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坛声学现象的首次测试与综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克超 俞文光 +3 位作者 贾陇生 付正心 吕厚均 穆瑞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72-79,共8页
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以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举世瞩目,又以其奇妙的声学现象位列我国四大回音古建筑之首。该文首次运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和先进的测试仪器对天坛声学现象进行了现场测试与综合分析,揭示了... 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以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举世瞩目,又以其奇妙的声学现象位列我国四大回音古建筑之首。该文首次运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和先进的测试仪器对天坛声学现象进行了现场测试与综合分析,揭示了“回音壁”、“一音石”、“二音石”、“三音石”、“圜丘台”和新发现的“对话石”声学现象机理,对古建筑声学现象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 古建筑 天坛 回音壁 三音石 对话石
下载PDF
天坛圆丘坛声学现象的实验测试和初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贾陇生 付正心 +5 位作者 周克超 俞文光 吕厚君 穆瑞兰 景长顺 姚安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64-68,共5页
天坛皇穹宇回音壁、三音石和圆丘坛的奇妙的声学现象,使天坛成为我国四大回音建筑之首,作者对圆丘坛的声学现象进行了实验测试和初步分析,基本上揭开了圆丘坛回声现象之谜。
关键词 天坛 圆丘坛 建筑声学 回声 测量
下载PDF
圆坻是元大都灵台考
3
作者 王子林 《故宫学刊》 2023年第1期76-86,共11页
元大都没有建在金中都的原址上,而是以琼华岛为基础规划大都城,忽必烈充分利用琼华岛及太液池,筑圆坻,构建大内、兴圣宫、隆福宫,形成以圆坻为中心的皇城格局。以水绕台,上建仪天殿,将象征天命的灵台概念赋予圆坻之上。本文立足史料,将... 元大都没有建在金中都的原址上,而是以琼华岛为基础规划大都城,忽必烈充分利用琼华岛及太液池,筑圆坻,构建大内、兴圣宫、隆福宫,形成以圆坻为中心的皇城格局。以水绕台,上建仪天殿,将象征天命的灵台概念赋予圆坻之上。本文立足史料,将蒙古“天佑观”与儒家的“天命观”结合起来,论证皇城以象征天的圆坻为中心,而不是以大内为中心格局形成的思想渊源。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改变了传统的以宫城为中心的都城布局原则,在中国古代建城史上是一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坻 琼华岛 忽必烈 灵台
原文传递
唐长安城圜丘的天文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曲安京 陈镱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102,共7页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对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的一处古代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被称为唐长安城圜丘[1]。圜丘,元代以后称作天坛,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这种重要礼仪建筑的设计,一定有一些特别的天文意义。
关键词 唐长安城 圜丘 礼仪建筑 三圆三 方宇宙模型
原文传递
嘉靖圜丘与世宗改制
5
作者 黄益飞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的设计方案经历了从两层坛到通壝三层坛、再到三层重壝的变化,这一圜丘形制实际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明世宗与群臣以实际祭祀时内壝之内摆放有从祀神主为依据,认为明太祖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加... 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的设计方案经历了从两层坛到通壝三层坛、再到三层重壝的变化,这一圜丘形制实际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明世宗与群臣以实际祭祀时内壝之内摆放有从祀神主为依据,认为明太祖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加上摆放神主的内壝实际上也是三层为突破口,顺利实现了圜丘改制,与嘉靖初年大礼议事件中的明世宗通过暴力压制实现礼制改革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明世宗在政治上的成熟。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最终方案由明世宗钦定,明世宗对圜丘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达到了以礼服人的效果,同时也通过圜丘尺寸所反映的数理思想凸显了皇权至上。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是明世宗加强皇权的缩影和见证,客观上也对明清国家郊祭祀典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圜丘 三层重壝 皇权至上 祭祀
原文传递
经学、历史与历史书写--以郑玄论圆丘礼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壁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1,共9页
中国的经史传统,有着极为复杂的内涵。以圆丘祭天之礼为例,在两汉经典中,只有《周官·大司乐》提及过一次“圆丘”,而无论是今文经典,还是两汉典礼,在祭天典礼上都只有南郊祭天,没有圆丘祭天。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统合今古文经学,... 中国的经史传统,有着极为复杂的内涵。以圆丘祭天之礼为例,在两汉经典中,只有《周官·大司乐》提及过一次“圆丘”,而无论是今文经典,还是两汉典礼,在祭天典礼上都只有南郊祭天,没有圆丘祭天。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统合今古文经学,平衡经典异义,并以《周礼》为基础构建了一套新的礼学体系。郑玄将《周官》的圆丘纳入祭天典礼,认为在南郊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圆丘祭天。这是郑玄以经文为本,统合今古文经学的结果。经学的改变马上带来制度的革新。在政治层面,当“郑氏家法”被普遍接受之后,魏明帝开始以郑玄经学为基础构建祭天大礼,首次制定了圆丘祭天之礼,这表现出经学塑造历史、制度的特点。另外,郑玄把《周官》理解为周公制作的一代大典,周公又是一个历史人物,那么,周公制作的大典,便成为周代的历史,而且因其具有“经”的地位,而成为最可信的历史。因此,郑玄的经学在杜佑《通典》等史学著作中,成为构建周代史的材料。可以说,经学不断在塑造制度、塑造历史,同时,又不断在塑造三代的历史书写。从郑玄论圆丘礼中,便可以看出经史关系的多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圆丘礼 经学 历史书写 祭天
下载PDF
基于景观考古学的皇家祭天遗址探析-以北魏坝顶圜丘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忆 周娉倩 +1 位作者 许超然 刘庭风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1期33-38,共6页
一系列重大皇家祭天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以“文化考古”为主的各类天文遗址景观是观察人类文化与信仰的直接证据。为探究皇家祭天遗址所反映的空间特征与文化特征,通过对皇家祭天场所进行分类、探源,总结“郊”“丘”“坛”等祭祀形式... 一系列重大皇家祭天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以“文化考古”为主的各类天文遗址景观是观察人类文化与信仰的直接证据。为探究皇家祭天遗址所反映的空间特征与文化特征,通过对皇家祭天场所进行分类、探源,总结“郊”“丘”“坛”等祭祀形式的发展与演变趋势。以北魏时期蜈蚣坝圜丘遗址为例,通过景观考古学的“遗址还原—信息解读—特征归纳”研究方法,借助ArcGIS、Global Mapper软件与卫星影像图,直观地呈现空间环境、遗址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现圜丘遗址是边疆山脉和北魏六镇城池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并且圜丘遗址作为祭祀场所,不仅兼具宏大、粗犷的北魏景观特征与鲜卑民族特色,还蕴含“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原始宇宙观与环境观。进而总结遗址本体与多层级社会及环境结构的关系,以期为未来大遗址系统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学 皇家祭天遗址 风景园林 天文考古学 北魏圜丘 遗址保护
下载PDF
隋唐圜丘三壝形制及燎坛方位探微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永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一、问题缘起郊天礼作为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重要礼仪,在汉魏以后国家祭祀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周时期是否已确立南北郊祀制度,不易确知[1],《春秋》书郊者凡九,学者以为“郊为夏正正月祈谷之礼”。在秦汉国家祭祀整合过程中,西汉末年王莽... 一、问题缘起郊天礼作为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重要礼仪,在汉魏以后国家祭祀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周时期是否已确立南北郊祀制度,不易确知[1],《春秋》书郊者凡九,学者以为“郊为夏正正月祈谷之礼”。在秦汉国家祭祀整合过程中,西汉末年王莽所定“元始仪”开启了汉魏以后国家郊祀制度之先河。在汉唐之间,以是否建立圜丘,郊天制度存在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圜丘 三壝 燎坛 郊天 礼制建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