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立场,回归学理——再谈“亲亲相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涛 顾家宁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70,共11页
由"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的争论引发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趋于完结,相反,在学理层次上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亲亲相隐"之争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血缘亲情本身是否正当,而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究竞主张如何处理血缘亲... 由"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的争论引发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趋于完结,相反,在学理层次上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亲亲相隐"之争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血缘亲情本身是否正当,而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究竞主张如何处理血缘亲情与社会道义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做出认真的分析与梳理,是"亲亲相隐"之争从"立场"走向"学理"的关键。具体而言,首先,有必要从文字训诂角度,对"直"、"隐"等关键字词在具体文本中的确切含义详加辨析,进而完整、合理地把握其内涵。其次,需要从义理角度,对儒家的真精神与孔孟的个别论述做一区分,既有同情的理解,又以历史的态度,同时借鉴诠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儒家经典做出更具有创造性的诠释和阐发,切不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檃栝 隐而任之 经典诠释
原文传递
《论语》“温故而知新”章诠释与儒家师道的建构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师道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章是历代儒者阐发、建构师道的重要文本依托。自汉至清的经学家,透过字句诠解、文献互证、义理建构等方式对"温故而知新"章的内涵作出了诸多解读,... 师道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章是历代儒者阐发、建构师道的重要文本依托。自汉至清的经学家,透过字句诠解、文献互证、义理建构等方式对"温故而知新"章的内涵作出了诸多解读,从教学义、尊德义、治事义三种视角探讨师道,使"温故而知新"衍生为学问方法、成德工夫、政治殷鉴三种不同形态。相应地,"师"被诠解为学问之师、德性之师、治事之师。历代歧解虽建立于不同的学理预设之上,然皆旨在说明儒者何以为师,并因之以建构理想中的师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而知新” 师道 《论语》 经典诠释
下载PDF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论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峻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7,共13页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思想比较 思维方式 基本范畴 理论框架
下载PDF
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的路径差异--以帕森斯与阿格尔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艺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4,共10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包含多重内容维度和研究进路的理论或话语体系,不仅基于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应用,也离不开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绿色转型实践的批判性分析与超越性构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形...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包含多重内容维度和研究进路的理论或话语体系,不仅基于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应用,也离不开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绿色转型实践的批判性分析与超越性构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形成初期就呈现出两种各具特色的研究路径.一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经典阐释”路径,帕森斯坚持从经典文本出发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并从辩证的生态自然观、资本主义寄生性生态批判、社会主义生态及其转变战略三重维度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框架.二是以阿格尔为代表的“理论重构”路径,阿格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重构来拓展其生态向度,并从异化消费分析、生态危机阐释、期望破灭的辩证法构想三个方面建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两种差异化的研究进路直接影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多样化的理论样态与发展格局,其理应成为推动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个相互补充的维度,这对于构建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帕森斯 阿格尔 经典阐释 理论重构
下载PDF
中国的经典诠释与“和合诠释学”的义理建构
5
作者 张立文 胡兆东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中国的经典诠释之路漫长而丰富。现当代中国学者尝试在西方诠释学研究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的、脱胎于传统的、融合现代诠释方法的诠释新路,然而都难以形成含摄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主体的哲学诠释架构。“和合诠释学”是在“... 中国的经典诠释之路漫长而丰富。现当代中国学者尝试在西方诠释学研究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的、脱胎于传统的、融合现代诠释方法的诠释新路,然而都难以形成含摄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主体的哲学诠释架构。“和合诠释学”是在“和合”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创造性诠释学说,它以“和合生生道体”为本体依据,以“三法”为思辨方法,以“三层次”“三结构”为层次结构,以“三界”“八维”为系统诠释框架,以“五大原理”为价值原则,形成了既有形上支撑亦有现实关怀的人文诠释体系。“和合诠释学”的提出及其义理系统的建构承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国哲学研究、经典文本解读提供了新的诠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 诠释学 经典诠释 道体 主体性
下载PDF
从国家叙事角度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克军 董可木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0-61,共2页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主旨创作的经典美术作品,是中国国家叙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同时期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叙事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历程,讴歌着社会和时代发展...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主旨创作的经典美术作品,是中国国家叙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同时期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叙事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历程,讴歌着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叙事 红色经典 文化诠释
下载PDF
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博 许采娟 +1 位作者 栾力娜 张馨元 《科教文汇》 2019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经典文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朽之作,它是使语文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价值的基石。随着课改的深入,对经典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研究的课堂实践活动在全国大范围展开,这是多元解读教学逐步趋向成熟的标志。在多元解读教学盛行的同时,文本解读的... 经典文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朽之作,它是使语文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价值的基石。随着课改的深入,对经典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研究的课堂实践活动在全国大范围展开,这是多元解读教学逐步趋向成熟的标志。在多元解读教学盛行的同时,文本解读的单一解读、过度解读现象也随之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经典文本 多元解读
下载PDF
诠释学视域下《史记》文本阐释
8
作者 张小伙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9-48,共10页
中西方拥有悠久的经典诠释历史,随着西方诠释学传入我国,激励了对本土经典诠释历史与诠释方法的整理,并以之为参照系试图建立起中国诠释学。其中汤一介先生首开其先,张江则于近年充分发掘传统经典诠释资源,参考西方体系,着力建构以“公... 中西方拥有悠久的经典诠释历史,随着西方诠释学传入我国,激励了对本土经典诠释历史与诠释方法的整理,并以之为参照系试图建立起中国诠释学。其中汤一介先生首开其先,张江则于近年充分发掘传统经典诠释资源,参考西方体系,着力建构以“公共阐释”理论为核心的“中国当代阐释学”,黄玉顺则立足原始儒学提出“前主体性诠释”概念。《史记》作为传统史学与文学经典,以诠释学视域来看,理解的历史性与时间距离是其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视域融合”则在新的历史处境下产生新的意义,实现文本的历史性与人的历史性统一。诠释活动中理解、解释与应用的三位一体,揭示文本意义的生成路径。当代《史记》诠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诠释主体视野更为开阔,理论资源也更加丰富,《史记笺证》《史记疏证》以及《史记研究集成》代表了当代《史记》文本阐释的三大范式,雅俗共赏,普及性与学术性兼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诠释学 公共阐释 经典诠释
下载PDF
《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以“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史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永明 张建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因首论"异端"而为传统儒者所重视。尤其是宋代以来,伴随着儒学的理论拓展和历史演进,"异端"相应地被众多学者赋予了他技、小道、诸子百家、佛老、异己者、两端等内...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因首论"异端"而为传统儒者所重视。尤其是宋代以来,伴随着儒学的理论拓展和历史演进,"异端"相应地被众多学者赋予了他技、小道、诸子百家、佛老、异己者、两端等内涵,其疆界逐渐扩展,直至以"异端"指称与儒家正道相左的一切思想学术形态。透过历代学者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儒学演进的脉络与轨迹。同时,从历代儒者的诠释中还可以看到,此章所蕴含的儒学发展观念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展开。有的学者激烈地排斥"异端",有的学者温和地对待"异端",否定对"异端"的批判,甚至肯定"异端"存在的价值。在他们的诠释、阐发中蕴含了对儒学发展方式的不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异端 正统 经典诠释 儒学演进
下载PDF
“视觉转向”与文学经典“再经典化”的演化逻辑——兼及建构“视觉批评学”之可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2,共7页
文学经典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品格与审美精神的承载符号,在"视觉转向"的文化语境中产生了与视觉时代相契合的审美转向。由语言表意向影像呈现的载体更迭不仅意味着经典文本阐释空间与意义生成策略的改变,同时也预示着经典评判机... 文学经典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品格与审美精神的承载符号,在"视觉转向"的文化语境中产生了与视觉时代相契合的审美转向。由语言表意向影像呈现的载体更迭不仅意味着经典文本阐释空间与意义生成策略的改变,同时也预示着经典评判机制与审美属性的内在革新,由此衍化出"再经典"与"泛经典"两种主要形态。而文学经典的视觉传播作为文学发展的现代生长点,无疑依循于经典传承与视觉时代的双重逻辑,由此导向了一种文学文本视觉阐释的新模式,从而使得建构现代意义上的视觉批评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视觉转向 再经典 文学阐释 视觉批评
原文传递
论阳明学对朱子“学而”章诠释之再诠释——以王阳明、邹守益、罗汝芳的诠释为例
11
作者 郭诺明 张丽华 黎文雯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学而”章被认为是代表“孔子一生精神”的写照,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朱子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训为“效”,认为只有在“必效先觉”的工夫实践中才能“明善复初”,成就君子人格。朱子将“复性之学”与“每事必当学”统合... “学而”章被认为是代表“孔子一生精神”的写照,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朱子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训为“效”,认为只有在“必效先觉”的工夫实践中才能“明善复初”,成就君子人格。朱子将“复性之学”与“每事必当学”统合起来诠释学之意蕴,体现出朱子试图统合形上与形下、知与行、情与理的哲学努力,却造成了某种内在的紧张。以王阳明、邹守益、罗汝芳为代表的阳明学者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理解为“觉”,学是以仁为内容的,认为“工夫只在心上做”,始终坚持心外无理、即本体即工夫的立场来诠释经典,试图将本体与工夫高度统一起来,体现出心学独特的诠释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章 朱熹 王阳明 邹守益 罗汝芳 经典诠释
下载PDF
清光绪桂垣书局本《仪礼》编刻考
12
作者 杜以恒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3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广西官书局桂垣书局刊刻了一种经注附释文本《仪礼》,该本以黄丕烈影刻宋严州本、道光立本斋本为底本,校改了两个底本的少量讹误,质量较高。宋严州本、立本斋本均无释文,桂垣书局本则据武英殿本《仪礼注疏》所附释文...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广西官书局桂垣书局刊刻了一种经注附释文本《仪礼》,该本以黄丕烈影刻宋严州本、道光立本斋本为底本,校改了两个底本的少量讹误,质量较高。宋严州本、立本斋本均无释文,桂垣书局本则据武英殿本《仪礼注疏》所附释文及单行本《经典释文》附入了一套完整准确的释文。桂垣书局本还提出了“分层校勘”理念,经、注、释文各有校定之法,不求强合异文。此外,桂垣书局本在附注异文、仪节划分、结构版式等方面亦有优长。总体而论,桂垣书局本虽是目前可考封建时代最晚产生的《仪礼》刊本,但该本简明易读、编校精审、风格独特,不宜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桂垣书局 经注本 释文 分层校勘
原文传递
在经典诠释中释放儒学的生命力 被引量:4
13
作者 景海峰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5期34-42,共9页
现代学科的划分和知识高度专业化的形态,使得古典学术的完整性难以得到保持,经学的意义只能在有限的学科范围之内被理解与承认,所以经学叙事的现代领地也就大幅收缩了,经学形象由此变得萎靡而矮小。不管是经学重建的哲学化努力,还是经... 现代学科的划分和知识高度专业化的形态,使得古典学术的完整性难以得到保持,经学的意义只能在有限的学科范围之内被理解与承认,所以经学叙事的现代领地也就大幅收缩了,经学形象由此变得萎靡而矮小。不管是经学重建的哲学化努力,还是经学史研究活动中的思想追求,都是想要通过重回经典的方式,发掘经典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活化其中的普遍价值,从而充分彰显出义理之学的意义。阅读经典不只是拆解文义,而是一种生命浸润的过程,只有不断地体会这些历史传承物,通过与之精神的相遇,使生命个体与历史情景发生契合,才能够将“我”融贯于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之中。经典诠释为儒家思想的不断转化提供了强大能量,为之迈向新的理论创造拓展出可能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儒学 义理 生命浸润 创构活动
下载PDF
学孔者当如麒麟凤凰,不当为鹰鹯猛兽——论邹元标经典诠释的生命气象之维
14
作者 郭诺明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4-99,共6页
阳明学后期领袖人物邹元标,被袁宏道称为“天下第一激烈男子”。他究心理学,推衍良知之学,探赜天道性命之微,终始敞开其赤子真心与狂者胸次。邹元标经典诠释的基本进路是通过经典生命化的两重还原(还原经典之意涵、还原为现实的人的生活... 阳明学后期领袖人物邹元标,被袁宏道称为“天下第一激烈男子”。他究心理学,推衍良知之学,探赜天道性命之微,终始敞开其赤子真心与狂者胸次。邹元标经典诠释的基本进路是通过经典生命化的两重还原(还原经典之意涵、还原为现实的人的生活)以及生命化经典的两重提振(养成为生命气象、凝练为言说文本),由此澄明经典、道、言说与生命之间的复杂脉络,形成经典诠释的回环,推进阳明学的经典诠释之学。邹元标强调经典诠释要与身心交融互通,让经典润泽生命,以生命涵养经典,在经典与生命的双向互通与交相辉映中变化气质,充分呈现经典诠释者的生命气象———“学孔者当如麒麟凤凰,不当为鹰鹯猛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元标 江右王门 经典诠释 生命气象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百年文本诠释与意义生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红娟 姚新宇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5,229,共13页
马列经典著作的诠释是意识形态话语生产与建构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共产党宣言》的诠释从宏观式解读到组织化、系统化的阐释,再到宣讲、影视、话剧等方式演绎,实现了由单质、平面化向多维、立体式诠释样态的跃迁,由文本... 马列经典著作的诠释是意识形态话语生产与建构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共产党宣言》的诠释从宏观式解读到组织化、系统化的阐释,再到宣讲、影视、话剧等方式演绎,实现了由单质、平面化向多维、立体式诠释样态的跃迁,由文本注释式的诠释逐渐向理论诠释、观念诠释延展。《共产党宣言》文本诠释的主题根据实践需求不断变化,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迁衍。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宣言》文本诠释的话语、理论、思想与不同时期的中共意识形态指向互证互文、相互形塑,不断建构出符合时代主题的聚合性和政治性意义,发挥着话语支撑、社会动员、信仰塑造等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经典著作 文本诠释 意义生产 意识形态话语
原文传递
《诗经》评点与《诗经》传播——以晚明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霖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5,176,共10页
《诗经》作为儒家的经典,有关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明代万历以后更是出现了不少评点作品。这些作品长期被一批学者视为旁门左道,遭尽非议,但实际上它们为《诗》学闯出了一条新路。由于它们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顺应了学子的应... 《诗经》作为儒家的经典,有关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明代万历以后更是出现了不少评点作品。这些作品长期被一批学者视为旁门左道,遭尽非议,但实际上它们为《诗》学闯出了一条新路。由于它们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顺应了学子的应试需求,而且其批评样式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所以在明清两代还是有一批有识之士乐此而不疲,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为《诗经》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诗》学宝藏与文论遗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评点 《诗》学 以“经”解《诗》 以“诗”解《诗》
原文传递
生活儒学与“哲学训诂学”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小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必然蕴含着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但由于儒家经典诠释传统中的相关思想资源被建制化地归入文学、史学等学科中,因而其现代转型并未真正实现。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提出建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然... 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必然蕴含着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但由于儒家经典诠释传统中的相关思想资源被建制化地归入文学、史学等学科中,因而其现代转型并未真正实现。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提出建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构并未摆脱西方诠释学的先行规定,导致其本身未能从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实际情形出发来探讨“经典诠释”作为方法论原则的合法性所在。为此,在“生活儒学诠释学”的思想指引下,这里尝试提出“哲学训诂学”的理论构想。所谓“哲学训诂学”并不是要建构一种有助于文本解释的方法论体系,即并非那种为哲学研究与哲学创作提供方法的所谓“训诂哲学”,而是一种存在论性质的研究,即通过揭示“训诂”的存在论意义,进而探讨“训诂”活动如何生成新的意义世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经典诠释学 生活论诠释学 哲学训诂学
下载PDF
《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可以看成是儒家经典的一个总汇,最典型地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所以成为儒家诗学阐释的内在根据,深刻影响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阐释传统 《诗经》阐释 中国古代诗学
下载PDF
从“道生”与“神说”看中西经典诠释思想之异同——以《道德经》和《圣经》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在西方诠释传统中,《圣经》作为一种神圣文本是中世纪诠释学的焦点所在,对神圣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具有代表性意义;而中国古代《道德经》中的诠释思想则是中国诠释传统的典型。以《圣经》中的"神说"与《道德经》中的"道生&q... 在西方诠释传统中,《圣经》作为一种神圣文本是中世纪诠释学的焦点所在,对神圣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具有代表性意义;而中国古代《道德经》中的诠释思想则是中国诠释传统的典型。以《圣经》中的"神说"与《道德经》中的"道生"作为两部经典中的核心线索,对比分析两者的相通性和差异性,进而揭示中西经典诠释思想的异同,有助于厘清中西诠释思想不同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圣经 道生 神说 经典文本 诠释思想
下载PDF
试论《关雎》在《牡丹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丹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8-103,108,共7页
《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得意之作,充分彰显了汤显祖的"至情观"。试以《关雎》为切入点来探寻其在《牡丹亭》中的意义。汤显祖通过陈最良和杜丽娘对《关雎》的不同解读,表现了陈最良的迂腐、塑造了在&qu... 《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得意之作,充分彰显了汤显祖的"至情观"。试以《关雎》为切入点来探寻其在《牡丹亭》中的意义。汤显祖通过陈最良和杜丽娘对《关雎》的不同解读,表现了陈最良的迂腐、塑造了在"情"与"礼"尖锐对立下的"有情人"杜丽娘,与此同时,通过他们对《关雎》的传统的经学解读与新的诗学解读的对立,表现了"天理"(人的道德属性)与"人欲"(人的自然属性)不可调和的矛盾,进一步彰显了汤显祖"主情反理"的思想内涵以及《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牡丹亭》 陈最良 杜丽娘 经学解读 诗学解读 反理主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