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负荷及其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04
1
作者 王庭健 苏睿 +3 位作者 金相灿 夏忠林 林漪 方世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2-19,共8页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化学形态和负荷量:通过模拟实验深入研究了溶解氧、pH值、温度、扰动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影响.进而得出磷释放速率.并对pH值影响作出校正,计算出沉积...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化学形态和负荷量:通过模拟实验深入研究了溶解氧、pH值、温度、扰动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影响.进而得出磷释放速率.并对pH值影响作出校正,计算出沉积物中磷对湖水释放量,为玄武湖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化学形态 释放规律 水质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6
2
作者 韩沙沙 温琰茂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综述了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形态分为水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有机磷等 7种 ,其分布取决于各形态磷的性质。磷释放受 7种因素影响 ,厌氧、高 pH或低 pH值、高温... 综述了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形态分为水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有机磷等 7种 ,其分布取决于各形态磷的性质。磷释放受 7种因素影响 ,厌氧、高 pH或低 pH值、高温、扰动、生物活动、底泥与水体含磷量的浓度差值以及钙质沉积物组分等因素均能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化学形态 释放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化肥对保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磊 苏文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38,共2页
氮磷钾肥料对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各种肥料浓度的增加 ,高吸水树脂吸水率下降 ,各种肥料对高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影响的顺序为 :尿素 <氯化钾 ,硝酸铵 <硫酸铵 ,硫酸钾 <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 <过... 氮磷钾肥料对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各种肥料浓度的增加 ,高吸水树脂吸水率下降 ,各种肥料对高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影响的顺序为 :尿素 <氯化钾 ,硝酸铵 <硫酸铵 ,硫酸钾 <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 <过磷酸钙。研究认为 :高吸水树脂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 ,受水中离子的破坏而改变吸附能力 ,其在肥料的存在下的吸水行为可用聚电解质吸水膨胀的热力学理论加以解释。尿素属于非电解质肥料 ,对高吸水树脂吸水率影响较小。树脂在用于农田栽培时 ,可与尿素和低浓度的钾氮素肥料混用 ,尽量避免和电离性强的肥料高浓度混合使用。按丙烯酸∶肥料为 2 0∶1合成了肥料复合型高吸水树脂 ,吸水倍率为 4 0 0g/g左右 ,其中所复合的肥料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高吸水树脂 复合树脂 吸水性能
下载PDF
水稻秸秆钾与化肥钾释放与分布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继福 任涛 +3 位作者 鲁剑巍 丛日环 李小坤 马晓晓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通过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水稻秸秆钾和化肥钾在水-土体系中的释放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施用水稻秸秆钾300 mg/kg处理,表层水溶液pH经历了一个弱酸化到弱碱化的过程,而化肥钾的施用则降低了表层水溶液的pH。稳定态时... 通过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水稻秸秆钾和化肥钾在水-土体系中的释放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施用水稻秸秆钾300 mg/kg处理,表层水溶液pH经历了一个弱酸化到弱碱化的过程,而化肥钾的施用则降低了表层水溶液的pH。稳定态时相关分析表明,pH与水稻秸秆钾用量正相关(R2=0.938**),与化肥钾负相关(R2=0.993**)。试验开始当天外加300 mg/kg化肥钾处理表层水溶液钾浓度达到最大值,为50.64 mg/L,随后呈下降趋势。5天时土壤缓效钾含量达到最大值414.51 mg/kg,并保持相对稳定,而速效钾钾含量继续升高,25天后变化较小。外加300 mg/kg水稻秸秆钾处理表层水钾浓度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为52.70 mg/L,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时期时,秸秆钾处理表层水溶液钾含量高于化肥钾处理。不同钾素用量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mg/kg时,两种来源钾主要以交换态钾存在,其次是水溶态钾;随着钾素用量的增加,钾离子被土壤固定,且在等量条件下,水稻秸秆钾处理的交换态钾比例高于化肥钾处理,而非交换态钾所占比例则相反。因此,在一定钾素用量范围内,土壤对秸秆钾和化肥钾的固定没有显著差异,而当用量超过阈值时,秸秆的投入会降低土壤对钾素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钾 化肥钾 释放 分布 室内模拟
下载PDF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洋 牛璋彬 +3 位作者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75-2279,共5页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水源更换 化学稳定性 铁释放
下载PDF
解堵综合配套技术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伟林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1期70-71,共2页
在调查分析孤东油田不同堵塞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的堵塞类型。推广应用了振荡解堵技术、聚合物化学解堵技术、液力割缝解堵技术、脉冲解堵技术等多种解堵技术,来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堵塞问题。这些解堵技术现场应用44井次,成功37井... 在调查分析孤东油田不同堵塞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的堵塞类型。推广应用了振荡解堵技术、聚合物化学解堵技术、液力割缝解堵技术、脉冲解堵技术等多种解堵技术,来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堵塞问题。这些解堵技术现场应用44井次,成功37井次,成功率达84.1%,累积增油20 520 t,表明这些解堵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堵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 振荡解堵 化学解堵 液力割缝 脉冲解堵
下载PDF
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释放机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江涛 刘小波 +3 位作者 韦秋莲 李锐 高磊 陈建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3-1200,共8页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形态特征,选取Cu、Zn、Cd进行了温度、盐度和p H三因子控制下的单因素和正交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2.99、520.33、204.74、3.17、57.35和27.06mg?kg^(-1),其中,Cd、Cu、Zn和Pb含量显著超过广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56.60、18.41、11.00和5.69倍,Cd的富集效应最明显。Cr和Ni为低污染水平,Zn、Pb和Cu为中-重度污染水平,Cd达到极严重污染水平;Cd的污染贡献率极高,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了极高水平。Cu、Zn、Pb、Cd、Cr和Ni的弱酸溶解态所占比例均低于0.10%,但生物有效态含量分别占总量的68.06%、54.61%、45.51%、18.55%、30.05%和29.13%;Zn和Cu的含量达到了中-重度污染水平,较高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可能对生物产生较大潜在危害。沉积物样品中Cu、Zn、Cd的释放量随着上覆水温度、盐度的升高及p H的降低而增大,Cd的释放受温度和p H的影响较低;3种因子对Cu和Cd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温度>p H,对Zn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pH>温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湖水库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化学形态 释放机制 长湖水库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草菇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晓东 宋泽 +3 位作者 冯涛 宋诗清 孙敏 姚凌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以草菇子实体为研究对象,以可溶性糖及糖醇、有机酸、5’-核苷酸、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子质量分布为指标,研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和酶解3种处理方法对草菇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煮制备液可溶性糖及糖醇的总量显著降低... 以草菇子实体为研究对象,以可溶性糖及糖醇、有机酸、5’-核苷酸、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子质量分布为指标,研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和酶解3种处理方法对草菇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煮制备液可溶性糖及糖醇的总量显著降低,高压蒸煮制备液可溶性糖及糖醇的总量和原液基本相同,而酶解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和原液相比,常压蒸煮和高压蒸煮提取后有机酸总量显著增加,而复合酶解制备液有机酸总量显著降低;3种处理方法作用后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有所增加,以高压蒸煮增加最显著,同时高压蒸煮制备液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以及苦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常压蒸煮和高压蒸煮制备后,大于3 000 Da组分的含量有所减少,高压蒸煮制备液中小于3 000 Da的组分含量最多,是制备呈味肽的重要来源。因此,不同处理方法对草菇呈味物质的释放有着明显差异,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呈味物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基本成分 提取方法 呈味物质 释放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中铜和镉的形态分布及释放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露露 范玉超 +4 位作者 张雪 王秋雅 胡龙龙 李辉婷 崔红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48-2155,共8页
由于目前缺乏对生物质原料来源的管控办法,极有可能用产自受污染农田土壤的秸秆制备出具有高重金属含量的生物炭,因此,研究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特性对于防控生物炭应用产生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别采集江西省... 由于目前缺乏对生物质原料来源的管控办法,极有可能用产自受污染农田土壤的秸秆制备出具有高重金属含量的生物炭,因此,研究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特性对于防控生物炭应用产生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别采集江西省贵溪铜冶炼厂周边九牛岗污染区和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清洁区种植的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分别记为“九牛岗生物炭”和“红壤站生物炭”),分析两种生物炭中Cu、Cd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考察不同固液比及pH对生物炭中Cu、Cd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的总量(以w计)分别为119.99、3.83 mg kg,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19.50、0.96 mg kg).尽管九牛岗生物炭中w(酸溶态Cu)、w(酸溶态Cd)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但在形态分布上,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主要为相对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二者占比分别为80.3%、76.7%,高于红壤站生物炭(二者占比分别为53.2%、48.0%).高固液比和低pH可有效增加两种生物炭中Cu、Cd的浸出毒性,其中,九牛岗生物炭在固液比为1∶20和1∶60时,浸出液中ρ(Cu)、ρ(Cd)均超过GB 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限值.动力学及累积释放试验表明,两种生物炭中的部分Cu、Cd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而后逐渐平稳并有上升趋势,且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释放量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研究显示,来自污染区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Cu、Cd活性显著高于清洁区生物炭,具有更高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化学形态 释放 环境风险
下载PDF
释放不同化学物质对电离层扰动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勇 时家明 袁忠才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9,共7页
在电离层F区释放氢(H_2)、水(H_2O)、二氧化碳(CO_2)、六氟化硫(SF_6)、三氟溴甲烷(CF_3Br)、羰基镍(Ni(CO)_4)可以损耗局域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形成电子空洞,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释放物质的气态分子与电离层之间的离子化学反... 在电离层F区释放氢(H_2)、水(H_2O)、二氧化碳(CO_2)、六氟化硫(SF_6)、三氟溴甲烷(CF_3Br)、羰基镍(Ni(CO)_4)可以损耗局域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形成电子空洞,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释放物质的气态分子与电离层之间的离子化学反应.在电离层人工主动扰动实验中,应根据发射成本和扰动效果对释放物质进行选择.通过热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比较了上述6种物质对电离层的扰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6种物质中水的气化率最低,约为19%,其余5种物质都在60%以上,选择密度小的物质,例如H_2和CO_2,可以有效降低发射成本.另外,扩散较慢且化学反应较快的物质,例如SF_6和Ni(CO)_4,能够使得电离层电子密度减少得更多,并且受扰动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释放 电离层扰动 热力学特征 气化率 有限元模拟 扩散过程 电子空洞
下载PDF
电离层中释放六氟化硫效应的三维精细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海生 许正文 +5 位作者 吴振森 冯杰 吴健 徐彬 徐彤 胡艳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61-271,共11页
传统的六氟化硫电离层释放效应研究,一般建立的是点源释放模型,仿真结果精度有限.本文开展了电离层中释放六氟化硫的三维精细效应研究,在释放物扩散方程中加入了运载器飞行速度和姿态、释放物释放速度和流量、热层风场等参量对释放物扩... 传统的六氟化硫电离层释放效应研究,一般建立的是点源释放模型,仿真结果精度有限.本文开展了电离层中释放六氟化硫的三维精细效应研究,在释放物扩散方程中加入了运载器飞行速度和姿态、释放物释放速度和流量、热层风场等参量对释放物扩散过程的影响;在等离子体扩散方程中考虑了地磁倾角和沿场扩散项对人工扰动结构等关键参数的影响,将二维等离子体扩散方程扩展到三维.同时,采用射线追踪方法,研究电离层人工扰动结构对短波传播路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电离层的动力学过程、电离层不均匀体的生成机制和演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化学物质释放 六氟化硫 效应
下载PDF
pH值对化学-生物混合污泥厌氧发酵释磷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丽丽 李咏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0-657,共8页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常见化学磷(AlPO4和FePO4)沉淀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化学磷分别与剩余活性污泥(即生物污泥)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化学磷和生物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纯水中,AlPO4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能释出部分磷,...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常见化学磷(AlPO4和FePO4)沉淀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化学磷分别与剩余活性污泥(即生物污泥)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化学磷和生物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纯水中,AlPO4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能释出部分磷,FePO4只在强碱条件下才能溶解释磷.在(35±1)℃,不同pH值下将含Al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时,强酸性厌氧发酵能释出较多的化学磷,但微生物活性被抑制,不利于发酵产酸;碱性发酵(pH=10-11)能释出28%-55%的化学磷,43%-49%的生物磷,总释磷量比中性条件下高17.5%-62.7%,同时利于发酵产酸,维持pH 10和11时产酸量分别比中性条件高233%和117%;对于含Fe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中性条件下即能释放FePO4中40%的磷和生物污泥中50%的磷,释磷量高于pH=11的碱性厌氧发酵释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磷 混合污泥 厌氧发酵 释磷 PH值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Kinetic Models in Describing Soil Potassium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Potassium Extracted by Chemical Methods 被引量:8
13
作者 A. R. HOSSEINPUR H. R. MOTAGHI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82-492,共11页
Potassium (K)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in soi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upplying available K. Information on K-release characteristics in soils of central Iran is limit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 Potassium (K)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in soi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upplying available K. Information on K-release characteristics in soils of central Iran is limit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K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s of K release rate constants with K extracted by different chemical methods in surface soils of ten calcareous soils of central Iran. The kinetics of K release in the soils was determined by successive extraction with 0.01 mol L-1 CaC12 in a period of 2-2017 h at 25±1℃. Soil K was extracted by distilled water, 0.5 mol L-1 MgNO3, 0.002 mol L-1 SrC12, 0.1 mol L-1 BaC12, 0.01 mol L-1 CaC12, 1 mol L-1 NaC1, 1 mol L-1 boiling HNO3, 1 mol L-1 NH4OAC, Mehlich 1, 0.002 mol L-1 SrC12 + 0.05 mol L-1 citric acid, and ammonium bicarbonate-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AB-DTPA). A plot of cumulative amounts of K released showed a discontinuity in slope at 168 h. Thus, two equations were applied to two segments of the total reaction time (2-168 and 168-2 017 h). Cumulative amounts of K released ranged from 55 to 299 mg kg-1 in 2-168 h and from 44 to 119 mg kg-1 in 168-2 017 h. Release kinetics of K in the two time segments conformed fairly well to parabolic diffusion, simplified Elovich, and power function models. There was a wide variation in the K release rate constants. Increasingly higher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oil K were extracted by distilled water, Mehlich 1, SrC12, CaC12, SrC12 + citric acid, AB-DTPA, MgNO3, NaCI, NH4OAc, BaCI2, and HNO3. Potassium release rate consta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K extra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two reaction time segments can help to estimate the K-supplying power of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extraction calcareous soils mathematical modeling release rate constant time segments
原文传递
中性气体释放人工产生气辉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文耿 古士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5,共5页
电离层中分子性的离子与电子的复合要比氧离子与电子的辐射性复合快得多,因此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和空间等离子体主动实验中主动释放的中性气体会对电离层有很大的影响,这么大的电离层扰动现象在过去的实验中经常可以观测到,根据中性... 电离层中分子性的离子与电子的复合要比氧离子与电子的辐射性复合快得多,因此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和空间等离子体主动实验中主动释放的中性气体会对电离层有很大的影响,这么大的电离层扰动现象在过去的实验中经常可以观测到,根据中性气体在热层背景中的扩散方程,考虑电离层F区主要的离子化学反应,研究了H2,H2O和CO2气体在电离层高度上的扩散过程和电离层对所释放气体的响应,计算了气辉的体发射系数和发射强度.结果表明,中性气体在电离层高度上扩散非常迅速,在F区的一些高度上,主要正离子成分由O+ 转变为其他分子离子,且在释放过程中伴随气辉发射,发射气辉的波长和特征与释放物质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释放 电离层F区 扩散 气辉
下载PDF
不同来源畜禽粪中磷铜锌化学形态及释放潜力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章明奎 顾国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对分别采自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牛粪、猪粪、鸡粪等6种畜禽粪的化学组成分析表明,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磷、铜和锌含量明显高于农户散养的相应畜禽粪,而磷素含量一般是鸡粪>猪粪>牛粪;畜禽粪中磷、铜和锌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 对分别采自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牛粪、猪粪、鸡粪等6种畜禽粪的化学组成分析表明,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磷、铜和锌含量明显高于农户散养的相应畜禽粪,而磷素含量一般是鸡粪>猪粪>牛粪;畜禽粪中磷、铜和锌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具较高的生物有效性;畜禽粪中可提取态磷、铜和锌占总磷、铜和锌的比例一般是规模化养殖场的高于农户散养。用去离子水连续提取表明,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水可提取的磷、铜和锌的浓度及其占总含量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农户散养畜禽粪。结果表明,与农户散养的畜禽粪相比,农田施用由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更易导致磷、铜和锌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 养殖场 农户散养 铜和锌 化学形态 释放潜力
下载PDF
大容量热化学吸附储热原理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廷贤 李卉 +1 位作者 闫霆 王如竹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储能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调配能量供给与需求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匹配关系,传统显热储存技术和相变潜热储存技术的储热密度一般在100~200kJ/kg,储热能力较低不利于规模化应用.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固-气化学... 储能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调配能量供给与需求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匹配关系,传统显热储存技术和相变潜热储存技术的储热密度一般在100~200kJ/kg,储热能力较低不利于规模化应用.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固-气化学反应的大容量热化学吸附储热方法,利用吸附工质对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热能与化学吸附势能的相关转化实现热量的储存和释放,具有高效储热的显著优点.采用4种典型温区的吸附储热工质对为例进行了热化学吸附储热热力循环特性及工作性能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温区吸附储热工质对(50~280℃)的热化学物性参数、储热温度、储热密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实现不同温度品位的热量储存.结果表明:热化学吸附储热技术的反应盐储热密度高达2000 kJ/kg以上,其储能密度约为传统显热储存技术和相变潜热储存技术的10~20倍,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容量、高性能储热方法,该新技术可为规模化工业储热应用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吸附 化学反应 热量储存 热量释放 热力循环 储热密度
下载PDF
化学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及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波 陶明清 +2 位作者 吴春笃 储金宇 黄卫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7-89,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化学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及其设计实例,与Phostrip侧流除磷工艺相比,其工艺优势在于所有污泥均经释磷和厌氧选择处理,通过化学沉积释放的磷,从而消除了在污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磷释放回到污水处理系统的问题;所有回流污...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化学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及其设计实例,与Phostrip侧流除磷工艺相比,其工艺优势在于所有污泥均经释磷和厌氧选择处理,通过化学沉积释放的磷,从而消除了在污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磷释放回到污水处理系统的问题;所有回流污泥经厌氧选择处理,含有较高浓度聚磷菌类微生物,从而具有较高的除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除磷 化学沉淀 厌氧选择 磷释放
下载PDF
化学物质SF_6和H_2O释放扰动电离层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四成 方涵先 +1 位作者 杨升高 翁利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64-2469,共6页
基于包含扩散方程和离子化学反应方程.的化学物质释放二维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比较了两类性质不同的气体(SF6和H2O)的扰动特性,结果表明:1)与H2O相比,SF6的扩散速度较慢,反应速率较快,对电离层影响的程度和区域... 基于包含扩散方程和离子化学反应方程.的化学物质释放二维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比较了两类性质不同的气体(SF6和H2O)的扰动特性,结果表明:1)与H2O相比,SF6的扩散速度较慢,反应速率较快,对电离层影响的程度和区域更大更广,更能有效地造成电离层"空洞";2)10kg的H2O,SF6,H2和CO2分别在电离层高度释放,在10min内SF6对电离层临界频率的影响幅度最大,H2O,H2和CO2的影响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释放 电离层人工改变 临界频率
下载PDF
A new method of inhibiting pollutant release from source water reservoir sediment by adding chemical stabilization agents combined with water-lifting aerator 被引量:5
19
作者 Beibei Chai Tinglin Huang +1 位作者 Weihuang Zhu Fengying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977-1982,共6页
Source water reservoirs easily become thermally and dynamically stratified. Internal pollution released from reservoir sediments is the main caus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To mitigate the internal pollution more eff... Source water reservoirs easily become thermally and dynamically stratified. Internal pollution released from reservoir sediments is the main caus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To mitigate the internal pollution more effectively, a new method, which combined chemical stabilization with water lifting aerator (WLA)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and its effciency in inhibiting pollutant release was studied by controlled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new method can inhibit pollutant release from sediment effectively. The values of mean effciency (E) in different reactors 2#–5# (1# with no agent, 2# 10 mg/L polymeric aluminum chloride (PAC) was added, 3# 20 mg/L PAC was added, 4# 30 mg/L PAC was added, 5# 20 mg/L PAC and 0.2 mg/L palyacrylamide (PAM) were added) for PO43- were 35.0%, 43.9%, 50.4% and 63.6%,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PAC concentration was, the better the inhibiting effciency was, and PAM addition strengthened the inhibiting effciency significantly. For Fe2+,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E for the reactors 2#–5# were 22.9%, 47.2%, 34.3% and 46.2%, respectively. The inhibiting effect of PAC and PAM on Mn release remained positive for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about 10 days, and was not so effective as for PO43- and Fe2+. The average effciencies in inhibiting the release of UV254 were 35.3%, 25.9%, 35.5%, 38.9% and 39.5% for reactors 2#–5#, respectively. The inhibiting mechanisms of the agents for different pollutants varied among the conditions and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eservoir chemical stabilization water lifting aerator (WLA) phosphate release coagulants PAC and PAM
原文传递
马铃薯微型薯休眠破除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芳 杨元军 +4 位作者 董道峰 马伟清 陈广侠 马蕾 王培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以山东省的主栽品种鲁引一号的微型薯为材料,探讨了赤霉素、Rindite、BE三种化学物质对破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BE、Rindite、赤霉素都可以显著的缩短休眠期,发芽时间较空白处理保持不变或者上升。BE和Rindite的催芽速度优... 以山东省的主栽品种鲁引一号的微型薯为材料,探讨了赤霉素、Rindite、BE三种化学物质对破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BE、Rindite、赤霉素都可以显著的缩短休眠期,发芽时间较空白处理保持不变或者上升。BE和Rindite的催芽速度优于赤霉素,BE最高可降低休眠强度18 d,Rindite最高可降低休眠强度26.5 d,赤霉素只能降低8.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化学物质 休眠破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