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碱气体对氯代芳烃削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莎 黄学敏 +4 位作者 黄林艳 孙丽芳 黎烈武 刘烨煊 苏贵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1-738,共8页
氯代芳烃多属于一种高毒性、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削减其在环境的排放至关重要.在垃圾焚烧、化石燃料燃烧、铁矿石烧结等工业过程中,除存在氯代芳烃污染物外,还常伴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 氯代芳烃多属于一种高毒性、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削减其在环境的排放至关重要.在垃圾焚烧、化石燃料燃烧、铁矿石烧结等工业过程中,除存在氯代芳烃污染物外,还常伴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碱性气体氨气的存在.这些气体物质的共存对氯代芳烃的削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氨气等气体物质对氯代芳烃污染物在热催化过程和光降解过程中的降解、生成及阻滞的影响作用,阐述了其影响氯代芳烃削减和生成的机理,然后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气体污染物和氯代芳烃协同去除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烃 酸性气体 碱性气体 削减 生成
下载PDF
氯化芳烃同分异构体分离技术专利动态研究
2
作者 周子安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TRIZ理论中的技术预测理论和矛盾矩阵思维为基础,根据氯化芳烃同分异构体分离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功能、效果构建不同子技术分析框架。分析发现氯化芳烃同分异构体分离技术仍处于成长期,其技术热点主要分布在精馏提纯作业连续性和催... 以TRIZ理论中的技术预测理论和矛盾矩阵思维为基础,根据氯化芳烃同分异构体分离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功能、效果构建不同子技术分析框架。分析发现氯化芳烃同分异构体分离技术仍处于成长期,其技术热点主要分布在精馏提纯作业连续性和催化分离技术领域,技术空白点则分布在精馏和分子吸附过程安全技术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动态 TRIZ理论 氯化芳烃 分离
下载PDF
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勇生 庄源益 戴树桂 《环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26,共10页
生物技术对消除有毒化学品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有毒化学品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可按照预期目的构建具有更大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株,以促使污染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本文对纯菌株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的降解途径、... 生物技术对消除有毒化学品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有毒化学品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可按照预期目的构建具有更大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株,以促使污染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本文对纯菌株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的降解途径、降解性质粒和遗传工程菌株的构建等诸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香化合物 生物降解 降解性质粒 遗传工业
原文传递
典型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向阳 任艳红 +1 位作者 黄绚 郑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4-689,共6页
介绍了国外氯代芳香族污染物好氧与厌氧生物降解的降解菌、降解途径、酶学、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生物降解途径设计,高效降解菌构建等研究进展与动向,并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 氯代芳香族污染物 生物降解 分子生物学机理
下载PDF
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瞿福平 张晓健 +1 位作者 何苗 顾夏声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6-28,共3页
应用结构-活性定量关系(QSAR)研究方法,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QSBR)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受试物的好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与4个高阶分子连接性指数及取代基电子效应常数为结构参数的定... 应用结构-活性定量关系(QSAR)研究方法,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QSBR)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受试物的好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与4个高阶分子连接性指数及取代基电子效应常数为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有机物取代基的电性参数和空间构型是影响受试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2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香化合物 生物降解 QSBR 污染物质 结构
下载PDF
微生物共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文杰 刘勇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3-25,共3页
综述了微生物共代谢的生化机制、动力学反应研究进展以及在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表明了微生物共代谢在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是光明的。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微生物共代谢 生化机制 动力学 生物降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用分子连接指数研究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绿藻的毒性及QSAR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爱茜 魏东斌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本文测定了一批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运用分子连接性指数分析了化合物结构与其毒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用逐一抽取法检验比较了模型的稳健性.
关键词 绿藻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 定量结构活性 QSAR 毒性
下载PDF
易降解有机物对氯代芳香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晓健 瞿福平 +1 位作者 何苗 顾夏声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28,共4页
利用测定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方法,从生物氧化程度出发,研究易降解有机物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易降解有机物的存在有利于受试物的降解,生物氧化率的增加值与所投易降解BOD5浓度的关系具有类似米-门公... 利用测定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方法,从生物氧化程度出发,研究易降解有机物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易降解有机物的存在有利于受试物的降解,生物氧化率的增加值与所投易降解BOD5浓度的关系具有类似米-门公式的形式.易降解有机物的存在对于受试物的影响可通过最大生物氧化率增加值(ΔEmax)和达到最大生物氧化率一半时的BOD5/浓度(Kcb)值的不同来反映.最大可能生物氧化率随受试物含氯量的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香化合物 易降解有机物 有机物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用于氯代芳烃污染物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波 余刚 张祖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电化学方法用于氯代芳烃污染物去除的原理、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进一步实用化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该方向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化学处置方法 氯代芳烃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氯代芳烃脱氯速率常数的QSPR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毅慧 全燮 +2 位作者 陈景文 杨凤林 陈国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1-304,共4页
测定了钯 /铁 ( Pd/Fe)催化还原水中 8种氯代芳烃的反应速率常数 ;以 PM3算法计算了表征氯代芳烃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参数 ,并用一元回归分析对氯代芳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催化还原脱氯速率进行了定量结构 -性质相关 ( QSPR)研究 .QSPR模型证... 测定了钯 /铁 ( Pd/Fe)催化还原水中 8种氯代芳烃的反应速率常数 ;以 PM3算法计算了表征氯代芳烃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参数 ,并用一元回归分析对氯代芳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催化还原脱氯速率进行了定量结构 -性质相关 ( QSPR)研究 .QSPR模型证明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着催化脱氯反应的快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卤反应 氯代芳烃 脱氯速率常数 QSPR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生物富集因子快速测定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元慧 杨常岩 +1 位作者 何艺兵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本文运用二室模型,研究了挥发和非挥发性有机物在鲤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快速测定方法.
关键词 生物富集 有机污染物 二室模型 测定 因子
下载PDF
氯代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菌株的分离及其降解质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明 张维 +2 位作者 徐玉泉 方宣钧 林敏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23,17,共4页
从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体和污泥中,分离并筛选到6株对氯苯和苯酚类有机污染物高浓度耐受力的细菌菌株。6株降解细菌能在氯代苯和氯代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介质中生长,具有不同程度降解这类有机污染物的代谢能力。除2号和5号菌外,所筛选的其... 从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体和污泥中,分离并筛选到6株对氯苯和苯酚类有机污染物高浓度耐受力的细菌菌株。6株降解细菌能在氯代苯和氯代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介质中生长,具有不同程度降解这类有机污染物的代谢能力。除2号和5号菌外,所筛选的其它4株降解细菌均含有一个或多个质粒。采用2,4D单加氧酶基因tfdA的保守引物和PCR扩增技术,证明在2号和6号菌的染色体和3号菌的大质粒上含有tfdA基因的同源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香族 污染物 降解细菌 工业废水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结构电化学还原电位定量关系的贝叶斯规整化BP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伟 曾光明 +1 位作者 魏万之 黄国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7,共7页
将贝叶斯规整化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RBPNN)应用于环境领域的QSPR模型 .采用ChemOffice2 0 0 4内置的MOPAC 2 0 0 0计算了 6种量子化学参数 (分子最高占据能EHOMO、分子最低占据能ELUMO、分子生成热HF、分子偶极矩DIP、分子的电子能... 将贝叶斯规整化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RBPNN)应用于环境领域的QSPR模型 .采用ChemOffice2 0 0 4内置的MOPAC 2 0 0 0计算了 6种量子化学参数 (分子最高占据能EHOMO、分子最低占据能ELUMO、分子生成热HF、分子偶极矩DIP、分子的电子能量EE和分子的核核排斥能CCR)以及氯原子数 (Cl)和分子量 (MW ) ,建立了 87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与电化学还原电位定量关系的BRBPNN模型 .最优网络模型结构为 6 2 0 1,其电化学还原电位的拟合及预测能力明显优于逐步线性回归模型 ,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平方和均方根误差 (MSE)分别达到 0. 999和 0 . 0 0 0 10 5 ,0. 96 5和 0. 0 0 15 9.最优模型输入节点到隐含层权重平方和的分布规律揭示出各种描述符对还原电位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ELUMO>EHOMO>HF >CCR>EE >DIP .由散点图揭示出影响为正有EE ;影响为负有ELUMO,HF ,DIP ;影响无明显正负性的有EHOMO,CCR .结果表明 ,贝叶斯规整化大大方便了网络规整化参数选择 ,保证了网络的优良概括能力和稳健性 .本研究对氯代芳香族化合物采用电化学处理的适用性以及分析相应电化学降解机理提供了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 QSPR 还原电位 贝叶斯规整化神经网络 权重平方和
下载PDF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厌氧还原脱氯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向阳 谢雨生 +1 位作者 吕一锋 冯孝善 《中国沼气》 1999年第3期8-12,共5页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可在厌氧条件下通过还原脱氯作用得以降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还原脱氯降解菌分离。
关键词 氯代 芳香族化合物 还原脱氯降解菌 厌氧微生物
下载PDF
广州市环境中优控有机污染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4 位作者 闵育顺 王新明 汤根土 成玉 杨燕红 《广州环境科学》 1995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报导了广州市及邻区一些气溶胶、污水、饮用水源水、饮用水、底泥等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酚类以及氯代芳烃是广州市环境中的重要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并讨论了可能的污染源。
关键词 广州市 环境 有机污染物 优先控制 多环芳烃 气溶胶 氯代芳烃
下载PDF
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文杰 刘勇弟 《河南化工》 CAS 2003年第7期1-3,共3页
综述了生物技术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分析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的关系 ,降解机理包括氧化脱氯机理、还原脱氯机理及共代谢作用机理以及所需环境 ,并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方向提出笔者... 综述了生物技术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分析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的关系 ,降解机理包括氧化脱氯机理、还原脱氯机理及共代谢作用机理以及所需环境 ,并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方向提出笔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香化合物 生物降解 脱氯机制
下载PDF
利用共代谢机制降解水体中的氯代芳烃 被引量:5
17
作者 耿亮 陆光华 《四川环境》 2006年第1期70-73,105,共5页
氯代芳烃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毒性强、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在我国江河水体中检出率高,其中许多是优先监测污染物。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可能通过几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作用得到大部分,甚至是彻底的降解。本文针对水环境中的氯... 氯代芳烃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毒性强、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在我国江河水体中检出率高,其中许多是优先监测污染物。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可能通过几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作用得到大部分,甚至是彻底的降解。本文针对水环境中的氯代芳烃污染物,分析了共代谢的类型、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对利用共代谢机制修复水中氯代芳烃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本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芳烃 共代谢 生长基质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构效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艳 堵锡华 蔡可迎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卤代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持久性环境污染物,通过拓扑方法探讨该化合物的还原电位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现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还原电位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氯在分子中的位置和分子的大小有关,提出一个既能表征氯代芳香族... 卤代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持久性环境污染物,通过拓扑方法探讨该化合物的还原电位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现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还原电位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氯在分子中的位置和分子的大小有关,提出一个既能表征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与还原电位之间关系,又能预测还原电位的定量关系式的模型,ERE=0.0087^1X-0.6569ELUMO-2.4689,相关系数为0.9542。该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俱佳,它为有害污染物还原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工艺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取得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电位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 连接性指数 原子特征值
原文传递
The thermal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An experimental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被引量:1
19
作者 Shanzhi Xin Wei Gao +5 位作者 DANDan Cao Kun Lv Yaquan Liu Chunyan Zhao Yawei Wang Guibin J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78-387,共10页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usage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CPs) correspondentl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Ps that experience thermal processes. Our previous study revealed tha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medium-chain chl...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usage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CPs) correspondentl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Ps that experience thermal processes. Our previous study revealed tha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medium-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MCCPs), 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 as well as aromatic and 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 were formed synergistically during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P-52(a class of CP products).However,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P-52 to these compounds are still not very clear.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echanistic analysis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CP-52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It was found that CP-52 initially undergoes dehydrochlorination and carbon chain cleavage and it transformed into chlorinated and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Cyclization and aromatization were the most accessible pathways at low temperatures(200–400°C), both of which produce mostly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400°C, the hydrocarbons could decompose into small molecules, and the subsequent radical-induced reactions become the predominant pathway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Cl-PAHs. The decomposition of CP-52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calculations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PCB and PCN formation from chlorobenzene. The results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from CP-52 to SCCPs and Cl-PAHs as well as provide data for reducing their emissions during thermal-relate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chlorinated PARAFFINS chlorin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原文传递
重庆工业园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以焦化厂土壤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志林 袁山林 +4 位作者 郭江枫 张正义 肖芃颖 姚源 曹昆 《环境影响评价》 2020年第2期74-78,共5页
研究了重庆工业园区焦化厂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性,检测了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氯代芳烃种类和浓度,检测出11种多环芳烃和3种典型氯代芳烃,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921~37 390 ng/g,氯代芳烃含量范围9 542~12 301 ng/g,其中1,4... 研究了重庆工业园区焦化厂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性,检测了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氯代芳烃种类和浓度,检测出11种多环芳烃和3种典型氯代芳烃,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921~37 390 ng/g,氯代芳烃含量范围9 542~12 301 ng/g,其中1,4-二氯苯浓度最高;多样性测序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实现了功能菌属的富集,随着污染物浓度增大,独有微生物数量呈倍数下降,污染浓度最高的样品中独有的微生物的重要菌属为Rhodanobacter;功能分析结果表明Pseudomonas,Rhodanobacter,Hydrogenophaga,Dyella和Xanthomonadaceae5种功能微生物具有降解多种多环芳烃和氯代芳烃的能力;表明污染土壤具有强的原位生物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多环芳烃 氯代芳烃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