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的统计测度及其结果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周迪 邱文妍 冯怡豪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9,共17页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相对贫困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逐步凸显,但现阶段仍缺乏统一的相对贫困指数来识别相对贫困家庭以及衡量相对贫困水平。基于改进的A-F双临界值法和福斯特的持续思想,通过设定各指标的相对贫困阈值,构建...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相对贫困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逐步凸显,但现阶段仍缺乏统一的相对贫困指数来识别相对贫困家庭以及衡量相对贫困水平。基于改进的A-F双临界值法和福斯特的持续思想,通过设定各指标的相对贫困阈值,构建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并验证其满足的系列公理化条件,进而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五期数据,从整体、城乡、区域和省份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家庭比例随着持续时间临界值的增加逐渐降低,致贫因素也更加集中。2010-2018年多维相对贫困指数降低了7.15%,相对贫困家庭占比逐渐降低,中国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就处于相对贫困的家庭而言,其相对贫困程度仍较高。医疗保险、教育与住房仍然是中国重要的致贫因素,城市家庭的健康状况和农村的住房问题对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城乡以及区域间的贫困差距仍较明显,但更多的是体现在贫困发生率差距上,贫困家庭的相对贫困深度较为相近。我国西部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远高于中东部地区,但中东部地区内贫困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更严重。研究为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统计支持,对我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 相对贫困 A-F双临界值法 结构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