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MEMS工艺的声表面波化学毒剂传感器
被引量:
2
1
作者
施云波
张洪泉
+1 位作者
董新平
郭建英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3-45,共3页
阐述了声表面波(SAW)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了采用MEMS技术加工传感器芯片和敏感膜固定化的关键工艺;给出并分析了传感器的主要特性。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抗汽油干扰等特点。
关键词
化学毒剂
声表面波
传感器芯片
敏感膜固定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学毒性气体事故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及评价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李学军
《山东化工》
CAS
2003年第3期21-23,27,共4页
在研究化学毒性气体事故泄漏的扩散模式的基础上 ,利用扩散模型对一氨气泄漏事故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及评价 ,这种方法可为化学品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管理、风险工程设计、风险责任保险等领域及应急计划制定、事故抢险工作实施提供有...
在研究化学毒性气体事故泄漏的扩散模式的基础上 ,利用扩散模型对一氨气泄漏事故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及评价 ,这种方法可为化学品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管理、风险工程设计、风险责任保险等领域及应急计划制定、事故抢险工作实施提供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毒性气体
事故泄漏
模型
扩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跃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针对传统毒气检测系统混合检测中适用性差、检测误差率高的不足,提出基于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设计;在系统硬件设计中选择了性能更强的STM32F2X型MCU,并设计了专门用于毒气类别分析的功能模块;在软件算法和主控程序的设...
针对传统毒气检测系统混合检测中适用性差、检测误差率高的不足,提出基于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设计;在系统硬件设计中选择了性能更强的STM32F2X型MCU,并设计了专门用于毒气类别分析的功能模块;在软件算法和主控程序的设计中,采用了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提高对毒气数据的聚类分析能力,以此改善毒气检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多种天然毒气和化学毒气,在毒气浓度的检测误差方面也能够控制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群模糊核聚类
PID毒气检测
天然毒气
化学毒气
检测误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获准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经验体会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志奎
张志伟
+3 位作者
唐吉军
陈佳
郭磊
谢剑炜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5-908,共4页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自2009年起先后组织了5次生物医学样品分析信心建立测试,并于2016年2月启动第1次正式生物医学效能水平测试。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AMMSLTA)全程参与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最终成功获准首批OPCW生物医学...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自2009年起先后组织了5次生物医学样品分析信心建立测试,并于2016年2月启动第1次正式生物医学效能水平测试。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AMMSLTA)全程参与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最终成功获准首批OPCW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本文介绍了指定实验室建立的背景、申报条件,以及毒物分析实验室申报过程和经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毒剂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生物医学样品分析
指定实验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化学毒剂作用靶标发现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赵宝全
丁日高
+1 位作者
王永安
孙曼霁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3-167,共5页
化学毒剂袭击是恐怖袭击中易采用的方式之一,需采取快速检测并对损伤快速救治等一系列应对策略。近年来,模式生物斑马鱼在毒理学和药理学等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斑马鱼研究和应用平台为多种新型化学毒剂的发现及其相关治疗药物研究...
化学毒剂袭击是恐怖袭击中易采用的方式之一,需采取快速检测并对损伤快速救治等一系列应对策略。近年来,模式生物斑马鱼在毒理学和药理学等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斑马鱼研究和应用平台为多种新型化学毒剂的发现及其相关治疗药物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策略。本文对斑马鱼在化学毒剂、潜在毒剂作用靶标发现及相关救治药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毒剂
斑马鱼
靶标发现
应对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的声表面波化学毒剂传感器
6
作者
朱霁
高适
+3 位作者
吉小军
左国民
韩韬
程振兴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基于声表面波(SAW)技术的化学毒剂传感器在检测下限、响应速度以及减小温度、湿度交叉敏感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在SAW双端口谐振器上涂敷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提高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和灵敏度。通过建立Van Dyke模型,分析了敏感膜对...
基于声表面波(SAW)技术的化学毒剂传感器在检测下限、响应速度以及减小温度、湿度交叉敏感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在SAW双端口谐振器上涂敷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提高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和灵敏度。通过建立Van Dyke模型,分析了敏感膜对SAW化学毒剂传感器Q值、插入损耗以及电路阻抗匹配的影响。利用谐振器代替延迟线,确保了器件具有插入损耗、高Q值的特点。实验证实,在谐振器的中心栅结构上涂覆聚合物可以减小粘弹性聚合物对谐振器插损、Q值以及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对设计的化学毒剂传感器进行了沙林毒剂检测实验,采用315MHz的SAW谐振器结合超支化聚合物膜,检测沙林气体浓度为5.0mg/m3。实验表明:这种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到600Hz/mg/m3,响应时间为50 s,恢复时间约为6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化学毒剂传感器
超支化聚合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酶切保护PCR检测鱼肉中二吨恶英类化合物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丽
徐顺清
《华中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酶切保护PCR分析(EPM-PCR)检测鱼肉中二吨恶英类化合物(DLCs)的毒性当量(TEQs)的可行性。方法将2份1g鱼肉样本经过硝化、提取及净化步骤以后,采用EPM-PCR分析方法检测其中TEQs,并与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辩率质谱联用技术(H...
目的探讨利用酶切保护PCR分析(EPM-PCR)检测鱼肉中二吨恶英类化合物(DLCs)的毒性当量(TEQs)的可行性。方法将2份1g鱼肉样本经过硝化、提取及净化步骤以后,采用EPM-PCR分析方法检测其中TEQs,并与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辩率质谱联用技术(HRGC-HRMS)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份鱼肉样本经酶切保护PCR分析得到的TEQs值分别是10.92pg/g和39.61pg/g,相当于HRGC-HRMS标准方法的2.91倍和3.68倍。结论EPM-PCR可作为有效的筛选鱼肉样本中DLCs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切保护PCR分析
二[口恶]英类化合物
毒性当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工装置毒物泄漏后果评价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东亮
蒋军成
张明广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55,45,共4页
毒物泄漏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中毒死亡,而对于未死亡的人员,毒物泄漏则间接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导致人员操作失误,进而使装置失效泄漏,产生二次事故即间接事故连锁效应。基于泄漏源模型、气云扩散模型、人员死亡概率模型及人因...
毒物泄漏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中毒死亡,而对于未死亡的人员,毒物泄漏则间接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导致人员操作失误,进而使装置失效泄漏,产生二次事故即间接事故连锁效应。基于泄漏源模型、气云扩散模型、人员死亡概率模型及人因失误理论提出化工装置毒物泄漏后果评价体系,获得了间接事故连锁效应概率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实例演示了该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装置
毒物泄漏扩散
事故模型
人因失误理论
间接事故连锁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省214个化工厂毒物危害调查
9
作者
王林
康忠玉
+2 位作者
袁涛
张万友
黄伟
《职业卫生与病伤》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共3页
四川省14个市(地、州)214个化工厂1986~1991年职业病患病率为0.19%,累计急性中毒495人次。9种毒物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0.01~37.20倍)。约有1/3的工厂未进行过健康体检和毒物浓度监...
四川省14个市(地、州)214个化工厂1986~1991年职业病患病率为0.19%,累计急性中毒495人次。9种毒物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0.01~37.20倍)。约有1/3的工厂未进行过健康体检和毒物浓度监测。根据化工厂职业危害和职业卫生服务的特点,提出了控制职业危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厂
毒物接触
调查
职业危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EMS工艺的声表面波化学毒剂传感器
被引量:
2
1
作者
施云波
张洪泉
董新平
郭建英
机构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试技术与通讯工程学院
出处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3-45,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272002)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CO3A121)
文摘
阐述了声表面波(SAW)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了采用MEMS技术加工传感器芯片和敏感膜固定化的关键工艺;给出并分析了传感器的主要特性。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抗汽油干扰等特点。
关键词
化学毒剂
声表面波
传感器芯片
敏感膜固定化
Keywords
chemical
toxic
SAW(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
chip
sensitive
film
solidification
分类号
TP21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学毒性气体事故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及评价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李学军
机构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
出处
《山东化工》
CAS
2003年第3期21-23,27,共4页
文摘
在研究化学毒性气体事故泄漏的扩散模式的基础上 ,利用扩散模型对一氨气泄漏事故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及评价 ,这种方法可为化学品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管理、风险工程设计、风险责任保险等领域及应急计划制定、事故抢险工作实施提供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化学毒性气体
事故泄漏
模型
扩散
Keywords
chemical
toxic
gas
accidental
discharging
model
diffusion
分类号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跃
机构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出处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文摘
针对传统毒气检测系统混合检测中适用性差、检测误差率高的不足,提出基于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设计;在系统硬件设计中选择了性能更强的STM32F2X型MCU,并设计了专门用于毒气类别分析的功能模块;在软件算法和主控程序的设计中,采用了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提高对毒气数据的聚类分析能力,以此改善毒气检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多种天然毒气和化学毒气,在毒气浓度的检测误差方面也能够控制在2%以内。
关键词
离群模糊核聚类
PID毒气检测
天然毒气
化学毒气
检测误差
Keywords
outlier
fuzzy
kernel
clustering
PID
toxic
gas
detection
natural
toxic
gas
chemical
toxic
gas
detection
error
分类号
TP27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获准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经验体会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志奎
张志伟
唐吉军
陈佳
郭磊
谢剑炜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出处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5-908,共4页
文摘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自2009年起先后组织了5次生物医学样品分析信心建立测试,并于2016年2月启动第1次正式生物医学效能水平测试。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AMMSLTA)全程参与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最终成功获准首批OPCW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本文介绍了指定实验室建立的背景、申报条件,以及毒物分析实验室申报过程和经验体会。
关键词
化学毒剂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生物医学样品分析
指定实验室
Keywords
chemical
toxic
agents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analysis
of
biomedical
samples
designated
laboratory
分类号
R8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化学毒剂作用靶标发现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赵宝全
丁日高
王永安
孙曼霁
机构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文摘
化学毒剂袭击是恐怖袭击中易采用的方式之一,需采取快速检测并对损伤快速救治等一系列应对策略。近年来,模式生物斑马鱼在毒理学和药理学等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斑马鱼研究和应用平台为多种新型化学毒剂的发现及其相关治疗药物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策略。本文对斑马鱼在化学毒剂、潜在毒剂作用靶标发现及相关救治药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化学毒剂
斑马鱼
靶标发现
应对策略
Keywords
chemical
toxic
agents
zebrafish
target
discovery
coping
strategies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827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的声表面波化学毒剂传感器
6
作者
朱霁
高适
吉小军
左国民
韩韬
程振兴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出处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4052)
文摘
基于声表面波(SAW)技术的化学毒剂传感器在检测下限、响应速度以及减小温度、湿度交叉敏感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在SAW双端口谐振器上涂敷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提高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和灵敏度。通过建立Van Dyke模型,分析了敏感膜对SAW化学毒剂传感器Q值、插入损耗以及电路阻抗匹配的影响。利用谐振器代替延迟线,确保了器件具有插入损耗、高Q值的特点。实验证实,在谐振器的中心栅结构上涂覆聚合物可以减小粘弹性聚合物对谐振器插损、Q值以及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对设计的化学毒剂传感器进行了沙林毒剂检测实验,采用315MHz的SAW谐振器结合超支化聚合物膜,检测沙林气体浓度为5.0mg/m3。实验表明:这种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到600Hz/mg/m3,响应时间为50 s,恢复时间约为60 s。
关键词
声表面波
化学毒剂传感器
超支化聚合物
Keywords
surface
acoustic
wave(SAW)
chemical
toxic
agents
sensor
hyperbranched
polymer
分类号
TP212.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酶切保护PCR检测鱼肉中二吨恶英类化合物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丽
徐顺清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
出处
《华中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62-363,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377017)
文摘
目的探讨利用酶切保护PCR分析(EPM-PCR)检测鱼肉中二吨恶英类化合物(DLCs)的毒性当量(TEQs)的可行性。方法将2份1g鱼肉样本经过硝化、提取及净化步骤以后,采用EPM-PCR分析方法检测其中TEQs,并与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辩率质谱联用技术(HRGC-HRMS)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份鱼肉样本经酶切保护PCR分析得到的TEQs值分别是10.92pg/g和39.61pg/g,相当于HRGC-HRMS标准方法的2.91倍和3.68倍。结论EPM-PCR可作为有效的筛选鱼肉样本中DLCs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酶切保护PCR分析
二[口恶]英类化合物
毒性当量
Keywords
Exonuclease
protection
mediated-PCR
Dioxin-like
chemical
s
toxic
equivalency
quantity
分类号
R155.5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工装置毒物泄漏后果评价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东亮
蒋军成
张明广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55,45,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No.BE2008605)
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基金资助(No.39714005)
文摘
毒物泄漏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中毒死亡,而对于未死亡的人员,毒物泄漏则间接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导致人员操作失误,进而使装置失效泄漏,产生二次事故即间接事故连锁效应。基于泄漏源模型、气云扩散模型、人员死亡概率模型及人因失误理论提出化工装置毒物泄漏后果评价体系,获得了间接事故连锁效应概率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实例演示了该评价体系。
关键词
化工装置
毒物泄漏扩散
事故模型
人因失误理论
间接事故连锁效应
Keywords
chemical
equipment
toxic
release
and
diffusion
accident
models
human
error
theory
indirect
domino
effect
分类号
X937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省214个化工厂毒物危害调查
9
作者
王林
康忠玉
袁涛
张万友
黄伟
机构
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出处
《职业卫生与病伤》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共3页
文摘
四川省14个市(地、州)214个化工厂1986~1991年职业病患病率为0.19%,累计急性中毒495人次。9种毒物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0.01~37.20倍)。约有1/3的工厂未进行过健康体检和毒物浓度监测。根据化工厂职业危害和职业卫生服务的特点,提出了控制职业危害的建议。
关键词
化工厂
毒物接触
调查
职业危害
Keywords
chemical
factory
toxic
substance
exposure
hazard
survey
分类号
R135.1 [医药卫生—劳动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MEMS工艺的声表面波化学毒剂传感器
施云波
张洪泉
董新平
郭建英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化学毒性气体事故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及评价
李学军
《山东化工》
CAS
2003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的PID毒气检测系统设计
杨跃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获准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经验体会
杨志奎
张志伟
唐吉军
陈佳
郭磊
谢剑炜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化学毒剂作用靶标发现及应对策略
赵宝全
丁日高
王永安
孙曼霁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的声表面波化学毒剂传感器
朱霁
高适
吉小军
左国民
韩韬
程振兴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利用酶切保护PCR检测鱼肉中二吨恶英类化合物
李丽
徐顺清
《华中医学杂志》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化工装置毒物泄漏后果评价体系的探讨
孙东亮
蒋军成
张明广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四川省214个化工厂毒物危害调查
王林
康忠玉
袁涛
张万友
黄伟
《职业卫生与病伤》
北大核心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