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氟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应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董春玲 罗宏海 +1 位作者 张亚黎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5-1990,共6页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氟节胺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8
2
作者 杨成勋 张旺锋 +3 位作者 徐守振 随龙龙 梁福斌 董恒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72-1684,共13页
【目的】选用氟节胺复配型、缩节胺复配型2种化学打顶剂,研究田间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株型特征、冠层结构、群体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 【目的】选用氟节胺复配型、缩节胺复配型2种化学打顶剂,研究田间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株型特征、冠层结构、群体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45号)和主推品种(系)(中棉所50、45-21)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常规人工打顶的棉花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系)株高、株宽、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冠层不同部位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研究化学打顶技术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的棉花相比,化学打顶的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且喷药后生长量较大;株宽显著小于人工打顶处理,喷药后横向生长被明显抑制。化学打顶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高值持续期长,至初絮期(出苗后115 d)仍维持较高的值,与人工打顶的棉花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上、中部透光率较高,生育后期冠层下部漏光损失较小。化学打顶的棉花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且高值持续期长,至初絮期仍维持在16.04μmol·m^(-2)·s^(-1)以上,较人工打顶的棉花高出14.35%—36.3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群体呼吸速率在达到峰值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的棉花,峰值后与人工打顶的棉花无显著差异;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速率的比率高于人工打顶的棉花。化学打顶的棉花单株结铃多,其中氟节胺处理棉花产量高于人工打顶。【结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具有塑造株型、调节棉花冠层结构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时棉花冠层上、中部透光率大,改善了冠层中下部光环境,保证了冠层各部位均匀的光分布。化学打顶的棉花叶面积指数高且高值持续期长,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生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齐海坤 王赛 +13 位作者 徐东永 路正营 赵文超 郝延杰 张祥 李蔚 韩焕勇 汪江涛 王洪这 陈洪章 王林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5-437,共13页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以及南疆棉区的轮台、沙雅共10个地点开展试验,供试棉花品种(系)为当地主栽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在各地常规DPC系统化控技术的基础上,设早于人工打顶10 d(T1)、与人工打顶同期(T2)2个封顶时期,并设0、90、180、270 g·hm^-2 4个DPC剂量,以人工打顶为第一对照,以不打顶为第二对照。【结果】DPC化学封顶时期显著影响株高(河北邯郸、山东无棣和山东德州除外)和果枝数(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除外),表现为封顶早、控长作用强(植株较低,果枝数较少),封顶晚、控长作用弱(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河北河间和新疆石河子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平均株高不仅低于T2期,且分别较人工打顶低3.3 cm和4.6 cm。多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个左右,T2期增加较多,增加2.3~7.7。DPC封顶剂量越大,对株高的控长作用越强(湖北黄冈除外),中(180 g·hm^-2)、高剂量(270 g·hm^-2)DPC的株高在数个试验点甚至较人工打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水对照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4~8.3,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显著少于清水对照,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河北邯郸T2期DPC化学封顶后遇高温干旱,与人工打顶相比铃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点DPC化学封顶除个别处理外对产量无显著影响。DPC化学封顶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前的吐絮率和一次花率不低于人工打顶,对熟期无不利影响。【结论】初步判断棉花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生产中建议与人工打顶同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甲哌鎓 化学封顶 株高 果枝数 产量 熟期
下载PDF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康正华 赵强 +2 位作者 娄善伟 葛杰 张海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00-1208,共9页
【目的】比较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常规棉和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应用化学打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用金棉、土优塔、氟节胺、智控先锋、西域金杉、棉打顶等6种化学打顶,常规棉金丰905和杂交棉中抗2号2种棉... 【目的】比较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常规棉和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应用化学打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用金棉、土优塔、氟节胺、智控先锋、西域金杉、棉打顶等6种化学打顶,常规棉金丰905和杂交棉中抗2号2种棉花材料。共设置8个处理,其中6个化学打顶,1个未打顶对照和1个人工打顶。试验重复3次,收获期测定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差异及其产量差异。【结果】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在农艺性状方面均能降低株高,减少果枝数,缩短倒一至倒六果枝长度、叶柄长度,减小倒一至倒六主茎叶叶宽;在经济性状方面影响也明显,化学打顶剂与对照相比均能提高产量,与人工打顶效果无差异。其中化学打顶剂金棉增产最明显:中抗2号提高14.8%,金丰905提高20.41%。【结论】化学打顶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控制果枝数,提高产量;不同化学打顶剂对不同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影响有差异,应选用相应药剂和相应密度下的品种才能更好的发挥打顶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剂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北部棉区棉花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 被引量:29
5
作者 黎芳 王希 +7 位作者 王香茹 杜明伟 周春江 尹晓芳 徐东永 卢怀玉 田晓莉 李召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497-2510,共14页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应用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和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共包括6个独立试验。供试...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应用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和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共包括6个独立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国欣棉3号(GX3)、欣抗4号(XK4)、石抗126(S126)和欣试17(XS17)。DPC化学封顶技术分为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简称DPC)、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简称DPC+)相结合(简称DPC+DPC^+)两种方式,以在常规DPC化控基础上进行人工打顶(简称DPC+MT)为对照。【结果】2012和2013年花铃期(7—8月份)多雨,应用DPC化学封顶技术的棉株较高、新生果枝数较多,其中株高较DPC+MT增加10.6—12.3 cm,果枝数增加5.8—7.9台。2014年花铃期干旱少雨,DPC化学封顶的株高与DPC+MT相比无显著差异,新生果枝数不超过3台。DPC化学封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可发现2012年DPC+DPC^+的产量表现出降低趋势,且上部果枝成铃少、新生果枝成铃多,群体熟期有推迟现象。2013和2014年DPC+DPC^+的产量和熟期则与对照相当或略有增减。DPC+的应用时间(7月中旬至7月底)和剂量(750—1 500 m L·hm^(-2))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应避免在结铃盛期(7月底)应用大剂量DPC+(1 500 m L·hm^(-2)),以防延长后期棉铃的成熟。与DPC+DPC^+相比,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进行化学封顶在多雨年份或高密度下对棉株的控长强度较弱,而且存在减产风险。【结论】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基本可行,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气象因子和种植密度决定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还是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的应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北部棉区 棉花 缩节胺 化学封顶
下载PDF
棉花化学封顶对植株上部枝叶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娄善伟 赵强 +1 位作者 朱北京 魏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67,共6页
为探讨化学封顶剂的主要作用部位和效果,提高化学封顶效率,挖掘高产潜力。以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不同化学封顶剂量,通过用药前对上部主茎、果枝、叶片进行标记,研究化学封顶剂对棉花上部枝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封顶处理棉花最终... 为探讨化学封顶剂的主要作用部位和效果,提高化学封顶效率,挖掘高产潜力。以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不同化学封顶剂量,通过用药前对上部主茎、果枝、叶片进行标记,研究化学封顶剂对棉花上部枝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封顶处理棉花最终株高高于人工打顶处理5cm以上,但封顶剂剂量越大对株高抑制越明显。化学封顶剂抑制株高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上部主茎节间伸长,但对下部主茎节间伸长可能有促进作用。化学封顶标记的上部主茎直径相比人工打顶处理变小,果枝长度缩短,叶宽变窄,SPAD值有上升趋势,更利于通风透光和光合作用。棉花上部蕾铃数增加且增长速度加快,但最后成铃率不高。分析认为,化学封顶剂影响上部枝叶形态,使株型紧凑,蕾铃增多,但对最后成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封顶 枝叶形态 成铃率
下载PDF
新疆兵团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前新疆兵团棉区机械化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打顶作为棉花栽培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仍无法摆脱手工操作,成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限制因素。化学打顶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制延缓或抑制棉花顶尖的生长,从而达到调节营养生长... 目前新疆兵团棉区机械化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打顶作为棉花栽培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仍无法摆脱手工操作,成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限制因素。化学打顶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制延缓或抑制棉花顶尖的生长,从而达到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目的。目前新疆兵团用于棉花化学打顶整枝的药剂品种主要是氟节胺和甲哌鎓。加快制定出一套棉花化学打顶整枝药剂综合配套技术规程,对于显著提高兵团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扩大规模化种植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打顶 氟节胺 甲哌鎓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不同密度及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对棉花生长、产量和熟期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黎芳 杜明伟 +3 位作者 徐东永 陈谨 田晓莉 李召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2,共13页
为完善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的配套栽培措施,于2014和2016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进行试验。以欣试17为供试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6.0万、9.0万和12.0万株/hm2)和施氮(N)量(0、105和210kg/hm2)下研究增效缩节胺[25%甲哌鎓(1,1-... 为完善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的配套栽培措施,于2014和2016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进行试验。以欣试17为供试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6.0万、9.0万和12.0万株/hm2)和施氮(N)量(0、105和210kg/hm2)下研究增效缩节胺[25%甲哌鎓(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水剂,以下简称DPC+]化学封顶对棉花生长、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的株高增加4.5~7.5cm,果枝数增加2.5~2.6台,叶面积系数(LAI)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无明显变化,铃重增加,铃数略减少,熟期提前,产量无显著变化。随密度增加,棉花株高降低、果枝数减少、中下部果枝缩短、LAI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大。密度对产量和熟期的影响在2个年份不同,2014年(7月份干旱)密度不影响产量和熟期,2016年(7月份多雨)高密度降低产量、延长熟期。施N量不影响棉花生长和产量形成及熟期。此外,棉花LAI、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熟期均不受试验因素间(打顶方式、密度和施N量)互作的影响,说明密度和施N量不影响DPC+的化学封顶效果,即化学封顶技术对种植密度和施N量等配套栽培措施的要求可能并不苛刻,这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氮肥 增效缩节胺 化学封顶
原文传递
北疆植棉区滴灌量对化学打顶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守振 左文庆 +4 位作者 陈民志 随龙龙 董恒义 酒兴丽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5-355,共11页
【目的】探索滴灌量变化对化学打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选用氟节胺复配型和缩节胺复配型两种打顶剂,分别设3种不同滴灌量,通过测定不同处... 【目的】探索滴灌量变化对化学打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选用氟节胺复配型和缩节胺复配型两种打顶剂,分别设3种不同滴灌量,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棉花农艺性状、机采前脱叶效果及产量变化,分析不同滴灌量条件下棉花化学打顶株型变化及产量效应。【结果】打顶处理与滴灌量处理对棉花株高及果枝长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化学打顶×中滴灌量组合较化学打顶×高滴灌量组合株高平均降低6%,果枝长平均变短12%,产量差异不大;而较化学打顶×低滴灌量组合株高增加13%,果枝长平均增加14%,籽棉产量却增加7%。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之间脱叶率及杂叶率无显著差异,而较低的滴灌量可以加快化学打顶棉花的脱叶进程。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虽显著降低了上部果枝铃重,但对衣分及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喷施打顶剂后的2次灌水控制在中滴灌量(32 m3·667 m^(-2)),不仅可以调节化学打顶棉花的株型和脱叶进程,还可以在不降低籽棉产量的同时减少滴灌量,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滴灌量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氟节胺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戴翠荣 赵晓雁 +4 位作者 余力 王献礼 练文明 贺美球 王文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研究氟节胺在南疆棉区的封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配方的氟节胺按时间梯度设置5个处理。定点跟踪调查棉花生长特性。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 【目的】研究氟节胺在南疆棉区的封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配方的氟节胺按时间梯度设置5个处理。定点跟踪调查棉花生长特性。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喷施氟节胺后棉株高于人工打顶,果枝数明显多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6月20日喷施第一次,7月10日喷施第二次和6月25日喷施第一次,7月15日喷施第二次在南疆棉区较为合理。【结论】喷施氟节胺能有效抑制棉花顶端生长,达到封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产量
下载PDF
增效缩节安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茎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安静 黎芳 +2 位作者 周春江 田晓莉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37-1843,共7页
缩节安(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增效DPC (DPC+,25%水剂)助剂中的成分能对植物幼嫩组织表面形成轻微伤害,实践证明其可实现棉花化学封顶、起到替代人工打顶的作用。为探究DPC+... 缩节安(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增效DPC (DPC+,25%水剂)助剂中的成分能对植物幼嫩组织表面形成轻微伤害,实践证明其可实现棉花化学封顶、起到替代人工打顶的作用。为探究DPC+作用机制,本试验于2015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棉花盛花期后(7月24日)应用DPC+(1125 mL hm–2)对棉花主茎生长和顶芽解剖结构、氧化还原状态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同期喷施清水)相比, DPC+处理后棉花株高降低,白花以上节位(nodes above the last white flower, NAWF)更早降到5;处理后3 d即可观察到主茎生长点较对照扁平,生长点的纵横比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后6 h棉花顶芽的O2-、H2O2和MDA含量高于对照,而开花相关基因GhSPL3和GhV1及顶端分生组织相关基因GhREV3的表达量则低于对照。化学封顶剂DPC+可引起棉株顶芽的短期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与主茎生长点发育和花芽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延缓棉株生长和花芽的产生,实现化学封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增效缩节安 化学封顶 顶芽解剖结构 氧化还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南疆棉区棉花利用氟节胺打顶技术试验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国军 李克富 彭延 《棉花科学》 2014年第2期23-25,共3页
为探讨南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以减轻棉花栽培的劳动强度,作者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利用烟草抑芽剂氟节胺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氟节胺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棉... 为探讨南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以减轻棉花栽培的劳动强度,作者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利用烟草抑芽剂氟节胺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氟节胺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棉株的生长;其产量略低于对照,株高高于对照,果枝层数增加,但空果枝数、脱落数增多;绒长变短,不孕籽率增多,单铃重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棉区 棉花 氟节胺 化学打顶 光合速率
下载PDF
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于可可 杜明伟 +7 位作者 张祥 朱烨倩 李水清 陈舫 羿国香 李亚兵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应用增效缩节胺(25%DPC水剂,简称DPC+)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大丰、安徽宿松和湖北武汉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化学封顶时期(人工打顶...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应用增效缩节胺(25%DPC水剂,简称DPC+)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大丰、安徽宿松和湖北武汉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化学封顶时期(人工打顶同期、人工打顶后5 d)和封顶剂DPC+剂量(750,1 125,1 500 m L·hm^-2)对麦(油)后直播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处理的株高和果枝数增加(最多分别增加21.6 cm和4.8个),中部和上部果枝(尤其是上部果枝)缩短,除个别点次外果节数不受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学封顶处理的产量多与人工打顶相当,低剂量DPC+处理的产量在降水量大的年份有一定程度下降,化学封顶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结论】应用DPC+对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进行化学封顶有较好的可行性,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参数、建立稳发稳长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麦(油)后直播棉 化学封顶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潭刚 马丽 +6 位作者 李克富 王冀川 李慧琴 吉光鹏 郝全有 崔建强 胡宝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6,共7页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过程中人工封顶耗时、低效、高成本的问题,探讨种植密度与封顶方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互作效应,分析化学封顶代替人工封顶的可行性,无疑将对实现棉花的全程机械化、减少劳动量和降低种植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过程中人工封顶耗时、低效、高成本的问题,探讨种植密度与封顶方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互作效应,分析化学封顶代替人工封顶的可行性,无疑将对实现棉花的全程机械化、减少劳动量和降低种植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封顶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简化栽培的技术内容之一,其对不同群体棉株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以419为材料,开展裂区设计试验,密度为主区,设9万株/hm^2、18万株/hm^2和27万株/hm^2三个水平;封顶方式为副区,设不封顶、人工封顶和化学封顶共3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封顶方式的效应,分析化学封顶代替人工封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封顶方式下,随密度增加,生殖器官干重运转率和LAI有所增加,但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降低,株高则变化不大。在相同密度下,封顶方式对单株叶面积、LAI及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封顶处理的株高较不封顶处理降低4.90~6.46 cm,生殖器官干重运转率、收获指数、衣分和产量分别提高6.33~9.47个百分点、0.03~0.05个百分点、0.03~1.01个百分点和529.56~301.42 kg/hm^2。与人工封顶相比,虽然化学封顶的单株叶面积、LAI、株高和单株干重分别提高0.01 m2、0.11、1.56 cm、1.80g/株,生殖器官干物质转运率、收获指数、衣分和产量分别降低3.14个百分点、0.03、0.42个百分点和228.14 kg/hm^2,但各性状间差异不显著。各性状受密度与封顶方式互作的影响较小。以上说明封顶是优化棉花生长、保证产量的关键措施,而化学封顶具有类似人工封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化学封顶 生长性状 产量
原文传递
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及评价指标筛选 被引量:11
15
作者 祝令晓 刘连涛 +5 位作者 张永江 孙红春 张科 白志英 董合忠 李存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152-4163,共12页
【目的】株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棉花的栽培适应性和产量等有着巨大影响。研究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相关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化学封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15—201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以黄河流域大面... 【目的】株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棉花的栽培适应性和产量等有着巨大影响。研究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相关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化学封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15—201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以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的冀棉863和农大棉601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产量构成及株高、茎粗、果枝数等株型相关指标,开展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处理的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不打顶处理,冀棉863和农大棉601在化学封顶处理下的籽棉产量比不打顶处理分别提高了7.19%和6.18%。与不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节间数、果枝数、果节数,显著增加了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主茎的节间长度和上部果枝长度。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可通过株高和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来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效果。【结论】化学封顶可显著调控棉花的营养生长,且与人工打顶相比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株高和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可作为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效果的最佳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 人工打顶 化学封顶 产量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土优塔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农艺性状及经济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兵 王静 +4 位作者 王刚 张国蕾 张素宣 李小刚 李宪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996,共6页
【目的】研究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化学打顶技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主栽棉花品种金垦5-6和新陆早62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于20... 【目的】研究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化学打顶技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主栽棉花品种金垦5-6和新陆早62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于2013~2014年开展不同打顶时间(2013年为7月5日和7月15日,2014年为7月10和7月20日)、不同浓度(450、600、750、900和1050 mL/ha)土优塔打顶剂的棉花打顶对比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喷施土优塔打顶剂后,棉株顶心内缩,停止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株高继续增长;多数化学打顶处理棉株叶龄数、果枝数和单铃重较对照增加,单铃数有增有减,衣分略微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有增有减。其中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数增加2.00~4.00个,果枝数增加2.00~4.00台;2013年籽棉产量增加332~1014 kg/ha,皮棉产量增加124~377 kg/ha。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对棉花绒长影响较明显,对马克隆值、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成熟系数和纺织参数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较好,且对棉花品质基本无影响,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农艺参数 产量 纤维品质 新疆
下载PDF
北疆棉区滴水量对化学打顶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守振 杨延龙 +2 位作者 陈民志 董恒义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8-997,共10页
【目的】研究化学打顶剂与水分对棉花的交互效应,分析不同滴水量对化学打顶棉花冠层特征、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选用氟节胺复配型和缩节胺复配... 【目的】研究化学打顶剂与水分对棉花的交互效应,分析不同滴水量对化学打顶棉花冠层特征、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选用氟节胺复配型和缩节胺复配型两种打顶剂,于喷施打顶剂后的两次灌水分别设高滴水量(常规灌量)、中滴水量(85%常规灌量)和低滴水量(70%常规灌量)3种不同滴水量。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各部位透光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不同滴水量条件下,化学打顶棉花的群体冠层特征、光分布、物质分配及产量变化。【结果】中滴水量处理下,化学打顶棉花群体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增加了光合面积。冠层开度适宜,光分布合理,冠层不遮蔽,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且提高了物质向上部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且相对于高滴水量处理灌量较少,减少了灌溉成本;相对于低滴水量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结论】喷施打顶剂后的两次灌水控制在中滴水量(32 m^3/667 m^2)可以优化化学打顶棉花冠层结构、促进光合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充分发挥膜下滴灌节水、增效和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滴水量 冠层结构 物质分配 产量
下载PDF
DPC^+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下棉花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时晓娟 韩焕勇 +3 位作者 王方永 郝先哲 高宏云 罗宏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6-1429,共14页
在北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棉花对不同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DPC+,25%甲哌鎓(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水剂]化学封顶效应的响应,以新陆早53号为试验材料,在150(N1)、300(N2)和450(N3)kg hm^-2施氮水平下,以人工打顶(P0)为对... 在北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棉花对不同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DPC+,25%甲哌鎓(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水剂]化学封顶效应的响应,以新陆早53号为试验材料,在150(N1)、300(N2)和450(N3)kg hm^-2施氮水平下,以人工打顶(P0)为对照,研究DPC+剂量[450(P1)、750(P2)和1050(P3)mL hm^-2]对棉花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DPC^+剂量下,随施氮量增加,Chl、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殖器官干物质(RODM)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量下,上述参数因DPC+剂量不同呈不同变化趋势,其中N1水平下以P1处理、N2水平下以P2处理、N3水平下以P3处理表现出较高的RODM、Chl、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NPQ)。DPC^+与施氮量互作表现为,与其他处理相比,Chl、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ФPSII、ETR、RODM在N2P2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5.52%、29.39%、27.97%、36.77%、23.28%、23.55%、8.41%~22.24%,NPQ降低了34.54%。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累积和Chl、LA、Pn、Gs、ФPSII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喷施DPC+(750 mL hm^-2)条件下,适量追施氮肥(300 kg hm^-2)能改善棉花光合性能,在增加干物质累积的基础上,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氮量 DPC^+ 化学封顶 干物质累积
下载PDF
3种打(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株型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雪琴 赵强 +3 位作者 田立文 李江余 马春梅 田阳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97-1803,共7页
为了比较滴灌条件下,不同打(封)顶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差别,探讨随水滴施化学封顶的可行性。以‘新陆早67’为材料,在新疆库尔勒和什力克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叶面喷施缩节胺、人工打顶、随水滴施缩节胺+调环酸钙+胺鲜酯。结果表... 为了比较滴灌条件下,不同打(封)顶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差别,探讨随水滴施化学封顶的可行性。以‘新陆早67’为材料,在新疆库尔勒和什力克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叶面喷施缩节胺、人工打顶、随水滴施缩节胺+调环酸钙+胺鲜酯。结果表明,人工打顶的株高最低,较叶面喷施和随水滴施处理分别降低3.64%、11.20%,外围铃比例最高达21.87%。叶面喷施缩节胺可塑造较好的株型结构,株宽较人工打顶和随水滴施处理降低8.82%、3.62%;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较人工打顶和随水滴施处理增加9.89%、21.95%;促进棉花源器官的物质输出,蕾铃占比最高达52.27%。随水滴施化学封顶可以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并合理分配棉铃的时空分布,其伏桃比例最高达79.17%,内围铃比例较人工打顶显著增加18.87%;干物质积累得到提高,其蕾铃干质量的积累量最高达32.99 g。综上所述,化学封顶能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打顶,叶面喷施缩节胺处理能塑造紧凑的株型,促进光合产物由源器官向库器官的运移,有利于蕾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随水滴施化学封顶能够有效的协调棉花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同时能通过促进棉花后期发育建立较大的群体,有增产潜力,通过随水滴施进行化学封顶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人工打顶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Flumetralin and 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 alter light distribution in cotton canopies by optimizing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leaves and bolls 被引量:8
20
作者 LIANG Fu-bin YANG Cheng-xun +3 位作者 SUI Long-long XU Shou-zhen YAO He-sheng ZHANG Wang-f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777-1788,共12页
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are frequently used to adjust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how PGRs affect plant morphology,light distributio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 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are frequently used to adjust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how PGRs affect plant morphology,light distributio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aves and bolls within the cotton canopy.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Shihezi(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in 2014 and 2015.The experiment included two PGR treatments:(i)flumetralin(active ingredient(a.i),N-N-ethy)-2,6-dinitro-4-aniline and(i)mepiquat chloride(ai,1-dimethyl-piperidiniuchloride)plus flumetralin.No PGR(manual topping)wa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treatment.The chemically-topped plants were taller and had more main stem internodes than the manually-topped plants.Furthermore,the PGR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ength of fruiting branches in the upper canopy,resulting in a more compact canopy.The maximum leaf area index was signifcantly greater in the chemically-topped treatment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In particular,the PGRs increased leaf area index by 25%in the upper canopy.The leaf area duration was also longer in the chemically-topped treatments than in the control.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chemically-topped treatments increased canopy diffuse non-interceptance by 35.75%in the upper canopy layer,while reducing the fraction of intercep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by 14.45%in the upper canopy layer.Light transmittanc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canopy layers was greater in the chemically-topped treatments than in the control,which increased boll numbers in both the upper canopy and the middle canopy.However,the chemically-topped treatments resulted in less light-leakage through the lower canopy layer during the late growth stages,which ha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boll numbers in the whole canopy.In summary,the PGRs optimized canopy shape,light distributio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olls and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chemical topping leaf spatial distribution light distribution boll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