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语堂古文小品误译与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孟祥春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9,95,共7页
林语堂是一位"文化使者",他的古文小品英译让不少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审美、趣味和日常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林语堂致力于向西方推介中国文化,有着"以我为主"、"中西融通"的文化姿态... 林语堂是一位"文化使者",他的古文小品英译让不少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审美、趣味和日常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林语堂致力于向西方推介中国文化,有着"以我为主"、"中西融通"的文化姿态。林译忠实精美,堪称典范,但在典故传说、文化意象、风土器物、文意理解等方面存在诸多误译。这些误译有助于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林译,同时又促使我们思考在文化与文学"走出去"的思潮和实践中译者的"文化姿态"与"中西学"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古文小品 误译 文化姿态 中西学平衡
原文传递
从明代“古文”选本看明代“古文”的概念
2
作者 谢婉仪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9-64,共6页
从明代“古文”选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选本中目录、序跋、凡例等要素的分析,归纳出明代“古文”的含义,诠释明代“古文”的概念。“古文”的概念,以及将“古文”与“时文”对举的习惯,早在梁简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明代大量“古文”选... 从明代“古文”选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选本中目录、序跋、凡例等要素的分析,归纳出明代“古文”的含义,诠释明代“古文”的概念。“古文”的概念,以及将“古文”与“时文”对举的习惯,早在梁简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明代大量“古文”选本的出现,是“古文”概念得以丰富、发展的契机。虽然明人多从科举的角度看待“古文”,但其中对“古文”审美价值的关注、对“古文”文体的注意和探索、对古与今、旧与新问题的思考,也在这些选本中显现。明人思考“古文”概念,并将其反映在选本中,实质上就是在探讨古典审美理想与近代审美理想、传统文学形态与新的文学形态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古文 选本 时文
下载PDF
精选精译 粲然精品——简评《古文观止精选》的英译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嘉正 高菁 董玮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06-312,共7页
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向国外推出我国经典著作译本的热潮中,北大资深教授罗经国先生英译的《古文观止精选》以其出色的译笔展现在读者面前。目前我国古代散文的英译本似不多见,罗先生的这一译本就愈见珍贵。拟从信、达、雅、美的视角着... 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向国外推出我国经典著作译本的热潮中,北大资深教授罗经国先生英译的《古文观止精选》以其出色的译笔展现在读者面前。目前我国古代散文的英译本似不多见,罗先生的这一译本就愈见珍贵。拟从信、达、雅、美的视角着眼,对罗先生的译本作一简略的评论,并由此得出结论:该译本乃上乘之笔,属经典英译中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观止精选》 英译
下载PDF
罗经国译著《古文观止精选》的深度翻译策略探究
4
作者 何梦丽 吴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罗经国译著《古文观止精选》选译《古文观止》中32篇经典散文,篇篇珠玉,备受赞誉。从"深度翻译"的角度剖析译著中的深度翻译策略,包括文本外的序跋、插图和文本内对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历史典故、传统习俗、古代哲学思想和... 罗经国译著《古文观止精选》选译《古文观止》中32篇经典散文,篇篇珠玉,备受赞誉。从"深度翻译"的角度剖析译著中的深度翻译策略,包括文本外的序跋、插图和文本内对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历史典故、传统习俗、古代哲学思想和天文地理知识的注释和原作者介绍,发现译文的深度化语境具有意义阐释、背景描述和跨文化沟通等功能,有助于推动中国古典散文的译介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观止精选》 深度翻译策略 文化传递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特点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10-14,共5页
本文从审美沟通的角度,对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考察和研究,认为古典艺术散文译文应该具有文本性、依附性、独立性和层面性的特点。通过对大量中西译者的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本研究发现:译文具有这四个特点,才能既依附于... 本文从审美沟通的角度,对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考察和研究,认为古典艺术散文译文应该具有文本性、依附性、独立性和层面性的特点。通过对大量中西译者的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本研究发现:译文具有这四个特点,才能既依附于原文的美学要素和美学效果,传达和表现原文的美,同时又照顾到译文读者的审美接受能力,与读者形成审美关系。这样的译文才有可能与读者达成审美沟通,完成文化交流的使命。分析译文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对古典艺术散文英译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 审美沟通
下载PDF
文言文教学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素洁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期46-47,共2页
文言文教学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厦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搞好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奠定理解基础;深入挖掘文中精华,吸取精髓;旁征博引,拓宽思路;强化背诵,提高素养。
关键词 文言文 课堂教学 背诵 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
下载PDF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的读者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洁 葛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是一种个性的、智慧的、精微的表现艺术,高度的表现性和审美性是其重要特征。由于跨时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巨大障碍,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一直是一个难题。从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读者入手,考察可能的读者群范围,对可能的...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是一种个性的、智慧的、精微的表现艺术,高度的表现性和审美性是其重要特征。由于跨时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巨大障碍,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一直是一个难题。从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读者入手,考察可能的读者群范围,对可能的读者群作大致的描述和定位,分析这个可能的读者群对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语言期待、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对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策略才能更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虽是翻译的最终环节,但却提前介入到译者的考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 译文 读者
下载PDF
古典艺术散文译者的先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0-54,共5页
本文运用翻译美学中有关译者审美前结构的理论,从情、知、才、志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译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认为这些必要的审美条件是决定译者能否通过译文实现与读者审美沟通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古典艺... 本文运用翻译美学中有关译者审美前结构的理论,从情、知、才、志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译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认为这些必要的审美条件是决定译者能否通过译文实现与读者审美沟通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中国译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艺术散文 审美条件 先在性 翻译美学 前结构理论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
9
作者 李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8,共5页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是散文英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艺术散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发掘视听形式美所承载的意义,研究汉英语言中具有相似美学效果的语言趋美手段,分析英语读者对散文语言形式美的审美期待是古典艺术散文视听...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是散文英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艺术散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发掘视听形式美所承载的意义,研究汉英语言中具有相似美学效果的语言趋美手段,分析英语读者对散文语言形式美的审美期待是古典艺术散文视听美英译研究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视听形式美的英译原则有助于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 视听形式美 英译原则
下载PDF
论清人对文章学繁简理论的重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德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5,共8页
"繁"与"简"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重要的对待性范畴。历代繁简观并不固定。唐宋古文运动以后,散体古文代替了骈文的流行,史籍进入散文家学习效法的视野,简洁渐成古文的审美标准。清人基于文章学内在理路,借助汉学... "繁"与"简"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重要的对待性范畴。历代繁简观并不固定。唐宋古文运动以后,散体古文代替了骈文的流行,史籍进入散文家学习效法的视野,简洁渐成古文的审美标准。清人基于文章学内在理路,借助汉学、骈文学勃兴的外在机缘,对繁简理论进行了新的阐发,重新发掘出繁复的价值,古典文章学中的繁简观再次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繁简 文章学 汉学 骈文
下载PDF
试论文化本位观照下的文言诗文教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虹丽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7-90,共4页
针对目前文言诗文教学"文化价值"理解的偏误,文章从汉语言文字本体特性的分析入手,提出文言诗文教学是以文化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文化本位观既关注文言诗文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又关注文言诗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以此观照当... 针对目前文言诗文教学"文化价值"理解的偏误,文章从汉语言文字本体特性的分析入手,提出文言诗文教学是以文化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文化本位观既关注文言诗文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又关注文言诗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以此观照当前的中学文言诗文教学,其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失。根据文化本位的核心观点,文言诗文教学目的定位应以"文化素养"为价值取向,文言诗文选文应按"定篇"的性质去规定、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本位 文言诗文教学 素养取向 教学内容 定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