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and progenitor cells:Evidence from acute and long-term exercise effects 被引量:18
1
作者 Matina Koutroumpi Stavros Dimopoulos +2 位作者 Katherini Psarra Theodoros Kyprianou Serafim Nanas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2年第12期312-326,共15页
Circulating bone-marrow-derived cells,nam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generating,and replacing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cells within their own specific tissue as a consequence of p... Circulating bone-marrow-derived cells,nam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generating,and replacing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cells within their own specific tissue as a consequence of physiological cell turnover or tissue damage due to injury.Endothelium maintenance and restoration of normal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s guaranteed by a complex physiological procedure in which EPC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Decreased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EPC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In this review,we initially report current knowledge with regard to the role of EPCs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EPCs in different disease popul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ypertension,obstructive sleep-apnea syndrome,obesity,diabetes mellitus,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coronary artery disease,pulmonary hypertension,and heart failure.Recent studies have introduced the novel concept that physical activity,either performed as a single exercise session or performed as part of an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irculating EPCs.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review we provide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recent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acute and long-term exercise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athletes as well as in disease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irculating progenitor cells EXERCI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俊 许强宏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脓毒症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10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性休克组50例,脓毒症组50例,另选...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脓毒症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10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性休克组50例,脓毒症组5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TM、PAI-1及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感染性休克组TM、PAI-1高于脓毒症组;脓毒症组TM、PAI-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脓毒症组cEPCs、ESM-1、vW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感染性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EPCs、ESM-1、vWF与TM、PAI-1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1、0.576,P值均<0.05;r分别为0.558、0.603,P值均<0.05;r分别为0.677、0.692,P值均<0.05)。TM、PAI-1与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当内皮细胞损伤越严重,TM、PAI-1及cEPCs、ESM-1、vWF水平越高,为脓毒症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循环内皮祖细胞 内皮特异性分子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关卓 张正洪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2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住院的18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所有病人均采取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早期康复组的病人给予早期康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住院的18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所有病人均采取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早期康复组的病人给予早期康复治疗,非早期康复组在住院后第14天给予康复治疗,比较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的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并检测3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和非早期康复组比较,早期康复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均提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康复组病人血清中VEGF和循环EPCs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病人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中VEGF和循环EPCs水平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脑出血 BARTHEL指数 FUGL-MEYER评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循环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循环内皮祖细胞的作用以及对延迟开通冠脉时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文果 刘丽 +4 位作者 何江 肖祥彬 刘婷婷 蒲小波 杨田 《西部医学》 2012年第12期2313-231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作用,以及对延迟开通冠状动脉时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未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3例,B组28例,C组29例。入院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作用,以及对延迟开通冠状动脉时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未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3例,B组28例,C组29例。入院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口服;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口服;C组给予托伐他汀40mg,每晚睡前口服,1周后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延迟PCI)。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各组入院时、术前即刻和术后12小时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水平,并观察各组延迟PCI术中严重并发症(无复流、慢血流、心律失常、急性血栓、持续性低血压、死亡等)发生情况。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行延迟PCI患者,术前尽早给予"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或10mg)比较,能够显著升高反映血管修复功能的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这一变化在延迟PCI术后12小时仍然可见。②"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使延迟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心律失常、急性血栓、持续性低血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术前尽早给予"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升高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使术中严重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循环内皮祖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PCI 并发症
下载PDF
Decreased and dysfunctional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被引量:8
5
作者 GAN Ye CAO Jun +7 位作者 CHEN Yan HE Zhi-hui LUO Hong CAI Shan XIANG Xu-dong ZHOU Rui CHEN Ping YANG Yu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222-3227,共6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widely demonstrated that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re involved in several diseases and that they hav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In order to define the altered pulmonary vascular homeostasis ... Background It has been widely demonstrated that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re involved in several diseases and that they hav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In order to define the altered pulmonary vascular homeostasi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 sought to observe the level and function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a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The total study population included 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20 control subjects. The number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D34+/CD133+/IVEGFR-2+cells) was counted by flow cytometry.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were also cultured in vitro and characterized by uptake of Dil- acLDL, combining with UEA-I, and express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dhesion, proliferation, 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 and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phosphorylated-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were detected to determine function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ults The number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54±0.16)% vs. (1.15±0.57)%, P 〈0.05. About 80% of adherent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double labeled with Dil-acLDL and UEA-I. The 92% and 91% of them were positive for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fewer adher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18.7±4.8/field vs. 45.0±5.9/field, P 〈0.05. The proliferation assay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from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mpaired: 0.135±0.038 vs. 0.224±0.042, P 〈0.05. Furthermore,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itric oxide
原文传递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循环内皮祖细胞计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楠 刘寅 高明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变化,并探讨PCI术后CD34^+/KDR^+最大动员幅度与患者内皮损伤定量参数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3例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其中成功... 目的研究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变化,并探讨PCI术后CD34^+/KDR^+最大动员幅度与患者内皮损伤定量参数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3例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其中成功行PCI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PCI组,21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股动脉鞘管或肘正中静脉血样,通过流式细胞仪对PCI组和对照组患者CAG术后即刻(基线水平)及PCI术后或CAG后1 h、3 h、5 h、7 h、24 h的EPC数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类型的EPC在不同时间点及在PCI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CI组中,与基线水平相比,CD34^+/KDR^+在24 h,CD133-/CD34^+/KDR^+在3 h、5 h、24 h,CD133^+/CD34^+/KDR^+在5 h、7 h,CD133^+/KDR^+在3 h、5 h,CD133^+/CD34^+在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各类型EPC在不同时间点计数与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D34^+/KDR^+最大动员幅度与C反应蛋白呈现负相关,与体质指数、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情况、血管内皮损伤定量参数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PCI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可以引发EPC时间依赖性的动态变化,同时可以促进CD34^+/KDR^+的大幅动员、迁移、归巢,有利于受损血管内皮修复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祖细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流式细胞术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血清δ样蛋白4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水平对微血管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婧 李芸云 +3 位作者 刘思思 沙颖 马凯 王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68-72,78,共6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患者血清δ样蛋白4(DLL4)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水平对微血管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R不同分期分为无DR组(n=37)、非增生...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患者血清δ样蛋白4(DLL4)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水平对微血管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R不同分期分为无DR组(n=37)、非增生型DR组(n=19)和增生型DR组(n=24);检测血中DLL4及CREB水平,采用FACS Count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内皮祖细胞(EPC)、循环内皮细胞(CEC)及循环祖细胞(CPC)水平。结果增生型DR组血中DLL4及CREB水平最高,无DR组DLL4及CREB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R分期与DLL4、CRE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糖尿病患者血中高DLL4及高CREB水平是影响DR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增生型DR组血中EPC、CPC水平最低,CEC水平最高,无DR组EPC、CPC水平最高,CEC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L4、CREB水平与EPC、CP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DLL4、CREB水平与CE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DLL4和CREB预测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5。结论随着DR分期增加,患者血清DLL4和CREB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且DLL4和CREB对其微血管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δ样蛋白4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微血管损伤 内皮祖细胞 循环内皮细胞 循环祖细胞
下载PDF
低砷饮水人群血管内皮损伤早期效应标志物的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纪春艳 傅春玲 +6 位作者 向全永 许松 朱明清 刘建 王大朋 张洁 安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低砷饮水人群血管内皮损伤早期效应标志物的改变。方法在江苏省盱眙县沿河村,选择90名当地居住10年以上的居民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家庭饮水含砷量将其分为3组,即〈10、10~50、〉50ug/L组,分别为32、28、30人。分别采用硫... 目的观察低砷饮水人群血管内皮损伤早期效应标志物的改变。方法在江苏省盱眙县沿河村,选择90名当地居住10年以上的居民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家庭饮水含砷量将其分为3组,即〈10、10~50、〉50ug/L组,分别为32、28、30人。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比色法、比浊法、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观察对象血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1)和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氧化氮(NO)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结果〈10、10~50、〉50μg/L组间血浆MDA(几何均数分别为61.1、65.5、67.5μmoL/kg)、O2(几何均数分别为4774.6、5143.3、4736.0U/kg)、CRP[(5.92±2.44)、(5.11±2.40)、(5.55±2.96)mg/L]、N0.水平[(659.8±387.5)、(667.44-486.6)、(762.1±763.2)μmol/k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0、0.46、0.80、0.47,P均〉0.05)。各组CEPCs数量(中位数分别为0.96×10^-5、0.77×10^-5、1.59×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8,P〈0.05),其中〈10、10—50μg/L组明显低于〉50μg/L组(g值分别为4.58、6.65,P均〈0.05)。结论低砷暴露人群在尚未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改变情况下,体内CEPCs水平随水砷明显变化,提示低砷暴露人群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循环内皮祖细胞 效应标志物
原文传递
冠脉造影术前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富强 高明东 +2 位作者 马玉东 刘寅 孙根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观察冠脉造影术前24h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探究冠脉介入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获益的机制。方法将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0mg组20例,20mg组22例。2组均顿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观察冠脉造影术前24h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探究冠脉介入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获益的机制。方法将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0mg组20例,20mg组22例。2组均顿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冠脉造影前),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将上述2组各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造影阴性组2个亚组。结果:治疗后,2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与治疗前相比(10mg组:49.95±24.57vs42.95±21.18;20mg组:57.68±17.62vs48.32±2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量(7.00±18.94vs9.36±22.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表明,冠心病组服用20mg瑞舒伐他汀24h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较治疗前增加(56.92±12.27vs42.08±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24h应用20mg瑞舒伐他汀可以提高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可能是冠脉介入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获益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内皮 血管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瑞舒伐他汀 循环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Increased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nd Stage of non-Hodgkin Lymphoma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丹丹 刘红利 +6 位作者 白云玲 吴边 陈卫红 任精华 张涛 杨坤禹 伍钢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2期284-287,共4页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level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EPC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tumor stage. Forty-one p...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level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EPC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tumor stage. Forty-one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NHL and 16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recruited. Pe- 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were isolat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nd cEP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iple staining using antibodies against CD133, CD34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VEGFR-2, CD309) and qua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In NHL patients, the number of cEPC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00). The cEPCs counts in patients with NHL of stage III-1V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stage I -II (P=-0.010). FAC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cEPCs in NHL patients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gender (P=0.401) or the pathological category (P=0.852).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cEPCs in NHL patients may serve as a novel biomarker for disease progression in N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non-Hodgkin lymphoma flow cytometry ANGIOGENESIS BIOMARKER
下载PDF
年龄或性别对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河 李建芳 +1 位作者 古秀雯 汤耀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或性别对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220例符合标准的健康成年志愿者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体检中心。所有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四组:<30岁组(n=54);30~49岁组(n=62);50~69岁组(n=59);>69岁组(... 目的:研究年龄或性别对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220例符合标准的健康成年志愿者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体检中心。所有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四组:<30岁组(n=54);30~49岁组(n=62);50~69岁组(n=59);>69岁组(n=45)。每个年龄组志愿者按性别再分组。以CD34+、CD133+、VEGFR-2+为表型标志,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并对比志愿者cEPCs数量。结果:220例志愿者cEPCs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因而取相应的自然对数值,使其符合正态分布。相同性别志愿者或全部志愿者的cEPCs数量自然对数值在不同年龄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男性:F=1.234,P=0.301;女性:F=0.274,P=0.844;全部:F=1.078,P=0.359)。同时,在各年龄组或全部志愿者,男性和女性的cEPCs数量自然对数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0岁组:t=0.699,P=0.488:30~49岁组:t=0.772,P=0.443;50~69岁组:t=-0.516,P=0.608;>69岁组:t=-0.480,P=0.634;全部:t=0.216,P=0.829)。结论:年龄或性别对cEPCs数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祖细胞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向辉 郝选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的心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11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连续10周的间歇运动。分别于训练前后测试血压、血脂,运动10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的心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11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连续10周的间歇运动。分别于训练前后测试血压、血脂,运动10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胸主动脉的内皮细胞层,测量血液中内皮细胞的数量,同时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凋亡情况。结果:运动组SHR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层受损程度轻于对照组;运动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与CEPCs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CEPCs数量、CEPCs增殖能力、CEPCs黏附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的间歇运动能增加SHR的CEPCs数量、提高CEPCs功能、降低CEPCs的凋亡、增强CEPC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对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间歇运动 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内皮祖细胞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心功能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学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STEMI)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STEMI患者124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其就诊时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STEMI)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STEMI患者124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其就诊时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0057,P=0.001)。病程6-12h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于病程〈6h分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2-24h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于病程6-12h分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不同心功能Killip分级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KillipⅡ级〉KillipⅢ级〉KillipⅠ级〉KillipⅣ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呈正相关,合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导致的循环障碍可能减缓VEGF分泌与CEPCs归巢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 环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章平 余晗俏 +1 位作者 李俊 李超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12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并观察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稳定型心绞痛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21例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并观察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稳定型心绞痛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21例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和黏附能力、迁移能力、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分析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血管内皮祖细胞存在内皮祖细胞特性;4组血管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数、血管内皮祖细胞迁移数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冠心病各组间贴壁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迁移能力呈正相关性(r=0.84、0.72,均P <0.05)。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来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心肌梗塞 急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栾文强 毕文静 +2 位作者 岳保红 刘帅 鲁培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的变化,探讨cEPCs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吉西他滨+顺铂化疗(G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实验组)及单用GP方案(对照组)治...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的变化,探讨cEPCs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吉西他滨+顺铂化疗(G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实验组)及单用GP方案(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患者52例,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cEPCs水平。结果实验纽组临床有效率为44.0%,对照纽为25.9%(P=0.245);实验纽临床受益率为80.0%,对照组为51.8%(P=0.044);实验组cEPCs平均下降(0.041±0.044)%,对照组平均下降(0.011±0.047)%(P〈0.05)。结论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治疗晚期NSCLC优于单用化疗,cEPCs可以作为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内皮祖细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原文传递
内皮祖细胞在肾癌中的变化及动员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澎 赵炎 +3 位作者 葛余正 吴然 吴剑平 贾瑞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38-2240,共3页
目的 检测肾癌(RCC)小鼠外周血(PB)、癌组织(TT)和癌旁组织(AT)中内皮祖细胞(EPCs),探讨其在RCC进展中的动员特征及机制.方法 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即RCC组、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组(Normal组).分别在移植肿瘤细胞... 目的 检测肾癌(RCC)小鼠外周血(PB)、癌组织(TT)和癌旁组织(AT)中内皮祖细胞(EPCs),探讨其在RCC进展中的动员特征及机制.方法 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即RCC组、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组(Normal组).分别在移植肿瘤细胞后21、28、35、42、49 d处死小鼠,获取血和组织标本.评估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以及正常肾组织(NT)、假手术肾组织(ST)、AT和TT的EPCs、VEGF和SDF-1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Normal以及Sham组比较,RCC组CEPCs和血浆VEGF、SDF-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EPCs和血VEGF、SDF-1之间呈正相关(r1=0.584,r2=0.579).AT中EPCs水平明显高于TT及NT(P <0.05),与CEPCs之间呈正相关(r=0.857).AT中VEGF和SDF-1表达显著高于TT及NT(P <0.05),且与血浆VEGF、SDF-1呈正相关(r1 =0.618,r2=0.421).结论 AT中VEGF和SDF-1在EPCs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循环内皮祖细胞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大鼠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培 管云枫 +1 位作者 徐添颖 缪朝玉 《西南军医》 2012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单纯注射地塞米松组,烧伤+地塞米松组和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地塞米松组。在模型制备后...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单纯注射地塞米松组,烧伤+地塞米松组和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地塞米松组。在模型制备后的30分钟、2小时、6小时和24小时,使用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别大鼠的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PC)数目。结果烧伤和海水浸泡均可显著降低血中EPC的数目。地塞米松可以部分逆转烧伤和海水浸泡对EPC数目减少的作用。结论在烧伤和海水浸泡情况下,地塞米松的使用有助于增加血EPC数目,并可能增强创面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海水浸泡 地塞米松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循环内皮祖细胞计数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厉倩 洪茂 +1 位作者 谭龙益 彭阵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治疗的HCC患者(n=39)及健康对照者(n...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治疗的HCC患者(n=39)及健康对照者(n=20),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用CD34-FITC、CD133-PE、VEGF-R2-APC进行荧光标记,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并分析HCC患者循环中CD34+ CD133+ VEGF-R2+EPCs比例与临床分期等的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比例为(0.138±0.05)%,而健康对照人员循环EPCs比例为(0.027±0.01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EPCs水平与HC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比例上调,且与HCC临床分期相关,在HC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循环内皮祖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炎性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图刚 谭维羚 马战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9期20-21,2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炎性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质(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取AMI(25例)UA患者(28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2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炎性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质(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取AMI(25例)UA患者(28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2例)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种炎性相关因子。结果:AMI组及UA组的EPCs数量和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AMI及UA患者EPCs数量增加与炎性相关因子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祖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及其抗炎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吉锋 陶松桔 +1 位作者 张亚萍 伍蔚凌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8期666-668,65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观察短期CSII强化治疗前、后T2DM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探讨CSII治疗的血管保护作用及其...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观察短期CSII强化治疗前、后T2DM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探讨CSII治疗的血管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新诊断的T2DM患者40例及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培养7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4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上述方法分别计数EPCs,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和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T2DM患者外周血EPCs明显减少(P<0.01),TNF-α、CRP明显增高(P均<0.05)。EPCs数量与TNF-α、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1=-0.7435,P<0.01;r2=-0.7382,P<0.01)。经CSII强化治疗后T2DM患者EPCs明显增加,TNF-α、CRP明显减低(P均<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EPCs明显减少,其体内炎症反应增强可能是引起EPCs下降的机制之一,短期CSII强化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EPCs数量的恢复,进而防止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循环内皮祖细胞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