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评价的信息优化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杨小礼 李亮 刘宝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将影响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概括为4个指标,即围岩超欠挖量、隧道稳定性系数、地震烈度和隧道偏压比。然后对每个指标收集若干组原始数据信息。利用原始数据,根据信息优化理论建立原始数据信息与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关系,对结构稳定... 将影响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概括为4个指标,即围岩超欠挖量、隧道稳定性系数、地震烈度和隧道偏压比。然后对每个指标收集若干组原始数据信息。利用原始数据,根据信息优化理论建立原始数据信息与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关系,对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经过计算分析和工程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结构稳定性 信息优化 分类指标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的一种新思路 被引量:28
2
作者 顾雪平 曹绍杰 张文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7-82,共6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暂态稳定评估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思路。使用半监督学习算法来训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得到一个连续分布的暂态稳定指标 ,该指标可用来指明相对稳定度和确定类间边界区。一种数据结构分析方法被用来观察输入空间的可分性及边... 基于神经网络的暂态稳定评估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思路。使用半监督学习算法来训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得到一个连续分布的暂态稳定指标 ,该指标可用来指明相对稳定度和确定类间边界区。一种数据结构分析方法被用来观察输入空间的可分性及边界区。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即将边界区样本分为不确定类 ,以避免误分类。在两个系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暂态稳定评估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评估 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
下载PDF
钻井液防塌剂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被引量:33
3
作者 丁锐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为了发挥组成类别不同的防塌剂的协同效应,对防塌剂按作用方式进行了分类。根据防塌剂的一般作用方式,可把防塌剂分为两大类共八个亚类。第一大类为阻止或延缓水从井眼向地层内迁移的防塌剂;第二大类为增加地层矿物颗粒间联结力的防... 为了发挥组成类别不同的防塌剂的协同效应,对防塌剂按作用方式进行了分类。根据防塌剂的一般作用方式,可把防塌剂分为两大类共八个亚类。第一大类为阻止或延缓水从井眼向地层内迁移的防塌剂;第二大类为增加地层矿物颗粒间联结力的防塌剂。第一大类分为六个亚类:(1)水活度降低型;(2)滤液增粘型;(3)封堵型;(4)润湿性改变型;(5)低水化能型;(6)泥饼致密型。第二大类分为两个亚类:(1)桥联型;(2)化学胶结型。对于防塌钻井液,一般必须使用封堵型防塌剂,其它七个亚类则根据岩层特点和钻井液体系的特点加以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塌 钻井液 分类 井眼稳定 防塌剂 钻井泥浆
下载PDF
工程边坡绿色防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志明 吴光 王喜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9-305,共7页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工程边坡进行绿色防护,不仅有利于环境的恢复,而且植被根系对边坡表层起到一定加固作用。首先从植被生长的角度对边坡进行重新分类,研究了植被根系对边坡防护层的加固机制,然...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工程边坡进行绿色防护,不仅有利于环境的恢复,而且植被根系对边坡表层起到一定加固作用。首先从植被生长的角度对边坡进行重新分类,研究了植被根系对边坡防护层的加固机制,然后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工程初期和植被长成后边坡绿色防护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边坡绿色防护机制不同,为保持边坡绿色防护层的稳定,在对边坡绿色防护时应根据边坡类型、坡高、坡比与其他工程防护措施结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绿色防护 边坡分类 稳定性 坡高 坡比
下载PDF
为生态建设服务的吉林省西部景观类型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惠清 龙花楼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9-397,共9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依据有关原则,对吉林省西部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地形和地貌、人类对景观的利用水平以及沙碱化程度三个指标对景观类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采用类型重要值、嵌块体密度... 在GIS技术支持下,依据有关原则,对吉林省西部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地形和地貌、人类对景观的利用水平以及沙碱化程度三个指标对景观类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采用类型重要值、嵌块体密度和平均内缘比率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各小区(东部区,中部区和西部区)内不同稳定类型的景观空间结构,提出了重建不稳定类型应以西部区为重点并要注意其内部结构的协调性、防止亚稳定类型向不稳定类型过渡也应以西部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分类 稳定性 景观空间结构 生态建设 吉林
下载PDF
基于Alpha稳定分布概率神经网络的围岩稳定性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佳信 周宗红 +3 位作者 赵婷 余洋先 龙刚 李春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649-657,664,共10页
工程围岩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动态系统,其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的评价指标已不能准确描述围岩分类情况。目前,综合考虑多种指标评价围岩分类的方法很多,但围岩评价指标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评价指标中存在一些服从非高斯分... 工程围岩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动态系统,其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的评价指标已不能准确描述围岩分类情况。目前,综合考虑多种指标评价围岩分类的方法很多,但围岩评价指标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评价指标中存在一些服从非高斯分布的指标,无法满足概率神经网络(PNN)样本层中采用高斯分布作径向基函数的要求,因此,提出一种对称Alpha稳定分布(SaS)。SaS有更广泛的数学表达,其径向对称特性还可充当PNN样本层中高斯分布。在SaS的基础上,建立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围岩分类评价的SaS-PNN模型。预测结果表明,SaS-PNN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其误判率为为4.55%。可为地下工程围岩分类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稳定分布(S?S) 概率神经网络 围岩稳定性 分类
下载PDF
公路高切坡分类及其破坏模式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洪凯 杨世胜 +1 位作者 叶四桥 李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92-96,共5页
目前,公路高切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从而造成其破坏模式分析混乱,降低了公路高切坡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控制性及现场易识性原则,将公路高切坡分成3大类9小类.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 目前,公路高切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从而造成其破坏模式分析混乱,降低了公路高切坡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控制性及现场易识性原则,将公路高切坡分成3大类9小类.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距、走向与边坡走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与坡角的关系等各种不同组合情况具体分析了公路高切坡可能破坏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楔形体-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崩塌-滑动破坏模式、滑动-拉裂型破坏模式及滑动-压裂型破坏模式等4种复合破坏模式,对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潜在破坏面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切坡 破坏模式 分类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一种基于稳定性评价的岩质边坡坡体结构分类方法 被引量:21
8
作者 宋胜武 严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对目前岩质边坡勘测研究中所使用的结构术语及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厘定,提出了基于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坡体结构的概念;结合我国近年来水电工程岩质边坡勘测实践,以边坡主控结构面和潜在变形失稳模式为核心,总结提出了坡体结构类型划分体系,... 对目前岩质边坡勘测研究中所使用的结构术语及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厘定,提出了基于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坡体结构的概念;结合我国近年来水电工程岩质边坡勘测实践,以边坡主控结构面和潜在变形失稳模式为核心,总结提出了坡体结构类型划分体系,即将岩质边坡划分为层状坡体结构、中陡裂隙(面)控制坡体结构、楔形坡体结构和均质坡体结构四个大类九个亚类。该坡体结构概念及其分类体系对于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定性评价、计算方法选择、边界条件确定以及稳定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坡体结构 分类类型 稳定性评价 控制性结构面 变形失稳模式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P的胞质分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伟 刘占先 +2 位作者 鄂立柱 杨会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采用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PCR分类鉴定、类质粒鉴定3种玉米不育细胞质分类方法,对本室从爆裂玉米(Zeamays everta)种质中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P”进行了胞质分类研究,一致表明CMS-P属于S型不育胞质。这为CMS-P的有效利用... 采用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PCR分类鉴定、类质粒鉴定3种玉米不育细胞质分类方法,对本室从爆裂玉米(Zeamays everta)种质中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P”进行了胞质分类研究,一致表明CMS-P属于S型不育胞质。这为CMS-P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卡方测验表明,S组田间育性表现恢复的各组合花粉可染率并不完全符合1∶1的分离比例,CMS-P向可育方向偏移的程度更大。花粉可染率在不同测验系、不同胞质、不同环境间都表现出较大差异,胞质与核微效基因间的互作可能是影响育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MS—P 细胞质雄性不育 胞质分类 稳定性
下载PDF
煤矿井孔钻进技术及发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志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5,共9页
针对井孔施工对于矿井建设、开拓准备和煤炭开采的安全及效率的重要性,对煤矿的井筒和钻孔进行了分类,将人员能够下井施工的定义为井或井筒,将只能采用机械钻进的定义为孔。根据钻孔的不同用途分为勘探、爆破、工程、工程辅助、安全及... 针对井孔施工对于矿井建设、开拓准备和煤炭开采的安全及效率的重要性,对煤矿的井筒和钻孔进行了分类,将人员能够下井施工的定义为井或井筒,将只能采用机械钻进的定义为孔。根据钻孔的不同用途分为勘探、爆破、工程、工程辅助、安全及抢险等类型,对井孔的钻进破岩、排渣、临时支护、永久支护以及偏斜控制等工艺进行分析,论述了冲击、刮削、截割和挤压等不同的破岩方法及适用条件,各种类型的排渣方式、泥浆护壁及跟管钻进等临时支护,套管及井壁等永久支护形式及安装方法,对于大直径井筒钻进采用的钟摆降斜,小直径钻孔的钻孔随钻测量及螺杆钻具纠偏等作了说明。从破岩方式变革、智能轨迹控制、无人化钻井装备及柔性能量传递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钻进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孔钻进 井孔分类 偏斜控制 岩石破碎 井帮稳定性
下载PDF
千枚岩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世杰 蒋应军 +1 位作者 杜红军 王闯 《路基工程》 2017年第4期87-91,共5页
对千枚岩的物理力学特性、水稳定性以及其CBR与压实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千枚岩路基填料碾压特性,提出了千枚岩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适用层位及压实要求。结果表明:随着千枚岩风化程度加重,其颗粒密度和块体密度减小,含水率、吸... 对千枚岩的物理力学特性、水稳定性以及其CBR与压实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千枚岩路基填料碾压特性,提出了千枚岩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适用层位及压实要求。结果表明:随着千枚岩风化程度加重,其颗粒密度和块体密度减小,含水率、吸水率和孔隙率逐渐增加,点荷载强度减小;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增加,千枚岩试样崩解量递增、耐崩解性指数减小;与干燥千枚岩相比,饱水千枚岩强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39%~64%;适当提高压实标准,弱风化千枚岩可用作路基填料,中风化千枚岩可用于路堤和下路床,强风化千枚岩只适用于下路堤;采用3%~4%水泥改良中风化、强风化千枚岩可适用于路基各结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枚岩分类 工程应用 物理特性 力学特性 水稳定性 CBR
下载PDF
基于路面识别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秦也辰 董明明 +1 位作者 赵丰 顾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8-1143,共6页
以实现悬架自适应半主动控制为目的,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及路面识别,针对车辆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1/4车辆等效天棚控制模型,并根据系统动力学关系推导车辆簧载质量加速度及轮胎动载荷的解析解表达式,然后利用基于遗传算... 以实现悬架自适应半主动控制为目的,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及路面识别,针对车辆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1/4车辆等效天棚控制模型,并根据系统动力学关系推导车辆簧载质量加速度及轮胎动载荷的解析解表达式,然后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取Pareto最优解集.依据路面识别得到的路面等级分配控制权重,以获得不同路面对应的控制增益.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路面识别的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调节权重获得不同路面行驶条件下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半主动控制 多目标优化 路面等级识别 平顺性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理论的公路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柳厚祥 胡勇军 +1 位作者 曹志伟 郑智雄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5,共7页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特征等公路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将湖南省公路边坡大致分成9个区域,并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这9个区域的公路边坡稳定性进行模糊分类。把模糊聚类理论与模糊模式识别结合起来,建立了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特征等公路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将湖南省公路边坡大致分成9个区域,并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这9个区域的公路边坡稳定性进行模糊分类。把模糊聚类理论与模糊模式识别结合起来,建立了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聚类迭代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出湖南省公路边坡9个区域相对应的公路边坡稳定性状态,从而将湖南省公路边坡进行合理的稳定性区域划分。然后对具有代表性的边坡稳定区域中的公路边坡实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进一步验证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边坡稳定性分区是可行的,且该方法对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边坡 模糊聚类分析 模糊分类 边坡稳定性
原文传递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区高位自然边坡块体安全性评价与处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会中 刘冲平 +5 位作者 黄孝泉 王吉亮 杨静 王汉辉 郝文忠 白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1年第5期468-473,共6页
高边坡是中国西部水电工程建设常遇的环境地质问题,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区所处金沙江河谷呈狭窄"V"型,谷坡高达830~1 036 m,其稳定状况不仅影响工程施工期安全,还事关工程运行安全。以现场地质调查分析为依据,简述了工程边坡开... 高边坡是中国西部水电工程建设常遇的环境地质问题,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区所处金沙江河谷呈狭窄"V"型,谷坡高达830~1 036 m,其稳定状况不仅影响工程施工期安全,还事关工程运行安全。以现场地质调查分析为依据,简述了工程边坡开口线之上高位自然边坡存在的局部稳定问题,以块体为例进行了块体分类、稳定性评价、安全性分级与防治方案研究,提出了基于失稳模式的块体分类方法、针对块体类型的稳定性评价标准、考虑块体自身稳定性与影响工程对象重要的安全性分级原则、基于块体常规加固措施对比分析并综合考虑块体安全性等级、规模类型及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的块体防治措施,并吸取众多工程教训,创新性提出了率先实施高位自然边坡防治工程、消除工程施工与运行安全环境隐患的工程理念,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作为其它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电站 高位自然边坡 块体分类 稳定性评价 安全性分级
下载PDF
关于煤层顶板划分中岩性及厚度取值的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海军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解决目前地质勘探报告、矿井生产报告中煤层顶板岩性、厚度取值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各类煤层顶板的定义,探讨目前顶板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各类顶板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而规范统一对顶板的划分。该方法和... 为了解决目前地质勘探报告、矿井生产报告中煤层顶板岩性、厚度取值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各类煤层顶板的定义,探讨目前顶板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各类顶板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而规范统一对顶板的划分。该方法和定义对勘探阶段、生产矿井阶段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顶 直接顶 基本顶 类型划分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的边坡稳定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添翼 戴波 +2 位作者 何启 薛洋 黄梦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提出一种边坡稳定预测模型。应用收集的边坡稳定状态实例资料,选取边坡的岩石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孔隙水压力等参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预测,并与SVM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较...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提出一种边坡稳定预测模型。应用收集的边坡稳定状态实例资料,选取边坡的岩石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孔隙水压力等参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预测,并与SVM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较;研究了随机森林模型中决策树的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在样本数目为100左右时,模型中树的棵数设为500较合适。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选取的边坡参数比较合理,随机森林预测模型较其他模型更为精准,能有效预测边坡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分类算法 边坡稳定 预测模型 精度比较
下载PDF
浅析管理在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必要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剑 王琦 《信息网络安全》 2012年第6期1-2,共2页
在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和设计中,管理作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基础和信息系统各安全层面的基本要素,已经成为构建安全、可用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文章针对管理在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作用、特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等级保护政策提出了相应的... 在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和设计中,管理作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基础和信息系统各安全层面的基本要素,已经成为构建安全、可用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文章针对管理在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作用、特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等级保护政策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 管理需求 可用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国道G318藏东段碎屑斜坡分类与稳定性评判 被引量:9
18
作者 叶唐进 谢强 王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4-922,共9页
为了科学划分碎屑斜坡类别和准确评价国道G318藏东段碎屑斜坡的稳定性。本研究历时3年,详细调查了该区段公路沿线所有碎屑斜坡,根据斜坡碎屑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及运动特征等进行类型划分,分析了各类碎屑斜坡的基本特征和失稳模式。利用... 为了科学划分碎屑斜坡类别和准确评价国道G318藏东段碎屑斜坡的稳定性。本研究历时3年,详细调查了该区段公路沿线所有碎屑斜坡,根据斜坡碎屑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及运动特征等进行类型划分,分析了各类碎屑斜坡的基本特征和失稳模式。利用信息熵和FLAC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斜坡稳定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碎屑斜坡稳定性评判模型。研究表明:(1)碎屑斜坡可细分为溜砂坡、滚石坡和碎石坡3类。(2)碎屑斜坡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降雨融雪、平均坡度、碎屑物、平均坡高、植被覆盖率、工程建设、地震、风化等级、振动和河水侵蚀。(3)主要影响因素作用下,碎屑斜坡安全系数斜率大小为:降雨融雪(0.8)>平均坡度(0.66)>平均坡高(0.52)>植被覆盖率(0.46)>工程建设(0.43),其斜率越大则影响作用越显著。(4)选取前6个主要影响因素用于碎屑稳定性评判模型,通过模型训练、回判和检验,模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9.29%和93.75%,可用于碎屑斜坡的稳定性评判和整治维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斜坡 分类 稳定性评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认知诊断评价中测验结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亚风 罗照盛 +2 位作者 喻晓锋 高椿雷 李喻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00-1611,共12页
Q矩阵是认知诊断评价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它反映了测验的构念和内容设计,直接影响着测验诊断分类的效果。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研究了6种属性层级关系下,不同的Q矩阵设计对于认知诊断效果的影响。用模式判准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从分... Q矩阵是认知诊断评价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它反映了测验的构念和内容设计,直接影响着测验诊断分类的效果。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研究了6种属性层级关系下,不同的Q矩阵设计对于认知诊断效果的影响。用模式判准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从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评价诊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属性层级关系下,分类准确性会随着测验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测验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天花板效应";(2)Q矩阵中R*的个数(NR*)会影响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及稳定性:NR*越大,测验的分类稳定性越高,当测验长度为属性个数的整数倍,且NR*为测验长度相对属性个数的最大奇数倍时分类准确性最高;(3)Q矩阵中除R*以外的项目考察的属性个数会随着属性层级关系的不同对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进行诊断评价时Q矩阵优化设计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评价 Q矩阵 测验结构设计 分类准确性 分类稳定性
下载PDF
重要度集成的属性约简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京政 杨习贝 +2 位作者 窦慧莉 王平心 陈向坚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421,共8页
启发式算法在求解约简的过程中逐步加入重要度最高的属性,但其忽视了数据扰动将会直接引起重要度计算的波动问题,从而造成约简结果的不稳定。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属性重要度的启发式算法框架。首先,在原始数据上进行多重采样;然后... 启发式算法在求解约简的过程中逐步加入重要度最高的属性,但其忽视了数据扰动将会直接引起重要度计算的波动问题,从而造成约简结果的不稳定。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属性重要度的启发式算法框架。首先,在原始数据上进行多重采样;然后,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分别计算各个采样结果上的属性重要度并对这些重要度进行集成;最后,将集成重要度最大的属性加入到约简中去。利用邻域粗糙集方法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集成重要度的属性约简算法不仅能够获取更加稳定的约简,而且利用所生成的约简能够得到一致性较高的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约简 分类 聚类 数据扰动 集成 启发式算法 邻域粗糙集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