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湖北红豆杉属一新变型 被引量:4
1
作者 费永俊 周存宇 +2 位作者 袁龙义 沈瑾花 齐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07-1709,共3页
报道了红豆杉属1新变型——保康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 f.baokangsis Y.J.Fei]。该变型与原变种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ee et Lévl.)Cheng et L.K.Fu]主要区别在于其雄株上有部分枝... 报道了红豆杉属1新变型——保康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 f.baokangsis Y.J.Fei]。该变型与原变种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ee et Lévl.)Cheng et L.K.Fu]主要区别在于其雄株上有部分枝条发育成雌性枝条或雌雄球花在同一果枝上,呈现雌雄同株现象。凭证模式标本藏于武汉植物园标本馆(编号Y.J.Fei001,H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属 变型 保康红豆杉 雌雄同株
下载PDF
红豆杉中紫杉烷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学花 曹殿洁 +1 位作者 谢伟 孟迪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8期51-53,共3页
紫杉醇是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中一种优良的天然抗癌成分,但因其在红豆杉中的含量极少而不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紫杉烷类化合物作为合成紫杉醇的前体,近年来备受关注。对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 紫杉烷类 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红豆杉种子发育及幼苗生长动态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宗勤 罗新谈 +1 位作者 杨金祥 吴耀武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2期12-15,共4页
对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种子发育及1~5年生实生苗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在秦岭山区,红豆杉成年树3~5月开花,5~9月胚珠逐渐发育,9月下旬种子成熟。实生苗在2龄内地上部生长缓... 对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种子发育及1~5年生实生苗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在秦岭山区,红豆杉成年树3~5月开花,5~9月胚珠逐渐发育,9月下旬种子成熟。实生苗在2龄内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自第3年起地上部生长旺盛,地下部则稳定生长。文中就红豆杉人工育苗及家化栽培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种子 实生苗 生长发育 紫杉醇
下载PDF
红豆杉迁地保护中天然种群的形成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新华 贺善安 盛宁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0年代自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11株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幼苗组成的栽培种群,在40多年的迁地保护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且在邻近的自然生境中繁衍出一个含有461... 0年代自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11株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幼苗组成的栽培种群,在40多年的迁地保护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且在邻近的自然生境中繁衍出一个含有461株幼苗及小树的天然红豆杉种群,树高10~345cm,树龄1~15年,主要散生于海拔35~60m的山坡麻栎群落及山溪边的枫杨群落中。栽培种群中雌树5株,雄树6株,栽培红豆杉在30年左右开花结实。该天然种群的形成过程是:红豆杉成熟种子被鸟类取食,其肉质假种皮被消化后,在鸟类的栖息范围内随着鸟粪被随机散布,经过生境选择、适应,于适宜的生境条件下萌发生长成幼苗及小树。此外,讨论了天然红豆杉种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天然种群 形成 迁地保护
下载PDF
中国红豆杉和短叶红豆杉的胚胎培养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志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2-63,共2页
The embryo culture of 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 and T. brevifolia Nutt. in vitro can shorten the dormancy period with early germinating, germination percentage is above 98% after cultured thirty days. The surviva... The embryo culture of 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 and T. brevifolia Nutt. in vitro can shorten the dormancy period with early germinating, germination percentage is above 98% after cultured thirty day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seedlings increased when the seeds were stored in low temperature, it could be increased from 49% to 70% after treated four months. The seedling′s growth can be improved if reduce the main inorganic element content of the medium. Germination character of two \%Taxus \%L. species are simi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叶红豆杉 中国红豆杉 胚胎培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乃伟 贺善安 +3 位作者 束晓春 汪庆 夏冰 彭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3个野生种群(包括江西黄港和黄沙种群以及福建枫溪种群)、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及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均位于江苏... 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3个野生种群(包括江西黄港和黄沙种群以及福建枫溪种群)、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及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均位于江苏南京中山植物园和江西庐山植物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用8个引物从南方红豆杉的基因组总DNA中共扩增出7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2条。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较高,3个野生种群的PPB、h和I值总体上居中,而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的PPB、h和I值较低。合并后的迁地保护衍生种群以及野生种群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二者的PPB、h和I值相近,分别为78.08%和82.19%、0.207 6和0.205 8、0.322 9和0.325 9;但二者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8 9,明显低于野生种群(0.168 5)。合并后的迁地保护栽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PPB、h和I值分别为60.27%、0.180 7和0.275 2;而GST值最高(0.251 4),明显高于合并后的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园次生林环境条件下,回归到自然生境下的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趋于丰富并接近野生种群,从而证明了植物园在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中具有以往未被认识到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野生种群 迁地保护种群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南方红豆杉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俊青 汪全 +1 位作者 焦阳阳 李艳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0,共5页
以南方红豆杉叶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优化南方红豆杉叶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1(g/mL),提取时间57 min,乙醇浓度66%,超声辅助提... 以南方红豆杉叶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优化南方红豆杉叶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1(g/mL),提取时间57 min,乙醇浓度66%,超声辅助提取2次,南方红豆杉叶中总黄酮提取量为106.58 mg/g。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南方红豆杉叶中黄酮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黄酮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分析 工艺
下载PDF
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化合物含量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长桥 蒋路园 +4 位作者 杨艳芳 陆英 唐其 陈段芬 邱德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8-543,共6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5种红豆杉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利用乙醇超声浸提后得到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10-DAB)、... 目的分析和比较5种红豆杉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利用乙醇超声浸提后得到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10-DAB)、10-去乙酰基紫杉醇(10-deacetyltaxol,10-DAT)、三尖杉宁碱和10-去乙酰基-7-木糖基紫杉醇(10-deacetyl-7-xylosetaxol,DXT)含量。结果不同种红豆杉紫杉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陇南地区中国红豆杉中10-DAB、紫杉醇、10-DAT和三尖杉宁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和湖南省南方红豆杉中10-DAB含量也相对较高;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均表明,10-DAT和三尖杉宁碱与紫杉醇含量显著相关,且前者比后者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作用更大;聚类分析还表明温室内栽植的南方红豆杉聚为一类,大田种植的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太行山地区南方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聚为一类,表明环境因子对紫杉烷积累具有明显影响。结论不同种红豆杉中紫杉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种类是影响红豆杉紫杉醇等紫杉烷含量的重要因素,紫杉醇含量随着10-DAT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巴卡亭Ⅲ 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10-去乙酰基紫杉醇 三尖杉宁碱 10-去乙酰基-7-木糖基紫杉醇 中国红豆杉 东北红豆杉 云南红豆杉 西藏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
原文传递
中国红豆杉叶浸膏中紫杉烷的分离纯化及成分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余龙江 兰文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中国红豆杉 [Taxuschinensis(Pilger)Rehd .]叶为原料 ,利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制备浸膏。甲醇浸膏中的浆果赤霉素Ⅲ和紫杉醇的含量高于乙醇浸膏。采用萃取和层析方法相结合的分离纯化工艺 ,从甲醇浸膏中获得 10个化合物纯品。利用NMR ,... 以中国红豆杉 [Taxuschinensis(Pilger)Rehd .]叶为原料 ,利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制备浸膏。甲醇浸膏中的浆果赤霉素Ⅲ和紫杉醇的含量高于乙醇浸膏。采用萃取和层析方法相结合的分离纯化工艺 ,从甲醇浸膏中获得 10个化合物纯品。利用NMR ,IR ,MS和HPLC等方法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 ,确定 5个化合物分别为紫杉醇、1 乙酰基 5,7,10 去乙酰基浆果赤霉素I、浆果赤霉素Ⅲ、浆果赤霉素VI和 7,9,10 ,13 去乙酰基浆果赤霉素VI ,HPLC检测它们的纯度相应为 98.4 % ,98.7% ,99.1% ,99.6 5%和 92 .94 %。分离的紫杉醇和浆果赤霉素Ⅲ得率分别为 6 2 .6 %和 57.6 %。这些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制备及分离纯化的工艺可用于红豆杉叶生产紫杉醇及其前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鉴定 红豆杉叶 浸膏 紫杉烷 分离 纯化 紫杉醇 抗癌药物 提取
下载PDF
红豆杉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研究(初报)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宗勤 罗新谈 +1 位作者 王 之 郝联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18,共3页
以红豆杉雄球花、茎切段等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附加2,4—D2.0mg/L和NAA0.1mg/L。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均未观察到愈伤组织发生再分化。
关键词 红豆杉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几种促进剂的添加时间对中国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干雄 李志良 +2 位作者 曾腾锋 何艳宇 黄巧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76-879,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检测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 Rehd.]细胞悬浮培养中水杨酸、硝酸银、氨基酸前体、D-果糖和硫酸镧的添加时间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taxol)积累的影响。这些促进剂的添加时间对中国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没有明... 采用正交实验检测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 Rehd.]细胞悬浮培养中水杨酸、硝酸银、氨基酸前体、D-果糖和硫酸镧的添加时间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taxol)积累的影响。这些促进剂的添加时间对中国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能明显促进紫杉醇的合成,当在细胞培养的第14d添加1.67mg/L硝酸银,第18d添加0.1mg/L水杨酸,第21d添加氨基酸前体,第21d添加10g/LD-果糖和2mg/L硫酸镧时对紫杉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此最优组合处理时紫杉醇含量达到10.05mg/L,相对于最差组合处理时紫杉醇含量仅有1.77mg/L,紫杉醇含量提高5.7倍,这些因素的添加时间对紫杉醇合成的相互作用达不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豆杉 添加时间 相互作用 紫杉醇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改进的HPLC法测定红豆杉植物和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的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巧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3-54,共2页
Taxol content fro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Lemeé et Lévl.) Cheng et L. K. Fu and its cell cultures was analyzed by using Nova-Pak C-{18}column and improving the proportion of ... Taxol content fro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Lemeé et Lévl.) Cheng et L. K. Fu and its cell cultures was analyzed by using Nova-Pak C-{18}column and improving the proportion of mobile phase (methanol/acetonitrile/water) and modifing column temperature at a wavelength of 227 nm. The improved HPLC method is celerity, nicety and delicacy. The lowest detectable quantity of taxol could reach 0.005 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红豆杉植物 细胞培养物 紫杉醇 含量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红豆杉中二个新紫杉烷二萜化合物的分离与测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章菽 陈未名 陈毓亨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8-272,共5页
从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树皮中得到二个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1-羟基-7,9-二去乙酰基巴卡亭Ⅰ(1—hydroxy-7,9—dideacetyl—baccatin Ⅰ)和7,9-二去乙酰基巴卡亭Ⅵ(7,9-dideacetyl baccatin Ⅵ)
关键词 红豆杉 化学成份 分离 测定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苏建 史红星 +3 位作者 王丽军 郭瑞霞 任天坤 吴一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目的:研究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南方红豆杉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南方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了12个紫杉烷二... 目的:研究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南方红豆杉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南方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了12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杉吉酚(1)、decinnamoyltaxagifine(2)、19-debenzoyl-19-acetyltaxinine M(3)、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4)、7,9-dideacetylbaccatinⅣ(5)、1,3-二氢紫杉宁(6)、南方红豆杉醇C(7)、紫杉佐匹定J(8)、7-木糖基-10-去乙酰基紫杉醇A(9)、10-deacetyltaxol(10)、taxicinⅡ(11)、2α,7β,10β-triacetoxy-5α,13α-dihydroxy-2(3→20)abeotaxa-4(20),11-dien-9-one(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4~6、8、9、11和12为首次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南方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树皮 紫杉烷类二萜
下载PDF
基于RAPD的福建产南方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雯 瞿印权 +3 位作者 张玲玲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943-2949,共7页
目的对福建省2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种源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南方红豆杉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2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南方红豆杉... 目的对福建省2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种源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南方红豆杉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2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南方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物种水平上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74 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603 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1 3,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22 8。不同种源的南方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通过对种源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23个不同种源的南方红豆杉的遗传距离变化幅度为0.240 4~0.912 0,遗传相似度的变化幅度为0.401 7~0.786 3。7个不同种群的南方红豆杉群体的遗传距离变化幅度为0.021 0~0.379 4,遗传相似度的变化幅度为0.684 3~0.979 2。根据Nei法计算南方红豆杉7个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度(D_(st))为0.108 8,分化指数(G_(st))为0.369 0,基因流系数(N_m)为0.855 0,总的遗传变异中有36.9%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群体内的变异63.1%,种群内存在明显分化。结论不同种源间的南方红豆杉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不同种群间的南方红豆杉群体的相似度又比较高,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RAPD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分子标记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红豆杉中多种紫杉烷同时检测的液质联用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春芳 余龙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中国红豆杉中微量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B-Ⅲ)、巴卡亭Ⅵ(B-Ⅵ)和1-乙酰-5,7,10-去乙酰巴卡亭Ⅰ(DAB-Ⅰ)等多种紫杉烷的方法,了解该植物中重要紫杉烷的分布和代谢特征。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中国红豆杉中微量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B-Ⅲ)、巴卡亭Ⅵ(B-Ⅵ)和1-乙酰-5,7,10-去乙酰巴卡亭Ⅰ(DAB-Ⅰ)等多种紫杉烷的方法,了解该植物中重要紫杉烷的分布和代谢特征。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多级离子阱技术摸索紫杉烷的加合离子峰和碎裂离子出现规律,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样品中5种紫杉烷的含量。植物样品用液氮快速研磨,甲醇浸提,固相萃取方法制样。色谱柱为 HypersilODS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32:20:48),等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27nm。结果:具有多个乙酰取代基的紫杉烷在 ESI-MS 正离子扫描时,产生强的铵加合离子峰,含羟基的紫杉烷易产生质子加合峰。最低检测限为0.5~1.5mg·L^(-1),紫杉醇在2.0~180mg·L^(-1)(r=0.9993),10-DAB 在2.0~166.0mg·L^(-1)(r=0.9975),B-Ⅲ在6~170mg·L^(-1)(r=0.9937),B-Ⅵ在7.0~200.0mg·L^(-1)(r=0.9921),DAB-Ⅰ在1.0~130mg·L^(-1)(r=0.9945)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紫杉醇回收率为98%±1.5%,日内 RSD 为1.8%,日间 RSD 为2.5%。结论: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中国红豆杉不同组织中相应紫杉烷的含量,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烷液质联用分析 中国红豆杉 紫杉醇 10-去乙酰巴卡亭Ⅲ 巴卡亭Ⅲ 巴卡亭Ⅳ 1-乙酰-5 7 10-去乙酰巴 卡亭Ⅰ
下载PDF
HPLC测定比较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权锋 刘晶晶 于荣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的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的含量。方法:利用85%乙醇提取和CH2Cl2萃取得到相关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并对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得到了紫杉醇等相关成分,建... 目的:分析和比较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的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的含量。方法:利用85%乙醇提取和CH2Cl2萃取得到相关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并对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得到了紫杉醇等相关成分,建立了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学研究,以此为基础,检测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植物不同部位中紫杉醇的含量,其中以南方红豆杉的树叶中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了5.18×10-5(w/w)。结论:该方法能准确简便地提取红豆杉植物中的紫杉醇并分析其含量,可为合理开发红豆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曼地亚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比较
下载PDF
红豆杉的生药学初探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晓丽 欧阳贤明 王晓多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37-138,141,共3页
采用分类学鉴定、经验鉴别、显微观察、显微化学、薄层层析、荧光分析等方法对红豆杉的原植物形态、性状及组织构造、粉末显微特征、理化特性进行研究 ,发现其韧皮纤维、韧皮射线、棕红色团块、淀粉粒和理化特性等是主要鉴别特征 ,为红... 采用分类学鉴定、经验鉴别、显微观察、显微化学、薄层层析、荧光分析等方法对红豆杉的原植物形态、性状及组织构造、粉末显微特征、理化特性进行研究 ,发现其韧皮纤维、韧皮射线、棕红色团块、淀粉粒和理化特性等是主要鉴别特征 ,为红豆杉的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生药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湖北红豆杉属一栽培新变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费永俊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红豆杉属 荆江红豆杉 栽培变种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秀珍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7期20-21,28,共3页
通过杉木林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试验,研究造林时间、根系处理对红豆杉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开始萌动时间及后期生长的影响,并调查分析杉木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时间是影响红豆杉造林的关键因子;ABT生根剂对红豆杉造林有重要影响;杉木... 通过杉木林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试验,研究造林时间、根系处理对红豆杉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开始萌动时间及后期生长的影响,并调查分析杉木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时间是影响红豆杉造林的关键因子;ABT生根剂对红豆杉造林有重要影响;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有利于杉木林的生长,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南方红豆杉 栽培技术 综合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