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3岁婴幼儿家长托育需求现状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振飞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3-67,共5页
人们日益增长的托育服务需要与托育事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4个地区的360个家庭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家长托育需求强烈,对托育服务的形式与内容需求多样化;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便利需求... 人们日益增长的托育服务需要与托育事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4个地区的360个家庭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家长托育需求强烈,对托育服务的形式与内容需求多样化;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便利需求、保育需求、管理需求、早教需求与家庭收入水平、居住地区城市化程度显著正相关。政府部门应细化托育规范标准,建立多元供给体系,健全托育法律法规,整合资源以搭建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家长 托育服务 托育需求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以需定供”:2024—2050年托育需求与供给规模预测——以上海市为例
2
作者 王雅楠 高传胜 +1 位作者 刘竞龙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8,共15页
少子化形势客观上要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托育服务供给。基于Bootstrapping改进的ARIMA-LSTM模型测算2024—205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与出生率,进而考察在动态变化的入托率下幼儿园、托育机构的托育需求与供给规模。结果显示:托位缺口大,且供... 少子化形势客观上要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托育服务供给。基于Bootstrapping改进的ARIMA-LSTM模型测算2024—205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与出生率,进而考察在动态变化的入托率下幼儿园、托育机构的托育需求与供给规模。结果显示:托位缺口大,且供需缺口经历了“起步-快速增长-稳定回落”过程。起步期(2024—2032年)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平均供需缺口分别为0.62万、3.58万个,应供给310个幼儿园托班与298所托育机构。快速增长期(2033—2042年)幼儿园、机构的供需缺口为2.42万、10.24万个。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还需供给900个托班与619所机构。稳定回落期(2043—2050年)幼儿园、机构的供需缺口回落至2.36万、10.94万个。若第二阶段已经补足缺口,则无需再增加供给。学前教育学位的持续释放为幼儿园下设托班提供了基础,但是其师资与财政经费的短缺,以及托育机构规模增长的压力是制约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预测 托育需求 托育服务供给 托育机构 学前教育
下载PDF
家庭科学育儿的社会支持需求及体系研究
3
作者 徐源 余旬 +1 位作者 金春林 陈珉惺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1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了解家庭育儿社会支持现状及需求,为构建科学育儿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年龄层次,以家庭为单位,按2016年徐汇区0~6岁宝宝总量约1%进行抽样,共得到560户样本家庭,开展家庭育儿社会支持现状和需求调查,并结合家庭育儿相关... 目的了解家庭育儿社会支持现状及需求,为构建科学育儿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年龄层次,以家庭为单位,按2016年徐汇区0~6岁宝宝总量约1%进行抽样,共得到560户样本家庭,开展家庭育儿社会支持现状和需求调查,并结合家庭育儿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访谈。结果 49.00%的家庭认为育儿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支持,育儿健康讲座、儿童体检、亲子活动、早教及幼托班的参与度较高,母亲获取育儿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网络,祖辈则主要通过传统的人人传播为主。仅0.38%的家庭对社会支持服务给出"不专业"评价,而对各渠道给出"专业"评价的家庭均不足50%,其中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专业认可度要高于市场;64.12%的家庭认为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繁多可以满足各种育儿需求,评价高于政府和专业渠道的。家庭对社会支持有很高的需求(87.00%),特别是对政府和专业渠道的需求。结论社会支持在家庭育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支持渠道应协作互补,提供全面科学连续的育儿支持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提升牵引力,并加强专业性的提高和质量的把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育儿 科学育儿 养育需求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市场改革、社会转型与城镇地区托儿所体系的消失——基于供给-需求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菊华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30,共21页
通过聚焦于政府退隐、企业退却、家庭退让以及中间替补效应,本文系统分析和深入检视了宏观的经济社会变革及微观的家庭转变与托儿所体系消失之间的关系,试图建构诠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托儿所体系消失的“供给-需求”理论分析框架。托儿... 通过聚焦于政府退隐、企业退却、家庭退让以及中间替补效应,本文系统分析和深入检视了宏观的经济社会变革及微观的家庭转变与托儿所体系消失之间的关系,试图建构诠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托儿所体系消失的“供给-需求”理论分析框架。托儿所体系的消失并非简单的市场自发的逻辑秩序或内在动力之结果,而是深受这场变革中各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维政策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制度与结构因素的互动性的影响,呈现出前因后果杂糅的历史深刻性与复杂性。政府支持下的企业改制剥离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职工福利和待遇给付,托儿服务供给全面撤离,而更具安全性的公立机构的撤退、子女数量的减少和以“以质量换数量”的主观诉求,推动家庭被动或主动降低对社会托儿服务的需求;制度与结构空间的变革和家庭诉求的转变带来社会关系的嬗变,调节供需失衡矛盾。多重要素同步或先后交叠交织与博弈,共同导致了托儿所体系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儿所 托儿所体系 企业改制 托育服务 供给与需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