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0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被引量:191
1
作者 王丽 傅金芝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4,共7页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并获得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与西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被引量:132
2
作者 康长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7,共8页
图画故事书是学前儿童阅读的起点 ,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图画故事书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传达故事信息 ,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语言或视觉艺术 ,它独特的表达系统比较契合儿童心理特点。同时 ,图画故事书阅读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需要学... 图画故事书是学前儿童阅读的起点 ,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图画故事书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传达故事信息 ,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语言或视觉艺术 ,它独特的表达系统比较契合儿童心理特点。同时 ,图画故事书阅读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因此 ,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社会化及审美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故事书 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 理解能力 情感 思维 词汇能力 价值 审美能力
下载PDF
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 I.TW_3-CRUS、TW_3-C腕骨和RUS-CHN方法 被引量:95
3
作者 张绍岩 刘丽娟 +6 位作者 吴真列 刘刚 马振国 沈勋章 许瑞龙 花纪青 韩一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9-516,共8页
目的:适应20年来中国儿童出现的长期快速的生长发育趋势,修订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方法:标准化样本为0~20岁的17401名(男8685名,女8716名)城市汉族正常青少儿。由一名评价者使用TW3方法阅读所有X线片。另外,在第一掌骨、近节指骨和... 目的:适应20年来中国儿童出现的长期快速的生长发育趋势,修订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方法:标准化样本为0~20岁的17401名(男8685名,女8716名)城市汉族正常青少儿。由一名评价者使用TW3方法阅读所有X线片。另外,在第一掌骨、近节指骨和中节指骨的第4、5、6、7等级,远节指骨的5、6、7等级,以及桡骨的第5、6等级和尺骨第5等级内选择新的骨成熟度指征,将每个等级分为两个骨发育等级;同时,根据桡骨、尺骨的融合程度将融合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使用分类特征计分算法计算骨发育等级得分。这种新的骨龄评价方法称为RUS-CHN法。结果:以百分位数法分别制订了TW3-CRUS、TW3-C腕骨、RUS-CHN骨龄标准,称为《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经在1~19岁2438名(男1301名,女1137名)对象中应用检验,各年龄组TW3-CRUS、TW3-C腕骨、RUS-CHN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大都在0.0~0.3岁之间。结论:《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适用于我国当代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 生长发育 骨骼年龄
下载PDF
论儿童合作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5
4
作者 陈琴 庞丽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7,共5页
合作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当前心理与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儿童合作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二年 ,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 ,在合作的不同方面 ,儿童的发展不同 ,4岁左右是儿童合作发展的关键期。影响儿童合作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 合作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当前心理与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儿童合作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二年 ,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 ,在合作的不同方面 ,儿童的发展不同 ,4岁左右是儿童合作发展的关键期。影响儿童合作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社会认知水平、社会交往技能、目标结构、教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合作 发展 社会性教育 年龄 言语水平 社会认知水平 社会交往技能 性别 教养方式
下载PDF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87
5
作者 孔琳 汪晓赞 +4 位作者 徐勤萍 杨文强 吴彩访 周博 朱杨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5,共7页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中,聚焦解决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问题。研究围绕儿童青少年个体、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4方面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的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中,聚焦解决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问题。研究围绕儿童青少年个体、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4方面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的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并在31个省份开展调研,旨在全面审视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研究表明:1)运动技能整体发展情况良好,“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基本实现;身体活动每天不足60 min,周末久坐行为骤增;2)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整体开展情况有待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场地器材资源配置明显改善,但城乡优劣分化显著;3)家长体育素养发展薄弱,家庭体育原生动力不足,陪伴行为缺失;4)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缺乏,体育活动“零开展”普遍,社区体育设施供需失衡,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器材匮乏。因此,梳理出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现存困境:1)底层基石不稳:缺乏运动成为儿童青少年生活常态;2)生态环境“固化”:学校体育育人功能发挥不力;3)联动主体分散:家庭、学校、社区多元协同不足;4)长效机制短缺:有效的评价与监控体系尚未形成。为扭转上述困局,提出如下纾解路径:1)溯本求源:夯实思想基础,让体育回归生活;2)盘活思路:打造学校“以体育人”新生态;3)建设共同体: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4)激活新动能:建立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动态化管理与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融合 儿童青少年 体育发展
下载PDF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被引量:56
6
作者 庞丽娟 田瑞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 心体 是非 认知发展 普遍 客体 个体 社会性 观点 能力
下载PDF
追求卓越: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突破我国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与政策障碍 被引量:75
7
作者 褚宏启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35,67,共9页
英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英才教育与教育公平政策并不冲突,反而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才教育有一定发展,但与许多... 英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英才教育与教育公平政策并不冲突,反而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才教育有一定发展,但与许多国家相比依然比较落后,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走出有关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完善英才教育政策与立法,制定多样性的英才儿童选拔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对于英才儿童进行系统甄选,建立健全英才教育体系和英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提高英才教育研究的质量,为英才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才教育 英才儿童 国家发展 教育公平 因材施教
原文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 被引量:75
8
作者 申继亮 刘霞 +1 位作者 赵景欣 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等问题进行...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本文将对我们多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留守与流动,哪种处境对儿童的发展更有利;流动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即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留守环境下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以及改善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问题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人格 发展 培养
原文传递
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7
9
作者 吴旻 刘争光 梁丽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3,共9页
在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作为"第一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儿童期到青春期的不同阶段,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青少年发展都有不同影响,包括亲子依恋、... 在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作为"第一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儿童期到青春期的不同阶段,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青少年发展都有不同影响,包括亲子依恋、亲子冲突、亲子亲合等。父母和子女自身的特征均会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此外,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其发展的重要保护因素,能减少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儿童青少年发展 亲子冲突 亲子亲合 特殊家庭
下载PDF
Gesell问卷用于评价小儿神经发育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被引量:66
10
作者 姜丽娜 李明 边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 检验Gesell问卷用于评价小儿神经发育的信度及效度。方法 对1岁以内小儿按照入选标准筛选出50例,由专一检查者对患儿进行Gesell发育评估,同一患儿家长于1小时内填写Gesell问卷;利用内部一致性分析检验Gesell问卷的信度并使用相关... 目的 检验Gesell问卷用于评价小儿神经发育的信度及效度。方法 对1岁以内小儿按照入选标准筛选出50例,由专一检查者对患儿进行Gesell发育评估,同一患儿家长于1小时内填写Gesell问卷;利用内部一致性分析检验Gesell问卷的信度并使用相关性效度分析用来评价问卷的效度,同时评价Gesell问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对Gesell问卷按5个能区分别检验内部一致性,五个功能区的Cronbach's Alpha范围在0.479~0.743之间,除语言能区外Gesell问卷各个功能区的分半信度较好。Gesell问卷与Gesell发育量表五个功能区间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均为正值且范围为0.376~0.636(P〈0.01)。除适应性能区的敏感性较差外,其他四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Gesell问卷五个功能区的阳性预测值范围为42.9%~75.0%,阴性预测值范围为69.7%~92.3%。结论 Gesell问卷的信度及效度较好,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对于初级筛查神经发育异常小儿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发育 Gesell问卷 GESELL发育量表 效度 信度
下载PDF
对心理理论两成分认知模型的验证 被引量:40
11
作者 隋晓爽 苏彦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2,共7页
Tager -Flusberg和Sullivan(2 0 0 0 )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 ,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 :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 ,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 ,将对心理... Tager -Flusberg和Sullivan(2 0 0 0 )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 ,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 :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 ,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 ,将对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作进一步的验证 ,并对语言和心理理论两个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 90名 3~ 5岁的儿童 ,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同语言相关密切 ,而知觉成分同语言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这个结果为该认知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认知模型 社会知觉成分 儿童 社会认知成分 语言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汪晓赞 杨燕国 +2 位作者 孔琳 童甜甜 陈美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共7页
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梳理了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发展瓶颈问题,并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生命过程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等,结合国际体育健康促进先进经验,遵循"长远规划、系统构建... 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梳理了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发展瓶颈问题,并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生命过程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等,结合国际体育健康促进先进经验,遵循"长远规划、系统构建、有效控制"的原则,提出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3-4-5"发展战略体系,即:凝聚家庭、学校和社区3大主体力量,辐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4个领域范围,落实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活力校园的打造、家庭-学校-社区多元联动的构建、运动奖励计划的设置、运动智能监控的运用等5项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体育健康促进 发展战略
下载PDF
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与发展--基于“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50
13
作者 周皓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5,共10页
文章利用2006年以来在北京市某区开展的三轮"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描述了总样本和跟踪样本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并予以简单讨论。结论认为:尽管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和流动儿童在三轮调查中一致性地表现出... 文章利用2006年以来在北京市某区开展的三轮"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描述了总样本和跟踪样本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并予以简单讨论。结论认为:尽管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和流动儿童在三轮调查中一致性地表现出改善的趋势,但是公立流动与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感始终强于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与本地常住儿童有着相同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流动儿童不仅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而且归因于社会不公的流动儿童的抑郁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两个方面尤其应该引起广泛而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孤独感 抑郁感 跟踪调查 发展过程
原文传递
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庞丽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6-313,共8页
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测量法、访谈法和问卷评价法,探讨、比较了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同伴交往类型幼儿在心理特征上的异同。结果发现,各类型幼儿在行为、性格、情绪情感、交往积极主动性和交往技能、策略等特征... 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测量法、访谈法和问卷评价法,探讨、比较了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同伴交往类型幼儿在心理特征上的异同。结果发现,各类型幼儿在行为、性格、情绪情感、交往积极主动性和交往技能、策略等特征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各类型幼儿上述诸方面的表现均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同伴交往类型 心理特征
下载PDF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朱莉琪 方富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死亡现象的认知,探查他们是否能根据死亡这一生物属性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以及对死亡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的认知。方法:抽取4、5、6岁学前儿童各22名,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结果:学前儿童逐渐能够以“死亡”现象区... 目的: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死亡现象的认知,探查他们是否能根据死亡这一生物属性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以及对死亡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的认知。方法:抽取4、5、6岁学前儿童各22名,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结果:学前儿童逐渐能够以“死亡”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的不可逆性,他们也部分认识到死亡的普遍性。结论:学前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没有显示皮亚杰所示的“泛灵论”和魔法思维,其认知表现高于传统研究所揭示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认知发展 死亡
下载PDF
儿童铅中毒研究十年回顾 被引量:40
16
作者 沈晓明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1年第10期1-5,共5页
对十年来儿童铅中毒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
关键词 儿童 铅中毒 回顾 血铅水平 智能发育 体格生长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陆芳 陈国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02-1204,1195,共4页
运用自编问卷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总体的情绪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挫折情境中,发泄策略的运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情绪调节 策略 学龄前儿童 发展
下载PDF
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9
18
作者 甄志平 张瑛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3,共3页
依据儿童发展理论、健康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出“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实施办法、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推行《... 依据儿童发展理论、健康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出“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实施办法、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与健康教育 知识 信念 行为 学生发展
原文传递
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红 刘兆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53-57,共5页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心理学对求真和崇善的研究比较重视,而对于审美的问题则关心不够。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其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四个阶段:审美心理的初步萌芽期、审美心理的初步形...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心理学对求真和崇善的研究比较重视,而对于审美的问题则关心不够。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其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四个阶段:审美心理的初步萌芽期、审美心理的初步形成期、审美心理的逐渐成熟期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期。国外关于审美认知发展阶段的两种理论及其对青少年审美认知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审美认知发展的三个倾向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题材到形式,从形式刺激到形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审美心理 心理发展 审美认知
下载PDF
从脑科学诠释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8
20
作者 周成林 金鑫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8,共9页
以体教融合为出发点,总结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学习效益提高和身心健康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立足于脑科学研究,综述体育运动在优化大脑生理机制(细胞和分子层面、脑结构和功能层面... 以体教融合为出发点,总结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学习效益提高和身心健康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立足于脑科学研究,综述体育运动在优化大脑生理机制(细胞和分子层面、脑结构和功能层面)和认知功能(记忆、感知-运动协调、动作预期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在体育运动的剂量方面,为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大脑功能效益,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积至少60 min、每次持续20~30 min,每周≥3 d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但关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与运动剂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体育与教育结合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和学习效益提升的有效手段,体教融合应立足于理论机理,基于运动效益剂量关系的原则开展体育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身体活动 学习效益 儿童青少年 大脑发育 认知功能 运动剂量 体教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