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栗对栗疫病的抗性与氨基酸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文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0-163,共4页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free serine\,glutamate\,proline\,alanine\,cystine\,valine\,isoleucine and total amino acid in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ion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 gradually dec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free serine\,glutamate\,proline\,alanine\,cystine\,valine\,isoleucine and total amino acid in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ion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reached the lowest point at 168 h after inoculation,the contents of the free aspartate\,threonine\,serine\,glycine\,alanine\,cystine\,valine\,isoleucine\,leucine\,phenylalanine and total amino acid in the middle resistant varieties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reached the lowest point at 168 h,the content of free glutamate in the middle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ion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point at 168 h,other kinds of amino acid in the middle susceptible varieties didn′t show regular changes,the content of free proline in the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ion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other kinds of amino acid didn′t show regular changes.Before inoculation the contents of total free amino acid in different resistant varieties didn′t show regular changes,but those of free alanine and cystine were positively relative to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host,and that of the free phenylalanine were positively relative to the resistance of the variety.At 168h after inoculation the contents of free proline\,glutamate\,serine\,glycine\,alanine and cystine were negatively relative to the resistance of var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栗疫病 游离氨基酸 抗病性 抗性机制
下载PDF
栗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何秀娟 徐育海 邱文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915-5917,5921,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来自湖北罗田板栗产区14株栗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14株栗疫病菌株的EC_(50)范围为0.027 9~0.124 0μg/m L,平均为0.064 5μg/m L;氟硅唑对上述菌株的EC_(50)为0.024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来自湖北罗田板栗产区14株栗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14株栗疫病菌株的EC_(50)范围为0.027 9~0.124 0μg/m L,平均为0.064 5μg/m L;氟硅唑对上述菌株的EC_(50)为0.024 6~0.218 6μg/m L,平均为0.072 5μg/m L。对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适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抗药性较强的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抗性菌株传代培养10代后的EC_(50)没有显著性变化,其抗药性状可以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 抗药性 苯醚甲环唑 氟硅唑
下载PDF
锥栗半同胞家系栗疫病抗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美珍 李佳妮 +3 位作者 李煜 吴钧剑 杨金辉 陈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为筛选出生长良好且栗疫病抗性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的栗疫病抗性相关性状及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19%,病斑面积... 为筛选出生长良好且栗疫病抗性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的栗疫病抗性相关性状及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19%,病斑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76%,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14%。病斑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脉数在家系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病率、感病指数、叶宽在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苗高与感病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长与感病率、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筛选出JO14('白露仔’)、JO8('油桐仔’)、JO_(2)('大苞榛’)3个优良家系;筛选出9株(JO_(2)-25、JO13-29、JO14-32、JO_(2)-12、JO8-17、JO_(3)-4、JO5-26、JO_(2)-19、JO12-20)栗疫病抗性强的优良单株,4株(JO_(2)-5、JO7-16、JO8-17、JO14-3)生长良好的优良单株,其中JO8-17抗性强且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半同胞家系 栗疫病抗性 优良家系 优良单株
下载PDF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及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与联合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叶树涛 顾光仕 +5 位作者 李煜 方周 张晶 杨金辉 郑国华 陈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4,共13页
【目的】比较分析锥栗不同农家品种在栗疫病抗性、果实主要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筛选出对栗疫病有较强抗性且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农家品种,从而为锥栗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锥栗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核... 【目的】比较分析锥栗不同农家品种在栗疫病抗性、果实主要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筛选出对栗疫病有较强抗性且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农家品种,从而为锥栗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锥栗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核糖体DNA-ITS序列鉴定,在此基础上,对17个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包括栗疫病染病率、果质量、淀粉含量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锥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通过标准化分析选择优良品种。【结果】栗疫病抗性最强的农家品种为‘小尖嘴’,其染病指数为23.55;栗疫病抗性最弱的农家品种为‘处暑红’,其染病指数为59。17个农家品种在15个表型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果实营养成分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56%,其染病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29%,果实表型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33%。17个农家品种的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淀粉含量(P=0.275)外的15个表型性状指标在17个农家品种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栗疫病染病率和果实中蔗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P≤0.05)和-0.415(P≤0.01)。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从17个农家品种中筛选出了‘大包榛’‘白露仔’‘黄榛’这3个优良农家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农家品种可分为3大类:‘牛角仔’(中熟)单独分为第1类;‘牛角仔’(晚熟)‘油桐仔’‘处暑红’‘红仔榛’‘乌榛’聚为第2类;其余11个农家品种聚为第3类。【结论】不同农家品种的果实品质不同,对于栗疫菌侵染所表现出的抗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以栗疫病抗性和重要经济性状为选择目标,筛选出了3个栗疫病抗性较强且果实品质优良的农家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农家品种 栗疫病抗性 果实品质 良种选择
下载PDF
湖北板栗品种对栗疫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育海 何秀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060-6063,共4页
分别于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在31份湖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类型)资源的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菌菌株C(Cryphonectria parasitaca),观察各品种(类型)资源感染栗疫病的潜伏时期,测定接种20 d时的发病率和病斑面积,综合评价各品... 分别于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在31份湖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类型)资源的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菌菌株C(Cryphonectria parasitaca),观察各品种(类型)资源感染栗疫病的潜伏时期,测定接种20 d时的发病率和病斑面积,综合评价各品种(类型)对栗疫病的抗性,筛选出抗性品种(类型)。综合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试验,结果表明,红毛早、中迟栗、鄂栗1号、罗田浅刺、红光油栗5个品种(类型)为高抗栗疫病材料,宣化红、罗田乌壳栗、腰子栗、大果中迟栗、金优3号、母圃1号、京山浅刺、青毛早8个品种(类型)为抗性材料;夏季接种栗疫病病原菌的板栗品种枝条对栗疫病抗性程度强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栗疫病 枝条接种 抗病性鉴定 抗性品种
下载PDF
板栗栗疫病抗性QTL定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泽华 聂兴华 +7 位作者 张煜 郝雅琼 李伊然 张卿 张铁强 王广鹏 秦岭 邢宇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板栗栗疫病抗病基因的QTL位点。[方法]应用区间作图法,以‘燕山早丰’ב燕晶’正反交子代为作图群体,鉴定175个子代接种栗疫病菌后的抗性,进行板栗栗疫病抗病数量性状位点的初定位。[结果]在LG1、LG5、LG6、LG7和LG11... [目的]研究板栗栗疫病抗病基因的QTL位点。[方法]应用区间作图法,以‘燕山早丰’ב燕晶’正反交子代为作图群体,鉴定175个子代接种栗疫病菌后的抗性,进行板栗栗疫病抗病数量性状位点的初定位。[结果]在LG1、LG5、LG6、LG7和LG11连锁群上鉴定到13个栗疫病抗性数量性状位点,其中,np1010、lm1157和hk52位点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2.0%、8.3%、8.1%。[结论]鉴定到3个可能与板栗栗疫病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栗疫病 抗性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锥栗农家品种‘油榛’栽培群体的性状变异及选择
7
作者 张晶 李嘉 +3 位作者 李煜 王鹏博 陈辉 郑国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0-547,共8页
为探究‘油榛’栽培群体不同个体间的变异情况,筛选优良单株。以福建省建瓯市农家品种‘油榛’30株个体为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和栗疫病抗性的测定,进一步作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对主要性状进行标准化排序,评选优良单株... 为探究‘油榛’栽培群体不同个体间的变异情况,筛选优良单株。以福建省建瓯市农家品种‘油榛’30株个体为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和栗疫病抗性的测定,进一步作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对主要性状进行标准化排序,评选优良单株。结果表明: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介于6.02%~21.28%之间,坚果高度变异系数最小,果苞厚变异系数最大。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都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经标准化排序最终筛选出果实品质优良单株为YZ7、YZ19、YZ28、YZ21、YZ4,抗病性优良单株为YZ5、YZ30。农家品种‘油榛’栽培群体变异丰富,选择潜力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锥栗丰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农家品种 ‘油榛’ 栗疫病抗性 优树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