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保存下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卢双舫 薛海涛 钟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利用国内外业已报道的有机质成油和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在地史条件下的净成油剖面 (有机质成油—油成气耗油 ) ,由此评价了液态油保存的深度下限 ;结合镜质体成烃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所计算的镜质体反射率... 利用国内外业已报道的有机质成油和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在地史条件下的净成油剖面 (有机质成油—油成气耗油 ) ,由此评价了液态油保存的深度下限 ;结合镜质体成烃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所计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关系 ,评价了不同地热梯度条件下液态油保存的理论上的成熟度 (Ro 值 )下限。图 2表 1参 2 2 (卢双舫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石油保存下限 镜质体反射率 地热梯度
下载PDF
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防风中4种主要成分含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丽 刘元艳 +1 位作者 耿立冬 肖永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在原有防风HPLC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改进测定条件。方法:应用HPLC法,以防风中4种主要成分为指标;采用Alltima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结果:运用梯度洗脱,建立防风中防风色原酮Ⅰ... 目的:在原有防风HPLC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改进测定条件。方法:应用HPLC法,以防风中4种主要成分为指标;采用Alltima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结果:运用梯度洗脱,建立防风中防风色原酮Ⅰ葡萄糖苷,防风色原酮Ⅱ葡萄糖苷,防风色原酮Ⅰ,防风色原酮Ⅲ葡萄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与前方法相比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防风中4种主要成分含量比原方法(两种流动相系统)简便、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HPLC 梯度洗脱
下载PDF
砾岩油藏化学驱微观孔隙剩余油分级动用机理--以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K7区块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谭龙 聂振荣 +4 位作者 熊志国 王晓光 程宏杰 陈丽华 朱桂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砾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观渗流体系呈现稀网状-非网状特征。化学驱常规注入开采极易造成化学剂沿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难以动用,波及体积有限,驱油效率低。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K7区块探索研究,提出了梯... 砾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观渗流体系呈现稀网状-非网状特征。化学驱常规注入开采极易造成化学剂沿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难以动用,波及体积有限,驱油效率低。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K7区块探索研究,提出了梯次注入、分级动用的采油方法,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该方法结合油层渗流理论和岩心分析,首先建立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的井间压力梯度递减率的计算模型;其次确定化学剂介质渗流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渗流阻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依据驱替压力梯度大于渗流阻力时驱油介质才能在油层中流动的理论,在注采井距和注入速度一定的前提下,高阻力的化学剂体系只能进入大孔喉渗透层;随着体系不断推进,驱替压力梯度快速下降,化学剂体系会滞留堵塞大喉道渗透层,此时可梯次降低体系质量浓度,减小阻力系数,使化学剂体系依次进入不同孔喉级别的渗透层,对不同微观孔隙空间的剩余油分级动用。该理论在K7区块的矿场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油藏化学驱阶段采出程度达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化学驱 渗流阻力 压力梯度 分级动用 剩余油挖潜
下载PDF
基于润湿性梯度设计的单向导水/油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熊路 石磊 +4 位作者 王闻宇 金欣 牛家嵘 朱正涛 林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26-2536,共11页
近年来,具有独特的自发性液体运动的单向导水/油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单向导水/油多孔材料是一种可用于雾水收集、油水分离、微流体传输以及功能织物等各种领域的新型材料。与普通的均匀润湿性多孔材料相比,具有单向液体传输特性的三维... 近年来,具有独特的自发性液体运动的单向导水/油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单向导水/油多孔材料是一种可用于雾水收集、油水分离、微流体传输以及功能织物等各种领域的新型材料。与普通的均匀润湿性多孔材料相比,具有单向液体传输特性的三维多孔材料通过表面和厚度方向的润湿性梯度精确设计,可以提供驱动力,促进液体的定向输送,提高液体传输效率,且能减少能源消耗。本文主要从化学梯度的调控、粗糙度梯度的构造、孔径梯度的设计这三种思路出发,按八种不同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润湿性梯度的单向导水/油多孔材料的制备、输送液体的类型以及单向传输特性,同时概述了单向导水/油多孔材料在吸湿排汗纺织品、雾收集、油水分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单向导水/油多孔材料在设计和使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导水/油 润湿性 化学梯度 粗糙度梯度 孔径梯度
下载PDF
Functionally graded structure of a nitride-strengthened Mg_(2)Si-based hybrid composite
5
作者 Jeongho Yang Woongbeom Heogh +15 位作者 Hogi Ju Sukhyun Kang Tae-Sik Jang Hyun-Do Jung Mohammad Jahazi Seung Chul Han Seong Je Park Hyoung Seop Kim Susmita Bose Amit Bandyopadhyay Martin Byung-Guk Jun Young Won Kim Dae-kyeom Kim Rigoberto CAdvincula Clodualdo Aranas Jr Sang Hoon Kim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239-1256,共18页
The ex-situ incorporation of the secondary SiC reinforcement,along with the in-situ incorporation of the tertiary and quaternary Mg_(3)N_(2) and Si_(3)N_(4) phases,in the primary matrix of Mg_(2)Si is employed in orde... The ex-situ incorporation of the secondary SiC reinforcement,along with the in-situ incorporation of the tertiary and quaternary Mg_(3)N_(2) and Si_(3)N_(4) phases,in the primary matrix of Mg_(2)Si is employed in order to provide ultimate wear resistance based on the laser-irradiation-induced inclusion of N_(2) gas during laser powder bed fusion.This is substantialized based on both the thermal diffusion-and chemical reactionbased metallurgy of the Mg_(2)Si–SiC/nitride hybrid composite.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a functional platform for systematically modulating a functionally graded structure and modeling build-direction-dependent architectonics dur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This strategy en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ositional gradient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dge of each melt pool of the Mg_(2)Si–SiC/nitride hybrid composite.Consequently,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of the hybrid composite exhibits a 309.3%decrease to–1.67 compared to–0.54 for the conventional nonreinforced Mg_(2)Si structure,while the tensile strength exhibits a 171.3%increase to 831.5 MPa compared to 485.3 MPa for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e.This outstanding mechanical behavior is due to the(1)the complementary and synergistic reinforcement effects of the SiC and nitride compounds,each of which possesses an intrinsically high hardness,and(2)the strong adhesion of these compounds to the Mg_(2)Si matrix despite their small sizes and low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Mg_(2)Si-SiC/nitride hybrid composite Both the thermal diffusion-and chemical reaction-based metallurgy Functionally graded structure Compositional gradient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基于分级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 被引量:4
6
作者 夏青 赵俊豪 +5 位作者 王凯 李昇 郭冰 田院 杨则恒 张卫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9-1246,共8页
通过分级共沉淀(分级进料)方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合成了金属元素(Ni,Mn)浓度从中心到表面呈梯度分布(中心富Ni,表面富Mn)的球形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和电... 通过分级共沉淀(分级进料)方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合成了金属元素(Ni,Mn)浓度从中心到表面呈梯度分布(中心富Ni,表面富Mn)的球形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成分、形貌和元素分布。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一级共沉淀方法相比,分级共沉淀所制备材料展现出更高的倍率性能(20 C放电比容量为104.1 m Ah·g^(-1))、循环保持率(0.5 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5.8%)和快速充放电性能(20 C/20 C放电比容量为85.4 m Ah·g^(-1))。这种分级进料制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分级共沉淀 合成 化学反应 梯度分布 电化学
下载PDF
化工半连续反应器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共聚物分析
7
作者 贾钊金 赵金娜 韩文帅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84-86,共3页
本文利用半连续进料法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共聚物,通过实验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精确可控组成曲线的St/BA共聚物,选用的RAFT试剂为BDIB。共聚单体的进料速率根据目标共聚物的组成-链长曲线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所得共聚物的组成分... 本文利用半连续进料法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共聚物,通过实验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精确可控组成曲线的St/BA共聚物,选用的RAFT试剂为BDIB。共聚单体的进料速率根据目标共聚物的组成-链长曲线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所得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均与模型预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 半连续反应器 RAFT技术 可控梯度 共聚物 实验合成
下载PDF
等离子W、Mo、Y共渗层的组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冰 高原 +2 位作者 王成磊 陈选楠 黄学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0-13,共4页
研究了Y元素对等离子W、Mo、Y共渗渗层的晶粒大小、厚度和渗层中W、Mo原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偏聚在晶界上的Y原子和少量金属间化合物Fe17Y2阻碍了渗层晶粒的长大,细化了渗层的晶粒。从扩散热力学角度,探究了Y元素对渗层厚度的... 研究了Y元素对等离子W、Mo、Y共渗渗层的晶粒大小、厚度和渗层中W、Mo原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偏聚在晶界上的Y原子和少量金属间化合物Fe17Y2阻碍了渗层晶粒的长大,细化了渗层的晶粒。从扩散热力学角度,探究了Y元素对渗层厚度的影响。Y元素降低了表面W、Mo原子的活度,表面W、Mo原子的化学势降低,进而使表面与基体之间的化学梯度减小,W、Mo原子的扩散速率减慢,渗层厚度变薄。通过Fick第二扩散定律计算渗层中不同位置、浓度下的W、Mo原子扩散系数,结果表明W、Mo原子的扩散系数在10-13~10-1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渗金属 晶界 活度 化学梯度 化学势 Fick第二扩散定律
原文传递
超白玻璃熔化性能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静凯 安学会 +1 位作者 刘艳利 赵洪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6,共4页
采用X荧光光谱仪对超白玻璃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计算软件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了超白玻璃在熔化时的热导率、温度梯度和粘度等参数并与普通浮法玻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白玻璃中的Fe2O3含量约为0.01%,热导率约为1.3145W.m-1.K-1... 采用X荧光光谱仪对超白玻璃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计算软件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了超白玻璃在熔化时的热导率、温度梯度和粘度等参数并与普通浮法玻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白玻璃中的Fe2O3含量约为0.01%,热导率约为1.3145W.m-1.K-1,温度梯度较小,在玻璃液中的变化并非线性变化,是随玻璃液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普通浮法玻璃相比,当表面温度相同时,在深度为120cm处超白玻璃液温度高约95℃,粘度却是普通浮法玻璃液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白玻璃 成分 温度梯度 粘度
下载PDF
W-Mo-Y等离子共渗合金层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原 张维 +4 位作者 王成磊 李冰 陈选楠 黄学锋 袁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133,共4页
研究Q235钢表面等离子W-Mo-Y共渗层的组织、成分、结构、显微硬度,计算渗层中不同位置、浓度下的W、Mo原子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为柱状晶,W、Mo元素呈梯度分布,Y的分布不均匀。共渗层主要结构相为钨钼在α-Fe中的固溶体和Fe17Y2... 研究Q235钢表面等离子W-Mo-Y共渗层的组织、成分、结构、显微硬度,计算渗层中不同位置、浓度下的W、Mo原子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为柱状晶,W、Mo元素呈梯度分布,Y的分布不均匀。共渗层主要结构相为钨钼在α-Fe中的固溶体和Fe17Y2,共渗层显微硬度最高256 HV0.05;Y元素降低表面W、Mo的活度,W、Mo合金元素的化学势变小,表面与基体之间的化学梯度减小,W、Mo原子扩散速率减慢;W-Mo-Y共渗层厚度要比W-Mo共渗层厚度薄;通过Fick第二扩散定律计算表明,在W-Mo-Y共渗和W-Mo共渗时,不同渗层中的W、Mo扩散系数有所不同,但属同一数量级即:10-13~10-1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渗金属 晶界 活度 化学梯度 化学势 Fick第二扩散定律
原文传递
水化学分析在勘探确认地下河管道中的应用——以寨底地下河系统试验基地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连兴 夏日元 卢东华 《工程勘察》 CSCD 2012年第2期43-46,共4页
在寨底地下河系统内的东究地下河中段,3个钻孔在埋深16~30m处揭露稳定水位及孔洞,水样平均矿化度为264.15mg/L,通过水化学分析,推测该部分地下水为局部上层滞水,所揭露的孔洞不是地下河主管道;经深入钻探找到了深部溶洞水,矿化度为159.... 在寨底地下河系统内的东究地下河中段,3个钻孔在埋深16~30m处揭露稳定水位及孔洞,水样平均矿化度为264.15mg/L,通过水化学分析,推测该部分地下水为局部上层滞水,所揭露的孔洞不是地下河主管道;经深入钻探找到了深部溶洞水,矿化度为159.21mg/L并与上游进口、下游出口矿化度比较,论证确认该溶洞为地下河主管道,验证了推测结果,最终获得了准确的地下河系统中上游、中下游水力坡度分别为9.07%、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上层滞水 水化学 矿化度
下载PDF
金属表面减摩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国增磊 李敏 +6 位作者 王淑峰 迟静 陈琳琳 梁斌 薛均贤 杜中鹏 郭智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31,共12页
磨损失效是金属材料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因此减少材料表面磨损一直是金属改性的研究重点。基于粘着理论、润滑相结构、润滑膜行为等不同角度,对如何提升金属材料的减摩性能进行解读,并根据理化性质的改变,综述2类表面减摩方向:化学减摩... 磨损失效是金属材料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因此减少材料表面磨损一直是金属改性的研究重点。基于粘着理论、润滑相结构、润滑膜行为等不同角度,对如何提升金属材料的减摩性能进行解读,并根据理化性质的改变,综述2类表面减摩方向:化学减摩、物理减摩。化学减摩由自润滑涂层展开,阐述自润滑体系的分类,从粘着摩擦力探究润滑膜的减摩机制。介绍外部直接添加与原位合成的减摩方法。举例了4种自润滑涂层的制备工艺:喷涂、气相沉积、微弧氧化、高能束熔覆。物理减摩中的梯度纳米和表面织构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探究脆性摩擦层与应力应变的变化,研究梯度纳米结构的变形机制,介绍了机械研磨、激光冲击等制备技术。表面织构在不同摩擦状态下,拥有储油、集屑、流体动压润滑的功能,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激光刻蚀、化学刻蚀等。最后对金属表面减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从多尺度追溯起源,完善摩擦理论;利用原位合成、微观结构活动探究如何延长减摩时间;展开多元体系、工艺的优化,向经济实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减摩 物理减摩 自润滑涂层 原位合成 梯度纳米 表面织构 制备技术
下载PDF
化学腐蚀效应下页岩蠕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艳春 王永岩 李剑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71,共5页
为了研究化学腐蚀对页岩蠕变机理,开展化学-蠕变耦合试验,并以COMSOL软件作为平台进行化学-蠕变耦合页岩溶蚀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酸性或者碱性越强,离子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间越短,温度扩散越容易,产生较高温度梯度应力,影响岩石的... 为了研究化学腐蚀对页岩蠕变机理,开展化学-蠕变耦合试验,并以COMSOL软件作为平台进行化学-蠕变耦合页岩溶蚀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酸性或者碱性越强,离子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间越短,温度扩散越容易,产生较高温度梯度应力,影响岩石的蠕变特性;酸性溶液对页岩腐蚀程度比碱性溶液剧烈,对温度梯度变化程度影响也较大,影响页岩蠕变特性。数值模拟与蠕变试验得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效应 蠕变 页岩 温度梯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梯度降浓注入方式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春天 陆屹 +4 位作者 田燕春 李星 王颖 宋志瑞 李欣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9-503,共5页
为了缓解大庆油田复合驱开发区块储层物性变差,表面活性剂损耗量增大、三元体系抗吸附性能减弱的问题,开展表面活性剂浓度优化研究,指导改善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采用换砂不换液、换液不换砂两种静态吸附实验方法分析段塞不同位置的化... 为了缓解大庆油田复合驱开发区块储层物性变差,表面活性剂损耗量增大、三元体系抗吸附性能减弱的问题,开展表面活性剂浓度优化研究,指导改善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采用换砂不换液、换液不换砂两种静态吸附实验方法分析段塞不同位置的化学剂损耗,结合动态吸附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确定合理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三元段塞驱替前缘吸附严重,应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前缘流经后的油砂吸附能力减弱,可降低后续段塞的浓度;被吸附后的表面活性剂存在脱附现象,对后续段塞浓度进行补偿。根据化学剂损耗规律,提出表面活性剂梯度降浓方式,在保持化学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超低界面张力作用距离,可相对常规恒定浓度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0.91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注入方式 提高采收率 梯度降浓
下载PDF
Unexpected Kirkendall effect in twinned icosahedral nanocrystals driven by strain gradient 被引量:1
15
作者 Jingbo Huang Yucong Yan +6 位作者 Xiao Li Xurong Qiao Xingqiao Wu Junjie Li Rong Shen Deren Yang Hui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641-2649,共9页
Nanoscale Kirkendall effec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rationally fabricating high-quality hollow nanocrystals, but often requires the intrinsic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out-diffusion material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 Nanoscale Kirkendall effec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rationally fabricating high-quality hollow nanocrystals, but often requires the intrinsic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out-diffusion material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ffusion components. Here we demonstrate an unexpected Kirkendall effect that occurs in diffusing intrinsically faster Cu atoms into Pd icosahedra,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PdCu alloyed hollow nanocrystals. The control experiment with Pd octahedra replacing icosahedra indicates the critical role of twin boundaries in facilitating such unexpected Kirkendall effect. In addition, geometric phase analysi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 show that out-diffusion of Pd atoms in the icosahedra is faster than in-diffusion of Cu atoms, particularly through the twin boundaries, upon the strain gradient with an inward distribution from tensile to compressive strains. The unexpected Kirkendall effect is also found in the interdiffusion of Ag and Pd atoms in Pd icosahedra. Our finds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the intrinsic 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the synthesis of hollow nanocrystals through Kirkendall effect and are expected to enormously enrich the family of hollow nanocrystals which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broad areas, such as fine chemical productio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work also provides a deep understanding in the diffusion behavior of atoms upon the strain grad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kendall effect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TERDIFFUSION chemical potential icosahedral nanocrystals strain gradient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胃宝片中7种成分的含量
16
作者 周拯 汪丽娟 +1 位作者 陈明 朱慧慧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期183-186,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小儿胃宝片中尿囊素、山药素Ⅰ、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C1、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和牡荆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A为甲醇-... 目的: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小儿胃宝片中尿囊素、山药素Ⅰ、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C1、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和牡荆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1∶2),流动相B为0.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4 nm(检测尿囊素、山药素Ⅰ)、280 nm(检测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C1)和350 nm(检测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结果:尿囊素、山药素Ⅰ、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C1、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分别在9.87~197.40μg·ml^-1,1.59~31.80μg·ml^-1,2.46~49.20μg·ml^-1,1.38~27.60μg·ml-1,1.96~39.20μg·ml^-1,14.47~289.40μg·ml^-1,0.79~15.8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5%,97.84%,98.07%,98.53%,99.16%,100.21%,96.97%,RSD分别为0.94%,1.20%,1.61%,0.65%,0.88%,0.82%,1.35%(n=9)。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重复性好,可作为小儿胃宝片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儿胃宝片 含量测定 波长切换 化学成分 梯度洗脱
下载PDF
CLVD法制备炭毡/炭复合材料 被引量:20
17
作者 嵇阿琳 霍肖旭 马伯信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 (CLVD)制备了炭毡 炭复合材料 ,用电镜扫描 (SEM )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结构 ,并分析了预制件内部温度梯度的建立过程 ,结果表明 :该法制备的炭毡 炭复合材料致密均匀、结构理想 。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LVD法 SEM 温度梯度 炭毡/炭复合材料
下载PDF
骨料表面化学预处理对界面区的组分梯度分布和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Ⅰ:骨料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特性与界面过渡区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久俊 董延玲 +1 位作者 海然 吴科如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研究了用化学方法处理后的骨料表面与界面过渡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经酸处理可以使骨料表面洁净化、粗糙化、多孔化和提高表面反应活性 ,从而使界面结构向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方向发展 ;经碱处理的骨料则使界面结构向不利的方向发... 研究了用化学方法处理后的骨料表面与界面过渡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经酸处理可以使骨料表面洁净化、粗糙化、多孔化和提高表面反应活性 ,从而使界面结构向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方向发展 ;经碱处理的骨料则使界面结构向不利的方向发展。用经酸预处理的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其界面过渡区的厚度明显缩小 ,密实度提高 ,水化产物趋于均匀 ,且其组分的梯度分布得到明显改善 ,从而可以有效的缓解界面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骨料 化学预处理 界面区 组分梯度分布
下载PDF
Effects of gradient struc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coated cemented carbides 被引量:19
19
作者 Li Chen Enxi Wu +1 位作者 Fei Yin Jia Li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6年第4期363-367,共5页
The effects of gradient struc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ated cemented carbides were researched with optical microscopy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trength measurements, and cutti... The effects of gradient struc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ated cemented carbides were researched with optical microscopy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trength measurements, and cutting tests. It shows that vacuum sintering of WC-Ti(C, N)-TaC-Co cemented carbide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urface ductile zone. The ductile zone prevents crack propagation and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 of the substrate.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coated gradient insert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resistance to abrasion and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gradient structure was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carbid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COATING gradient structure
下载PDF
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标定及其在热史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卢双舫 王子文 +1 位作者 付晓泰 王振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30,共7页
镜质体反射率(Ro)与其生烃率有关,因此,由Ro应可求取其生烃率;同时,在求取了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参数之后,若已知其受热史,则可计算出镜质体的生烃率;反过来,若已知镜质体的生烃率,应可反推其受热史。基于这一基本原理... 镜质体反射率(Ro)与其生烃率有关,因此,由Ro应可求取其生烃率;同时,在求取了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参数之后,若已知其受热史,则可计算出镜质体的生烃率;反过来,若已知镜质体的生烃率,应可反推其受热史。基于这一基本原理,本文在建立和标定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可将其应用于存在着抬升、剥蚀和古地温非线性变化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热史恢复的原理模型,结合海拉尔盆地海参7井的实测Ro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 成烃反应 动力学模型 热史恢复 油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