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亲化学物质暴露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施蓉 高宇 +5 位作者 张妍 高怡瑾 朱莎 王筱金 金萍 田英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父母亲化学物质暴露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就诊于上海地区3家儿童医院年龄小于15周岁的201例新发急性白血病的儿童,在病例所在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或骨科选取同性别同年龄的对... 目的探讨父母亲化学物质暴露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就诊于上海地区3家儿童医院年龄小于15周岁的201例新发急性白血病的儿童,在病例所在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或骨科选取同性别同年龄的对照儿童201例,对其母亲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式调查。结果母亲孕前3个月至孕期总化学物质(柴油、汽油、油漆、杀虫剂、农药、除草剂、化肥)接触史(OR=2.9,95%CI=1.1~7.8)及父亲在母亲孕前3个月接触杀虫剂(OR=10.1,95%CI=1.2~82.9)、化肥(OR=9.5,95%CI=1.1~79.6);母亲孕前从事农业、林业工作(OR=8.4,95%CI=1.4~50.2);孕前及孕期从事纺织、皮革、装潢、汽修(孕前:OR=3.0,95%CI=1.2-7.9;孕期:OR=3.2,95%CI=1.1~9.6);父亲从事农业、林业(OR=9.6,95%CI=2.1~44.8)及纺织、皮革、装潢、汽修工作(OR=2.3,95%CI=1.1~5.0)等因素可能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父母亲化学物质暴露可能会增加后代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亲 儿童急性白血病 化学物质 杀虫剂
原文传递
123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曾慧敏 郭晔 +3 位作者 衣晓丽 周剑峰 安文彬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92-695,共4页
为了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对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的123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患者中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各亚型分布以及分子流行... 为了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对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的123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患者中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各亚型分布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等特征。结果表明:ALL、AML患儿男女比例为分别为1.80∶1及1.73∶1。发病年龄高峰为2岁至6岁,中位年龄6岁,其中ALL发病年龄高峰为2-5岁,AML没有明显的发病年龄高峰。冬季为患儿发病及出生季节高峰,1月份为患儿发病及出生月份高峰。免疫学分型显示,631例ALL患者中B-ALL占89%,T-ALL占9%。在361例AML中M0-M7各亚型白血病所占比例分别为0.3%、2.2%、29.8%、20.9%、8.1%、25.2%、4.1%、4.6%。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631例ALL儿童中TEL/AML1阳性占23%,BCR/ABL阳性占7.4%,MLL阳性占4.1%,E2A/PBX1阳性占2.1%。在361例AML儿童中,19%患儿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18%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4.2%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环境及遗传背景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有影响,白血病各亚型发病率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流行病学 ALL AML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琳琳 迟昨非 +3 位作者 顾敏 孙若文 王野 徐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含漱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涂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血液内科107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含漱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涂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血液内科107例次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患儿资料,按rhGM-CSF与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联合应用与否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51例次,单独治疗组共56例次。联合治疗组将rhGM-CSF 100u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冷藏保存,每日含漱6次(分别于三餐前后各1次),再予外用rh-aFGF喷涂口腔黏膜破溃处,每日3次。单独治疗组的56例患儿仅用rh-aFGF喷涂口腔黏膜破溃处,每日3次。从患儿发生口腔黏膜炎即开始应用治疗药物至口腔黏膜炎愈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84%vs 68%,P=0.047),联合治疗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联合治疗组(4.80±2.73)d,单独治疗组(9.04±2.81)d,(P<0.0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应用rhGM-CSF含漱联合rh-aFGF喷涂的方式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缓解疼痛,缩短治愈时间,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儿童急性白血病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疗效
原文传递
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艳兰 赵文理 +3 位作者 聂述山 郭豆豆 季正华 柴忆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96-150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10年8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T-ALL 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B系ALL中危组、高危组患儿共7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泼尼松试验敏感率、诱...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10年8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T-ALL 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B系ALL中危组、高危组患儿共7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泼尼松试验敏感率、诱导化疗第33天完全缓解(CR)率、复发率及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表明,T-ALL与B-ALL两者在年龄、肝脾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及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系ALL患儿比较,T系ALL患儿在性别构成、白细胞计数≥50×109/L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LL、B-ALL患儿对泼尼松预处理敏感率分别为51.9%和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诱导化疗未缓解率分别为15.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T系ALL患儿中有8例(30.8%)复发,74例B-ALL患儿中有11例(14.9%)复发。T系和B系ALL患儿CR至复发时间分别为(9.78±3.48)个月和(21.28±14.32)个月(p<0.05)。中、高危组B-ALL和中、高危组T-ALL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年EFS率分别为(66.7±7)%、(37.5±17.1)%、(51.7±9.3)%、(22.2±9.8)%(p<0.05)。结论:与B-ALL患儿相比T-ALL男性比例和初诊白细胞数均较高,且早期泼尼松反应和3年EFS率均较B-ALL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T细胞 无事件生存
下载PDF
血常规指标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宣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期133-135,139,共4页
目的 评价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指标检验的辅助价值,以提高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血液科收治且检查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儿童以及体检健康儿童,各选择8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 目的 评价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指标检验的辅助价值,以提高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血液科收治且检查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儿童以及体检健康儿童,各选择8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受试儿童的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白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均更高,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细胞比率均更低,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 10×10^(9)/L(50.00%)、血红蛋白浓度60~110 g/L(75.00%)、血小板计数<100×10^(9)/L(80.00%)、白细胞计数水平>10×10^(9)/L幼稚细胞检出率(96.00%)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多数病例可以检出幼稚细胞,为初诊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指标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诊断价值 幼稚细胞 血小板计数 血红蛋白浓度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因子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建军 胡亚美 +4 位作者 吕有勇 李志刚 巩文玉 余素明 孙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62-1065,共4页
背景与目的:抗原处理相关转运因子(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TAP)参与免疫监视,因而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本文旨在探讨急性白血病TAP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RT-PCR检测34例初治... 背景与目的:抗原处理相关转运因子(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TAP)参与免疫监视,因而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本文旨在探讨急性白血病TAP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RT-PCR检测34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初治组)、15例复发ALL(复发组)及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骨髓中TAP亚单位TAP1和TAP2的表达。20例无全身性疾病外科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数码成像分析仪测定并计算扩增条带的相对于阳性内对照GAPDH的吸光度(A)值。结果:ALL初治组和ALL复发组的TAP1A值(分别为0.448±0.167和0.169±0.021)及TAP2的A值(分别为0.196±0.180和0.112±0.020)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AML组TAP2的A值低于对照组(P<0.01);ALL复发组TAP1的A值低于ALL初治组,P<0.05;ALL初治组复发者(6/34)TAP1的A值(0.215±0.159)较持续完全缓解(constantcompleteremission,CCR)者低(24/34,0.462±0.189,P<0.05)。结论:小儿ALL和AML均存在TAP分子低表达,这可能促使白血病细胞逃避免疫监视;TAP1亚单位低表达可能与ALL的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转运因子 小儿 急性白血病 免疫学 复发
下载PDF
益血生胶囊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忠丽 杨堃 廖文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0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益血生胶囊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血生胶囊。比较... 目的探讨益血生胶囊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血生胶囊。比较2组骨髓抑制症状减轻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T细胞亚群监测指标、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症状减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T细胞亚群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CD^(4+)、CD^(8+)、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下降幅度小,骨髓抑制得到改善,观察组CD^(4+)、CD^(8+)、CD^(4+)/CD^(8+)值升高幅度大,免疫系统激活更佳。观察组复发率2.86%(1/35)低于对照组5.71%(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血生胶囊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骨髓抑制的症状,减轻血象降低的情况,改善免疫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血生胶囊 儿童急性白血病 化疗后骨髓抑制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雨希(综述) 刘丽(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4-1008,共5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群落系统,肠道中的数万亿微生物因其对宿主病理生理学等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发生,并与其治疗、预后及预防均有着密...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群落系统,肠道中的数万亿微生物因其对宿主病理生理学等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发生,并与其治疗、预后及预防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就肠道菌群紊乱在儿童AL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AL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儿童急性白血病 作用机制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及骨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雯 陈祖新 +1 位作者 刘树茂 李佩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52-154,共3页
本研究测定了1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急性期和12例缓解期患儿血清中及骨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活力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急性期血清内及骨髓中Mn-SOD活力明显低于非白血病对照组(P... 本研究测定了1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急性期和12例缓解期患儿血清中及骨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活力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急性期血清内及骨髓中Mn-SOD活力明显低于非白血病对照组(P<0.01);缓解期Mn-SOD活力亦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急性期血清内SOD总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骨髓内SOD总活力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研究表明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及骨髓中的SOD总活力有改变,尤其是Mn-SOD活力的改变与肿瘤的形成有关。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有辅助诊断意义,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 超氧物歧化酶 儿童
下载PDF
青海地区2014—2017年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学检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兰 王辛 +1 位作者 杨宗明 曹海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8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71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并分析其免疫学特点。结果:(1)71例儿童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其免疫学分型与FAB分型符合率为9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71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并分析其免疫学特点。结果:(1)71例儿童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其免疫学分型与FAB分型符合率为97.8%(68/71)。(2)在71例儿童初治急性白血病中,ALL43例,其中T-ALL3例,主要表达CD2、CD7、CD5、CD3,B-ALL39例,同时有淋巴系统和髓系抗原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8例,(28/71),占39.4%,主要表达C D13、C D33、C D117及C D64。结论:免疫分型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白血病MCHC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
下载PDF
多药耐药蛋白P170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廖雪莲 夏敏 蒋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初发时骨髓中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分析P170表达与患儿多药耐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根据...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初发时骨髓中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分析P170表达与患儿多药耐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根据疗效分为初治敏感组(n=40)和难治耐药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相对表达率,并分析P170表达阳性率与耐药性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难治耐药组的急性白血病患儿P17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治敏感组(65.4%和37.5%,P<0.05);但ANLL组与ALL组、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17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4%和57.1%,P>0.05;45.0%和46.2%,P>0.0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时P170表达阳性者易产生多药耐药,预后可能较差;P170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分型和性别间的表达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多药耐药 P170
下载PDF
两种化疗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凯玲 梅妍妍 +14 位作者 崔蕾 高超 刘飞飞 赵晓曦 李伟京 姜锦 张瑞东 谢静 石慧文 王彬 张永红 马晓莉 吴敏媛 周翾 李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儿童医院(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BCH)2003方案和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CCLG)2008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 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儿童医院(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BCH)2003方案和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CCLG)2008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疗效,探讨更加适合此亚型患儿的化疗方案。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的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化疗方案治疗的患儿初诊时临床特征、第8天泼尼松反应、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 Free Survival,RFS)等。结果表明,在204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中,134例采用BCH-2003方案治疗,70例采用CCLG-2008方案治疗。两组患儿在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第8天泼尼松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临床危险度分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CCLG-2008组的男性较多(P=0.025)。BCH-2003组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第33天)的MRD阴性率高于CCLG-2008组(P=0.013)。按照BCH-2003方案分层标准,重新划分CCLG-2008组的危险度后,BCH-2003组的中危患儿的MRD阴性率仍然高于CCLG-2008组的中危患儿(P=0.014),而标危患儿MRD阴性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儿在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EFS及RFS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1.000,P=0.327,P=0.251)。结论: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BCH-2003方案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能迅速地降低患儿的白血病负荷,但是BCH-2003和CCLG-2008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化疗方案 TEL—AML1 融合基因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林嘉乐 刘亢亢 +5 位作者 储金华 黄玲玲 谢志伟 杨林海 涂松济 王宁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774,共8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3例ALL患儿医院感染率为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越高。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医院感染 营养状况 早期治疗反应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206,共5页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度最可靠的指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鉴定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靶向。本文综述目前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及评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治疗现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健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7-1622,共6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血液病。目前,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对于标危ALL,降低了化疗强度从而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血液病。目前,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对于标危ALL,降低了化疗强度从而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只有对真正属于高危型的ALL才进一步加强化疗,且应根据其不同的生物学特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复发型ALL,即使加强化疗或换用新药,其预后仍旧较差,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近年来微小残留病检测技术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评价化疗药物敏感性并判断预后,也为ALL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本文就目前儿童ALL个体化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个体化治疗 分层化疗 微小残留病 药物基因组学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于皎乐 郑胡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6-252,共7页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左右。随着危险度分级、分层治疗、疾病活动度动态监测及支持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儿童AML的治愈率已得到明显改善,可达65%以上。尽管如此,由于AML为一类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左右。随着危险度分级、分层治疗、疾病活动度动态监测及支持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儿童AML的治愈率已得到明显改善,可达65%以上。尽管如此,由于AML为一类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治疗已处于平台期。基于精准基因分型的靶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将有利于提高儿童AML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治疗 无事件生存率
原文传递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健 张碧红 +1 位作者 薛红漫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4.9年)。根据含有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两种药物化疗期间的血糖值将患儿分为高血糖组及无高血糖组,采用χ2检验分析高血糖的好发因素,Kaplan-Meier法及对数秩检验比较高血糖组与无高血糖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结果表明,高年龄组(≥10岁)患儿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43.33%vs 19.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中、高危组的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发生率高于低危组(26.62%vs 4.76%,P=0.017),而与性别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9);高血糖组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6.3%,低于无高血糖组患儿(94.2±2.9%)(P=0.014);高血糖组的5年无复发率(64.1±8.9%)明显低于无高血糖组(88.6±3.8%)(P<0.001)。结论:高年龄(≥10岁)、中高危ALL患儿易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高血糖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均低于无高血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 无复发率 总体生存率
下载PDF
第19天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余洁明 易甜甜 +4 位作者 林贯川 温建芸 陈丽白 陈佳奇 吴学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中,第19天微小残留病(D19 MRD)≥1%作为评价早期治疗反应对预后的意义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使... 目的探讨使用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中,第19天微小残留病(D19 MRD)≥1%作为评价早期治疗反应对预后的意义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使用该方案治疗的ALL患儿病历资料共243例。以诱导化疗D19 MRD≥1%为节点,分为早期治疗反应良好(D19 MRD<1%)组和早期治疗反应不良(D19 MRD≥1%)组。比较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并分析D19 MRD≥1%的风险因素。结果D19 MRD<1%组3年总生存率(OS)优于D19 MRD≥1%组(100%vs 90.2%,P=0.004)。D19 MRD<1%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优于D19 MRD≥1%组(97.6%vs 71.6%,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纵膈侵犯,T-细胞免疫分型、TEL/AML1(ETV6/RUNX1)融合基因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的风险系数(O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是4.47(0.275~72.968,P=0.034)、5.250(1.950~14.133,P=0.02)、0.330(0.112~0.970,P=0.036)及4.407(1.782~10.895,P=0.01)。初治危险度(P<0.001),初治白细胞计数分等级间(P=0.018)及其数量(P=0.027),第5天幼稚细胞数量(P<0.001)在两组间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初治危险度为中高危,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是D19 MRD≥1%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及其95%CI分别是2.889(1.193~6.996,P=0.019)、4.477(1.692~11.843,P=0.003)。结论D19 MRD≥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纵膈侵犯、T细胞免疫分型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是风险因素,而TEL/AML1融合基因是保护因素;中高危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为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风险因素 生存分析
下载PDF
白血病发病原理研究:“多次打击”学说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月英 陈赛娟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8-137,I0002,共11页
白血病是一种基因组发生动态变化的造血干/祖细胞疾病。染色体易位和/或基因突变是常见的遗传学异常。近来,研究提示白血病的发生遵循"多次打击"模式。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GATA-2突变可能与BCR-ABL共同作用导致"急变&q... 白血病是一种基因组发生动态变化的造血干/祖细胞疾病。染色体易位和/或基因突变是常见的遗传学异常。近来,研究提示白血病的发生遵循"多次打击"模式。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GATA-2突变可能与BCR-ABL共同作用导致"急变";在M2b型急性髓性白血病中,C-KIT突变可能是在AML1-ETO基础上的再次遗传学异常;在TEL- AML1相关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正常TEL基因丢失作为第二次打击而致病。作者以上述三种白血病为例,阐述其发病原理以及靶向治疗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打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M2b型急性髓性白血病 TEL-AML1相关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志卓 张乐萍 贾月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2018-06-13-2019-06-27 25例ALL患儿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伊达...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2018-06-13-2019-06-27 25例ALL患儿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方案(IA方案)化疗后PEG-rhG-CSF组和普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程度、持续时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 25例ALL患儿均为B细胞型ALL。在40轮IA化疗中,应用PEG-rhG-CSF组(20轮)与应用普通rhG-CSF组(20轮)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U=150.5,P=0.173)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开始时间(U=182.0,P=0.8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rhG-CSF组患儿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时间及持续时间分别为(10.58±0.90)、(3.95±1.88) d,均短于rhG-CSF组的(12.65±1.98)和(6.25±2.0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4.0和79.0,P值分别为0.006和0.001。PEG-rhG-CSF组患儿使用普通rhG-CSF的天数(3.0±0.97) d少于rhG-CSF组的(6.25±2.0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0,P=0.013。PEG-rhG-CSF和rhG-CSF组患儿的FN发生率分别为30%(6/20)和20%(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P=0.71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痛及白细胞过高。PEG-rhG-CSF组患儿白细胞过高发生率为70%(14/20),高于rhG-CSF组的20%(4/20),χ2=10.101,P=0.004。结论在儿童ALL强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缩短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减少普通rhG-CSF的使用,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