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经》《素问》编撰与流传解谜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龙祥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7-74,共8页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系理论创新之作,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叙述方法以"...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系理论创新之作,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叙述方法以"编"为主。内、外篇皆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之间,作者为曾长期在国家藏书机构任职的一流学者。在宋以前外篇流传更广,内篇则流传很有限,二者在传承过程中,虽内容有亡佚及添补、篇次有错乱及人为调整,但总体而论,失真的程度不大,特别是内篇《灵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经》 《素问》 《黄帝内经》 版本流传
原文传递
论四川地区东汉陶俑的古拙美
2
作者 刘兴勇 《民族艺林》 2021年第4期126-133,共8页
在汉代发达的经济条件以及四川地区开放包容、繁荣强盛的文化精神的滋养与“世以厚葬为德”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人殉逐渐被陶俑等明器所代替,四川地区东汉陶俑的形制、数量以及制作技术等均获得了极大发展。“拙”的造型手法体现出了对... 在汉代发达的经济条件以及四川地区开放包容、繁荣强盛的文化精神的滋养与“世以厚葬为德”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人殉逐渐被陶俑等明器所代替,四川地区东汉陶俑的形制、数量以及制作技术等均获得了极大发展。“拙”的造型手法体现出了对象内在、原始的美以及神完气足;捏制、模制或模捏结合的制作手法、粗糙的外表与泥土的朴素气息则共同构成了质拙的形态特征;带有浓郁、古朴生活气息的日常生活所见及市井题材则给人一种朴拙的感觉。在笨拙的造型、质拙的制作手法、朴拙的题材等综合影响下,四川地区东汉陶俑表现出一种天然朴素、沉着内敛的古拙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陶俑 古拙 古拙美 四川地区
下载PDF
《素问》“治未病”学术思想选讲(三)
3
作者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65-767,771,共4页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从医学、养生角度对《黄帝内经·素问》里有关"治未病"的条文进行诠释与讲解。
关键词 内经 素问 治未病 养生 王冰 人体本质
下载PDF
《素问》“治未病”学术思想选讲(二)
4
作者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637-640,共4页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从医学、养生角度对《黄帝内经.素问》里有关"治未病"的条文进行诠释与讲解。
关键词 内经 素问 治未病 养生 王冰 人体本质
下载PDF
《素问》“治未病”学术思想选讲(一)
5
作者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09-511,共3页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从医学、养生角度对《黄帝内经.素问》里有关"治未病"的条文进行诠释与讲解。
关键词 内经 素问 治未病 养生 王冰 人体本质
下载PDF
基于《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对“亢害承制”本义及应用初探
6
作者 李嘉豪 老膺荣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66-669,674,共5页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及范畴,从而对季节性疾病(包括慢性病及疫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则治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运气七篇 亢害承制 主气 周期节律
下载PDF
浅谈汪昂研究《黄帝内经》的成就 被引量:4
7
作者 董正华 韩志毅 +1 位作者 张文军 赵钰蓉 《河南中医》 2012年第5期565-567,共3页
明清医家汪昂撷取《素问》、《灵枢》的精要内容,分为九类加以整理,博采众家之长,又参合己见,编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全书以儒释医,通俗易懂;注解经文,质疑自释;精释运气,见解深邃;论述脏腑,颇多发明;阐释病机,指导临床;阐释治法,... 明清医家汪昂撷取《素问》、《灵枢》的精要内容,分为九类加以整理,博采众家之长,又参合己见,编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全书以儒释医,通俗易懂;注解经文,质疑自释;精释运气,见解深邃;论述脏腑,颇多发明;阐释病机,指导临床;阐释治法,明确逆从,是汪昂研究《黄帝内经》的心血结晶,流传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汪昂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中虚词英译规律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琴 李昌响 +3 位作者 晋永 朱萃 王尔亮 杨明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有关中医古典文献英译,研究实词者多,研究虚词者少。然古医籍行文中虚词的比重不小,其语法与词法远比实词复杂,所以中医古典文献中虚词的英译,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本研究从翻译《黄帝内经.素问》入手,分析其虚词的分类、句子成分及其... 有关中医古典文献英译,研究实词者多,研究虚词者少。然古医籍行文中虚词的比重不小,其语法与词法远比实词复杂,所以中医古典文献中虚词的英译,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本研究从翻译《黄帝内经.素问》入手,分析其虚词的分类、句子成分及其上下语境,总结出必译、不译、半译、多译四种对应的英译规律,同时归纳出虚词句法标记作用(句式、时态、语态与语气)对英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虚词 英译 规律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学看《黄帝内经·素问》的中医术语英译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松菁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0-53,共4页
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学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中医典籍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素问》的中医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医术语 《黄帝内经·素问》
下载PDF
从两汉经学到关中理学:西北学术文化的嬗变与整合
10
作者 彭清深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沉积起来的动态概念,是一个多元素结合起来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结构。西北地域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由经学到关中理学的演变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学术内涵,在历史发展中曾起到领先地位。
关键词 秦陇文化 西汉经学 关中理学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篇目中“论”的翻译初探
11
作者 李昌响 丁年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8,共3页
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篇目中"论"的内涵,并例举4部代表性译著中"论"的英译。从词义和词源学角度考察英译选词"Discourse""Discussion""Treatise"和"On",认为"... 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篇目中"论"的内涵,并例举4部代表性译著中"论"的英译。从词义和词源学角度考察英译选词"Discourse""Discussion""Treatise"和"On",认为"论"当译为"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篇目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