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 被引量:298
1
作者 张镜剑 傅冰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34-2042,共9页
岩爆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虽然诸多科研成果已经问世,但岩爆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一般性的论述,首先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涉及到国内外一些工程实例、研究方法等。然后,叙述国际范围内常用的一些岩爆判据和岩爆分... 岩爆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虽然诸多科研成果已经问世,但岩爆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一般性的论述,首先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涉及到国内外一些工程实例、研究方法等。然后,叙述国际范围内常用的一些岩爆判据和岩爆分级方法;论述岩爆的预测和预报;对岩爆防治,包括应力解除钻孔、注水湿化和锚固等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发生的岩爆实例进行重点介绍,并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岩爆判据、分级及防治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岩爆判据 岩爆分级 岩爆防治
下载PDF
根结线虫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1
2
作者 赵鸿 彭德良 朱建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共4页
概述了根结线虫的发生分布和传统分类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同工酶电泳技术、DNA重组技术、PCR技术)在根结线虫种和生理小种鉴定中的运用及其防治,并对生物防治及抗根结线虫育种、转基因工程在植物线虫学研究领域上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根结线虫 分类 鉴定 抗病育种 基因工程 防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危岩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67
3
作者 陈洪凯 欧阳仲春 廖世荣 《地下空间》 CSCD 2002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危岩是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危岩治理应充分认识其发育的环境条件 ,在正确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排水和监测工程 ,采取“清、撑、锚、灌、拦”等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有效治理 ,确保危岩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本文以三峡库区万州太白... 危岩是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危岩治理应充分认识其发育的环境条件 ,在正确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排水和监测工程 ,采取“清、撑、锚、灌、拦”等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有效治理 ,确保危岩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本文以三峡库区万州太白岩危岩综合治理工程为例 ,阐述了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危岩 综合治理 环境条件 崩塌
下载PDF
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4
作者 陈国 胡修林 +1 位作者 张蕴玉 朱耀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8-552,共5页
本文回顾了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发展情况 ,综述了当前主要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介绍了这些评价方法的分类及性能 。
关键词 语音质量 客观评价 语音信号处理
下载PDF
表面缺陷检测综述 被引量:47
5
作者 罗菁 董婷婷 +1 位作者 宋丹 修春波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4年第9期1041-1048,共8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视觉检测各个领域中,它是确保自动化生产中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仍然面临着缺陷和非缺陷区域之间的低对比度,噪音和细微缺陷的相似性,检测速度慢和识别...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视觉检测各个领域中,它是确保自动化生产中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仍然面临着缺陷和非缺陷区域之间的低对比度,噪音和细微缺陷的相似性,检测速度慢和识别精度低等难题。为此,给出了近年来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将表面检测技术分为3类:统计法、频谱法和模型法。对几种典型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比较,包括特征提取、识别算法和算法性能,并分析了方法有效性的原因。最后,总结了表面缺陷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检测 缺陷检测 缺陷分类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植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刘丽萍 高洁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266-281,共16页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可引起全球多种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炭疽病,导致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巨大。文中从炭疽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分类鉴定、致病机制和炭疽病的主要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可引起全球多种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炭疽病,导致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巨大。文中从炭疽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分类鉴定、致病机制和炭疽病的主要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一部分内容介绍了2016—2020年国际发布的炭疽菌新种名称及14个炭疽菌复合种和各复合种中包含的种;第二部分内容介绍了不同种炭疽病菌在侵染植物前期的策略,以及不同致病过程中致病相关基因的报道;第三部分简述了炭疽病防控的一般策略和方法。本文为植物炭疽菌属真菌的分类鉴定、致病机制以及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对目前尚未明确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分类鉴定 致病力 植物病理 防治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HEMS cooling technology in deep mine heat hazard control 被引量:45
7
作者 HE Man-cha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269-275,共7页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oling in deep mines.Given existing problems in coal mines, a HEMS cool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oling in deep mines.Given existing problems in coal mines, a HEMS cool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ome mines.Because of long-term exploitation, shallow buried coal seams have become exhausted and most coal mines have had to exploit deep buried coal seams.With the increase in mining dept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lso increases, resulting in ever increasing risks of heat hazard during mining operations.At present, coal mine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e., normal temperature mines, middle-to-high temperature mines and high temperature mines,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into high temperature coal mines in four provinces and on in-situ studies of several typical mines.The principle of HEMS is to extract cold energy from mine water inrush.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temperature field and on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s of mine water inrush in the Xuzhou mining area, we proposed three models for controlling heat hazard in deep mines:1) the Jiahe model with a moderate source of cold energy;2) the Sanhejian model with a shortage of source of cold energy and a geothermal anomaly and 3) the Zhangshuanglou model with plenty of source of cold energy.The cooling process of HEMS applied in deep coal mine are as follows:1) extract cold energy from mine water inrush to cool working faces;2) use the heat extracted by HEMS to supply heat to buildings and bath water to replace the use of a boiler, a useful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HEMS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Jiahe and Sanhejian coal mines in Xuzhou, which enable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working faces to be well control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e heat hazard mine classification mine water inrush heat hazard control model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借土场、弃渣场的分类、选择及防治措施布局 被引量:40
8
作者 田育新 李正南 +2 位作者 周刚 王彤 刘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0,153,共3页
根据我们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工作实践,对借土场和弃渣场分别进行了分类:借土场可分为沿等高线借土、不跨山脊坡面借土和跨山脊坡面借土三大类;弃渣可分为填洼(塘)弃渣、沟道弃渣、坡面弃渣和平地弃渣四大类。提出了借土场和弃渣场的优... 根据我们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工作实践,对借土场和弃渣场分别进行了分类:借土场可分为沿等高线借土、不跨山脊坡面借土和跨山脊坡面借土三大类;弃渣可分为填洼(塘)弃渣、沟道弃渣、坡面弃渣和平地弃渣四大类。提出了借土场和弃渣场的优先选择方法:借土方式应优先选择沿等高线借土,跨山脊坡面借土次之,最后考虑不跨山脊坡面借土;弃渣方式应优先选择填洼(塘)弃渣,平地弃渣次之,最后选择沟道弃渣或坡面弃渣。根据借土场、弃渣场类型的不同,合理布设了综合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选择 防治 借土场 弃渣场
下载PDF
风电高风险爬坡有限度控制 被引量:39
9
作者 戚永志 刘玉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69-75,共7页
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增大,大规模高集中风力发电出力高风险爬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研究爬坡事件的有限度控制已越来越迫切。该文提出了基于极端天气发展过程和风机控制性能的机组状态分类方法,将爬坡过程中的风机分为六类;提出了... 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增大,大规模高集中风力发电出力高风险爬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研究爬坡事件的有限度控制已越来越迫切。该文提出了基于极端天气发展过程和风机控制性能的机组状态分类方法,将爬坡过程中的风机分为六类;提出了应对大规模高集中风电爬坡的有限度控制方法框架,将有限度控制过程分为预防控制、爬坡控制和恢复控制三个阶段;给出了爬坡控制方法,结合机组状态分类以及优先级顺序对风电基地内的所有风机进行协调控制,提高风电基地出力的可控性和确定性,同时考虑预防控制对爬坡控制的改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协调不同机组状态风机的出力,风电基地出力能够有效跟踪计划出力曲线,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爬坡 机组分类 有限度控制 爬坡控制
下载PDF
城乡规划视角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徐勤政 刘鲁 彭珂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61,共8页
一直以来,我国对旅游用地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由此带来了旅游用地分类标准不科学、取得手段不规范、旅游用地低效利用以及滋生土地寻租等问题。在当前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上述问题的负面性越发凸显,基于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目标的旅... 一直以来,我国对旅游用地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由此带来了旅游用地分类标准不科学、取得手段不规范、旅游用地低效利用以及滋生土地寻租等问题。在当前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上述问题的负面性越发凸显,基于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目标的旅游用地审批成为规划管理的重点。如何将现有具有显著法律约束或政策约束效力的用地分类标准落实在旅游区或旅游景区规划方案之中,需要超越关于旅游用地研究的学术性、技术性和制度性三大难题。因此,本文首先对旅游用地的概念与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综述;其次,在北京市城乡规划框架下,分析了北京市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旅游用地的分类需要以旅游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分析为基础,尽快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最后,以北京市新城规划为例,提出了旅游用地分类和管制标准的3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用地 分类标准 开发管制 北京
下载PDF
镰刀菌研究概述 被引量:22
11
作者 林清洪 黄志宏 《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6年第1期51-56,共6页
概述镰刀菌分类进展、鉴定方法、危害情况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镰刀菌 分类 鉴定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探讨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丽君 夏训峰 +4 位作者 朱建超 高生旺 宋彩红 程成 毛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1-928,共8页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农村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通过对北京市、重庆市及浙江省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发现现有标准存在适用范围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农村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通过对北京市、重庆市及浙江省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发现现有标准存在适用范围不清晰、分类分级思路不全面及控制指标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优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提出3点建议:(1)明确标准适用于规模<500 m^3/d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根据排水去向、处理设施规模以及尾水资源化利用因素等的不同进行标准分级.(3)建议选择p H、ρ(SS)、ρ(CODCr)、ρ(NH3-N)、ρ(TN)、ρ(TP)及ρ(动植物油)等作为控制指标,其中ρ(TN)和ρ(TP)适用于出水直接排入封闭水体或超标因子为氮、磷的不达标水体的处理设施,ρ(动植物油)适用于含农家乐废水的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上述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类大肠菌群数、色度等.因此,提出因地制宜、及时修订、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方法以及加强处理设施资金保障等建议,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切实做到污染物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排放标准 标准分级 控制指标 标准限值 资源化
下载PDF
煤粉的成因机制-产出位置综合分类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曹代勇 袁远 +3 位作者 魏迎春 刘升贵 李小明 王庆伟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基于我国煤层特性和煤层气井的排采工艺,分析了煤层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煤粉的原因。综合考虑煤粉成因机制、产出来源、对生产的影响等因素,提出煤粉的成因机制-产出位置综合分类体系。煤层的自身性质是煤粉产出的基础,而工程扰动是煤粉产... 基于我国煤层特性和煤层气井的排采工艺,分析了煤层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煤粉的原因。综合考虑煤粉成因机制、产出来源、对生产的影响等因素,提出煤粉的成因机制-产出位置综合分类体系。煤层的自身性质是煤粉产出的基础,而工程扰动是煤粉产出的诱因。以煤粉综合分类体系为基础,讨论了合理控制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粉产出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综合分类 煤层气排采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工程变更的分类控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吴书安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84,共3页
首先依据工程变更内容将工程变更划分为工作范围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设计变更、施工变更和技术标准变更,对不同内容的变更区别情况提出不同控制方法。其次,依据工程变更性质将工程变更划分为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通过建立不... 首先依据工程变更内容将工程变更划分为工作范围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设计变更、施工变更和技术标准变更,对不同内容的变更区别情况提出不同控制方法。其次,依据工程变更性质将工程变更划分为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通过建立不同变更审批权限控制工程变更。最后依据工程变更的迫切性将工程变更划分为紧急情况下的变更和非紧急情况下的变更,通过设定不同变更处理程序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变更 分类控制 工程师
原文传递
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污染来源及控制区划分 被引量:30
15
作者 闫慧 张维 +6 位作者 侯墨 李银松 高平 夏青 孟晓艳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15-5224,共10页
为划分我国臭氧污染控制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臭氧污染控制措施,根据2018年地面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超标情况,利用TCEQ方法计算出各城市的本地生成O3量与区域传输O3量,对本地生成O3量与O3日最大8 h... 为划分我国臭氧污染控制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臭氧污染控制措施,根据2018年地面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超标情况,利用TCEQ方法计算出各城市的本地生成O3量与区域传输O3量,对本地生成O3量与O3日最大8 h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决定系数(R2)确定了各城市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8年全国共有121个城市O3浓度超标,超标率达35.8%;104个城市本地生成O3对当地O3污染影响较大,是O3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234个城市O3污染的主要来源则以区域传输O3为主.利用城市O3超标情况与O3污染来源将城市分为4类:超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N-L)、超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N-T)、达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S-L)和达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S-T).最终根据各个省份中4类城市的占比,将全国划分为3类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度控制区及一般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的N-L城市在3类控制区中占比最多(20.3%),污染最为严重;中度控制区中4类城市的占比均属于中等水平;一般控制区中S-T城市占比最多(65.4%),污染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TCEQ方法 决定系数 城市分类 控制区
原文传递
元数据及有关思考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松林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5-469,共5页
本文在国内元数据研究的归纳和分析基础上 ,对元数据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
关键词 元数据 类型 数字图书馆 信息组织 知识管理 规范控制
下载PDF
瓜实蝇国内研究概况 被引量:26
17
作者 欧剑峰 黄鸿 +4 位作者 吴华 刘桂清 郑基焕 韩诗畴 莫伟冬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3-37,共5页
瓜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在我国属二类检疫害虫,可危害100多种蔬菜和水果。综述了瓜实蝇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包括瓜实蝇的分布、寄主、危害程度、分类鉴定、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经济重要性评价、综合防治等,并对瓜实蝇的综合... 瓜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在我国属二类检疫害虫,可危害100多种蔬菜和水果。综述了瓜实蝇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包括瓜实蝇的分布、寄主、危害程度、分类鉴定、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经济重要性评价、综合防治等,并对瓜实蝇的综合防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分类鉴定 生物学 生态学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8
作者 赵亦辉 赵友军 周展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8,28,共9页
介绍了国内外采煤机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采煤机智能化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在采煤机记忆截割、煤岩识别、机载主控软件及远程监控等方面取得引领性创新突破;国内采煤机智能化发展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基本实现... 介绍了国内外采煤机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采煤机智能化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在采煤机记忆截割、煤岩识别、机载主控软件及远程监控等方面取得引领性创新突破;国内采煤机智能化发展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基本实现初级智能化综采作业。按照采煤机功能的不同进行智能化横向分类,分为采煤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诊断及智能通信4类: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包括位姿感知、运行环境状态感知、机载视频感知、人员临近识别、智能防碰撞检测、直线度感知、煤岩识别感知;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包括滚筒自动调高控制、自适应调速控制、环境瓦斯联动控制、煤流负载平衡控制、俯仰导向控制;智能诊断关键技术包括实时在线诊断技术和采煤机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通信关键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根据采煤机割煤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情况进行智能化纵向分级,分为辅助自动化、初级自动化、高级自动化、智能化4个等级。通过采煤机智能化分类分级,可以直观地查阅采煤机智能化功能,并可通过判断条件确定采煤机所处智能化等级,为智能化矿井建设评级提供量化参考,同时也更清晰地展现采煤机智能化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综采 采煤机智能化 智能化分类 智能化分级 智能感知 智能控制 智能诊断 智能通信
下载PDF
高速开关阀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4
19
作者 胡竟湘 李建军 钟定清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年第2期60-62,共3页
高速开关阀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式电液转换控制元件,与其它液压元件相比还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并可直接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字控制。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开关阀的分类及其驱动器方式,国内外高速开关阀控制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高速开关阀 分类 结构 控制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国内莱姆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牛庆丽 殷宏 罗建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93,共5页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播。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至今已有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该病,而且发病区域仍在继续扩大,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自...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播。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至今已有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该病,而且发病区域仍在继续扩大,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自从1986年调查发现东北林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以来,现已证实29个省(市、区)的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并从病原学上证实其中至少有19个省(市、区)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动物宿主的调查证实,牛、马、羊、狗、鼠等均存在莱姆病感染,不同地区及不同种动物莱姆病感染存在较大差异。论文从莱姆病的病原分类、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传染源和分子生物学等几方面阐述了莱姆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莱姆病的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分类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