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腭裂术后语音训练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姜莉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患儿腭裂术后语音训练方法。方法通过对腭裂术后的患儿及家长以个体健康教育辅导语音训练的形式,根据每个患儿发音的不同特点,采用代偿性语音习惯矫正法、会厌闭合音矫正法和下颌异常前伸矫正训练法围绕汉语中重点几个不同辅音... 目的探讨患儿腭裂术后语音训练方法。方法通过对腭裂术后的患儿及家长以个体健康教育辅导语音训练的形式,根据每个患儿发音的不同特点,采用代偿性语音习惯矫正法、会厌闭合音矫正法和下颌异常前伸矫正训练法围绕汉语中重点几个不同辅音,有计划,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从辅音→音节→词组→短句→自然交流或对话的语音训练。结果32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通过个体语音训练辅导后,语言清晰度提高有效率达96%,15例基本恢复正常语言,16例语音训练有效,1例无效。结论通过三种语音训练方法,能在较短时间里达到提高语音清晰度,改变语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学 语音训练
下载PDF
单侧腭黏骨膜瓣修复腭裂1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静 程新德 +3 位作者 赵天兰 葛树星 王怀谷 李旭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单侧腭黏骨膜瓣后推修复腭裂的方法。方法 :术中将患侧腭黏骨膜瓣彻底松解、腭帆提肌吊带重建、血管蒂牵拉提升 ,使腭瓣松弛充分、后退 ,对侧裂缘仅作简单切口 ,即可将裂隙封闭。结果 :本法修复单侧腭裂 1 1 6例 ,仅 2例于近... 目的 :探讨单侧腭黏骨膜瓣后推修复腭裂的方法。方法 :术中将患侧腭黏骨膜瓣彻底松解、腭帆提肌吊带重建、血管蒂牵拉提升 ,使腭瓣松弛充分、后退 ,对侧裂缘仅作简单切口 ,即可将裂隙封闭。结果 :本法修复单侧腭裂 1 1 6例 ,仅 2例于近期出现腭瘘 ;术后语言质量和发音明显改善。结论 :单侧腭黏骨膜瓣修复腭裂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临床应用方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手术 黏骨膜瓣 腭帆提肌 修复术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怀谷 汪春兰 +5 位作者 李光早 徐静 葛树星 李旭文 高嵩 王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腭裂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0例未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腭裂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0例未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切口疼痛持续时间、饮食情况、术后体温、体重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观察组创面红肿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短,正常饮食恢复早,术后第7天体重减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而术后两组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腭裂修复时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有效地促进和加快切口愈合,效果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手术 切口愈合 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婴幼儿腭裂修复1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凌久德 王东涛 +2 位作者 蒋鹏 王远恩 褚植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与修复效果。方法:对118例5~18个月腭裂婴幼儿采用两瓣法、完全性腭裂采用两瓣法+犁骨瓣联合修复、不完全腭裂及软腭裂多用改良兰氏法。术中应用高频电刀止血,术后口腔留置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通畅... 目的:探讨婴幼儿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与修复效果。方法:对118例5~18个月腭裂婴幼儿采用两瓣法、完全性腭裂采用两瓣法+犁骨瓣联合修复、不完全腭裂及软腭裂多用改良兰氏法。术中应用高频电刀止血,术后口腔留置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通畅。结果:118例患儿麻醉及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患儿反应轻,进食情况好,切口糜烂3例,穿孔2例,其余均一期愈合。随访87例,语音恢复良好,近90%病例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语音水平。结论:婴幼儿期腭裂手术在麻醉条件具备、掌握好适应证并熟练操作技术的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手术 婴幼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婴儿期腭裂整复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崇锦 冉炜 +3 位作者 丁学强 陈松龄 郭俊兵 冯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期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84例7~12个月的先天性腭裂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裂整复术,观察其术中、术后情况,并对102例术后1~5年的患儿进行随访,对其语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全部患... 【目的】探讨婴儿期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84例7~12个月的先天性腭裂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裂整复术,观察其术中、术后情况,并对102例术后1~5年的患儿进行随访,对其语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全部患儿均能很好地耐受麻醉及手术,手术时间为(105.2±14.5)min,手术失血量为(35±5.4)mL。除1例双侧腭裂患儿术后发生腭瘘外,其余全部愈合良好。语音评价优良率达93.1%。【结论】婴儿期腭裂整复术是安全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腭裂/外科学 麻醉 气管内
下载PDF
腭裂患儿手术年龄与分泌性中耳炎恢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斯君 黄敏 +3 位作者 贺定华 李赟 彭湘粤 敬云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从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恢复的角度探讨适宜手术年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腭裂患儿于术前和术后半年进行鼓膜检查,声导抗测试,脑干听性诱发电位测试(ABR)。并对年龄构成相儿配的正常儿童进行同样测试。结果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从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恢复的角度探讨适宜手术年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腭裂患儿于术前和术后半年进行鼓膜检查,声导抗测试,脑干听性诱发电位测试(ABR)。并对年龄构成相儿配的正常儿童进行同样测试。结果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指标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各年龄段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前术后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8个月组与18个月至3岁组、3~7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个月至3岁组和3~7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手术对中耳功能的恢复、听力损失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于术时年龄越小,分泌忡中耳炎的恢复越好,6~18个月是较为适宜的手术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学 中耳炎 伴渗出液/康复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怀谷 汪春兰 +5 位作者 李光早 徐静 葛树星 李旭文 高嵩 王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B03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腭裂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0例未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腭裂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0例未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切口疼痛持续时问、饮食情况、术后体温、体重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观察组创面红肿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短,正常饮食恢复早,术后第7天体重减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而术后两组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腭裂修复时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有效地促进和加快切口愈合,效果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手术 切口愈合 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腭裂修复术后患儿的局部系列护理
8
作者 韩华 袁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 阐述腭裂修复术后患儿护理规范化、系统化的必要性。方法 雾化吸入 ,口腔洗浴 ,滴鼻。结果 接受ABCD系列护理的患儿体温、口腔清洁状况基本正常 ,伤口正常愈合。结论 认为术后护理应是腭裂序列治疗的组成部分 ,并应使之规范化... 目的 阐述腭裂修复术后患儿护理规范化、系统化的必要性。方法 雾化吸入 ,口腔洗浴 ,滴鼻。结果 接受ABCD系列护理的患儿体温、口腔清洁状况基本正常 ,伤口正常愈合。结论 认为术后护理应是腭裂序列治疗的组成部分 ,并应使之规范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腭裂修复术后患儿的局部系列护理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莉 商怀珍 曹青芝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77-478,共2页
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洗浴、清洁口腔、滴鼻是腭裂修复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将此四个环节的护理总结为局部系列护理。对临床 2 5例腭裂患儿实施了局部系列护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局部系列护理的实施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腭裂 护理 修复术 超声雾化 口腔洗咯 清洁口腔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减少小儿腭裂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伟 张巧梅 +1 位作者 龚辉 王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0期3936-3938,3956,共4页
目的:探讨是否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能够减少小儿腭裂修补手术全麻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方法:选取择期行唇腭裂检查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于全麻诱导后给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 min),C... 目的:探讨是否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能够减少小儿腭裂修补手术全麻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方法:选取择期行唇腭裂检查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于全麻诱导后给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 min),C组则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的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0.005 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2 mg/kg,麻醉维持主要是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h及吸入2%-3%的七氟醚。记录患者在手术开始时刻(T1),手术后15 min(T2),30 min(T3)和拔管时刻(T4)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情况,使用躁动行为评分表,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C组患者的心率在手术开始时刻(T1),手术后15 min(T2),30 min(T3)和拔管时刻(T4)明显高于D组(P<0.05);C组平均动脉压在各个时刻明显高于D组;D组的躁动评分明显的低于C组(P<0.05),D组的躁动发生率是20%,C组的发生率是80%(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下行小儿腭裂修补对循环影响较小,可以显著地降低全麻后患儿的躁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 腭裂修复手术 静脉输注
原文传递
腭裂手术技巧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寿康 孙国良 张号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腭裂修复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168例腭裂患者的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电刀的使用、切口的顺序、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无创可吸收缝线的使用、牙槽突及前腭部的处理、鼻腔粘膜的封闭、悬雍垂的处理、腭帆... 目的探讨腭裂修复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168例腭裂患者的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电刀的使用、切口的顺序、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无创可吸收缝线的使用、牙槽突及前腭部的处理、鼻腔粘膜的封闭、悬雍垂的处理、腭帆张肌解剖及功能重建和松弛切口的处理等应用的一些手术技巧进行临床效果总结分析。结果168例腭裂患者术后除有3例在硬腭前份牙槽突裂隙处并发穿孔,1例在软腭部发生穿孔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愈合,悬雍垂形成良好,软腭活动度满意。结论在手术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和使用一些特殊器材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少缝合张力、减轻组织水肿、避免穿孔和复裂;有利于悬雍垂形成;有利于腭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修复术 手术技巧
下载PDF
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在儿童腭裂修复手术松弛切口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庞雪晶 唐春丽 +1 位作者 兰柳萍 张玉萍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在儿童腭裂修复手术松弛切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行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碘... 目的探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在儿童腭裂修复手术松弛切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行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碘仿纱条疗法;研究组采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3.3%、并发症发生率20%,与对照组73.3%、4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蛋白(185.8±20.2)mg/L、持续低热时间(2.5±1.0)d,与对照组(202.7±19.5)mg/L、(5.5±1.5)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特点,能够显著改善腭裂患儿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 腭裂修复手术 松弛切口 碘仿纱条
下载PDF
不同术前用药对唇腭裂患儿围术期血糖和血浆ACTH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颖 杨壮群 +2 位作者 刘西娟 王智 张淼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围术期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来评价不同术前用药对小儿全麻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颌面外科3~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C组)。分别于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长... 目的:通过观察围术期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来评价不同术前用药对小儿全麻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颌面外科3~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C组)。分别于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长托宁0.01mg/kg。全麻插管,术中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并于术前用药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20min(T2)、手术结束拔管时(T3)4个时点采外周静脉血测量血糖及血浆ACTH含量。结果:A组与C组HR、MBP相比较各时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与T0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增高(P<0.05);ACTH,与T0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增高(P<0.01),且各时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A组与C组组间各时点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CTHT2、T3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托宁可以降低心血管反应,且在手术期及拔管期发挥了一定的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外科学 腭裂/外科学 阿托品/治疗应用 血糖/代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 手术期间 儿童
下载PDF
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三种处理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奎封 来庆国 +1 位作者 郭秀会 石荣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裸露疗法、填塞碘仿纱条与术后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三种方法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近三年来300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于口腔;B组,松弛切口内放碘仿纱条;... 目的: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裸露疗法、填塞碘仿纱条与术后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三种方法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近三年来300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于口腔;B组,松弛切口内放碘仿纱条;C组;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创口愈合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证实A、C组各项指标均无统汁学差异,A、C组与B组在术后出血和伤口愈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体温变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腭裂修复术裸露疗法与填塞碘仿纱条和放置生物蛋白胶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并且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弛切口 腭裂修复术 生物蛋白胶 碘仿纱条 术后 放置 填塞 显著性
下载PDF
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广伟 廖天安 +1 位作者 王涛 邓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对比腭裂患者整复术中创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184例腭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面,B组采用生物蛋白胶填充松弛切口,C组应用碘仿纱包及碘仿纱条填塞创面。评价3组术后精神、饮食恢复时... 目的对比腭裂患者整复术中创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184例腭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面,B组采用生物蛋白胶填充松弛切口,C组应用碘仿纱包及碘仿纱条填塞创面。评价3组术后精神、饮食恢复时间的差异及术后发热、出血情况。结果 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后发热率、术后出血率、术后发热天数、术后第1天精神及进食恢复率、术后呕吐发生率、松弛切口处瘢痕条索宽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感染穿孔、复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止血可靠,术后反应轻,伤口愈合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海绵 生物蛋白胶 腭裂整复术 碘仿纱条
下载PDF
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在腭裂修复术中松弛切口处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广伟 廖天安 +2 位作者 王涛 符良斌 邓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对比腭裂患者修复术中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126例腭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面;B组:采用生物蛋白胶填充松弛切口,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饮食恢复时间的差异及术后发热、出血情... 目的:对比腭裂患者修复术中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126例腭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面;B组:采用生物蛋白胶填充松弛切口,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饮食恢复时间的差异及术后发热、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精神、饮食,出血及术穿孔、复裂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止血可靠,术后反应轻,伤口愈合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海绵 生物蛋白胶 腭裂修复术 松弛切口 止血
下载PDF
声学技术分析腭裂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云山 吴卫华 +3 位作者 严晟 何葆华 叶坡 胡悫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02-203,207,共3页
目的 利用声学技术分析腭裂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5 6名腭裂术后患者按手术年龄是否大于 3周岁分为大小年龄两组 ,利用声学分析技术评价并比较其语音功能状况 ,研究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结果 腭裂小年龄组较大... 目的 利用声学技术分析腭裂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5 6名腭裂术后患者按手术年龄是否大于 3周岁分为大小年龄两组 ,利用声学分析技术评价并比较其语音功能状况 ,研究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结果 腭裂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有相对更好的语音功能状况。结论  3周岁以下行腭裂手术相对语音发育相对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声学技术 手术时机 语音功能
下载PDF
术前喷鼻右旋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腭裂患儿术前镇静和术后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婉晴 赵鹏程 +2 位作者 刘锦星 胡蓉 黄慧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喷鼻给药方式,将右旋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作为术前用药,对腭裂患儿术前镇静及预防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腭裂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组(MID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EX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麻醉... 目的:比较采用喷鼻给药方式,将右旋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作为术前用药,对腭裂患儿术前镇静及预防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腭裂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组(MID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EX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麻醉前45 min对3组患儿采用喷鼻方式使用不同镇静药物。每种药物按每kg体质量用药的剂量如下:MID组为0.4 mg/kg,DEX组为3μg/kg,NS组为与DEX组等容积的0.9%NaCl溶液。分析患儿喷鼻前焦虑评分、入室前焦虑评分、苏醒期疼痛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EX组和MID组患儿入室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DEX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MID组和NS组(P<0.05),3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鼻咪达唑仑和右旋美托咪定均可作为小儿的术前镇静用药,而喷鼻右旋美托咪定能有效降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小儿 腭裂手术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广伟 廖天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36-237,共2页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腭裂修复术创口中的应用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已配制的医用生物蛋白胶喷涂在腭裂双侧松弛切口及裸露创面。结果:48例腭裂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伤口出血、糜烂及穿孔。结论:生物蛋白胶可通过...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腭裂修复术创口中的应用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已配制的医用生物蛋白胶喷涂在腭裂双侧松弛切口及裸露创面。结果:48例腭裂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伤口出血、糜烂及穿孔。结论:生物蛋白胶可通过封闭创口促进伤口愈合,在腭裂整复术中应用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蛋白胶 腭裂修复术 愈合
下载PDF
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系统语音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茹 张铁松 +2 位作者 庞雪晶 高映勤 娄凡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系统语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唇腭裂患儿120例,按照患儿病情并遵从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进行术后语音治疗,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67例,接...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系统语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唇腭裂患儿120例,按照患儿病情并遵从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进行术后语音治疗,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67例,接受术后语音治疗;对照组53例,未接受术后语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腭咽闭合及语音清晰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腭咽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腭咽完全闭合率为52.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4%(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语音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科学的语音治疗有利于腭咽功能恢复,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语音清晰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唇腭裂术后 语音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