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类型及手术要点 被引量:28
1
作者 胡广州 邵振海 +1 位作者 王建霞 陈秋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作者自1980~1992年对238例慢性骨髓炎按类型不同行手术治疗,以找出不同类型手术重点和方法。方法:硬化型104例(44%)手术重点是全长骨干开窗病灶清除。蜂窝型83例(35%)重点是刮除病灶。死骨型26例... 目的:作者自1980~1992年对238例慢性骨髓炎按类型不同行手术治疗,以找出不同类型手术重点和方法。方法:硬化型104例(44%)手术重点是全长骨干开窗病灶清除。蜂窝型83例(35%)重点是刮除病灶。死骨型26例(11%)重点是摘除死骨。纤维化型25例(11%)重点是切除纤维化组织。所有病例术后均用抗生素液灌注负压引流。结果:得到随访203例,随访时间3~10年10个月。188例治愈(93%),15例复发(7%)。结论:对不同类型慢性骨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骨髓 临床类型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负载妥布霉素的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合并骨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2
作者 范存义 汤林祥 +4 位作者 吴文革 付士平 陈新刚 沈骏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负载妥布霉素的硫酸钙(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起,采用Wright公司的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4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11例。其中同时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治疗慢... 目的评价应用负载妥布霉素的硫酸钙(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起,采用Wright公司的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4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11例。其中同时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治疗慢性窦道切除后皮肤缺损4例,带蒂小腿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例,平行桥式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1例。所有骨髓炎病例经过彻底清创,去除死骨与肉芽组织后植入Osteoset-T5~25mL,平均8.3mL。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5个月。15例患者中13例感染得到控制;2例混合感染者术后渗出较多,经过再次清创取出分解的Osteoset-T后创面愈合。11例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中5例术后4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其中3例跟骨骨髓炎患者术后2个月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恢复行走;1例股骨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术后2个月新骨形成;1例桡骨骨髓炎患者术后6个月骨完全愈合。6例炎症得到控制但无新骨形成,均行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后2例已经完全愈合,4例在愈合过程中。结论应用彻底清创合并Osteoset-T可以有效地治疗慢性骨髓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妥布霉素 硫酸钙 药物治疗 慢性骨髓炎 骨缺损
原文传递
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其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贾存岭 贾代良 +4 位作者 吕琳 王海滨 张大学 赵益峰 吴彬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和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48例,行病灶彻底清除手术治疗后分别应用加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A组)及传统抗生素灌洗(B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和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48例,行病灶彻底清除手术治疗后分别应用加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A组)及传统抗生素灌洗(B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创面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患者创口愈合情况,对植骨处进行X线片检查。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A组24例患者平均刀口愈合时间为(15.17±0.76)d,平均住院时间为(26.17±3.56)d,其中治愈18例,好转4例,有效率91.67%,未愈2例(占8.33%)。B组24例患者平均刀口愈合时间为(16.63±7.35)d,平均住院时间为(39.79±4.55)d,其中治愈12例,好转4例,有效率66.67%,未愈8例(占33.33%)。A组X线片检查显示,术后1d硫酸钙人工骨颗粒充满骨髓腔,硫酸钙颗粒间隙好;术后平均3周肢体X光片检查硫酸钙人工骨颗粒间隙模糊,部分硫酸钙开始吸收;术后4个月人工骨颗粒阴影消失;术后6个月植骨区成骨明显,骨痂连续,感染性骨不连完全愈合。结论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止骨髓炎复发,促进创面愈合,且有一期骨引导作用,符合骨髓炎治疗要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硫酸钙 人工骨 细菌学
原文传递
慢性骨髓炎窦道分泌物与病灶组织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陆维举 李斌 +4 位作者 陈勇 钱宏波 陆萌 徐海栋 赵建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1-683,共3页
目的了解窦道病灶与分泌物的病原菌菌群间的区别,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方法49例伴有窦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分别于术前取窦道分泌物及术中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标本培养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窦道分泌物的菌种数、菌种... 目的了解窦道病灶与分泌物的病原菌菌群间的区别,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方法49例伴有窦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分别于术前取窦道分泌物及术中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标本培养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窦道分泌物的菌种数、菌种分布及前3位菌种检出率排序与病灶组织相近或相同;窦道分泌物检出菌株数显著多于病灶组织;两种标本培养结果完全相同的共有27例(55.0%)。结论两种标本的菌种数及菌种分布相似;窦道分泌物培养病原菌阳性结果约占50.0%,如果依据其培养结果选用良好的抗菌药物,其正确率约为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细菌培养 病原菌
下载PDF
应用穿支皮瓣治疗下肢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 被引量:23
5
作者 潘朝晖 王剑利 +2 位作者 蒋萍萍 薛山 刘学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 探讨游离或带蒂穿支皮瓣在治疗下肢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穿支皮瓣游离或带蒂移位修复胫前及足踝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28例.游离移植13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胫前2例,踝前3例,足背2例,... 目的 探讨游离或带蒂穿支皮瓣在治疗下肢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穿支皮瓣游离或带蒂移位修复胫前及足踝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28例.游离移植13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胫前2例,踝前3例,足背2例,足跟2例;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4例.带蒂移位15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前4例,修复内踝2例;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跟6例,外踝及足背各1例;第1跖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近节(足母)趾背侧1例.抗生素液灌流伤口7例,万古霉素明胶海绵残腔填塞8例.结果 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出现静脉回流不足,表浅坏死,自行愈合,其余皮瓣无坏死.随访6个月~2年,2例复发,分别经1次和2次手术后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皮瓣外形满意.3例行二期骨移植.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可行走,患肢完全负重,按足部疾患治疗效果标准评定平均为84.5分.结论 游离或带蒂穿支皮瓣血供良好,可用于治疗残腔不大的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下肢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体会 被引量:23
6
作者 班照楠 黄富国 王莹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索分析IIizarov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感染和肢体短缩,以及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用骨感染病灶清除、II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及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和骨延长术治疗13例长骨感染... 目的探索分析IIizarov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感染和肢体短缩,以及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用骨感染病灶清除、II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及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和骨延长术治疗13例长骨感染、缺损的股骨、胫骨和腓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其中股骨和胫骨慢性骨髓炎8例(伴股骨病理性骨折1例),感染性骨不连4例;腓骨慢性骨髓炎1例。结果13例患者感染均得到一期治愈,窦道愈合,骨搬移结合处正常愈合。其中2例出院后自行搬移过程中出现钉道感染(1例经再次清创后治愈,1例经清创后感染复发截肢),1例在骨愈合后发生再骨折,经髓内钉固定后骨折愈合。13例患者骨搬移长度5~13cm,平均7.5cm;13例患者中有11例骨搬移后双下肢等长,2例患侧下肢较健侧下肢短缩。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结论IIizarov骨搬移和骨延长技术是治疗长骨感染及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办法,手术可祛除感染,治愈窦道,恢复肢体长度,从而解决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感染性骨不连 Ilizarov外固定支架 骨搬移 骨延长
原文传递
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朕 黄雷 +3 位作者 徐鹏武 朱泽兴 张树明 乔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8期839-842,共4页
目的 对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1-01诊治的29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结合临床经验对骨搬移术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目的 对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1-01诊治的29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结合临床经验对骨搬移术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29例均获得平均9.2(6-14)个月随访。29例均有并发症发生,其中断端不愈合22例,踝受限16例,膝受限9例,对线不良9例,皮肤软组织嵌顿8例,钉道感染6例,疼痛难以耐受3例,过敏3例,成骨不良2例,皮肤坏死2例,断钉1例,贫血1例,肝损伤1例。踝受限者均为胫骨骨搬移患者,其发生率与搬移方向、治疗周期、局部软组织条件无明显相关性(P〉0.05)。对线不良发生率与缺损部位、外固定架类型、骨缺损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软组织嵌顿主要发生在胫骨骨搬移患者中,由近至远搬移患者发生率更高,与外固定架类型和局部软组织条件无关。结论 骨搬移术对于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虽然并发症不可避免,但通过系统的治疗及合理的并发症处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移术 慢性骨髓炎 并发症 骨缺损
原文传递
骨搬运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是否需要加用抗生素骨水泥?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永红 秦泗河 +1 位作者 王栋 刘来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加用抗生素骨水泥能否减少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复发率。[方法]将1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0例,不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用油纱填塞骨缺损处;骨水泥组8例,在骨缺损处填充万古霉素骨水泥(20 ... [目的]探讨加用抗生素骨水泥能否减少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复发率。[方法]将1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0例,不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用油纱填塞骨缺损处;骨水泥组8例,在骨缺损处填充万古霉素骨水泥(20 g骨水泥加入3 g万古霉素)。骨段搬运的过程中,骨缺损处的空间越来越小,逐渐拉出骨水泥链珠或油纱。根据Paley等感染性骨缺损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0例对照组中的1例出院后失访,其余17例术后获12~47个月(平均31个月)随访,所有的患者感染治愈。骨水泥组平均创口闭合时间为63 d,对照组平均创口闭合时间为69 d;骨缺损端愈合时间骨水泥组平均4.4个月,对照组平均4.3个月。并发症包括钉道感染:骨水泥组7例,对照组9例;>10°的力线偏移:骨水泥组5例,对照组3例,均在随访过程中纠正;关节僵硬:骨水泥组1例,对照组2例;根据Paley感染性骨缺损的评分标准:骨水泥组优7例,良1例,对照组优7例,良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即使在骨缺损处不填充抗生素骨水泥,通过彻底清创,骨搬运技术可以很好的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骨水泥 骨搬运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3 位作者 鲍丰 楼舒畅 王子阳 赵品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0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起,对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行彻底清创后,一期植入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35个月,平均21.3个月,1例发生术后伤口表浅感... 目的探讨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起,对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行彻底清创后,一期植入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35个月,平均21.3个月,1例发生术后伤口表浅感染,随访期间均无骨髓炎复发,未见明显的全身反应,无再骨折,X线片显示,术后骨髓炎区被CPC充分填塞,随访时CPC部分降解成骨。结论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磷酸钙人工骨 慢性骨髓炎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慢性骨髓炎 骨治疗 载药 感染性骨缺损 随访时间 骨髓炎患者 人工骨植入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0
作者 钟文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1期105-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骨髓炎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慢性骨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患侧骨X线平片及MR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1例慢性骨髓炎中,6例位于股骨,2例位于肱骨,2例位于胫骨,1例位... 目的分析慢性骨髓炎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慢性骨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患侧骨X线平片及MR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1例慢性骨髓炎中,6例位于股骨,2例位于肱骨,2例位于胫骨,1例位于锁骨;MRI显示病变多位于骨干近干骺端,范围广泛,边缘模糊,骨干增粗、部分变形,骨皮质多不规则增厚,边缘毛糙;8例骨髓腔内可见脓肿形成,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厚,边缘稍模糊,增强扫描明显环形强化,脓肿周围骨松质内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模糊;1例局部可见软组织团块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见肉芽肿形成,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中央可见不规则长T1稍长T2信号坏死区,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坏死区不强化;3例病例可见死骨形成,4例见骨膜水肿,2例见骨膜增厚,5例见骨膜新生骨形成,3例见窦道形成,1例见骨包壳形成;周围肌肉间隙模糊,内均可见条索状或片状长T1长T2信号。本组中,10例患者MRI诊断明确,1例同时不除外骨纤维结构不良。结论 MRI显示慢性骨髓炎的脓肿、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改变及窦道优于X线,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进行疗效评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MRI X线平片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被引量:19
11
作者 武子荃 曾德禄 +5 位作者 姚江凌 卞阳阳 顾运涛 孟珠龙 彭磊 傅鉴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We review the representatives literatures on chronic osteomyelitis,sum up the new insights in recent years into diagnostic options and treatment regimens,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diagnostic ... We review the representatives literatures on chronic osteomyelitis,sum up the new insights in recent years into diagnostic options and treatment regimens,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diagnostic approach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and propose areas of interest to make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more spe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INFECTION chronic osteomyelitis DIAGNOSIS TREATMENT
下载PDF
头孢呋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链的体内外释放 被引量:14
12
作者 阎作勤 张光健 +1 位作者 刘成安 陈峥嵘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 :研究头孢呋辛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Cef- PMMA)珠链的体内、外释放过程。方法 :测定 Cef对骨水泥聚合热的稳定性 ,制成 5 %和 2 .5 % Cef- PMMA珠链 ,观察其体内、外释放过程。结果 :Cef经过加热 10 0℃ 1h后是稳定的 ,完全可以... 目的 :研究头孢呋辛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Cef- PMMA)珠链的体内、外释放过程。方法 :测定 Cef对骨水泥聚合热的稳定性 ,制成 5 %和 2 .5 % Cef- PMMA珠链 ,观察其体内、外释放过程。结果 :Cef经过加热 10 0℃ 1h后是稳定的 ,完全可以耐受骨水泥聚合热 ;5 %和 2 .5 % Cef- PMMA珠链的体外释放过程为 d 1、2释放速度最快 ,量最大 ,然后明显下降 ,缓慢释放达 30d,2 .5 %珠链的缓释效果优于 5 %珠链 ;体内释放过程与体外相似 ,但最长只观察到了 14d。结论 :Cef- PMMA珠链作为新的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头孢呋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链 缓释性
下载PDF
改良VSD髓内引流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蔡晓斌 沈立锋 +2 位作者 蓝益南 张春 李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VSD髓内引流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植入治疗管状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管状骨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资料:一期行骨髓炎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载抗生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植...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VSD髓内引流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植入治疗管状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管状骨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资料:一期行骨髓炎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载抗生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植入及创面修复20例(A组);行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术后暂予以改良VSD髓内引流术后3-5d后再予行载抗生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植入及创面修复20例(B组).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术后创口引流管滞留时间、植骨床细菌培养阳性率、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骨愈合时间和骨髓炎复发率.并对以上指标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病例随访6- 24个月,对两组病例在创面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植骨床细菌培养阳性率A组40%,B组5%,A组复发2例,1例经过清创后治愈,1例截肢,复发率10%,B组无复发;B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05±2.74)d和(22.65±2.80)d,显著少于A组[分别为(24.10±8.20)d和(28.10±9.35)d],但在骨愈合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上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加改良VSD髓内引流后再行载抗生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植入加创面修复治疗管状骨骨髓炎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骨移植替代材料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强 宋世锋 +2 位作者 张伟 吴国志 刘立柱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治疗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34岁;病程8~4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导致的慢...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治疗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34岁;病程8~4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病灶局部有反复红肿及脓液穿破皮肤病史。32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存在骨破坏、骨缺损,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Ⅰ期行彻底清创,清除病灶坏死及炎性组织,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完全覆盖创面,以促进创面的修复。Ⅱ期将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为移植骨复合体,均匀填充病灶。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对病灶进行X线检查,了解硫酸钙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结果:26例行1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6例行2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例行3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2例伤口甲类愈合,2例乙类愈合的患者经抗感染、伤口换药等治疗后伤口完全愈合。1例丙类愈合的患者于术后4周时再行清创,伤口正常愈合。所有患者病灶处未再次出现皮肤红肿及破溃,X线片显示植入的硫酸钙4周左右开始逐步吸收,8周左右有新骨生成,6~24个月病灶区骨缺损完全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良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万古霉素 硫酸钙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成人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马敬龙 阳富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对成人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与成人慢性骨髓炎相关的文献,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成人慢性骨髓炎,病原学检查结果是选择抗生素的依据,影像... 目的对成人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与成人慢性骨髓炎相关的文献,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成人慢性骨髓炎,病原学检查结果是选择抗生素的依据,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异性。治疗方式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其中局部治疗是根治的关键。结论成人慢性骨髓炎应早期诊断,根据患者解剖和生理分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慢性骨髓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71例慢性骨髓炎的菌群特点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平山 徐斌 +3 位作者 刘立峰 张强 孙宝国 曹学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863-3865,共3页
目的探讨71例慢性骨髓炎的菌群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7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渗出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彻底病灶清除,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9%,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20... 目的探讨71例慢性骨髓炎的菌群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7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渗出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彻底病灶清除,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9%,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20.8%,64例治愈,7例复发,其中5例检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在彻底病灶清除的基础上,全身和局部同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抗菌药物 敏感性
原文传递
封闭负压引流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曹发奇 刘国辉 +2 位作者 杨述华 夏天 成德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稳定固定及病灶清除后采用VSD持续治疗3~4周,维持16.67~60kPa负压,视病情应用该技术治疗1~2个疗程。结果患者住院时间29~62(43...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稳定固定及病灶清除后采用VSD持续治疗3~4周,维持16.67~60kPa负压,视病情应用该技术治疗1~2个疗程。结果患者住院时间29~62(43.2±8.4)d。19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症状均很快得以控制,肿痛消失,窦道闭合,3~6个月后植入含抗生素人工骨,X线复查示骨痂生长,无复发。结论 VSD在慢性骨髓炎的手术后治疗中,引流效果好,灌洗通畅,局部应用抗生素强力有效,可以大大缩短治愈时间,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封闭负压引流术 骨移植
下载PDF
采用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3 位作者 甄平 傅晨 高秋明 樊晓海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9期605-606,共2页
目的 探索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内抗生素持续局部给药方法治疗非明显死骨形成慢性骨髓炎33例。结果 用药时间7~21d,于用药当天开始肢体疼痛减轻、局部肿胀逐渐消退、皮肤色泽由黑红转暗红直至正常... 目的 探索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内抗生素持续局部给药方法治疗非明显死骨形成慢性骨髓炎33例。结果 用药时间7~21d,于用药当天开始肢体疼痛减轻、局部肿胀逐渐消退、皮肤色泽由黑红转暗红直至正常,窦道脓液渗出减少变为稀薄,直至干燥、结痂而愈合;全身中毒症状完全消除,经8~3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随着影像介入技术应用,敏感抗生素在病灶持续应用成为可能,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方式,可保持病灶内高血药浓度状态7~21d,在此间可依据致病菌对抗生素不同敏感性进行调配,使病灶区内始终保持足量、敏感抗生素的内环境,从而更直接促进炎症吸收、消除、转归,为新生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与抗生素全身给药相比,其抗生素弥散迅速、持久、吸收完全,因而对反复发作又未见明显死骨形成的骨与软组织感染,实为较确实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局部介入治疗 慢性骨髓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吕豪 刘书明 +2 位作者 杨华山 王源瑞 贾堂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79-518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感染患者80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感染患者80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06株,革兰阳性菌51株,占48.1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体的29.25%,革兰阴性菌5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分别占总体的16.98%、10.38%、7.5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100.00%,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慢性骨髓炎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较大,临床上应根据感染菌株选择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致病菌 药敏
原文传递
中药骨炎方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楠 齐明 +3 位作者 张军 武永刚 李金宸 张亚军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骨炎方(GYP)治疗对胫骨慢性骨髓炎(CO)家兔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入家兔右胫骨骨髓腔内以建立CO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YP低剂量组(生药1. 8 g·kg^(-1))、GYP高剂量组(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骨炎方(GYP)治疗对胫骨慢性骨髓炎(CO)家兔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入家兔右胫骨骨髓腔内以建立CO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YP低剂量组(生药1. 8 g·kg^(-1))、GYP高剂量组(生药3. 6 g·kg^(-1))、庆大霉素组(60 mg·kg^(-1)),分别i. g.给药,术后第2,4,6周对家兔右胫骨行X线检查并做诊断分型,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术后第6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胫骨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GYP高、低剂量组术后第2,4,6周的X片诊断分型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与模型组相比,GYP高、低剂量组的白细胞计数在第2,4,6周均有明显降低(P <0. 01); GYP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下调胫骨组织NF-κB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GYP对家兔CO的防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致病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下调炎症反应调控因子NF-κB等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炎方 家兔 慢性骨髓炎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