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辣椒粉及辣椒油中的7种罗丹明染料 被引量:59
1
作者 胡侠 肖光 +2 位作者 潘炜 毛希琴 李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0-595,共6页
建立了辣椒粉及辣椒油中7种罗丹明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或甲醇-水(体积比为1∶1)溶液提取后,经固相萃取(SPE)柱净化,采用SB-C18柱分离,以乙腈和水(含体积分数为0.1%的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 建立了辣椒粉及辣椒油中7种罗丹明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或甲醇-水(体积比为1∶1)溶液提取后,经固相萃取(SPE)柱净化,采用SB-C18柱分离,以乙腈和水(含体积分数为0.1%的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离子模式质谱检测,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测定。7种罗丹明类染料在0.000 5~1.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1~51μg/kg(辣椒粉)和0.19~25μg/kg(辣椒油);方法的回收率为85.0%~106.0%,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辣椒粉和辣椒油中7种罗丹明染料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罗丹明染料 辣椒粉 辣椒油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辣椒油中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33
2
作者 季德胜 郑桂青 +2 位作者 孙俊 周惠芳 游丽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6-284,共9页
不同条件煎制制备北京红辣椒油,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辣椒油的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风味,130℃油温下煎制10 min的辣椒油(LJY-4)风味最... 不同条件煎制制备北京红辣椒油,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辣椒油的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风味,130℃油温下煎制10 min的辣椒油(LJY-4)风味最佳。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所含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峰面积比,尤其是酮类、呋喃类、萜烯类及烯醛类等化合物的峰面积比。LJY-4除具有辣椒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外,还富含酮、呋喃等焦甜型风味化合物,其中活性值(OAV)大于20的化合物有9种,分别为2,3-戊二酮、(E,E)-2,4-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甲基丙醛、二甲基硫、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乙酸和1-辛烯-3-醇,它们为辣椒油贡献了焦甜香、酯香、麦芽香、果香和豆香等,组成了辣椒油独特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风味化合物 香气活性值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在线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辣椒油中4种苏丹红染料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珺 弓振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4-629,共6页
建立了在线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Ⅰ、Ⅱ、Ⅲ和B的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在SB-C18色谱柱上分离。用实验室自制的程序控制时间/光强光化学反应器作为在线衍生装置,优化了光衍... 建立了在线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Ⅰ、Ⅱ、Ⅲ和B的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在SB-C18色谱柱上分离。用实验室自制的程序控制时间/光强光化学反应器作为在线衍生装置,优化了光衍生反应的条件和荧光检测条件。3种不同加标浓度下,辣椒油样品中4种苏丹红染料的加标回收率为81.3%~100.4%。加标水平为0.8 mg/kg下荧光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6%~3.8%。苏丹红Ⅰ、Ⅱ、Ⅲ和B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范围分别为0.009~0.054 mg/kg和0.030~0.181 mg/kg,优于传统的HPLC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选择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食品样品中苏丹红的常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光化学衍生 荧光检测 苏丹红染料 辣椒油
下载PDF
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静 刘召金 +2 位作者 安宝超 许群 张祥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快速测定辣椒油中的苏丹红Ⅰ,Ⅱ,Ⅲ,Ⅳ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和二氯甲烷萃取后,在一维色谱柱(Acclaim PAⅡ,150 mm×3.0 mm×3μm)上分离出苏丹红,通过阀的分段切换,依次富集...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快速测定辣椒油中的苏丹红Ⅰ,Ⅱ,Ⅲ,Ⅳ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和二氯甲烷萃取后,在一维色谱柱(Acclaim PAⅡ,150 mm×3.0 mm×3μm)上分离出苏丹红,通过阀的分段切换,依次富集在SPE柱(Acclaim 120 C18,10 mm×4.6 mm×5μm)上,在线完成净化和萃取富集;再通过阀切换将它们转移至二维色谱流路,在Acclaim 120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2μm)上分离检测。一维色谱以水-乙腈-甲醇/四氢呋喃(1∶1,V/V)为流动相,进样体积20μL,0.6 mL/min流速梯度洗脱和紫外-可见检测器(λ=254 nm)监测分离状况;二维色谱以水-乙腈-甲酸/乙腈(1∶1000,V/V)为流动相,0.3 mL/min流速梯度洗脱,采用单四极质谱仪,选择离子方式检测。整个分析流程27 min即可完成。4种苏丹红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1%,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7);在0.6~60μg/L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8;加标回收率为50%~97%;方法检出限均小于0.2μg/L(S/N=3)。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高效液相色谱 二维液相色谱 在线固相萃取 辣椒油
下载PDF
辣椒油制作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小龙 周晓燕 +2 位作者 李辉 车君艳 唐建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93,共3页
辣椒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用油,其品质除了由原料品质决定以外,加工工艺也很重要。本文主要对不同时刻的辣椒油进行理化检测,分析研究辣椒油制作过程中色泽、黏度、酸价等品质变化,以及利用电子舌对其进行味觉分析。
关键词 电子舌 辣椒油 品质变化 检测分析
下载PDF
油温对辣椒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梦宇 王嘉昊 +1 位作者 徐怀德 李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27,132,共5页
利用色差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不同油温浸提辣椒油的色泽、挥发性成分及辣椒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温为140℃时辣椒油色泽鲜红,随着油温上升,辣椒油的色泽逐渐变亮,红色程度降低;当油温超过180℃后,... 利用色差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不同油温浸提辣椒油的色泽、挥发性成分及辣椒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温为140℃时辣椒油色泽鲜红,随着油温上升,辣椒油的色泽逐渐变亮,红色程度降低;当油温超过180℃后,辣椒油色泽明显变暗变黑。辣椒油中挥发性成分共有58种,分为13类,分别为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吡咯类化合物、腈类化合物、烯烃化合物、胺类醇类化合物及CO_(2)。其中关键挥发性成分以低香气阈值的醛类、醇类,如异戊醛、壬醛、2-甲基丁醛、反-2-辛烯醛、庚醛、1-辛烯-3-醇、反式-2-壬醛为主,这些物质的含量随着油温的升高而增加,并在180℃时含量达到最高。同时,油温为180℃时辣椒油中辣椒素含量最高(0.0547 mg/mL),辣椒油辣感最强。因此180℃为油泼辣椒的最佳油温,此时辣椒油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油温 品质 挥发性成分 辣椒素
下载PDF
固相萃取提取分离辣椒油中辣椒素的正交实验优化及检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永昊 谢定源 +2 位作者 方妍 范刚 丁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2,共7页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对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辣椒素类物质回收率的检验。辣椒油制备的最佳料液比为1∶4(g/g),通过对稀释剂体积、洗脱剂种类和洗脱剂体积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对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辣椒素类物质回收率的检验。辣椒油制备的最佳料液比为1∶4(g/g),通过对稀释剂体积、洗脱剂种类和洗脱剂体积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提取分离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稀释剂用量为2 mL,洗脱剂为90%甲醇-乙腈溶液,洗脱剂体积为4 mL,此时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量最多。用标品检验最佳条件下辣椒素类物质的回收率,为84.3%~98.6%,说明固相萃取提取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率高。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2%~3.2%,说明优化工艺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利用优化方法后的固相萃取法提取分离辣椒油中的辣椒素类物质,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油脂,减少样品对色谱柱的污染,大大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辣椒素 固相萃取(SPE)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下载PDF
辣椒品种对辣椒油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石自彬 周世中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辣椒品种对辣椒油品质的影响,以10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品质指标及抗氧化效果。研究发现:西域椒王、湘辣9号、火辣王2号、火辣红、二荆条5个品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a^(*)值较高,其辣椒红素和辣味物质含量... 为了进一步分析辣椒品种对辣椒油品质的影响,以10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品质指标及抗氧化效果。研究发现:西域椒王、湘辣9号、火辣王2号、火辣红、二荆条5个品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a^(*)值较高,其辣椒红素和辣味物质含量及辣度明显高于其他样品;10个品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共发现46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共有成分33种,含量最高的是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40.05%~47.05%,其次为醛类;抗氧化效果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弱,火辣王2号品种辣椒油的抗氧化效果最佳;反复熬煮使辣椒油的抗氧化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辣椒油 品质分析 抗氧化效果
下载PDF
卧式组合搅拌槽内固液混合物多相流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飞龙 李少波 何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以油辣椒固液混合物料为研究对象,通过Eulerian多相流模型分析卧式组合搅拌槽内流体的宏观速度场、时均速度、密度场和各相体积分数的分布状况。模拟结果表明:螺带-直桨卧式组合搅拌槽对于多相流具有较佳的全局搅拌效果,螺旋桨叶迎流面... 以油辣椒固液混合物料为研究对象,通过Eulerian多相流模型分析卧式组合搅拌槽内流体的宏观速度场、时均速度、密度场和各相体积分数的分布状况。模拟结果表明:螺带-直桨卧式组合搅拌槽对于多相流具有较佳的全局搅拌效果,螺旋桨叶迎流面和背流面周围较易形成峰值和谷值,紊流特性明显;搅拌槽两侧增设直叶桨,平均搅拌速度加大,搅拌死角得到改善;搅拌槽设置圆弧状底面,粘壁现象优化,搅拌均匀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辣椒 固液混合物 多相流 卧式组合搅拌槽 模拟分析
下载PDF
薄层色谱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快速检测辣椒油高脂肪基质中的苏丹红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佟蕊 齐颖 +3 位作者 扈晓鹏 符云鹏 方国臻 王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229,共7页
建立了薄层色谱(TLC)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联用快速检测辣椒油中苏丹红Ⅰ~Ⅳ的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将苏丹红标准溶液、辣椒油经固相萃取(SPE)后的待测溶液分别进行薄层色谱分离,滴加金纳米棒(GNRs)增强基底后采用拉曼色谱仪检测,利用... 建立了薄层色谱(TLC)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联用快速检测辣椒油中苏丹红Ⅰ~Ⅳ的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将苏丹红标准溶液、辣椒油经固相萃取(SPE)后的待测溶液分别进行薄层色谱分离,滴加金纳米棒(GNRs)增强基底后采用拉曼色谱仪检测,利用WiRE3.4进行光谱收集和基本处理,Origin8.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最佳的薄层色谱板、拉曼基底及基底的滴加次数条件下,苏丹红的检出限在1mg/kg以下,实现了高脂肪基质中苏丹红Ⅰ~Ⅳ的快速、灵敏检测,为现场快速检测苏丹红提供了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Ⅰ~Ⅳ 薄层色谱(TLC)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辣椒油 检测
下载PDF
糍粑辣椒制作辣椒油的影响因素及特色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尹敏 陈应富 +1 位作者 乔兴 姜婷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65,77,共5页
对糍粑辣椒制作辣椒油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影响这种辣椒油品质的各种有关因素,研究新型辣椒油风味特色的成因。
关键词 糍粑辣椒 辣椒油 制作 因素 特色
下载PDF
辣椒皮与籽在辣椒油香气中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殊廷 聂加贤 +1 位作者 徐怀德 李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1,共6页
采用高温油浸法分别提取等质量全辣椒、辣椒籽与辣椒皮中的香气成分,利用固相微萃取头对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全辣椒油样、辣椒皮油样和辣椒籽油样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感官评价和辣椒辣素含量筛选最适油温、料液... 采用高温油浸法分别提取等质量全辣椒、辣椒籽与辣椒皮中的香气成分,利用固相微萃取头对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全辣椒油样、辣椒皮油样和辣椒籽油样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感官评价和辣椒辣素含量筛选最适油温、料液比及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适浸提油温为180℃;最佳料液比为1∶4;固相微萃取头对辣椒油样挥发性物质富集的最适萃取温度为40℃,最优萃取时间为10 min,解吸时间为3 min。3种油样中共有香气物质21种,含量最高的10种香气物质分别为2,3-丁二酮、1-戊烯-3-醇、戊醛、乙偶姻、2-乙基-呋喃、己醛、(E)-2-己烯醛、庚醛、2-庚烯醛、壬醛。皮样中独有香气物质为间二甲苯、苯乙醛;籽样中独有香气物质为异丁酸、2-甲基-丁酸、对二甲苯、2,5-二甲基-吡嗪。通过对籽样和皮样中主要香气物质峰面积、独有香气物质峰面积,以及所有香气物质总峰面积的比较得出,辣椒籽对油泼辣椒香气物质的贡献大于辣椒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辣椒皮 辣椒籽 香气物质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研究辣椒产地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芳 邓凤琳 +2 位作者 袁海彬 金林蕊 贾洪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3-1402,共10页
为了研究辣椒产地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取5个产地(四川成都、江西萍乡、湖南邵阳、贵州遵义和云南丘北)的干红二荆条辣椒制作辣椒油样品(分别记为CD1、CD2、CD3、CD4、CD5),并对样品的过氧化值、色差、辣椒素类物... 为了研究辣椒产地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取5个产地(四川成都、江西萍乡、湖南邵阳、贵州遵义和云南丘北)的干红二荆条辣椒制作辣椒油样品(分别记为CD1、CD2、CD3、CD4、CD5),并对样品的过氧化值、色差、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辣椒油样品的过氧化值均较低;色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的亮度(L^(*))最高,CD2的红度(a^(*))最大;CD2的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最高;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共鉴定出59种VOCs的74个信号峰,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杂环类、硫醚类,分别对应有10、18、12、4、8、5、2种;GC-IMS指纹图谱显示,CD1风味最为独特,其次为CD5、CD3,CD2和CD4风味相似;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共筛选出10种风味关键差异标志物(VIP>1.5),包括乙酸、丁酸、异丁酸-M、1-羟基-2-丙酮-D、3-甲基丁醛、3-甲基-1-丁醇、乙偶姻、二甲基硫醚、己醛-D、丙醛。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均能对辣椒油所用辣椒原料产地进行较好地区分,且盲测样品可进行准确归属。因此,基于GC-IMS检测技术,通过测定辣椒油的VOCs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不同产地二荆条制备的辣椒油的差异标志物进行准确区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成都产二荆条干红辣椒制备的辣椒油样品风味最丰富。本研究结果为辣椒油加工生产时辣椒原料产地的选择、地标品牌辣椒油产品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辣椒素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新超 马文婧 +2 位作者 钟剑 付桂明 万茵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254-265,共12页
为了客观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的香气品质的影响,以8种辣椒为原料进行辣椒油的制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品种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对检出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个品种辣... 为了客观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的香气品质的影响,以8种辣椒为原料进行辣椒油的制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品种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对检出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个品种辣椒油共检测出香气物质88种,包括醇类13种、萜烯类10种、烷烃类8种、醛类8种、烯醛类8种、酮类8种、酯类8种、酸类13种、吡咯类3种、呋喃类1种和其他类8种。其中线椒辣椒油挥发性成分中以醇类物质所占比值最大;小米椒、板椒和印度椒则以醛类为主;新一代的辣椒以烷烃为主;内黄新一代、二荆条和辣椒王以酸类为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表明,二荆条制得辣椒油的香气品质最佳,其次是小米椒和内黄新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品种 辣椒油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香气品质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芳 袁海彬 +2 位作者 贾洪锋 邓凤琳 王珍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19-328,共10页
该研究对5种不同品种辣椒(子弹头、龙脊椒、涮涮辣、七星椒、干线椒)制成的辣椒油(分别编号为PZ1、PZ2、PZ3、PZ4、PZ5)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过氧化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并结合多元统计... 该研究对5种不同品种辣椒(子弹头、龙脊椒、涮涮辣、七星椒、干线椒)制成的辣椒油(分别编号为PZ1、PZ2、PZ3、PZ4、PZ5)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过氧化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5种辣椒油之间的关键差异标志物。结果表明,PZ3的辣椒素含量、辣度、亮度、黄度均最高,过氧化值最低且与其余样品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共分离鉴定出73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醇类、杂环类、羧酸类、硫醚类,分别有19、18、12、12、6、4、2种;GC-IMS二维差异图、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PZ3风味最为独特,PZ5和PZ4次之,PZ1和PZ2风味接近;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PZ3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酯类,包括异戊酸己酯-D、异丁酸己酯、己酸异戊酯、丁酸己酯-D等;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筛选出5种辣椒油的26种差异标志物,包括乙酸乙酯、异戊酸己酯、二乙醇缩乙醛、乙酸-D、己醛-D、二甲基硫醚、3-甲基丁醛、二氢-2(3 H)-呋喃酮、1-羟基-2-丙酮-D、丙酮、丁酸-M等,其中异戊酸己酯、丁酸己酯-M、糠醇-M、己酸异戊酯-M、乙酸-D、3-甲基丁醛、戊醛-D等物质在第1主成分的载荷值较大;丙酸乙酯、3-甲基-1-丁醇、乙酸乙酯、丁醛、二乙醇缩乙醛等在第2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辣椒素 挥发性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变量重要性投影
下载PDF
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的生产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雪春 项晓月 +2 位作者 胡明明 潘军辉 钟业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1-297,共7页
以棕榈油、辣椒、香辛料为原料研究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的生产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棕榈油的熔点、辣椒细度、熬制温度、熬制时间、浸提时间对辣椒油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熬制温度、熬制时间、浸提时间为自变量,感... 以棕榈油、辣椒、香辛料为原料研究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的生产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棕榈油的熔点、辣椒细度、熬制温度、熬制时间、浸提时间对辣椒油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熬制温度、熬制时间、浸提时间为自变量,感官评价值为响应值。通过Box-Benhnken设计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对感官品质的影响,模拟得到二元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生产工艺的回归模型显著(R2=0.9830),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熬制温度为150℃,熬制时间为44 min,浸提时间为1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辣椒油 响应面法 感官评定
原文传递
不同辣椒品种对辣椒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小龙 唐建华 +1 位作者 车君艳 周晓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2,22,共4页
辣椒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油,它既可以作为调味料直接食用又可以作为原料加工各种调味品,适用于烹调各色菜肴以及凉菜的拌制。影响辣椒油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对不同辣椒制成的辣椒油的红度、辣椒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证明不同辣椒对辣... 辣椒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油,它既可以作为调味料直接食用又可以作为原料加工各种调味品,适用于烹调各色菜肴以及凉菜的拌制。影响辣椒油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对不同辣椒制成的辣椒油的红度、辣椒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证明不同辣椒对辣椒油品质的影响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辣椒品种 辣椒油 理化指标 电子舌
下载PDF
多孔淀粉在制备花椒辣椒复合调味油微胶囊化粉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素云 李星科 +2 位作者 高瑞瑞 张华 沈祥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3,49,共4页
用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制备花椒辣椒油微胶囊,与喷雾干燥制取微胶囊化产品相比,此工艺简单方便。试验以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花椒辣椒复合油制成的粉末作为芯材,再以β-环糊精为壁材包埋芯材。该方法制取花椒辣椒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花... 用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制备花椒辣椒油微胶囊,与喷雾干燥制取微胶囊化产品相比,此工艺简单方便。试验以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花椒辣椒复合油制成的粉末作为芯材,再以β-环糊精为壁材包埋芯材。该方法制取花椒辣椒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花椒辣椒油(1∶1)∶玉米多孔淀粉为0.4∶1,壁材∶芯材为0.2∶1。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通过考察其过氧化值及感官特性的变化,确定该工艺所制取的微胶囊可以食用并长期稳定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辣椒油 花椒油 微胶囊 过氧化值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染料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翠平 周永芳 夏碧琪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建立了HPLC法分析辣椒油中苏丹红染料的不确定度模型,分析了方法中的不确定度分量及其来源,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关键词 HPLC 苏丹红 不确定度 辣椒油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川北凉粉蒜泥调味汁配方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林 李维 黄韬睿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在传统四川小吃川北凉粉的调味工艺基础上,以辣椒油、蒜泥、生抽、白糖、芝麻油、鸡粉为主要调味原料,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研究蒜泥调味汁的最佳配方,通过建立各调味原料的比例与感官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各调味原料之间的相互效应... 在传统四川小吃川北凉粉的调味工艺基础上,以辣椒油、蒜泥、生抽、白糖、芝麻油、鸡粉为主要调味原料,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研究蒜泥调味汁的最佳配方,通过建立各调味原料的比例与感官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各调味原料之间的相互效应。结果表明,川北凉粉蒜泥调味汁配方为:辣椒油39.2%、蒜泥28.8%、生抽20.0%、芝麻油4.0%、白糖7.0%、鸡粉1.0%,由此配方制作出的川北凉粉蒜泥调味汁具有色泽红亮、蒜香味浓、口味适中的特点,其数据可为川菜调味品标准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蒜泥 配方 混料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