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分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季修庆 邵振堂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各类染色体病患者大多有智力缺陷等严重症状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进行产前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 ;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检验染色体病的金标准 ,但此方法有实验周期长、费力、微小染色体改变不能检... 各类染色体病患者大多有智力缺陷等严重症状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进行产前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 ;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检验染色体病的金标准 ,但此方法有实验周期长、费力、微小染色体改变不能检出等缺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应用于染色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各具有各自的优点 ,都具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 ,虽这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在临床某些方面不稳定等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引物原位标记 光谱核型分析
下载PDF
以身材矮小为突出表现的环状4号染色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李军 吴蔚 董关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环状4号染色体病例的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身材矮小为主要表现的环状4号染色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10岁11个月,因身材矮小就诊,有颈蹼、乳头间距大,无明显智力障碍和其他畸形,生长... 目的探讨环状4号染色体病例的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身材矮小为主要表现的环状4号染色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10岁11个月,因身材矮小就诊,有颈蹼、乳头间距大,无明显智力障碍和其他畸形,生长激素分泌正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环状4号染色体46,XX,r(4)(p16q35)。结论矮小症患儿需警惕环状染色体可能,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染色体 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矮小症
下载PDF
1例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致无精子症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沙艳伟 丁露 +3 位作者 宋岳强 葛运生 曾寰 李萍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1例患有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的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信息,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患者身材矮小,体检双侧睾丸小,质地软,精液检查示无精子症。染色体核型为46,XY,... 目的:探讨1例患有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的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信息,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患者身材矮小,体检双侧睾丸小,质地软,精液检查示无精子症。染色体核型为46,XY,r(22)(p11,q25),性激素示睾酮低下,睾丸大体病理示组织脆、易拉断,病理镜检示生精小管内支持细胞及生殖细胞数量均减少,细胞层次变薄,生殖细胞均为精原细胞,未见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完全无精子发生。部分生精小管的管壁可见间质轻度纤维化。结论: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基本正常,但这种遗传异常使患者的睾丸组织严重受损,生精过程被阻滞而导致了无精子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 睾丸受损 生精阻滞 无精子症
下载PDF
环14号染色体综合征研究进展
4
作者 滕紫藤 王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环14号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疾病。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智力障碍、难治性癫痫发作等一系列神经、精神发育疾病,而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现从环14号染色体综合征的类型、临床表型、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 环14号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疾病。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智力障碍、难治性癫痫发作等一系列神经、精神发育疾病,而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现从环14号染色体综合征的类型、临床表型、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为环14号染色体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14号染色体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 难治性癫痫
原文传递
孕中期多指标联合筛查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潘丽华 丁莉莉 +2 位作者 王文 王海燕 纪学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求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在孕中期筛查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对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孕15~20周的孕妇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三醇(μE_3)生化指标及超声检查进行孕中期筛查,应用... 目的探求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在孕中期筛查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对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孕15~20周的孕妇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三醇(μE_3)生化指标及超声检查进行孕中期筛查,应用软件计算风险值,以21-三体综合征风险率1/270、18-三体风险率1/350作为风险截断值,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同时进行超声筛查,超声筛查综合评分大于2分者,也行产前诊断。结果接受筛查的12,605例孕妇中,血清学指标筛查高风险者824例,确诊为染色体异常39例。超声筛查综合评分大于2分者298例,随访确诊为染色体异常24例。联合筛查阳性232例,确诊为染色体异常43例。结论超声检查和血清筛查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降低筛查假阳性率,减少染色体病胎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病 产前筛查 超声检查 血清学检查 联合筛查
下载PDF
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美红 刘雨生 +5 位作者 何国平 陈玲 周桂香 宋雅娴 童先宏 骆丽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孕期妇女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培养后分析染色体核型,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7例产前诊断患者羊水细胞培养及制片成功率均为100%,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检出...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孕期妇女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培养后分析染色体核型,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7例产前诊断患者羊水细胞培养及制片成功率均为100%,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检出率为17.65%,其中21三体2例(11.76%),胎儿2N/4N嵌合体1例(5.88%)。结论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安全、有效、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之一,结合唐氏筛查、超声诊断、脐血染色体检查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染色体核型分析 唐氏综合征
下载PDF
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预后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花蕾 方群 +3 位作者 陈宝江 罗艳敏 陈涌珍 陈筠虹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及临床预后,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61例超声诊断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回顾性分析其产前诊断结果;随访其生后情况。结果:①61例产前诊断中,3例(4.92%)染色体核型异常,包... 目的:探讨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及临床预后,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61例超声诊断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回顾性分析其产前诊断结果;随访其生后情况。结果:①61例产前诊断中,3例(4.92%)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2例21-三体综合征和1例47,XXY;50例行脐血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IgM检测,仅1例脐血风疹病毒-IgM阳性。定期随访的55例中,8例因各种因素终止妊娠,包括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和1例脐血风疹病毒-IgM阳性;47例活产儿中,1例生后发现多发畸形,1例新生儿期死亡,2例伴有生长发育障碍,43例(91.49%)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建议行产前诊断及感染项目检测,排除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感染,绝大多数胎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侧脑室 产前诊断 染色体畸变 唐氏综合征
下载PDF
一例45,XX,-13/46,XX,r(13)/46,XX,r(13;13)/47,XX,2r(13)(p13q32.3)患者及其表型定位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德生 邬玲仟 +3 位作者 龙志高 潘乾 戴和平 夏家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 1例 1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分析、表型定位研究和相关文献复习比较 ,探索染色体区带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染色体G带、C带、N带、高分辨显带技术、表型定位和文献复习比较分析方法 ,对 1例 13号环状染色体... 目的 通过对 1例 1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分析、表型定位研究和相关文献复习比较 ,探索染色体区带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染色体G带、C带、N带、高分辨显带技术、表型定位和文献复习比较分析方法 ,对 1例 1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 患儿双亲核型正常 ,患儿核型为 45 ,XX ,-13 /4 6,XX ,r( 13 ) /4 6,XX ,r( 13 ;13 ) /4 7,XX ,2r( 13 ) ( p13q3 2 .3 ) ;典型的 1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与 13q3 4的缺失相关 ;1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手足、肾脏、骨骼、外生殖器异常及心脏杂音与 13 q3 2 q3 2 .2片段的缺失有关 ,缩颌与 13q3 2 .3 q3 3片段的缺失相关 ,肛门闭锁与 13 q2 2 q3 2的缺失相关 ,无脑畸形与 13 q13 q2 2片段的缺失相关。 结论 新的环状染色体断裂重接点在 13 p13和 13q3 2 .3 ;1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与染色体区带缺失部位的不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综合征 表型 染色体 环状 文献复习 定位研究 显带技术 核型 片段
原文传递
产前诊断11q23.3q25和22q11.1q11.21三体胎儿一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付广 唐江 +5 位作者 谢小雷 汤素环 吴爱娟 汤巧敏 谭卫荷 郭晓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 探讨1例罕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表型以及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G显带核型分析以及高通量测序对胎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研究.结果 胎儿超声表现包括Dandy-Walker综合征、生长受限、右心发育不良等;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7,XY,t... 目的 探讨1例罕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表型以及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G显带核型分析以及高通量测序对胎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研究.结果 胎儿超声表现包括Dandy-Walker综合征、生长受限、右心发育不良等;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7,XY,t(11;22)(q23.3;q11.2),+der(22) t(11;22),高通量基因测序显示胎儿染色体11q23.3q25和22q11.1q11.21区存在片段重复;家系分析显示胎儿的易位染色体为父源性.结论 胎儿的异常染色体衍生于其父亲携带的平衡易位,其11q23.3q25和22q11.1q11.21染色体片段重复是导致多发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高通量基因测序 染色体微重复综合征 DANDY-WALKER综合征 右心系统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18号环状染色体2例患儿的综合诊断与遗传学分析
10
作者 丁哲 梅世月 +5 位作者 章波 孔京慧 刘磊 张振华 王超杰 张耀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10-1116,共7页
目的明确2例18号环状染色体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变异的形成机制及表型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 目的明确2例18号环状染色体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变异的形成机制及表型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本研究通过河南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3-K-075)。结果患儿1主要表现为发育迟滞、脑白质发育不良、1型糖尿病及小阴茎,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r(18)(p11.21q22.1)[40]/46,XY[7],CNV-seq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区缺失14.86 Mb,18q22.1q23区缺失14.02 Mb。患儿2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脑白质髓鞘化落后约1个月、发育迟滞、房间隔缺损、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先天性喉喘鸣,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r(18)(p11.2q23),CNV-seq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区缺失14.86 Mb,18q21.32q23区缺失20.74 Mb。2例患儿WES检测均未发现明确的致病性单核苷酸变异位点,但提示18号染色体存在大片段缺失。结论2例患儿均被确诊为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2例患儿在18q区域缺失范围不同,18号环状染色体的嵌合比例也不同(患儿1为嵌合型,患儿2为非嵌合型),这可能是造成2例患儿表型差异的主要原因。2例患儿的1型糖尿病及小阴茎表型为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新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18q缺失综合征 脑白质发育不良 1型糖尿病 拷贝数变异测序
原文传递
重组8号染色体综合征胎儿1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郝万晓 张颖昕 +6 位作者 王艳清 谢鲁文 于晓明 吕军英 车业娜 徐金金 贾颐舫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8号染色体(Rec8)综合征胎儿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日因"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胎龄为21周)"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为Rec8综合征胎儿为... 目的探讨重组8号染色体(Rec8)综合征胎儿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日因"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胎龄为21周)"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为Rec8综合征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临床资料,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CMA),对其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胎儿胎龄为23周时,产前胎儿超声提示胎儿眼距宽、唇厚、肾盂分离、肝脏强回声及室间隔缺损。其羊水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rec(8)(qter→q22.3::p23.1→qter),CMA检测结果为arr[GRCh37]8p23.3p23.1(1580496793322)×1,8q22.3q24.3(101712402146295771)×3。胎儿母亲核型为46,XX,inv(8)(p23.1q22.3),父亲核型正常。结论最终被确诊Rec8综合征胎儿的Rec8变异来源于其母亲的8号染色体臂间倒位。该Rec8综合征断裂点是1个新的断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 8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重组8号染色体综合征 胎儿
原文传递
9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志纯 祝兴元 +4 位作者 赵蕊 贺新玉 张惠佳 李梨平 祝益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对1例9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探索9号环状染色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TelVision 9p探针和TelVision 9q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识别和定位1例9号环状染色体患儿。结果患儿... 目的对1例9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探索9号环状染色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TelVision 9p探针和TelVision 9q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识别和定位1例9号环状染色体患儿。结果患儿核型为45,X,-9/46,XX,r(9)(p24q34)/46,XX,r(9;9)(p24q34;p24q34)(4/92/4)。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显示9号环状染色体上没有杂交信号,提示9号环状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片段至少有115kb,长臂末端缺失片段至少有95kb。与其它报道的环状9号染色体综合征、9号染色体短臂和长臂部分单体综合征相比,本例患者兼有环状9号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9号染色体短臂和长臂部分单体综合征的一些特征。结论由于缺失的断裂点之间亚显微结构的不同、环的不稳定性、基因与表型相互作用以及胎儿环境条件的不同等原因,具有相同断裂点的9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型,单倍基因剂量不足对临床表型发挥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一例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和表型定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祝兴元 赵蕊 +2 位作者 叶志纯 彭佑共 谭跃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2-683,共2页
目的通过对1例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21号环状染色体的形成原因,临床表型与染色体区带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G带、C带、N带、高分辨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1号环状染色体进行识别与定位。结果患儿双亲核型... 目的通过对1例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21号环状染色体的形成原因,临床表型与染色体区带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G带、C带、N带、高分辨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1号环状染色体进行识别与定位。结果患儿双亲核型正常,患儿核型为46,XY,r(21)[91]/46,XY,r(21;21)(p11q22.3;p11q22.3)[5]/45,XY,-21[4]。结论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21q末端缺失的多少相关,男性性别发育异常可能与21q22.3片段的缺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表型定位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两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霄霜 徐晓园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两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对胎儿进行检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等数... 目的探讨两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对胎儿进行检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对该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表现、妊娠结局及临床表型进行总结。结果两例胎儿均表现肾实质回声增强,合并肾囊性发育不良或羊水偏多,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但WES和CMA检测结果提示染色体17q12区存在缺失,诊断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文献共报道433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其常见表型包括肾囊肿和糖尿病。在240例胎儿病例中,72.9%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肾实质回声增强,23.3%提示单侧或双侧肾多发囊肿;有68例产前诊断报告了妊娠结局,其中70.5%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WES与CMA检测能够有效诊断17q12微缺失综合征,其主要表现包括肾实质回声增强、肾囊肿、肾脏疾病和早发型糖尿病。在产前咨询中应充分告知预后情况,结合孕妇个人意愿、孕产史、家庭情况等给予优生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q12微缺失综合征 产前超声 妊娠结局 临床表型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两例22号环状染色体的遗传学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莹 唐桂芝 +5 位作者 张锐 张杨慧 夏艳 马瑞玉 郭若兰 邬玲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明确两例22号环状染色体的遗传学诊断,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分析对两例疑似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病例1染色体核型为46,XY,r(22)(pllql3)... 目的明确两例22号环状染色体的遗传学诊断,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分析对两例疑似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病例1染色体核型为46,XY,r(22)(pllql3),微阵列检测结果示arr[-Hgl9]22q13.2-q13.33(44183172—51211392)×1dn,杂合缺失约7.0Mb;病例2染色体核型为46,XY,r(22)(pllql3)E84]/45,XY,-22[6],微阵列检测结果为arr[-Hgl9]22q13.33(49612799—51211392)×1dn,杂合缺失约1.6Mb。结论联合应用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对两例r(22)综合征患者明确了诊断,为分析22号环状染色体末端微缺失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22q13微缺失综合征 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单核苷酸多态性 微阵列芯片
原文传递
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真 薛姣 +3 位作者 龚潘 吴晔 张月华 杨志仙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探讨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及治疗,提高临床对本病的早期识别及准确诊断。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门诊及病房收治的4例经遗传学确诊的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EEG特... 目的探讨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及治疗,提高临床对本病的早期识别及准确诊断。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门诊及病房收治的4例经遗传学确诊的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EEG特征,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4例中男、女各2例,均存在发育落后。均有异常的面部特征,如眼距宽、鼻梁低及小头畸形。均有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8个月~1岁,发作类型包括局灶性发作、强直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EEG监测年龄为9个月~4岁4个月,图形特征为背景活动慢化,发作间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前头部、后头部或弥散性慢波发放,伴或不伴多灶性癫痫样放电的插入。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有非特异性异常,3例头颅MRI正常。末次随访时年龄为1岁8个月~7岁1个月,随访时间9个月~6年5个月。癫痫治疗主要为丙戊酸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4例发作次数减少,均未完全控制。末次随访时运动、语言较同龄儿童均落后:1例能独立行走,3例独走不稳;2例能说2、3个字的简单词汇,1例仅能有意识叫"爸爸、妈妈",1例语言无发育。结论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特殊面容、小头畸形、癫痫、发育落后,尤其是语言和认知发育落后。癫痫发作类型既有局灶性又有全面性发作,EEG特点为非特异性,主要为背景活动变慢,游走性慢波混合多灶性放电。本病的癫痫常为难治性,丙戊酸联合其他抗癫痫药可减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难以控制会进一步影响发育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诊断 癫痫 脑电图
原文传递
46,X,t(X;Y)(qter→cen→p22.3::q12.1→qter)患者异常X染色体DNA复制、失活及其表型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希贤 栗密群 +1 位作者 杨真荣 肖燕忠 《遗传与疾病》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8-80,125-126,共3页
本文报道一女性的第一、二性征均正常,但GTG和RBG两种核型中均可见到一条X染色体短臂增长,断裂点为Xp22.3。CBG显带确定该增加的片段为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Yq12)。患者的核型为46,X,t(X;Y)(qter→cen→p22.3::q12.1→qter)运用高分辨R显... 本文报道一女性的第一、二性征均正常,但GTG和RBG两种核型中均可见到一条X染色体短臂增长,断裂点为Xp22.3。CBG显带确定该增加的片段为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Yq12)。患者的核型为46,X,t(X;Y)(qter→cen→p22.3::q12.1→qter)运用高分辨R显带方法对异常X染色体DNA复制、失活行为及其表型效应进行了探讨,发现异常X染色体的X部分DNA复制主要发生在S期的第Ⅲ~Ⅳ阶段,而重排片段Yq12则在S期的第Ⅰ~Ⅱ阶段,异常X染色体的失活呈随机性,这种随机失活行为对表型形成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DNA TURNER综合征 畸变
原文传递
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导致难治性癫痫1例及其同胞产前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玉鹏 丁圆 +5 位作者 李东晓 杨志仙 宋金青 王爽 杨艳玲 秦炯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导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核型特点及其同胞产前诊断。方法收集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例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导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特点。结果先证者... 目的探讨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导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核型特点及其同胞产前诊断。方法收集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例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导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特点。结果先证者,男,出生11个月出现间断抽搐发作,表现为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等多种类型,伴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曾正规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均无效。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癫痫相关基因分析未见异常,外周血白细胞高分辨550条带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为46,XY,r(20)(p13q13.3),确诊为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Ⅱ型。其母亲于第2次妊娠中期接受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正常,第2胎为健康男婴,现在1岁,无癫痫发作,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是罕见的染色体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癫痫、行为异常、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但由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般不作为癫痫的常规检查,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导致癫痫的患儿易被漏诊或误诊。对于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癫痫患儿,应进行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助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难治性癫痫 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染色体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影如 陈嵘 +1 位作者 梁秀龄 欧翠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特点。方法收集来自3个家系本病患者6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4例有染色体异常,在该4例患者所分析的129个细胞中,43个细胞有核型异常,累及1、7...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特点。方法收集来自3个家系本病患者6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4例有染色体异常,在该4例患者所分析的129个细胞中,43个细胞有核型异常,累及1、7、14、2、4、6、11、17号染色体的分别有18、18、15、3、2、1、1、1个细胞;43个异常核型细胞中,缺失、易位、染色体断裂、双着丝粒、倒位各有19、16、4、1、1个细胞。结论1号染色体与7号、14号染色体一样,均是本病最不稳定的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毛细血管扩张症 细胞遗传学 AT
下载PDF
一例嵌合型8号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0
作者 姜博 白莹 +4 位作者 孙玥 时盼来 唐文强 彭韶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探讨一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进行家系验证。结... 目的:探讨一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为女性,6岁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外阴和肛周溃疡。全外显子组测序未发现致病变异,对测序数据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发现患儿为嵌合型8号三体,CNV-seq验证其嵌合比例为73%,患儿父母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确诊了一例以复发性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嵌合型8号三体综合征患儿,丰富了该综合征的表型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号三体 口腔溃疡 嵌合 全外显子组测序 拷贝数变异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