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王刚 张华兵 +1 位作者 薛菲 甄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0-1182,共13页
基于2014年成都市县域单元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和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论文分析了碳收支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对碳收支、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碳汇土地面积占比为56.97%,高于碳源用地,区域碳源/... 基于2014年成都市县域单元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和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论文分析了碳收支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对碳收支、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碳汇土地面积占比为56.97%,高于碳源用地,区域碳源/碳汇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强度为2.40~3.33,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成都市净碳排放2.43×107t,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分布特征。各县域单元碳补偿率为0.06%~11.58%,碳生态承载系数(ESC)为0.05~8.60,呈现"东低西高、中心最低"的特征;3)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ECC)为0.26~1.45,呈现"中心高、周边低"的特征并且空间差异较小;4)碳排放与GDP极显著正相关(P<0.01)。ESC与土地利用强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ECC与土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6。耦合协调度和人均GDP回归关系极显著(P<0.01),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碳排放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协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县域 碳收支 土地利用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农业结构调整与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以河南省巩义市和鄢陵县为例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二玲 胥亚男 +1 位作者 雍雅君 魏莉霞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709,共12页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尺度深入分析新世纪以来乡村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农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再造。主要结论为:(1)基于市场需求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农产品提质增效倒逼耕地利用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并引致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再造。未来中国农业的转型方向将是规模化大宗农业与专业化精细农业并存;(2)无论是乡镇的非农化转型还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均可带来乡镇耕地的规模化、专业化利用以及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引致乡村的进一步转型。工业转型县农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县以粮食和特色农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并形成了特色专业村或产业集群;(3)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更加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空间配置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专业化 乡村转型 巩义市 鄢陵县 河南省
原文传递
生态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以江苏大丰市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锋 刘旭升 +1 位作者 胡聃 王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06-2012,共7页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江苏大丰市为例,...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江苏大丰市为例,建立了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4类58项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生态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大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为0.24,处于Ⅳ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010年可达到0.45,处于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2015年可达到0.66,进入Ⅱ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2020年可达到0.85,进入Ⅰ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市 生态县 生态评价 指标 大丰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发育现状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苗长虹 王海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文章在对城市群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从总体经济实力、人均发展水平、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诸方面,对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发育状...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文章在对城市群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从总体经济实力、人均发展水平、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诸方面,对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发育状况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强调国家应采取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联动”区域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中心城市 县域经济
下载PDF
智能技术辅助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孔宇 甄峰 +1 位作者 李兆中 傅行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86-2199,共14页
智慧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影响着人地关系,而智能技术作为智慧社会崛起的主要动力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在改变着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与治理模式,也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规划编制中,智能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虽然... 智慧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影响着人地关系,而智能技术作为智慧社会崛起的主要动力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在改变着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与治理模式,也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规划编制中,智能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在技术层面也有很多实践,但缺少对智能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性思考。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对传统规划编制与当前智能技术应用梳理的基础上,从智能感知与收集、智能分析与处理、智能评估和智能决策四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全流程的智能技术辅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框架,以适应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新要求,辅助编制更合理、科学、智慧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智慧社会 智能技术 编制框架 市县
原文传递
生态省生态市及生态县标准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卞有生 何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11期18-24,共7页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三个方面 ,文章建立的标准基本上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潜力。生态省标准由 5项基本条件和 2 2项考核指标组成 ;生态市标...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三个方面 ,文章建立的标准基本上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潜力。生态省标准由 5项基本条件和 2 2项考核指标组成 ;生态市标准由 5顶基本条件和 3 0项考核指标组成 ;生态县标准由 5项基本条件和3 8项考核指标组成。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标准 ,同时也可以做为引导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省 生态市 生态县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安徽省天长市和福建省尤溪县县域医联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郑英 胡佳 +1 位作者 代涛 杨越涵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7,共7页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天长市和福建省尤溪县作为典型案例,从服务提供方式、筹资支付、治理规制、协作机制、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其县域医联体建设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天长市和尤溪县医联体建设均比较重视政策措施的综合性...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天长市和福建省尤溪县作为典型案例,从服务提供方式、筹资支付、治理规制、协作机制、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其县域医联体建设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天长市和尤溪县医联体建设均比较重视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协同性和系统性,以医保支付方式为重点建立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但一些具体措施和资源整合程度有所差异,面临共性和个性问题。建议持续推动服务体系由"金字塔型"向"网络型"转变;在医联体内建立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强化人才、药品、信息等共享机制建设;针对特定问题,在措施执行层面不断调整完善、持续探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天长市 尤溪县
下载PDF
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 被引量:29
8
作者 潘洪义 朱晚秋 +2 位作者 崔绿叶 冯茂秋 朱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335-6345,共11页
生态足迹方法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消耗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定量的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2014年成都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分析揭示了其空间演化规律。... 生态足迹方法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消耗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定量的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2014年成都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分析揭示了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9—2014年,各区市县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有着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2.759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1.937hm^2/人,基本格局呈现出中间低,西南高,两翼居中的分布特征,高水平人均生态足迹集中分布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大邑县,邛崃市;(2)2009—2014年成都市人均承载力呈现出较为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0.2314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0.2215hm^2/人,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足迹呈现出较好的空间一致性;(3)人均生态亏盈,在时间上表现为逐渐向好,但其本质是趋势为生态赤字愈发严重,空间上呈现出与人均生态承载力情况"高-低,低-高"相反分布的特征,分布呈扩散型,即由中部的五城区向四周扩散,除五城区外,其余地区在研究期间内都为赤字,最严重区域集中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最高达到-9.3189hm^2/人,亟需建立有效的生态足迹调控和补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人均生态亏盈 区市县 成都市
下载PDF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打开城门到开放村庄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制度是解构工农城乡关系生成及演化规律的关键。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由集体经营变革为家庭经营,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财政包干制度促进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进入非农产业。随后的分税制则... 制度是解构工农城乡关系生成及演化规律的关键。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由集体经营变革为家庭经营,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财政包干制度促进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进入非农产业。随后的分税制则激发工业化与城市开发热情高涨,大量农业用地被征收为国有用地,也促使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地区转向工业与商业聚集的城市,但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难以获得市民化的身份认同,人户分离成为普遍现象。制度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逻辑,造成生产和生活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和集中,从而形成城乡分割、引发城乡关系扭曲与不可持续问题。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格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策略在于:打开村门,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为突破口;反哺乡村,以城乡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缓解约束,以开放村庄引导主体与要素进村;构建载体,以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城市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 打开城门 开放村庄 县域经济
下载PDF
城镇化路径选择:福利维度的考察 被引量:27
10
作者 罗必良 洪炜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7,共13页
通过城市扩张谋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改善社会福利,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该同时兼顾效率、公平和安全等多重社会目标。本文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测度指标,并结合CLDS微观数据,讨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特征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幸福感和... 通过城市扩张谋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改善社会福利,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该同时兼顾效率、公平和安全等多重社会目标。本文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测度指标,并结合CLDS微观数据,讨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特征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幸福感和公平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的扩张在提高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同时,会降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和公平感水平;(2)改善城镇等级结构能够显著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公平感,但不会损害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3)县城人口规模扩大对于城乡居民的福利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4)利用美国的新冠疫情数据发现,人口密度提高对疫情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容易导致公共卫生危机的激化。本文认为,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宏观格局中,优化城市等级梯度,强化县城与县城经济发展,将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可能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等级结构 县城 幸福感 公平感
原文传递
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发明 杨光照 +3 位作者 苏晨旭 刘本朝 李怡静 彭博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9-605,共7页
开展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以江西省森林城市龙南县为例,筛选了6个因子用于生态敏感性评价,包括高程、坡度、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建筑指数、到河流的距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 开展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以江西省森林城市龙南县为例,筛选了6个因子用于生态敏感性评价,包括高程、坡度、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建筑指数、到河流的距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得到龙南县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图,并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对龙南县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包括5个等级:极高敏感、高敏感、中敏感、低敏感、极低敏感;面积占比依次为17.04%、27.59%、24.48%、18.20%、12.69%;研究结果表明:敏感性强的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为44.63%,最后对龙南县的可持续发展和分区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GIS 森林城市 龙南县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全域全要素分类探讨 被引量:22
12
作者 易斌 沈丹婷 +1 位作者 盛鸣 李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48-53,共6页
全域全要素分类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文章面向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的要求,从人的活动出发,提出以人地关系为分类的总体原则;从"... 全域全要素分类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文章面向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的要求,从人的活动出发,提出以人地关系为分类的总体原则;从"城市人"对城镇空间的使用特征着手,提出以功能混合为导向进行城镇空间细分;从"管理者"管理实施需求着眼,提出结合事权与管控方式对分类进行调校的新思路。该分类兼顾了"用途分类""预留规划弹性","面向管控实施"等要求,旨在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域全要素分类提供一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全域全要素分类 市县
下载PDF
生态县 生态市 生态省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卞有生 何军 张文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11期1-7,共7页
为指导和规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编制 ,研究制定了本导则。导则明确指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导则在阐述建设规划的内... 为指导和规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编制 ,研究制定了本导则。导则明确指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导则在阐述建设规划的内涵、意义和要求的基础上 ,提出了规划必须包括的内容以及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手段和审批程序。导则适用于全国各地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编制 ,同时供审查规划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省 生态市 生态县 规划 导则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拉动效应的对比研究——以浙江省江山市与辽宁省盘山县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正峰 谭翠萍 +1 位作者 梁育 陈艳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47,共6页
从县域角度出发,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土地整治和社会经济数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投资拉动系数,探索非纯农县域与纯农县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经济拉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从县域角度出发,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土地整治和社会经济数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投资拉动系数,探索非纯农县域与纯农县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经济拉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与消费,从而对县域农村经济产生显著拉动作用;②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非纯农县域江山市、纯农县域盘山县农村经济的拉动总额分别为153938.60万,63830.29万元,投资拉动系数分别为2.84,1.81;③两地均表现为一次拉动作用最大、间接拉动作用次之、二次拉动作用最小,但拉动效应的大小与模式存在差异;④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非纯农县域与纯农县域拉动效应的差异源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状况、消费结构、县域间原有自然条件、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后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的改善程度等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整治 县域农村经济 拉动效应 投入产出模型 江山市 盘山县
下载PDF
中国县级人口变动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探索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涛 卓云霞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87,共16页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数据,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变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约六成县级单元人口减少;人口分布非均衡性加剧,新增人口更加集中于少数地区;人口增速的东西差异持续,...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数据,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变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约六成县级单元人口减少;人口分布非均衡性加剧,新增人口更加集中于少数地区;人口增速的东西差异持续,南北差异凸显;中心城市和县域人口增减趋势加速分化。人口变动驱动力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动性和空间异质性:自然地理因素对人口变动的限制性减弱;人口变动逐渐由受劳动力市场因素单一驱动向受劳动力市场因素和公共服务因素共同驱动转变,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人口向省、地级行政中心集聚的趋势日益强化和普遍化,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人口变动的规律和机制,可为引导人口有序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人口分布均衡性 中心城市 县域 人口普查
原文传递
基于灯光数据的中国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翼 谢保鹏 +3 位作者 赵鸿雁 陈英 裴婷婷 刘士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为掌握城市规模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平均灯光强度表征城市规模,采取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xploratory time-space data analysis,ESTDA)的研究框架对我国1992~2015年的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 为掌握城市规模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平均灯光强度表征城市规模,采取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xploratory time-space data analysis,ESTDA)的研究框架对我国1992~2015年的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县域城市规模的核心-边缘结构与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但趋向动荡,城市规模变化呈现出"稳步增长"、"逐级递增"的特点,城市局部关联较弱,缺乏共同向上跃迁的动力;(2)京汕断裂带、110°E与100°E三条LL断裂带将城市规模空间格局割裂,阻碍了区域协调发展,但城市规模空间格局有可能突破胡焕庸线;(3) 2003年后城市规模的局部空间动态性、增长波动性与局部依赖性增强。东部的局部空间动态性趋于稳定,中西部局部空间动态性开始增强,城市规模增长波动性与局部依赖性重心向南方与东北方向转移;(4)自然因素、交通状况、城市行政级别、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空间临近效应是影响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利用灯光数据进行城市规模研究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未来应该着力构筑东中西部互联互动的网络通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时空格局 夜间灯光数据 探索时空数据分析 县域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演化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于兴修 杨桂山 欧维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应用 1985~ 2 0 0 0年的遥感资料及其相关数据 ,以锡山市和安吉县为例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与安吉县相比 ,锡山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均衡且土地利用程度高 ;由于未利用地少 ,土地后备资... 应用 1985~ 2 0 0 0年的遥感资料及其相关数据 ,以锡山市和安吉县为例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与安吉县相比 ,锡山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均衡且土地利用程度高 ;由于未利用地少 ,土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 ,两地区的耕地总量平衡难度很大 ;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幅度远比安吉县大 ;导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演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图 2 ,表 2 ,参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演化 区域差异分析 长江三角洲 土地利用结构
下载PDF
县级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的特点与重点探讨——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卓凌 黄桂林 +2 位作者 唐小平 廖成章 侯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2,111,共8页
当今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生态建设的不均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生态建设差距,更好地服务县域和乡村发展,我国启动了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江西省正在开展的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当今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生态建设的不均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生态建设差距,更好地服务县域和乡村发展,我国启动了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江西省正在开展的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例,分析归纳出了方向原则、目标确定、指标设置、内容设计、内涵表达等5个方面的规划特点,总结探讨了城区森林绿地、环城森林景观、村镇绿色空间、乡村风景林、绿色富民产业、生态服务设施、自然教育普及等7个方面的规划重点,以期为我国县级国家森林城市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县级 规划 江西省 绿地建设 乡村发展
下载PDF
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盛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5-410,共6页
湖北省是一个较发达的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超特大城市武汉的GDP总值超过省内其他11个大中城市的总和;全省人均GDP总值最高的十堰城区为全省最低的5县环绕,两者的最大差距达12.5倍;有8个县人均GDP未达世界上极端贫困线标准,16个... 湖北省是一个较发达的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超特大城市武汉的GDP总值超过省内其他11个大中城市的总和;全省人均GDP总值最高的十堰城区为全省最低的5县环绕,两者的最大差距达12.5倍;有8个县人均GDP未达世界上极端贫困线标准,16个县市未达贫困县标准;而最高记录却逼近3000美元,可称实现富裕标准.分析认为应用汽车拉动和高科技产业拉动的双拉动模式,实现武汉、宜昌和襄樊三大城市圈建设,对特困县和贫困县实施特殊政策,就可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区域经济分析 城市圈 省域经济 市域经济 县域经济
下载PDF
山地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城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沙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23-28,共6页
山地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不应简单地参考和直接地应用传统城市的划定方法。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中,选取城市发展规模预测、城市增长动力和阻力三个角度开展分析,并基于GIS平台分别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山地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不应简单地参考和直接地应用传统城市的划定方法。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中,选取城市发展规模预测、城市增长动力和阻力三个角度开展分析,并基于GIS平台分别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来予以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山地城市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GIS 花垣县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