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菊梅 莫馨雨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幼儿园开始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呈现教育理念认知与实践分离、幼儿主体性地位弱化以及教学形式单一化等问题。为推进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改革,提出以下策略:加强课...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幼儿园开始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呈现教育理念认知与实践分离、幼儿主体性地位弱化以及教学形式单一化等问题。为推进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改革,提出以下策略:加强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课程游戏化意识与组织能力;根据幼儿特点设计游戏化课程,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创新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游戏资源以丰富游戏化的教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 儿童本位 幼儿主体性 游戏精神 游戏活动 游戏教学 学前教育课程
下载PDF
“玩童”的哲学意蕴、困境与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胥兴春 李晴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第4期1-14,共14页
玩是儿童的天性。文章从“玩”—“儿童”—“玩童”的逻辑阐释“玩童”的哲学意蕴,认为“玩”是儿童的自然感性需要的表现,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儿童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玩童”却面临困境,表现为萎缩的时间和空... 玩是儿童的天性。文章从“玩”—“儿童”—“玩童”的逻辑阐释“玩童”的哲学意蕴,认为“玩”是儿童的自然感性需要的表现,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儿童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玩童”却面临困境,表现为萎缩的时间和空间、失落的自主与自决、变相的工作和学习。省思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学习思想、现实教育竞争和传统儿童观的影响。“玩童”的实现,需要尊重儿童是其所是——“儿童就是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爱玩”“好玩”;给予儿童玩的支持,保证儿童玩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儿童玩的自主和自决权利,减少对儿童玩的直接功利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玩童 儿童主体 儿童发展
下载PDF
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连桂菊 《创新人才教育》 2018年第4期32-35,共4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幼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可通过凸显幼儿主体性、注重探究过程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通过发散性提问、矛盾性提问等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幼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可通过凸显幼儿主体性、注重探究过程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通过发散性提问、矛盾性提问等策略启迪幼儿思维;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求异思辨来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自身创新思维对幼儿的隐性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幼儿主体性
原文传递
共学互学:家庭教育中儿童主体性的生成机理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张天 《中华家教》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家庭教育仍存在教育目的的功利性、儿童主体的忽视性、教育方向的单一性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家庭教育中儿童主体性的缺位问题。家庭教育深深植根于生活场域的交往互动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承担学习... 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家庭教育仍存在教育目的的功利性、儿童主体的忽视性、教育方向的单一性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家庭教育中儿童主体性的缺位问题。家庭教育深深植根于生活场域的交往互动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承担学习者、教育者的主体角色,终身学习和反向社会化理念对于家庭教育中主体性的生成机理具有借鉴意义。从理论生发而来的共学互学理念可以作为家庭教育中儿童主体性生成的可能路径,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构边界清晰的生活互动场域、家长以学习者角色参与家庭学习、注重发掘儿童的教育主体性潜力三条路径实施,促进全员共学互学、激发生命活力的家庭教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儿童主体性 互动 终身学习 反向社会化
下载PDF
1989~2021年间我国“幼儿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转载和索引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学毅 《河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幼儿主体性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或研究内容。经过对1989~2021年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关于幼儿主体性教育的54篇文献的计量分析和综述,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发现产生了一些... 幼儿主体性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或研究内容。经过对1989~2021年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关于幼儿主体性教育的54篇文献的计量分析和综述,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发现产生了一些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的主题领域较为全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同一主题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覆盖面较小、深度较浅;少数研究去情境化较为明显;对幼儿主体性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深度不够;文献作者群结构比例失衡等。因此,对未来幼儿主体性教育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深度探寻幼儿主体性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在多主题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需要更多专业科研人员加入研究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主体性 幼儿主体性教育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论幼儿“二次调整”班级规则的形式及其意蕴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碧琮 彭茜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8-52,共5页
幼儿不只是班级规则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也通过对班级规则的“二次调整”,进行着与教师的权力博弈。幼儿对班级规则的“二次调整”现象反映了幼儿对成人控制的抵制,彰显了幼儿与教师巧妙地进行着的权力博弈,体现了独特的幼儿文化现象,具... 幼儿不只是班级规则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也通过对班级规则的“二次调整”,进行着与教师的权力博弈。幼儿对班级规则的“二次调整”现象反映了幼儿对成人控制的抵制,彰显了幼儿与教师巧妙地进行着的权力博弈,体现了独特的幼儿文化现象,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发展意义与教育意义。案例研究发现,幼儿“二次调整”班级规则的形式主要有三:积极/明显的反抗、消极/隐蔽的反抗及对教师权威的嘲弄。教师可以积极挖掘、有效利用幼儿对规则的“二次调整”,理解与尊重幼儿的行为,保障、支持并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规则 权威主义 幼儿的主体性 权力博弈 二次调整
下载PDF
浅析幼儿生成性探究活动及教师支持策略——以生成性课程《黄瓜》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肖佑玲 《职业教育(汉斯)》 2020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生成性探究活动不仅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取,更加重视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成长,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本文以生成性课程《黄瓜》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浅析了生成性课程主题活动的选择、课程活动... 生成性探究活动不仅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取,更加重视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成长,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本文以生成性课程《黄瓜》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浅析了生成性课程主题活动的选择、课程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支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主体性 生成性主题活动 幼儿生成性探究活动 种植黄瓜
下载PDF
安武林:多维视景的儿童文学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利芳 《阴山学刊》 2013年第3期52-56,共5页
陕西作家安武林已在多维视景内开掘出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话语空间。童话、小说、童诗、散文,各文体的感性书写都印刻了其在童年境域内强烈的诗意追寻。其创作辐射到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涉及、思考的儿童文学命题广泛而深刻,系统关注分析其创... 陕西作家安武林已在多维视景内开掘出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话语空间。童话、小说、童诗、散文,各文体的感性书写都印刻了其在童年境域内强烈的诗意追寻。其创作辐射到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涉及、思考的儿童文学命题广泛而深刻,系统关注分析其创作,彰显其深层的童年精神世界,对于推进当下儿童文学的本体认知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武林 童话理想 儿童主体性 生命幻想 母爱
下载PDF
儿童作为研究者——论幼儿课程上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9
作者 黄荣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期107-108,共2页
"儿童作为研究者"是指儿童发挥自身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课程观,是教育者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在课程实践中的体现,是儿童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课程活动。
关键词 儿童作为研究者 儿童主体性 幼儿课程
下载PDF
儿童主体化: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
10
作者 王春华 易连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应当具有严谨的学科理论体系,儿童主体化是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作为学科的逻辑起点,儿童主体化满足了以下内在规定性:为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是学科体系最基本、最简单的起...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应当具有严谨的学科理论体系,儿童主体化是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作为学科的逻辑起点,儿童主体化满足了以下内在规定性:为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是学科体系最基本、最简单的起始范畴;构成了学科研究对象的最本质规定,同时孕育了学科理论发展的"胚芽";既是儿童组织实践发展的开端,也是儿童组织研究进程的开端,实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既是学科实践活动的起点,也是学科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体现了起点和终点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逻辑起点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 儿童主体化
下载PDF
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建设刍探
11
作者 施宇 《成才之路》 2020年第18期38-39,共2页
儿童经过长期系统的多元体育文化的身体教育,才能养成习惯的身体。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进行构建,并对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媒介两个重要因素进行革新,使儿童与教师的主体性、... 儿童经过长期系统的多元体育文化的身体教育,才能养成习惯的身体。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进行构建,并对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媒介两个重要因素进行革新,使儿童与教师的主体性、主体间性和主体生成整体发展,为优化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主体性 体育课程建设 教师队伍 体育文化
下载PDF
幼儿园浸润式“林地情境”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艳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4,共4页
幼儿园课程需要尊重和顺应儿童成长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强调幼儿的亲身探究与主体性参与。浸润式“林地情境”园本课程以亲近自然为指导理念,强调个体发展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关联,将自然、社会和文化视为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沃土,为幼儿... 幼儿园课程需要尊重和顺应儿童成长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强调幼儿的亲身探究与主体性参与。浸润式“林地情境”园本课程以亲近自然为指导理念,强调个体发展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关联,将自然、社会和文化视为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沃土,为幼儿建构融内容和过程于一体的课程实践环境,最终引导幼儿在经验迁移和行为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幼儿主体性 园本课程
下载PDF
失落的儿童主体性——基于幼儿园“小学化”现状反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欢春 《教育参考》 2016年第3期24-29,82,共7页
幼儿园的超前学习、去游戏化、小学化的班级规范以及矫正过程中的偏差变相剥夺了儿童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儿童健康快乐的发展。其中,工具理性主义教育观、商业早教机构、传统儿童观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 幼儿园的超前学习、去游戏化、小学化的班级规范以及矫正过程中的偏差变相剥夺了儿童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儿童健康快乐的发展。其中,工具理性主义教育观、商业早教机构、传统儿童观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这种现象,破除教育中儿童工具论的思想,寻求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沟通是寻回儿童主体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小学化 儿童本位
下载PDF
超常儿童健康成长的主客观条件 被引量:7
14
作者 查子秀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整理和总结 2 0年来对 14 0余名超常儿童进行的追踪研究 ,概括出了超常儿童成长过程的五种不同的类型 ;分析了造成不同类型的原因 ;讨论了超常儿童健康成长的主客观条件 ,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 ;并提出了对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超常儿童 成长 主客观条件
原文传递
66例社交恐惧症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程 黄钢 胡连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社交恐惧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社交恐惧儿童和正常儿童主观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对照分析。结果社交恐惧儿童认知成份、情感成份以及总得分低于正常儿童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223、-4.846、-8.335,均P<0.... 目的研究社交恐惧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社交恐惧儿童和正常儿童主观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对照分析。结果社交恐惧儿童认知成份、情感成份以及总得分低于正常儿童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223、-4.846、-8.335,均P<0.01)。社交恐惧儿童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与正常儿童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090,P<0.05;t=-3.654,P<0.01;t=-2.370,P<0.05;t=-4.413,P<0.01;t=-4.741,P<0.01;t=-3.343,P<0.01;t=-2.834,P<0.01)。结论社交恐惧儿童生活质量较差,应引起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交恐惧 情绪障碍 儿童主观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主观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霓 廉恒鼎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2,共5页
通过使用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主观评定调查问卷",调查山西平遥地区80名农村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成绩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男生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稍高于女生。(2)小学生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 通过使用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主观评定调查问卷",调查山西平遥地区80名农村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成绩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男生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稍高于女生。(2)小学生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远高于初中生。(3)独生子(女)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4)父亲外出的儿童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最高。(5)留守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评价为良好以上的比例越低。(6)父亲或者母亲一方监护的孩子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为良好以上的比例,高于隔代监护的孩子的评价比例。(7)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则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为良好以上的比例越高,同时评定为"中等"及以下的情况比例越低。(8)与父母联系频率越高(超过3次/月),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为良好以上的比例越高,同时评定为"中等"及以下的情况比例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 主观评价
原文传递
论象征性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香 李姗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性,其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其对幼儿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的发展,幼儿参与象征性...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性,其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其对幼儿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的发展,幼儿参与象征性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教工作者应当提升象征性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价值认识,重视并鼓励幼儿的象征性游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主体性发展 象征性游戏 价值
下载PDF
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52
18
作者 陈亮 张丽锦 沈杰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2,32,共6页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亲子关系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培智学校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颖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8,共6页
本文针对培智学校现行的一系列课程改革 ,提出课程统整模式。在介绍了课程统整的模式、主题统整课程的步骤和程序基础上 ,以实例的形式介绍了课程主题的确定、主题目标、课题的分解及统整教学活动设计。在以实例的形式展现后 ,从教师、... 本文针对培智学校现行的一系列课程改革 ,提出课程统整模式。在介绍了课程统整的模式、主题统整课程的步骤和程序基础上 ,以实例的形式介绍了课程主题的确定、主题目标、课题的分解及统整教学活动设计。在以实例的形式展现后 ,从教师、管理和方法的层面提出实践后的反思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智学校 培养目标 课程统整 教学目标
原文传递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中会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了探讨提升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心理韧性量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842名3-6年级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认同及主... 为了探讨提升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心理韧性量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842名3-6年级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认同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公立学校、女生、低年级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2)流动儿童老家总认同和城市总认同在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起中介作用,依据拒绝认同理论,流动儿童通过拒绝城市总认同、提高老家总认同,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