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蛀螟幼虫在板栗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炳旭 董易之 陆恒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01-304,共4页
通过对不同板栗园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的调查,用昆虫分布型的4种常用理论公式分别进行配合适度的χ2检验,再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法对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通过对不同板栗园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的调查,用昆虫分布型的4种常用理论公式分别进行配合适度的χ2检验,再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法对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板栗园中全部呈聚集分布,而且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该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此外,还利用了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桃蛀螟 幼虫 空间分布型 理论抽样
下载PDF
氧化乐果在板栗树中输导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牡丹 吴蓉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采用氧化乐果和酸性品红溶液,用打孔注药法,在板栗树中进行输导和杀虫机理研究,经组织切片镜检结果表明,氧化乐果注入树干基部进入木质部的维管束向上输送并具明显的方向性,随树液流动进入到各部位。输导度与温度、组织蒸腾量及药剂 pH... 采用氧化乐果和酸性品红溶液,用打孔注药法,在板栗树中进行输导和杀虫机理研究,经组织切片镜检结果表明,氧化乐果注入树干基部进入木质部的维管束向上输送并具明显的方向性,随树液流动进入到各部位。输导度与温度、组织蒸腾量及药剂 pH 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乐果 板栗树 输导 杀虫剂
下载PDF
小蛀果斑螟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易之 陈炳旭 +1 位作者 梁广文 陆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123,136,共4页
对7个板栗园小蛀果斑螟幼虫空间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小蛀果斑螟幼虫在板栗园中的分布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2.2825+1.0471m,Taylor幂模型为lg(v)=0.4467+1.1287l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 对7个板栗园小蛀果斑螟幼虫空间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小蛀果斑螟幼虫在板栗园中的分布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2.2825+1.0471m,Taylor幂模型为lg(v)=0.4467+1.1287l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板栗园中的小蛀果斑螟幼虫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小蛀果斑螟幼虫在板栗园中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造成的。小蛀果斑螟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3.2825/m+0.0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小蛀果斑螟 幼虫 空间分布型 理论抽样
下载PDF
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德永 李喜运 +1 位作者 曲晖 何新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6-7,16,共3页
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3个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辽栗10号、15号、23号在凤城地区4~6年生嫁接树,平均产量分别达4372kg/hm2、3052kg/hm2、3300kg/hm2,同时具有品质优、抗虫性、抗寒性与适应性强等特点... 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3个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辽栗10号、15号、23号在凤城地区4~6年生嫁接树,平均产量分别达4372kg/hm2、3052kg/hm2、3300kg/hm2,同时具有品质优、抗虫性、抗寒性与适应性强等特点。新品种已在辽宁凤城、庄河、桓仁等地示范推广面积3000hm2,新增产值109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树 良种选育 栽培技术 辽栗10号品种 辽栗15号品种 辽栗23号品种 人工有性杂交
下载PDF
明清板栗古树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国彬 曹均 +1 位作者 王金宝 兰彦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0-945,共6页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 Miller)植物,广泛分布于全国23个省(区、市)[1],年产量约213.2万吨,是我国的传统木本粮食树种和优势经济林树种。
关键词 板栗古树 荧光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鉴定
下载PDF
栗瘿蜂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桂萍 《黄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3-104,共2页
栗瘿蜂Dryocosmus Ruriphius Yasumatus在安徽黄山市1年1代,以初龄幼虫在被害栗芽内越冬。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大部分幼虫孵化,在芽内短期取食,于9月下旬开始在芽内越冬。
关键词 栗瘿蜂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板栗树
下载PDF
板栗树修剪技术
7
作者 赵殿洲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9年第1期8-10,共3页
在板栗树栽培过程中,修剪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整形修剪能够促进板栗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针对板栗树枝条类型,归纳总结出一套科学的修剪技术,以期为广大栗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板栗树 枝条类型 修剪技术
下载PDF
谷栗立体套种下谷子耐荫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素英 刘丹 +3 位作者 崔燕娇 张静 王凤春 刘正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9,共11页
【目的】开展谷栗等立体套种模式下谷子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利于挖掘耐荫谷子种质资源,培育耐荫型谷子新品种。【方法】通过连续多年遮荫条件下的种植鉴定,挖掘耐荫材料;通过耐荫概念的剖析,确定耐荫直接性状;通过耐荫材料、非耐荫材... 【目的】开展谷栗等立体套种模式下谷子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利于挖掘耐荫谷子种质资源,培育耐荫型谷子新品种。【方法】通过连续多年遮荫条件下的种植鉴定,挖掘耐荫材料;通过耐荫概念的剖析,确定耐荫直接性状;通过耐荫材料、非耐荫材料各性状耐荫系数与耐荫直接性状耐荫系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析,确定耐荫相关性状;通过耐荫相关性状耐荫系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耐荫标志性状;通过耐荫材料在遮荫、非遮荫条件下各耐荫性状的对比分析,确定耐荫性评价标准。【结果】挖掘出耐荫性较好的谷子育种材料206058,在10年林龄和15年林龄板栗园立体套种,分别较大田减产1.23%~4.28%和4.43%~6.96%。确定了谷子耐荫直接性状为产量,5个耐荫相关性状分别为株高、出谷率、根轮数、光合耐荫系数和光合耐荫指数,耐荫标志性状为光合耐荫系数。确定了谷子耐荫材料性状特征,并建立了谷子耐荫资源鉴定标准:根轮数10年林龄和15年林龄板栗园立体套种均为不育材料≥4轮、恢复(常规)材料≥5轮;株高增量10年林龄板栗园下≤3 cm、15年林龄板栗园下≤4 cm;出谷率增量10年林龄板栗园下≥-2%、15年林龄板栗园下≥-4%;光合耐荫系数10年林龄板栗园下≥0.35、15年林龄板栗园下≥0.20;光合耐荫指数10年林龄和15年林龄板栗园下均≥1.0,满足上述5个特征的材料为耐荫材料,满足上述2~4个特征的材料为中度耐荫材料,其他为非耐荫材料。【结论】提出了“耐荫标志性状初筛、耐荫相关性状系统鉴定”的谷子耐荫性鉴定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筛选出谷子耐荫材料6份,分别为206058、201094、JK4-95、JK4-227、谷56A和谷5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育种 谷栗立体套种 耐荫性评价 耐荫材料 种质资源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Non-Targeted Volatile Metabolomics in Leaf Tissues of American Chestnut (<i>Castanea dentata</i>), Chinese Chestnut (<i>Castanea mollissima</i>) and the Backcross Breeding Generations
9
作者 Jinyan She Chathuri U. G. Mohottige +5 位作者 Mary King Yi Jiang Matt Mlsna Stacy Clark Richard Baird Todd Mls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21年第2期222-256,共35页
The American chestnut (<em>Castanea dentata</em>) was once a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and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However, it was nearly eliminated by che... The American chestnut (<em>Castanea dentata</em>) was once a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and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However, it was nearly eliminated by chestnut blight caused by the Ascomycetous fungus <em>Cryphonectria parasitica</em>.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specific to species and backcross hybrids may help further refine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testing. Phenolic compounds produced by plants are significant to their 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fungal pathogens. Therefore, an analytical platform has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leaf tissues of the American chestnut, Chinese chestnut (<em>Castanea mollissima</em>), and their backcross breeding generations (B<sub>3</sub>F<sub>2</sub> and B<sub>3</sub>F<sub>3</sub>) using the Folin-Ciocalteu reagent assay with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which may be used to predict blight resistance. Adsorption (765 nm) results from leaf tissue extraction in methanol/water (95%:5% v/v) and pH 2, show that the variations among these four tree species are significant (ANOVA p = 2.3 × 10<sup>-7</sup>). The kinetics of phenolic compound solid-liquid extraction was elaborated using Peleg, second order, Elovich, and power law models. In addition, extensive analysis using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from the leaf of American chestnut, Chinese chestnut, and their backcross hybrids B<sub>3</sub>F<sub>2</sub> and B<sub>3</sub>F<sub>3</sub>. A total of 67 VOCs were identified among all chestnut types. Many of the metabolites associated with the Chinese chestnut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antifungal properties, whereas the native and hybrid American chestnut metabolites have not. Most of the antifungal metabolites showed the strongest efficacy towards the Ascomycota phylum. A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model (R<sup>2</sup>X = 0.884, R<sup>2</sup>Y = 0.917, Q<su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Plant VOCs HS-SPME-GC/MS Chemometric Analysis chestnut tree Hybrids
下载PDF
浏阳市永乡板栗疫霉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宝多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乡1994-1997年营造板栗林近270hm2,2000-2003年发生大面积枯死,经研究是板栗疫霉菌所致的板栗疫霉菌病所造成。此病的病原和发生规律与日本人猪崎政敏和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报道的情况相吻合。本文中,以病原物命名,称...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乡1994-1997年营造板栗林近270hm2,2000-2003年发生大面积枯死,经研究是板栗疫霉菌所致的板栗疫霉菌病所造成。此病的病原和发生规律与日本人猪崎政敏和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报道的情况相吻合。本文中,以病原物命名,称板栗疫霉菌病,与林业部检疫局所定的“疫病”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疫霉菌病 疫病
下载PDF
栗园树的生长特点及栽培技术分析
11
作者 张巍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0期26-27,共2页
对栗园树的生长特点及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此不断提高栗子质量和产量,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栗园树 生长特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板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大小及新梢生长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同坤 于凤鸣 刘庆香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8-32,共5页
板栗不同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着差异,矮化型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一般品种。所测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与冠径、树高、干周、新梢长度呈负相关。因此,可以把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矮化型板栗品种早期预选的生化... 板栗不同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着差异,矮化型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一般品种。所测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与冠径、树高、干周、新梢长度呈负相关。因此,可以把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矮化型板栗品种早期预选的生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过氧化物酶 叶片 酶活性 植株大小 新梢生长量 品种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