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染的本名及其汉唐工艺形态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巨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130,共8页
扎染是用线扎结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传统工艺的通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扎染在中国古代称作绞缬,并盛行于唐代。然而梳爬钩沉史料,考镜学术源流之后不难发现,唐代有“染缬”,北朝有“缬”,楚汉有“结”之名,却无“绞缬”。其实,“绞缬”... 扎染是用线扎结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传统工艺的通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扎染在中国古代称作绞缬,并盛行于唐代。然而梳爬钩沉史料,考镜学术源流之后不难发现,唐代有“染缬”,北朝有“缬”,楚汉有“结”之名,却无“绞缬”。其实,“绞缬”是明治时正仓院宝物清点,将“纐缬”“臈缬”“夹缬”简称“三缬”之一的“纐缬”。虽然名无固宜,但是概念应该分清。因为从工艺形态上说,古代的“结”采用的是绑扎法,而改用“缬”时,是因为缝扎工艺的出现,而唐代的“染缬”则指采用多种扎染工艺的综合运用所得到的效果,故而有其各自的名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夹缬 文物考古 手工工艺 染色
下载PDF
浅析夹缬工艺品纹样及色彩之流变
2
作者 刘芳洲 《流行色》 2022年第3期59-61,共3页
夹缬是我国传统雕版印染技艺,其工艺特点在于使用成对木板对布料进行夹染,是我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从现存的夹缬文物来看,隋唐时期的夹缬在纹样上采用花鸟以及动物纹较多,色彩上遵循华贵艳丽的特点。宋辽时期夹缬在工艺上更为成熟,在唐... 夹缬是我国传统雕版印染技艺,其工艺特点在于使用成对木板对布料进行夹染,是我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从现存的夹缬文物来看,隋唐时期的夹缬在纹样上采用花鸟以及动物纹较多,色彩上遵循华贵艳丽的特点。宋辽时期夹缬在工艺上更为成熟,在唐代基础上纹样和色彩更为精细复杂,以辽、金、夏地区的佛说图主题夹缬最为常见。南宋以后,仅浙南地区延续了夹缬制作工艺,逐渐形成了蓝夹缬,纹样多采取民俗戏曲主题,色彩以靛青为主。上千年来,夹缬工艺品的发展随时代不断变化,文章通过现存夹缬文物以及当代手工艺人作品,对夹缬工艺品的纹样及色彩之流变作初步分析,以期让传统印染工艺审美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缬 纹样 色彩
下载PDF
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研究发展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秀芳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七项传统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扎染技艺、蜡染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蓝夹缬以及和枫香印染技艺。当前研究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纹样创新应用、产品设计... 七项传统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扎染技艺、蜡染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蓝夹缬以及和枫香印染技艺。当前研究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纹样创新应用、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同时,香云纱染整技艺侧重薯莨染色工艺及河泥作用机理的研究,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侧重宽幅及双面织物织造工艺的研究。另外,各项传统印染技艺在中国知网文献数量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其研究重视程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蜡染 蓝印花布 香云纱 艾德莱斯绸 蓝夹缬 枫香染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蓝夹缬图案数字展示设计创新
4
作者 薛东朝 《色彩》 2024年第4期63-65,共3页
文章旨在加强和传承蓝夹缬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破其艺术形式单一与推广的限制,探索先进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潜力,分析了蓝夹缬的背景与发展传播现状,探寻了增强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潜力,得到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蓝夹... 文章旨在加强和传承蓝夹缬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破其艺术形式单一与推广的限制,探索先进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潜力,分析了蓝夹缬的背景与发展传播现状,探寻了增强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潜力,得到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蓝夹缬图案数字展示设计创新思路。最终通过设计实践验证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蓝夹缬数字展示设计的可行性,为蓝夹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推广提供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夹缬 非物质文化遗产 增强现实技术 数字展示设计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浙南蓝夹缬被面的文化意蕴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佳蔚 徐亚平 张毅 《服饰导刊》 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
[研究意义]蓝夹缬是浙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蓝夹缬被面是浙南蓝夹缬的重要载体,寄托着浙南民间丰富的民俗文化与精神内涵。[研究方法]文章以浙南地区蓝夹缬被面为切入点,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对其可感形式进行分析,构... [研究意义]蓝夹缬是浙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蓝夹缬被面是浙南蓝夹缬的重要载体,寄托着浙南民间丰富的民俗文化与精神内涵。[研究方法]文章以浙南地区蓝夹缬被面为切入点,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对其可感形式进行分析,构建浙南蓝夹缬的符号学系统,归纳其能指与所指,以探析浙南蓝夹缬被面符号学编码规则与其蕴含的文化价值。[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浙南蓝夹缬被面具有朴而不拙的材质工艺、应时切民的色彩搭配与寓意丰富的图案造型三项能指特征。通过符号学规则分析解码蓝夹缬被面的能指特征,可知蓝夹缬在浙南地区得以流传、保留与其上所寄托的生殖、神灵、智性崇拜息息相关,进而探讨浙南地区的婚俗文化、南戏文化、智性文化等文化意蕴,解读浙南民间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精神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夹缬 夹缬被面 符号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浙南蓝夹缬在现代皮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齐金滢 叶茜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浙南蓝夹缬是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间艺术重现的重要体现,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在民族文化再生的背景之下,将浙南蓝夹缬的形式、题材和色彩特征和现代皮包设计相结合,一方面能将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另一方面,通... 浙南蓝夹缬是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间艺术重现的重要体现,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在民族文化再生的背景之下,将浙南蓝夹缬的形式、题材和色彩特征和现代皮包设计相结合,一方面能将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扩散,解决现代皮包设计元素创新固化的问题,树立起本土品牌独特的自身形象,满足市场需求刺激群众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夹缬 皮包设计 创新性
下载PDF
浙南蓝夹缬的符号语言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婉怡 郑喆 《设计艺术研究》 2021年第6期130-132,160,共4页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消费倾向逐渐转变为精神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灵感宝库,由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其中浙南蓝夹缬图案题材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消费倾向逐渐转变为精神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灵感宝库,由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其中浙南蓝夹缬图案题材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文章通过从符号学角度来对蓝夹缬图案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蓝夹缬图案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内在文化底蕴,从而更好的进行设计创新、扩宽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夹缬 符号学 图案文化
下载PDF
苍南蓝夹缬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
8
作者 尤伶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5-29,共5页
苍南蓝夹缬是印花染色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其趣味盎然的纹样、含蓄朴实的色彩及精湛的工艺,体现风俗民情,独具艺术美感。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应从服饰品的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对苍南蓝夹缬进行创新设计与应用,才能激发其内在活力,推... 苍南蓝夹缬是印花染色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其趣味盎然的纹样、含蓄朴实的色彩及精湛的工艺,体现风俗民情,独具艺术美感。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应从服饰品的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对苍南蓝夹缬进行创新设计与应用,才能激发其内在活力,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南 蓝夹缬 服饰品 设计创新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服装建模技术的古代服装数字化虚拟复原 被引量:7
9
作者 邓可卉 卫艺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9-186,共8页
为更好地实现残缺古代服装文物的非接触式修复,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服装建模技术进行古代服装数字化虚拟复原的方法。以正仓院所藏唐代"黄地夹缬絁袍(残欠)"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中使用Canny图形检测算法对袍服的污损纹样进... 为更好地实现残缺古代服装文物的非接触式修复,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服装建模技术进行古代服装数字化虚拟复原的方法。以正仓院所藏唐代"黄地夹缬絁袍(残欠)"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中使用Canny图形检测算法对袍服的污损纹样进行提取和修复;其次使用服装CAD软件ET SYSTEM对袍服残缺部分的款式和结构进行平面复原;最后使用基于CLO3D平台的服装三维建模技术对该袍服进行了数字化三维虚拟复原,并对复原方案执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完成古代服装文物的高精度三维虚拟复原,有效还原出古代服装的三维动态形貌,为实际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三维建模 三维虚拟复原 文物数字化保护 黄地夹缬絁袍 CLO3D平台 宝相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