自从K.J Maximowicz在1876年将Tenn nepetaefolia从香科属(Teucrnm)转隶到莸属(Caryopteris)以来,有关它的这一特征一直无人知晓。单花莸与四棱草属的二型花不仅有相同的结构,而且也都是发生在同一植株上;就花期而言,开花授粉型花的花期在先,闭花授粉型花的花期在后;从花的着生位置看,两种类型的花各自生在其聚伞花序上。迄今,几乎所有已出版的植物志均未提到单花莸有二型花。为此,本文对其作了补充描述,并简略讨论了二型花在植物进化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棱草属 单花莸 二型花 唇形科
下载PDF
普通小麦闭颖特性遗传分析及离体培养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杨德勇 陈耀锋 +3 位作者 张月琴 王丽 王晶晶 王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为了给闭颖小麦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闭颖小麦闭颖授粉特性的遗传分析,同时对6个闭颖小麦系的花药、幼胚及成熟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组开、闭颖小麦杂交F1代个体全表现为开颖授粉,F2代个体开、闭颖分离... 为了给闭颖小麦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闭颖小麦闭颖授粉特性的遗传分析,同时对6个闭颖小麦系的花药、幼胚及成熟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组开、闭颖小麦杂交F1代个体全表现为开颖授粉,F2代个体开、闭颖分离,经卡平方适合性测验,开、闭颖株数均符合3∶1分离比例,表明小麦闭颖变异材料的闭颖授粉特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不同闭颖小麦系离体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特性有一定差异,供试的6个闭颖系中,133-1和133-8的离体培养特性优良,其中,133-1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到27.93%,133-8的幼胚分化率最高,达到40.70%,两材料的花药分化率也最好,都为4.48%,与对照材料小偃22处于同一水平;133-A的离体组织培养特性最差;3种外植体离体培养中,幼胚的培养再生效率最高,成熟胚次之,花药最差,供试材料的出愈率与分化率之间不具备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颖小麦 遗传分析 成熟胚 幼胚 花药 愈伤诱导 再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