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言文的英译技巧——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与马丁·路德翻译细则之碰撞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旭 程晏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27-630,共4页
从分析林译《浮生六记》与马丁·路德的翻译细则的碰撞入手 ,指出了新世纪的中国译学应是求同性与存异性的统一 ,既要广泛地批判吸收世界各国的译学传统 。
关键词 文言文 翻译 文化 趋势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在国外的译介与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党争胜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0,共5页
论文采用译介学的视角,以中国古典诗歌在国外译介的历史为主线,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进入他国文化语境后对译介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文学与多国文学间"互惠"的双边文学关系。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译介 影响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语音交互的文言文翻译机器人关键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秋鸽 闵亮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2年第8期165-169,共5页
以语音交互为基础的翻译机器人,依托于固定关键词生成交互命令,使得文言文翻译结果双语替换测评(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BLEU)值较低。因此,提出基于智能语音交互的文言文翻译机器人关键技术。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制,对原始语... 以语音交互为基础的翻译机器人,依托于固定关键词生成交互命令,使得文言文翻译结果双语替换测评(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BLEU)值较低。因此,提出基于智能语音交互的文言文翻译机器人关键技术。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制,对原始语音进行分词、词性标注等多方面处理。提出自动语音识别技术,结合语言模型和声学模型,对待翻译文言文语义进行准确预测,生成相应的交互命令。以循环神经网络为核心,构建机器翻译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将网络单元改为双向循环模式,获取精准翻译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文言文翻译机器人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使得BLEU值提升了31.47%、22.01%,更好地满足文言文翻译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文言文 翻译机器人 人机交互 自然语言处理 注意力机制
原文传递
重新译解“To be,or not to be…”——兼析哈姆雷特的心灵历程与悲剧性格 被引量:4
4
作者 汪余礼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思想背景,如果细斟独白词句、还原独白情境、理解独白者整体心灵历程和性格特征,哈姆雷特的那段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可以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从全剧整体来看,... 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思想背景,如果细斟独白词句、还原独白情境、理解独白者整体心灵历程和性格特征,哈姆雷特的那段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可以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从全剧整体来看,哈姆雷特性格中超越性与缺陷性的结合构成了他悲剧性格的内核,并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命运;而将"To be,or not to be…"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恰好能在隐喻的层面上让人感受到哈姆雷特悲剧性格中的超越性和缺陷性。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指导,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人物整体的心灵历程,译出人物的内在生命特征,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戏剧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莎剧《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经典独白
下载PDF
古典如何新绎:论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的接受 被引量:3
5
作者 谷文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7-226,共10页
本文通过考察当代作家接续六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鹅笼书生”文脉的形式,剖析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的叙述主题、叙述视角、叙事内涵等方面的继承与转化,可以比较准确理解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接受的意义。这一文化现... 本文通过考察当代作家接续六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鹅笼书生”文脉的形式,剖析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的叙述主题、叙述视角、叙事内涵等方面的继承与转化,可以比较准确理解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接受的意义。这一文化现象既呈现了古典新绎的可能性,又展示了古典新绎的途径,还提供了古典新绎方法层面上的思考,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社会与学术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新绎 《鹅笼书生》 当代作家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中国文化典籍《论语》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研究——以《论语》赵骏河译本为例
6
作者 焦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5期167-171,共5页
中国文化典籍《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门徒的言行举止,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一部语录文集,《论语》是中国优秀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代表。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华民... 中国文化典籍《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门徒的言行举止,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一部语录文集,《论语》是中国优秀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代表。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还广泛地影响着世界的各个领域。该文归纳总结了中国文化典籍的经典代表著作——《论语》在近现代韩国的传播历程,并以《论语》赵骏河译本为例,选取6处事例进行分析。即“瑚琏也”“雍也可使南面”“齐一变至于鲁”“善为我辞焉”“焕乎其有文章”“必有寝衣”。对其翻译失真现象进行改善尝试,期望通过研究给典籍翻译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典籍 域外传播 韩译 赵骏河 失真现象
下载PDF
穿透隔阂 获取融通——罗大冈中国古典诗歌法译探微
7
作者 高方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9,190,共10页
罗大冈是法国文学研究大家、双语诗人,在1933-1947年留学法国、旅居瑞士期间积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工作,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作出贡献。本文聚焦罗大冈该时期中国古典诗歌法译实践,通过新史料的挖掘以揭示译介活动的选择取向和成果影... 罗大冈是法国文学研究大家、双语诗人,在1933-1947年留学法国、旅居瑞士期间积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工作,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作出贡献。本文聚焦罗大冈该时期中国古典诗歌法译实践,通过新史料的挖掘以揭示译介活动的选择取向和成果影响,呈现译者的翻译主张和文化立场,以个案探微体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留法学者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大冈 古典诗歌 法译 融通
原文传递
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以高一文言文翻译教学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劲怡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高一文言文翻译教学既要关注与初中所学知识的衔接,又要起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情,又要遵从文言文翻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努力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本文以高一学段语文教学为例,从学前、课前、课中、... 高一文言文翻译教学既要关注与初中所学知识的衔接,又要起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情,又要遵从文言文翻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努力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本文以高一学段语文教学为例,从学前、课前、课中、课后四个阶段探讨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翻译教学 高一
下载PDF
经典文化外译的文化语境考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关秀娟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2,49,共4页
目前,中华经典文化外译数量小、传播效果不理想,距离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目标相差尚远。为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外译时应认清双语文化语境的异同,把握我国当前的国际传播需求,清醒面对译语文化语境的挑战,借鉴以往... 目前,中华经典文化外译数量小、传播效果不理想,距离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目标相差尚远。为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外译时应认清双语文化语境的异同,把握我国当前的国际传播需求,清醒面对译语文化语境的挑战,借鉴以往轻视译语文化语境致输而不出的经验,暂时顺应译语文化语境进行适度变通,最终向协调双语文化语境矛盾的和合译介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文化 外译 文化语境 国际传播
原文传递
谈典故性成语的翻译 被引量:2
10
作者 伏艳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2-84,共3页
典故性成语的翻译与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译语和原语的差异出发,指出文化起源在典故性成语翻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对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和翻译予以总结论述。
关键词 典故性成语 跨文化 翻译
下载PDF
苏州古典园林介绍的英译策略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莉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6-39,共4页
苏州古典园林介绍属于呼唤型应用文本,其目的在于传播古典园林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激发读者的游兴。通过探讨苏州古典园林介绍的英译原则和策略,对大量素材可以归纳出翻译实践中可采用的具体方法,为今后古典园林翻译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苏州 古典园林 翻译 原则 策略 方法
下载PDF
雅俗共赏,贯通中西——西蒙·利斯《论语》英译本特色评鉴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友兰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8年第2期118-135,共18页
汉学家西蒙·利斯的《论语》英译本深受英语读者的喜爱。它兼顾了学术性和通俗化,用词地道,译文简洁优美、通顺流畅,在注释中旁征博引,贯通中西,从现代视角表达他对自己参悟的儒家思想本质的诠释。本文从选词、构句、逻辑、文化专... 汉学家西蒙·利斯的《论语》英译本深受英语读者的喜爱。它兼顾了学术性和通俗化,用词地道,译文简洁优美、通顺流畅,在注释中旁征博引,贯通中西,从现代视角表达他对自己参悟的儒家思想本质的诠释。本文从选词、构句、逻辑、文化专有项的归化简化处理、考证溯源求创新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利斯译本的特色,同时也指出了其译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现代《论语》英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典籍翻译 西蒙·利斯 意译
原文传递
黄世仲的小说理论及其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 
13
作者 郭延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5,共7页
黄世仲是近代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文学家。他一 生写了长短十六部小说,又与其兄主办《中外小说林》(香港)等文学杂志,并在刊物上发 表了许多理论文章。他对小说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小说文体的特点、古典小说的继 承... 黄世仲是近代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文学家。他一 生写了长短十六部小说,又与其兄主办《中外小说林》(香港)等文学杂志,并在刊物上发 表了许多理论文章。他对小说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小说文体的特点、古典小说的继 承与批判、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有自己的理论特色。黄世仲提出小说创作 要为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是正确的;他主张继承古典小说的 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重视学习其艺术经验,并提出正确区分古代言情小说中淫书与艳情的标 准,指出古代小说中鬼神迷信的危害,对推动当时的小说创作具有针贬性、指导性和实践意 义,在近代小说理论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世仲 小说理论 近代小说理论
下载PDF
投射“理论旅行”的轨迹——叙事学在中国语境的引入、兴起与繁荣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必武 《英语研究》 2015年第2期1-22,共22页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叙事学作为一种舶来的文学批评方法,迄今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历程。本文从历时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叙事学在中国接受、发展、变异与创新的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的引入与起步阶段;2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与发展阶段;3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叙事学作为一种舶来的文学批评方法,迄今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历程。本文从历时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叙事学在中国接受、发展、变异与创新的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的引入与起步阶段;2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与发展阶段;321世纪的繁荣与成熟阶段。藉此,文章考察和评析叙事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发展之特点与成因,廓清其发展脉络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叙事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学界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经典 后经典 翻译 研究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与翻译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琦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1-94,共4页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认为,诗歌翻译中文化的翻译应以原诗为依据,对原作形式的模仿和再现应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为前提,这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翻译的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性的文化突显主要体现在文本结构...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认为,诗歌翻译中文化的翻译应以原诗为依据,对原作形式的模仿和再现应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为前提,这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翻译的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性的文化突显主要体现在文本结构的模糊和意义形态的不确定性,这造成古典翻译的困境。运用文化翻译理论,建构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的翻译策略:模糊移植、模糊转换、模糊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理论 古典诗歌 功能等值 模糊与翻译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李白饮酒诗的翻译与评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蓉蓉 《铜陵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4-98,共5页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行为,而是文化内部与文化间的交流,由此实现源语和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诗歌翻译意味着变化与新的成长,但其精神的种子始终是其源泉,译者对诗歌的解构重组,是进行种子移植而非复制。李...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行为,而是文化内部与文化间的交流,由此实现源语和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诗歌翻译意味着变化与新的成长,但其精神的种子始终是其源泉,译者对诗歌的解构重组,是进行种子移植而非复制。李白一生,饮酒赋诗,寄意遣怀,他的饮酒诗或达闲适自得之意,或宣忧愁孤寂之绪,或表自信豪迈之情。饮酒诗的翻译应着眼于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中酒文化的功能等值,为此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种子移植",并在译文中对酒文化进行重构和凸显,力求获得精彩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观 李白 古典诗歌 翻译
下载PDF
英语译介史视角下的杜甫文学地位变迁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道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从译介史视角考查杜甫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地位,发现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迁过程。具体而言,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之前,英语世界仅出现了杜诗转译和零星翻译,此时杜甫的文学地位相对模糊;二是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杜诗选本的译... 从译介史视角考查杜甫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地位,发现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迁过程。具体而言,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之前,英语世界仅出现了杜诗转译和零星翻译,此时杜甫的文学地位相对模糊;二是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杜诗选本的译介,杜甫的文学地位得到了部分确立;三是在20世纪下半叶,此时产生了多部专门的杜甫译介作品,杜甫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地位得以充分确立;四是在21世纪,出现了多种杜诗的全译本,由此形成了杜甫的经典地位。整体而言,译介史上出现的多种译本共同合作得以产生的传播效果是促成杜甫在英语世界地位不断被肯定和确立的关键,从译介史视角来看杜甫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地位变迁,可以避免单独译介的局限性,有利于从译介整体脉络中找出杜甫诗歌的接受规律,为未来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与传播提供积极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英语译介 古典文学 翻译与传播
下载PDF
“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传承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波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3-87,共5页
以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核心的西方古典文化,通常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方古典文化一度淡出了西方人的视野。事实上,即使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古典文化不但没有被完全堙没,而且... 以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核心的西方古典文化,通常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方古典文化一度淡出了西方人的视野。事实上,即使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古典文化不但没有被完全堙没,而且得到了富有历史意义的传承。在"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教俗图书馆、"翻译运动"以及新兴的大学为依托的古典文本的抄录、翻译与传播,成为这一时期"文艺复兴"的基本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世纪文艺复兴 古典文化 翻译运动 古典文本
下载PDF
文言文英译方法探究
19
作者 陈圆 《林区教学》 2019年第1期72-73,共2页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强调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重要性,而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典籍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在其英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与方法,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与精神。从文言文英译过程出发,阐述语...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强调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重要性,而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典籍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在其英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与方法,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与精神。从文言文英译过程出发,阐述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并列举实例分析文言文英译适用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翻译方法
下载PDF
Difference of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fro Two English Translation Version of Hong Lou Meng
20
作者 洪筠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206-207,共2页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es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a.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book,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t and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book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Th...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es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a.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book,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t and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book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Then a new subject-redology, namely the study of the book- comes out. Hong Lou Meng, as representing the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tranditional chinese realistic novels,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Nowdays, there are only two versions of the translation that consists of the whole 120 chapters of the book: one is entitle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lated by Yang Hsien-yi and his wife Gladys Yang; the one with the titl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is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and John Minford.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the book Hong Lou Meng is a great coll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 reflects the tradition, the religion, the festivals, the tea culture, and the medicine culture and as well as the opera and poem s of chines people. But viewing the translation version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to the same culture elements. This paper, beginning from this point, makes a first study about the translatiuon subjectivity sense, that leads to this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 Lou MENG classical NOVELS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