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亚玲 李明 +2 位作者 谭刚 李小平 黄慧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32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百令胶囊(每次2 g,每日3次),B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每次50 mg,每日2次)治疗,C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每次50 mg,每日2次)+百令胶囊(每次2 g,每日3次);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有脱落患者6例,最终90例完成本研究,其中A组29例、B组30例、C组31例。治疗前,3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C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和血清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VEF、GFR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患者上述指标(血清IL-1水平除外)的变化显著优于A组和B组、B组患者上述指标(GFR除外)的变化显著优于A组(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百令胶囊可显著降低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心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左心衰竭 肾功能不全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百令胶囊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杜小琴 姜文锡 赵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再住院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白蛋白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后eGFR、LVEF和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再住院率、治疗后尿白蛋白、NT-proBNP、AngⅡ、ALD水平和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和尿白蛋白水平,对患者的eGFR的影响更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内分泌情况,抑制心室重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慢性左心衰竭 肾衰竭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3
作者 蔡裕福 谢晓霞 陈文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45...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45例,2组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PCI。记录2组穿刺至置管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并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穿刺至置管时间((12.34±7.65)min)较股动脉组((4.01±2.49)min)长(P<0.01),术后卧床时间((3.46±1.98)h)较股动脉组((23.01±6.05)h)短(P<0.01),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43.21±20.91)min)及手术时间((66.43±28.01)min)与股动脉组((44.02±19.81)、(68.12±22.0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3个月LVEF((54.21±5.78)%)、LVEDD((5.08±0.48)cm)及LVESD((4.08±0.43)cm)与术前((35.29±4.24)%、(7.01±0.58)cm、(5.09±0.6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术后3个月LVEF、LVEDD、LVESD((55.01±5.01)%、(5.09±0.45)cm、(4.13±0.47)cm)与术前((36.07±4.87)%、(6.98±0.57)cm、(5.08±0.61)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股动脉组(35.56%)(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与经股动脉入路PCI相当,但经桡动脉入路PCI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原文传递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青 柳志红 +5 位作者 孙兴国 赵智慧 罗勤 马秀平 张洪亮 王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国人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方法:入选2010-08至2010-12期间入住本中心的慢性左心衰竭患者20例(心衰组),并选择27例心肺功能正常的匹配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PET,同时收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和...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国人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方法:入选2010-08至2010-12期间入住本中心的慢性左心衰竭患者20例(心衰组),并选择27例心肺功能正常的匹配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PET,同时收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和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运动过程中,心衰组较对照组峰值心率、峰值收缩压、无氧域、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VO2/Pred.)、峰值氧脉搏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01或<0.05),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显著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仍与VE/VCO2斜率相关性最高(r=0.68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最高(r=0.679,P<0.001);峰值心率与峰值VO2/Pred.相关性最高(r=0.791,P<0.001);峰值收缩压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最高(r=0.677,P<0.001);而且,用力肺活量、一秒量均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最高(分别为r=0.559,P<0.001和r=0.589,P<0.001)。结论:CPET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左心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心电图QRS波时限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永慧 范芳芳 洪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慢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174例,据QRS波时限分为QRS波时限正常组(145例,QRS波时限≤120 ms)、QRS...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慢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174例,据QRS波时限分为QRS波时限正常组(145例,QRS波时限≤120 ms)、QRS波时限延长组(29例,QRS波时限〉120 ms),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发生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QRS波时限延长组的男性占比(75.9%比43.4%,P=0.001)、B型脑钠肽的自然对数(ln BNP)(7.1±0.8比6.6±1.0,P=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7±9.9)mm比(53.5±10.8)mm,P=0.001]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9.1±13.3)mm比(39.7±13.0)mm,P〈0.001],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20.7%比4.8%,P=0.003)、致命性心律失常(55.2%比21.4%,P〈0.001)和心原性死亡(6.9%比0.7%,P=0.019)发生率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QRS波时限正常组低[(39.6±17.3)%比(50.5±17.3)%,P=0.002]。按性别分层后,男性QRS波时限延长组的心率[(92.4±21.4)次/min比(81.6±19.9)次/min,P=0.035]、ln BNP(7.2±0.8比6.7±1.0,P=0.029)、LVEDd[(63.5±9.1)mm比(57.9±9.1)mm,P=0.015]、LVESd[(52.9±12.2)mm比(44.3±11.8)mm,P=0.005],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18.2%比3.2%,P=0.018)、致命性心律失常(63.6%比36.5%,P=0.027)和心原性死亡(9.1%比0,P=0.015)发生率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LVEF较QRS波时限正常组低[(35.0±15.3)%比(47.1±16.2)%,P=0.003]。女性QRS波时限延长组住院期间的左心衰竭急性加重发生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28.6%比6.1%,P=0.034)。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LVEDd(r=0.4019,P〈0.001)和LVESd(r=0.3289,P〈0.001)均呈正相关。男性组LVEF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RS波时限 慢性左心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勤 易月婵 李俊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7期979-980,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 目的探讨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介入失败,术后左心衰,体、肺循环栓塞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确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股动脉介入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用桡动脉入路PCI对合并慢性左心衰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强 潘德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用桡动脉入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入... 目的:探讨用桡动脉入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这70例患者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股动脉组患者均进行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桡动脉组患者均进行桡动脉入路PCI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X线曝光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和X线曝光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优于股动脉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桡动脉入路PCI对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股动脉入路 PCI 慢性左心衰竭 老年冠心病患者 效果
下载PDF
经桡与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群 李绪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桡与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对比分析经桡与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12.91±2.65)h,短于对照组的(20.34±3.77)h(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较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更佳,且较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经桡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彤 李辉 李海涛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39例。桡动脉组给予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给...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39例。桡动脉组给予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给予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至置管时间显著长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3个月末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相当,经桡动脉入路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经股动脉 经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TNF-α、sTNFR-1、sTNFR-2和VEGF水平变化对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燕 李侠 +4 位作者 张枫林 周华兰 杨海晨 韩雪花 胡有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2期2733-2734,2737,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对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TNF-α、sTNF...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对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TNF-α、sTNFR-1、sTNFR-2和VEGF的水平。结果 TNF-α、sTNFR-1、sTNFR-2和VEGF水平明显增高,且NYHA分级Ⅳ级组明显高于NYHA分级Ⅰ级组。结论 TNF-α、sTNFR-1、sTNFR-2和VEGF水平的变化可能预测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左心衰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同入路行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文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8期54-55,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47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穿...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47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穿刺入路行PCI术,股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行PCI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更短,术后卧床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综合(GQOLI-74)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股动脉组的25.53%(P<0.05)。结论两种入路行PCI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桡动脉的穿刺置管时间较长,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老年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查树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效果、术后卧床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X线曝光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相较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可延长X线曝光时间,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桡动脉 介入治疗 慢性左心衰竭 并发症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对慢性左心衰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珩钦 顾浩铨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结合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探讨其对慢性左心衰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纳入我科就诊慢性左心衰患者50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基本资料、超声资料及24h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1年随访患者心脏超声多参数(HF-EM... 目的结合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探讨其对慢性左心衰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纳入我科就诊慢性左心衰患者50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基本资料、超声资料及24h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1年随访患者心脏超声多参数(HF-EMPS)评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HF-EMPS评分升高≥1分)与预后不良组(HF-EMPS评分无升高)。通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超声、动态心电图对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预后良好组患者32例,预后不良患者18例。预后不良组中左室舒张末容积(LVDd)[(66.1±9.1)mm vs (63.1±8.2)mm,P=0.021)]、平均心率[(85.1±12.1)bpm vs (79.4±10.7)bpm,P=0.011)]较高,房颤(33.3%vs 15.6%,P=0.010)及QT延长(50.0%vs.3.1%,P <0.001)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Dd(OR:9.4,95%CI:1.7~51.5,P=0.010)和QT间期延长(OR:14.0,95%CI:1.9~103.1,P <0.001)是左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较好地评价慢性左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LVDd与长QT间期对该人群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脏超声 慢性左心衰 预后
下载PDF
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CD42b、hs-CRP和CD61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霞 郭殿选 李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5期2737-2738,共2页
目的观察循环血小板膜糖蛋白CD42b和血小板β3整合素CD61在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CD42b、CD6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N... 目的观察循环血小板膜糖蛋白CD42b和血小板β3整合素CD61在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CD42b、CD6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NYHA分级升高和慢性左心衰竭程度的加重,CD42b和CD61水平下降,hs-CRP水平升高。NYHAⅠ级组CD42b、CD61水平均高于NYHAⅣ级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NYHAⅣ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D42b、CD61和hs-CRP水平的变化与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左心衰竭 血小板膜糖蛋白CD42b 血小板B3整合素CD61
下载PDF
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整体护理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蓉 岳燕蓉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0期2005-200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46例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通过加强整体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中43例康复,3例死亡。结论对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在... 目的探讨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46例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通过加强整体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中43例康复,3例死亡。结论对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左心衰 急性加重期 整体护理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李东杰 房媛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1期136-139,共4页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辽宁省金秋医院诊治的慢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共35例)与研究组(延续性护理,共35例)。对比两组的...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辽宁省金秋医院诊治的慢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共35例)与研究组(延续性护理,共35例)。对比两组的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结果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及每搏输出量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与自护能力评分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服药依从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左心衰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心脏功能康复,调节血流动力学状态,提升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左心衰竭 延续性护理 心脏功能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自强 于力 孙运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术,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术,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住手术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为16.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经桡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对慢性左心衰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珩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对慢性左心衰治疗效果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9例慢性左心衰患者,接受按照2009年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制定的常规临床治疗,随访1年,分别于随访前后进行24 h动态... 目的: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对慢性左心衰治疗效果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9例慢性左心衰患者,接受按照2009年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制定的常规临床治疗,随访1年,分别于随访前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按HFEMP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心脏功能评价,若HF-EMPS评分升高≥1分,则认为左心衰竭功能改善,设为预后良好组(n=39);若HF-EMPS评分未提高,甚至降低,设为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随访开始时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预后良好组LVDD、LVEF、CI指标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频发室早、房颤、频发房早、ST-T改变例数明显少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较好地评价慢性左心衰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心电图 超声特征 慢性左心衰 评估价值
下载PDF
TLR2和TLR4与老年慢性左心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有东 李侠 +3 位作者 程蕴琳 郭燕 许诚 韩雪花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426-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老年慢性左心衰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差异在老年慢性左心衰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老年慢性左心衰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差异在老年慢性左心衰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健康对照者和慢性左心衰患者分成对照组(LVEF 50%~70%)、心功能Ⅰ级(LVEF 40%~49%)、Ⅱ级(LVEF 32%~39%)、Ⅲ级(LVEF 27%~31%)和Ⅳ级组(LVEF22%~26%)。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心功能Ⅰ级、Ⅱ级和Ⅲ级组比较,心功能Ⅳ级组的TLR2和TLR4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TLR2和TLR4的表达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和LVEF的下降而明显上升。TLR2和TLR4的表达显著上调可能是促进老年慢性左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TLR2和TLR4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老年慢性左心衰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左心衰 老年人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β阻滞剂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素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芳 王莉 +7 位作者 华璐 庞会敏 边文彦 贾宣 顼志敏 樊朝美 黄一玲 李一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阻滞剂治疗过程中,血浆N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洋地黄]的住院及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阻滞剂治疗过程中,血浆N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洋地黄]的住院及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左心室射血分数≤0.40)44例,随机接受β阻滞剂比索洛尔(比索洛尔组,22例)或卡维地洛(卡维地洛组,22例)治疗。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的初始剂量分别为1.25mg每日1次或3.125mg每日2次,剂量每10天±3天递增1次,直至最大耐受或最大允许剂量(比索洛尔为10mg每日1次,卡维地洛为25mg每日2次)后4个月结束。于基线时、达到最大剂量以及结束时分别测定NTproBNP水平(ELISA法);于基线时以及结束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改良SIMPSON法)并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①基线NTproBNP水平均值明显升高为2315pg/ml,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②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达到最大剂量以及结束时的NTproBNP血浆平均水平均明显减低;③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④单因素回归结果显示: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338,P=0.025,n=44);⑤两组之间基线及用药后各时点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经常规治疗及β阻滞剂治疗后NTproBNP水平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两者呈明显负相关;但两种β阻滞剂治疗组之间NTproBNP水平变化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端脑钠素原 Β阻滞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