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颠覆型民主化: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力学博弈及依靠力量 被引量:6
1
作者 田雪梅 黄建洪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7,共5页
通过"二月政变"率先实现颠覆型民主化,是菲律宾政治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转型的博弈过程中,菲律宾未能形成体制内改革派集团,体制和反体制势力间的势力平衡急速地倾向于后者,在野党缺乏动员大众并使政府让步的能力。军队... 通过"二月政变"率先实现颠覆型民主化,是菲律宾政治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转型的博弈过程中,菲律宾未能形成体制内改革派集团,体制和反体制势力间的势力平衡急速地倾向于后者,在野党缺乏动员大众并使政府让步的能力。军队的反叛和教会的介入是民主转型最重要的依靠力量,这使得菲律宾颠覆型民主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型民主化 民主转型 力学博弈 军队反叛 教会
下载PD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perational energy use in refurbishment, reuse, and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buildings for optimum sustainability 被引量:1
2
作者 O.K. Akande D. Odeleye, A. Coday C.Jimenez Bescos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6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The operational phase of a building project has increasingly gained importance with their energy performance becoming valuable and determining their operational excellence. In most heritage building projects (HBPs),... The operational phase of a building project has increasingly gained importance with their energy performance becoming valuable and determining their operational excellence. In most heritage building projects (HBPs), the operational energy use aspects are less considered, and a systematic way of analyzing their energy performance following project delivery is often lack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refurbishment and reuse of UK listed church projects. The objective is to assess the operational energy use with a view to optimizing their sustafnabie performance. 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eight selected case study buildings refurbished and converted for multipurpose use. The case study approach provided qualitative insights into how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a more structured requirements for energy management in HBPs with specific attention to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 operations. The findings show the need to focus on fundamental areas of operational management (i.e. by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more focused policy on operational energy performance of heritage buildings) to minimize the energy required to operate them. 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changes in operational energ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heritage buildings are addressed in the form of recommendations that could Lead to real result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leveraging these areas requires commitment from all heritage building stakeholders because they all have substantial roles in harmonizing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project's sustainability and not just the building operators. Meanwhile, baseline project planning, periodic updating,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the energy use pattern are suggested as measures that could greatly facilitate better energy performance to optimizing their sustainable reus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trying to improve their therma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itage buildings Listed churches Operational energy Performance REFURBISHMENT Sustainabitity
原文传递
论非基督教运动的主要成因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2 0世纪初 ,在列强军事征服的导引下 ,基督教势力大力向中国扩张 ,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由知识界表现出强烈的反基督教的思想倾向。由于中国的贫弱、中西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某些传教士对中国民众所表现的骄横姿态 ,加之一些教会学校... 2 0世纪初 ,在列强军事征服的导引下 ,基督教势力大力向中国扩张 ,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由知识界表现出强烈的反基督教的思想倾向。由于中国的贫弱、中西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某些传教士对中国民众所表现的骄横姿态 ,加之一些教会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的严重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教会 传教士 知识界 知识分子
下载PDF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Biodeteriogenic Flora on Three Historical Calabrian (Southern Italy) Churches
4
作者 Maria Emanuela Mascaro Giuseppe Pellegrino +1 位作者 Ida De Rose Anna Maria Palermo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1年第3期287-300,共14页
The effect of biodeteriogenic living organisms on historical and archeological sites is a well-known problem affecting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ndeed, the growth inside the bricks of shrubs and herbs roots can... The effect of biodeteriogenic living organisms on historical and archeological sites is a well-known problem affecting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ndeed, the growth inside the bricks of shrubs and herbs roots can cause breakage, collapse and, detachment of materials. The knowledge of the spontaneous vascular flora present on monuments is essential for protection and safeguarding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and describe biodeteriogenic vascular flora of three historical Calabrian (Southern Italy) churches,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biodiversity and exposure and building material of churches. The species present on the wall and in perimeter for each church were sampled noting substrate type, surface inclinatio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and exposure. The total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recorded was 27. Hemicryptophytes (41%) prevail over the other biological forms and the most represented families are that of the Asteraceae. <em>Parietaria judaica</em> is the only species present in all three sites. Substrate type, climatic condition and surface inclination affect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Sixteen out of 27 species grow on vertical surfaces, all Geophythes and Chamaephytes grow on horizontal surfaces, while Therophytes were rather on vertical surfac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Hazard Index values in the three churches. Only one site, presents a high average value of Hazard Index,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em>Ailanthus altissima</em>, <em>Ficus carica</em>, <em>Rubus ulmifolius</em> and <em>Sambucus nigra</em>. The data collected indicate that the flora growing on wall of three Calabrian churches partially reflects the floristic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located. The diversity of the vegetational spectrum is remarkable, most of the plants are ruderal herbaceous, many weeds and invasive, and for the most part typical of the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The data collected contribute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spontaneous vascular flora present on three his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TERIORATION churches FLORA Hazard Index ITALY
下载PDF
岭南近代教堂神圣空间的解读——以广州圣心大教堂和东山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志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2期101-109,共9页
从岭南近代教堂的案例(如广州圣心大教堂,东山堂等教会建筑)出发,先对其神圣空间的营造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展现不同的神圣空间对信众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宗教精神的表达方式与表现程度。另外,由于岭南教堂建筑在传入的过程中也有变... 从岭南近代教堂的案例(如广州圣心大教堂,东山堂等教会建筑)出发,先对其神圣空间的营造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展现不同的神圣空间对信众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宗教精神的表达方式与表现程度。另外,由于岭南教堂建筑在传入的过程中也有变化,从单一的神圣空间转变为多样化的世俗性功能空间,特别是新教教会的发展,让教会学校,医院和众多福利机构进入岭南人民的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教堂神圣空间概念的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并探讨其在内心层面和教区世俗建筑的广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教堂 建筑 本土化 神圣空间
下载PDF
教会发展对川东教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重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川东成为教案高发区或曰重灾区,教会发达的影响或刺激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一,到1870年代中期四川还是天主教徒最多的省份,即使到1900年仍居第二位,在四川内部,川东信徒和慕道者人数远远高于川南和川西北两个教区。其二,教会领袖颟顸。不... 川东成为教案高发区或曰重灾区,教会发达的影响或刺激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一,到1870年代中期四川还是天主教徒最多的省份,即使到1900年仍居第二位,在四川内部,川东信徒和慕道者人数远远高于川南和川西北两个教区。其二,教会领袖颟顸。不仅四川官员,就是其同行,甚至法国外交官对法国天主教川东主教范若瑟颇有微词,其之去职被"看作是和平时代的开端"。其三,法国保教态度强硬,动辄公使出面,动辄以武力威胁。这都使教会"发达不已,而反动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教案 教会 刺激
下载PDF
从西式基督教到中式基督教风格——在中国推进本土文化适应中的建筑手段,1919-1939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曼士 崔金泽(译) 《建筑史》 2016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在1900年以后的中国,教堂的重建采用了许多种不同的西式风格。其中,哥特式在法国和比利时的传教士当中最为流行。如传教士建造师和羹柏(De Moerloose)设计的教堂,都从属于基督教普世文明中的一种保守的世界观。1919年,教皇本笃十五世(Be... 在1900年以后的中国,教堂的重建采用了许多种不同的西式风格。其中,哥特式在法国和比利时的传教士当中最为流行。如传教士建造师和羹柏(De Moerloose)设计的教堂,都从属于基督教普世文明中的一种保守的世界观。1919年,教皇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发布了一项旨在发展本土教会和牧师的新传教政策。此后,主教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在中国推行的本土化进程产生了一系列充满雄心的建筑方案。1927年,修道士艺术家葛利斯(Adelbert Gresnigt)奉命创造了一种新的'中式基督教风格',对建筑的本土文化适应与现代化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做出回答。北京辅仁大学校舍(1929—1931)即是他的杰作:它有着古典的平面布置、功能主义的混凝土结构和中国风格的表皮。这种'中式基督教风格'被进步的传教士和许多中国基督徒所支持,但却激起了保守派传教士和一些中国天主教徒的反对,这些人并不希望看到状如寺庙和佛塔的教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交流 教堂 本土文化适应 风格 建造
原文传递
东南亚教堂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本土化特点
8
作者 吴杰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70-77,91,共9页
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基督教在东南亚社会中具有深厚而长远的影响。本文重点选取菲律宾和越南的天主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地区教堂中的体现。笔者认为,第一,教堂建筑为了适应东南亚的地理环境... 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基督教在东南亚社会中具有深厚而长远的影响。本文重点选取菲律宾和越南的天主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地区教堂中的体现。笔者认为,第一,教堂建筑为了适应东南亚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大量外形上的变化。建造教堂的工匠又在建筑的细节部分加入了许多本土文化的元素。第二,殖民统治结束以后,教堂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在现代东南亚社会中,教堂已经成为本土文化特定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堂 中转站 文化交流 巴洛克式 哥特式
下载PDF
上海城区教堂玫瑰窗装饰元素浅析
9
作者 屈思嘉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1期95-96,共2页
玫瑰窗是西欧中世纪哥特教堂的典型立面元素。上海是建造教堂最多的城市,其玫瑰窗相对简化,尺度较小。文章简要介绍玫瑰窗的来源、类型,并从位置、形式、材料、题材与色彩等方面对上海地区教堂玫瑰窗进行分析,简述其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 玫瑰窗 教堂 上海地区 装饰元素
下载PDF
"Jerusalem" of China: The Neoteric Christian Churches in Shaanxi before 1949
10
作者 Tiange Wang Ying Shu Nong Wu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6期707-713,共7页
Christian buildings in Shaanxi already have more than 1,300 years development history since the first church was built in Chang'an in 635 A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buildings started from 1840 due to the ... Christian buildings in Shaanxi already have more than 1,300 years development history since the first church was built in Chang'an in 635 A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buildings started from 1840 due to the entry of foreign missionaries. Various types of Christian buildings rose up in the province, were constructed by local builder, but designed and funded by foreign missionaries. In comparison to other Christian buildings, churches have unique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also special meaning in architecture art. However,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has not yet been sufficiently considered. They are facing the prospect of being damaged and demolished, even in nowadays. It is incumbent that their architecture to be historically evaluated and that ways to be found to preserve the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focus on the neoteric Christian churches and illustrate the architecture by taking examples from the churches in Shaanxi, alon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history of evolution of these churche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have taken the chance to understand more comprehensively about the fascinating history of these Christian churches by way of field surveys and taping into archival doc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anxi neoteric history Christian churches architectural style heritage value.
下载PDF
美国华人教会的社会功能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权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近年来,美国华人基督教教会组织发展迅速,其在帮助华人新移民群体,整合华人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华人社团。本文依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研究,探索美国华人教会组织的多方面社会功能。作者认为,华人教会在华人社会中的作... 近年来,美国华人基督教教会组织发展迅速,其在帮助华人新移民群体,整合华人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华人社团。本文依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研究,探索美国华人教会组织的多方面社会功能。作者认为,华人教会在华人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 华人教会 基督教教会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妇女教育实践(1840—1949年)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9,共6页
从 18 4 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 194 9年新中国的成立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与此同时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和思潮带动了兴女学、女学纳入教育体制、教会办女校和女子留学等社会实践。历... 从 18 4 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 194 9年新中国的成立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与此同时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和思潮带动了兴女学、女学纳入教育体制、教会办女校和女子留学等社会实践。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奋斗 ,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从受教育的总的状况看 ,到 194 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 ,90 %的中国妇女仍是文盲。因而 ,将解决妇女教育方面的艰巨任务留给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 男女平等 倡女学 教会女校 女子留学
下载PDF
近代江南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分布与建筑式样研究
13
作者 李文静 罗晶 《包装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本文采用桌面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近代江南地区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样本数据,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理论聚类归纳其建筑式样类型。研究选取了33座江南地区现存近代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地理... 本文采用桌面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近代江南地区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样本数据,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理论聚类归纳其建筑式样类型。研究选取了33座江南地区现存近代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的地理分布规律;再对每个样本的建筑形制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分类归纳为江南传统建筑变体式、洋门面式、集仿式样三种式样类型,并总结各式样的形态特点。研究提出,对该类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综合考虑保留建筑自身特色和引入现代技术之间的平衡,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研究希望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基础性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中西合璧 天主教堂 建筑式样
原文传递
近代基督教会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条约根据质疑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一般认为,传教士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是根据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但该条约中文本第六款最后一句是传教士私自加上的,是非法无效的。1865年中法专门就此签订了"柏尔德密协议",但在传教士买地前是否应先报地方官查明准允...  一般认为,传教士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是根据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但该条约中文本第六款最后一句是传教士私自加上的,是非法无效的。1865年中法专门就此签订了"柏尔德密协议",但在传教士买地前是否应先报地方官查明准允这一关键问题上发生争议。在1881年和1887年两次济南教案中,美国官方明确表示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并无法律依据。直到1903年美国传教士才获得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的条约根据。总之,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主要是通过对条约的曲解和清政府的"容忍"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基督教会 中国内地 置产建堂条约 《北京条约》 柏尔德密协议 权利 传教士 《望厦条约》
下载PDF
“妖术”恐慌中的民教冲突——关于光绪二年(1876)皖南教案和苏南闹教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善中 周志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光绪二年“妖术”恐慌中 ,皖南、苏南等地的秘密社会分子 ,托身外国教会 ,利用剪辫等“妖术”手段打压、摧抑非教民 ,欲从中渔利并制造混乱。这些挑起事端的秘密社会分子 ,其本身就是教民或“望教”者 ,因而不可能也不会反对教会。但... 在光绪二年“妖术”恐慌中 ,皖南、苏南等地的秘密社会分子 ,托身外国教会 ,利用剪辫等“妖术”手段打压、摧抑非教民 ,欲从中渔利并制造混乱。这些挑起事端的秘密社会分子 ,其本身就是教民或“望教”者 ,因而不可能也不会反对教会。但他们制造的“妖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社会 “妖术”恐慌 外国教会
下载PDF
现代教堂建筑的场所精神营造——以张家港基督教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存升 郭晓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3期12-1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政策的放宽等影响,近年来现代教堂的建设应运而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忽略教堂建筑的氛围营造和场所精神,不利于构建新型城市生活模式、创造有生命活力的建筑环境。该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其在现代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政策的放宽等影响,近年来现代教堂的建设应运而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忽略教堂建筑的氛围营造和场所精神,不利于构建新型城市生活模式、创造有生命活力的建筑环境。该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其在现代教堂中的应用。以张家港基督教堂为例,分别从教堂建筑为信徒营造的四种情感氛围,即希望感、方向感、认同感、归属感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阐述现代教堂建筑的场所精神营造方式,希望对未来的现代教堂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现代教堂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华人新移民社会资本构建与基督教会——美国P州P市本土教会与华人教会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47-54,共8页
论文对美国当地两家基督教会进行长达一年的实地研究,考察了其社会网络的特点及其对华人新移民构建社会资本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基督教会对华人新移民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影响。认为华人教会将发展出紧密的闭合网络,有利于华人新移民发... 论文对美国当地两家基督教会进行长达一年的实地研究,考察了其社会网络的特点及其对华人新移民构建社会资本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基督教会对华人新移民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影响。认为华人教会将发展出紧密的闭合网络,有利于华人新移民发展出科尔曼式的闭合型社会资本,从中获得归属感、情感慰藉以及更加实际且有执行力的帮助。本土教会将形成富于结构洞的稀疏网络,有利于华人新移民发展出波特式的结构洞型社会资本,从中获得异质性信息、多样化的观点以及潜在的创新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研究 基督教 华人教会 新移民 社会资本理论 闭合型
下载PDF
福州圣约翰堂的建筑特征及其文物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承平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13年第6期5-9,共5页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美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来到福州,在随后的几年中,英美各差会陆续派遣传教士来福州传教,由此揭开了外国传教士在榕近一个世纪的传教历史。建于1861年的福州圣约翰堂,作为早期出现在福州的新教教堂,是中西文化碰撞与...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美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来到福州,在随后的几年中,英美各差会陆续派遣传教士来福州传教,由此揭开了外国传教士在榕近一个世纪的传教历史。建于1861年的福州圣约翰堂,作为早期出现在福州的新教教堂,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典型实例,也是一份珍贵的近代建筑遗产。该文从建筑史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圣约翰堂的史料考证和遗存实测,从教堂的历史沿革、选址背景、建筑特征和建筑风格等4个方面,探究宗教在福州传播的历史,考察宗教建筑圣约翰堂的建筑特征及其文物价值,进而对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提出恢复教堂功能、提升文化品位和发掘观赏价值等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基督教教堂 近代建筑遗产 建筑特征 文物价值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北京西洋建筑——以明清笔记中的天主教“四堂”为中心
19
作者 何卫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9,共9页
北京的天主教“四堂”是明清时期西洋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西学东渐在北京城传播的风向标。“四堂”的兴废,透露出紫禁城的统治者面对西学时的包容、接受、排斥、抗拒等复杂的心态。“四堂”占据北京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城市不同的空... 北京的天主教“四堂”是明清时期西洋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西学东渐在北京城传播的风向标。“四堂”的兴废,透露出紫禁城的统治者面对西学时的包容、接受、排斥、抗拒等复杂的心态。“四堂”占据北京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城市不同的空间与紫禁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出西学传播的曲折历程。明清笔记对南堂的著录,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待西学的复杂心态。“四堂”成为西洋建筑在北京大规模出现的先导,是北京接受西学的重要标志,也展示出北京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北京 西洋建筑 四堂 明清笔记
原文传递
近现代建筑室内历史环境价值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北京教堂建筑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爱莉 翁泽华 +1 位作者 杨欣蕾 杨昌鸣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6,共5页
价值评估体系是近现代建筑室内历史环境进行保护和更新实践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真正合理有效的保护只有在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的指导下才行。本文应用因子分析价值评估方法,构建了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近现代... 价值评估体系是近现代建筑室内历史环境进行保护和更新实践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真正合理有效的保护只有在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的指导下才行。本文应用因子分析价值评估方法,构建了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近现代教堂室内历史环境价值评估中,采用因子分析法客观地对所选评估对象进行价值评估计算,根据价值评估结果将室内历史环境分为四类保护级别,为近现代建筑遗产室内环境保护更新策略和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建筑 室内历史环境 价值评估体系 因子分析法 北京教堂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