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派河清水廊道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莹莹
张浏
+1 位作者
尹浩
王育来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78,共8页
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是河流内源释放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以"引江济淮—江淮沟通"段清水廊道——派河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派河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采用分级提取法分析了有机磷赋存形态,包括活性有机磷(l...
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是河流内源释放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以"引江济淮—江淮沟通"段清水廊道——派河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派河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采用分级提取法分析了有机磷赋存形态,包括活性有机磷(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LOP)、中活性有机磷(moderately 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MLOP)和非活性有机磷(non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NOP),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派河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471.17~1509.58 mg/kg,无机磷含量为421.83~1325.17 mg/kg,有机磷含量为103.29~221.79 mg/kg;派河沉积物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大小顺序总体上为NOP>LOP>MLOP,其中MLOP和NOP含量均表现为下游河段含量显著高于中上游河段(P<0.05)。同时,有机磷的赋存形态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NOP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MLOP和NOP均与LOI(loss on ignition)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CEC可能会影响沉积物中有机磷的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沟通"工程的实施可能引起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建议工程实施后应在削减外源输入和内源控制的基础上加强流域生态监测,实施流域智慧管理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廊道
有机磷形态
引江济淮
内源释放
原文传递
长广溪清水廊道新型生态沟技术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孜颜
罗梅
+3 位作者
陈国梁
徐菲
杨宏伟
胡细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5,共5页
采用内置新型复合填料的生态沟技术处理受轻微污染的长广溪河水,填料主要由铁屑、铜屑和木屑组成,质量比依次为10∶1∶0.5。中试实验设1#和2#两个单元相互对照,每3~5 d采样一次,从2015年7月3日持续至8月17日,分别对进出水的TP、DTP、TN...
采用内置新型复合填料的生态沟技术处理受轻微污染的长广溪河水,填料主要由铁屑、铜屑和木屑组成,质量比依次为10∶1∶0.5。中试实验设1#和2#两个单元相互对照,每3~5 d采样一次,从2015年7月3日持续至8月17日,分别对进出水的TP、DTP、TN、DTN、NH_3-N和COD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该工程对TP、DTP、TN、DTN的去除效果都能保持在较稳定的状态,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68.61%、76.45%、46.26%和50.59%,NH_3-N和COD去除效果有较大波动,NH_3-N的最高去除率可达73.99%,COD去除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廊道生态沟
微污染水治理
催化铁内电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工程适宜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尹浩
詹亚
+1 位作者
张浏
刘桂建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3-196,250,共5页
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是截留陆域污染入河前的最重要生态屏障,评价其工程适宜性,不仅要体现出陆向缓冲带对外源污染物拦截效果以及所选缓冲带技术本身的特点,还要体现出污染物拦截技术对于清水廊道周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影响。...
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是截留陆域污染入河前的最重要生态屏障,评价其工程适宜性,不仅要体现出陆向缓冲带对外源污染物拦截效果以及所选缓冲带技术本身的特点,还要体现出污染物拦截技术对于清水廊道周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构建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光明大堰河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8个河段中,非常适宜的河段占62.5%,适宜的河段占37.5%,河段总体处于污染拦截效果较好状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评价方法可将河岸带的功能管理、植被及生态重建、土地利用、滨水区规划和设计融入工程评价中,为清水廊道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廊道
陆向缓冲带
层次分析法
河岸带评价
原文传递
题名
派河清水廊道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莹莹
张浏
尹浩
王育来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实验室
出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78,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603-004)。
文摘
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是河流内源释放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以"引江济淮—江淮沟通"段清水廊道——派河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派河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采用分级提取法分析了有机磷赋存形态,包括活性有机磷(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LOP)、中活性有机磷(moderately 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MLOP)和非活性有机磷(non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NOP),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派河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471.17~1509.58 mg/kg,无机磷含量为421.83~1325.17 mg/kg,有机磷含量为103.29~221.79 mg/kg;派河沉积物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大小顺序总体上为NOP>LOP>MLOP,其中MLOP和NOP含量均表现为下游河段含量显著高于中上游河段(P<0.05)。同时,有机磷的赋存形态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NOP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MLOP和NOP均与LOI(loss on ignition)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CEC可能会影响沉积物中有机磷的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沟通"工程的实施可能引起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建议工程实施后应在削减外源输入和内源控制的基础上加强流域生态监测,实施流域智慧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
清水廊道
有机磷形态
引江济淮
内源释放
Keywords
clear
water
gallery
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Yangtze-Huaih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endogenous
release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长广溪清水廊道新型生态沟技术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孜颜
罗梅
陈国梁
徐菲
杨宏伟
胡细全
机构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5,共5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新城湖滨流域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2ZX07101-013)
文摘
采用内置新型复合填料的生态沟技术处理受轻微污染的长广溪河水,填料主要由铁屑、铜屑和木屑组成,质量比依次为10∶1∶0.5。中试实验设1#和2#两个单元相互对照,每3~5 d采样一次,从2015年7月3日持续至8月17日,分别对进出水的TP、DTP、TN、DTN、NH_3-N和COD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该工程对TP、DTP、TN、DTN的去除效果都能保持在较稳定的状态,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68.61%、76.45%、46.26%和50.59%,NH_3-N和COD去除效果有较大波动,NH_3-N的最高去除率可达73.99%,COD去除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清水廊道生态沟
微污染水治理
催化铁内电解
Keywords
clear
water
gallery
the
ecological
ditch
technique
the
treatment
of
slightly
polluted
water
catalyzed
iron
internal
electrolysis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工程适宜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尹浩
詹亚
张浏
刘桂建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3-196,250,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603-004)。
文摘
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是截留陆域污染入河前的最重要生态屏障,评价其工程适宜性,不仅要体现出陆向缓冲带对外源污染物拦截效果以及所选缓冲带技术本身的特点,还要体现出污染物拦截技术对于清水廊道周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构建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光明大堰河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8个河段中,非常适宜的河段占62.5%,适宜的河段占37.5%,河段总体处于污染拦截效果较好状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评价方法可将河岸带的功能管理、植被及生态重建、土地利用、滨水区规划和设计融入工程评价中,为清水廊道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清水廊道
陆向缓冲带
层次分析法
河岸带评价
Keywords
clear
water
gallery
riparian
zone
AHP
evaluation
of
riparian
zone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派河清水廊道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陈莹莹
张浏
尹浩
王育来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2
长广溪清水廊道新型生态沟技术中试试验研究
王孜颜
罗梅
陈国梁
徐菲
杨宏伟
胡细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工程适宜性
尹浩
詹亚
张浏
刘桂建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