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和陪伴者共享的城市绿色空间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艺璇 蔡君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6期157-163,共7页
儿童和陪伴者的代际互动有助于所有年龄段群体的健康和福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国内外近40年期刊文献,对儿童与绿色空间、代际共享的绿色空间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表明,儿童与绿色空间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 儿童和陪伴者的代际互动有助于所有年龄段群体的健康和福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国内外近40年期刊文献,对儿童与绿色空间、代际共享的绿色空间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表明,儿童与绿色空间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代际共享相关研究聚焦于父母和家庭对儿童户外活动的影响,以及响应代际参与的绿色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从3方面提出研究展望:在视角上,应积极探索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下的多重视角和方法集成,丰富和创新研究议题;在内容上,应展开响应代际群体需求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完善研究框架,夯实数据基础;在应用实践上,应立足本土化需求和发展环境,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探索以绿色空间促进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和陪伴者 代际参与 社会可持续 城市绿色空间
下载PDF
基于感性工学的儿童陪伴机器人造型设计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国强 姜楠 +1 位作者 张鹏 谢小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6-171,共6页
目的为了满足儿童群体对家庭陪伴型机器人的审美及情感需求,更好地感知体验造型形象,提高儿童陪伴机器人造型的创新性和差异性,让父母和孩子更加青睐。方法运用感性工学理论,构建了儿童陪伴机器人意象造型与感性认知映射模型,采用语义... 目的为了满足儿童群体对家庭陪伴型机器人的审美及情感需求,更好地感知体验造型形象,提高儿童陪伴机器人造型的创新性和差异性,让父母和孩子更加青睐。方法运用感性工学理论,构建了儿童陪伴机器人意象造型与感性认知映射模型,采用语义差异法和Likert量表对代表性样本进行感性意象认知分析,通过SPSS软件统计感性意象词汇测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系数数量化分析,语义量化分析得出主要造型特征影响元素,依据主要的影响元素对儿童陪伴机器人进行造型设计。结论明确意象造型与感性认知的映射关系以及感性需求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将无形的感性意象词汇转化为有形的造型设计元素,可以有效指导儿童陪伴机器人进行造型创新设计,为该行业的产品造型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儿童陪伴机器人 造型设计 意象认知
下载PDF
为AI而生——“智伴爸爸”研发工程师的多元男性气质 被引量:6
3
作者 朱琳 袁艳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69,共20页
自2016年以来,中国内地市场涌现了大量的儿童陪伴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作为育儿类家庭智能媒介迅速地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目前,有关研究大多聚焦机器人本身的性别,而对于研发机器人的人以及研发过程中人与技术的复杂关系还缺乏深入细致的... 自2016年以来,中国内地市场涌现了大量的儿童陪伴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作为育儿类家庭智能媒介迅速地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目前,有关研究大多聚焦机器人本身的性别,而对于研发机器人的人以及研发过程中人与技术的复杂关系还缺乏深入细致的讨论。为了调查AI技术与性别的相互形塑,本文作者在国内某知名科技公司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民族志,亲身参与了一款儿童陪伴机器人的研发。研究发现,儿童陪伴机器人技术是男性化的,这一技术的男性气质也让研发者“智伴爸爸”加深了“做主”的男性气质。但是,技术的男性化在技术落地过程中也会发生转变,为了满足用户的“育儿”需求,感性化的女性气质和母职经验被需要,这也促使“智伴爸爸”在技术实践中作出男性气质“妥协”。“智伴爸爸”多元男性气质的出现表明,技术与性别不是本质主义的,它们在实践中相互形塑。所谓“男性化的AI技术”并不会让男性技术精英自然而然地完成支配地位的延续和巩固。在本研究中,研发工程师“智伴爸爸”的男性气质调整也为机器人的性别协商提供了一定的机会。总之,厘清研发者的男性气质生成机制有助于理解当下儿童陪伴机器人的男性性别与多元男性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智能媒介 儿童陪伴机器人 男工程师 男性气质
原文传递
基于人因视角的儿童陪伴机器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秋惠 代欣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第1期44-47,79,共5页
基于人因工程以及交互设计理论方法,进行儿童陪伴机器人的界面设计,使之与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通过文献法对3~6岁儿童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行动水平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详细的概括;从3~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行动需求3... 基于人因工程以及交互设计理论方法,进行儿童陪伴机器人的界面设计,使之与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通过文献法对3~6岁儿童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行动水平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详细的概括;从3~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行动需求3个角度出发,采用认知实验方法通过统计学数据分析对学前期儿童的颜色和造型偏好进行人因分析。通过颜色和造型偏好的认知实验,数据分析得出3岁儿童喜欢红色、黄色鲜艳的暖色,最不喜欢紫、黑这类暗色,3~6岁儿童最喜爱的颜色的顺序依次是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学前期儿童易于理解识别正方形、圆形、三角形3种基本形态。在未来,基于人机工程学以及交互设计的理论方法下设计的儿童陪伴机器人会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陪伴机器人 人因工程 人机交互 界面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