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苇抗镉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江行玉 王长海 赵可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6-862,共7页
研究了芦苇幼苗体内 Cd的积累、亚细胞微区分布、存在形态和其诱导蛋白以及植物络合素合成抑制剂 (BSO)对芦苇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 Cd污染条件下 ,芦苇幼苗植株和根皮层细胞中可积累大量的Cd,但 Cd在芦苇各器官和根皮层细胞亚细胞... 研究了芦苇幼苗体内 Cd的积累、亚细胞微区分布、存在形态和其诱导蛋白以及植物络合素合成抑制剂 (BSO)对芦苇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 Cd污染条件下 ,芦苇幼苗植株和根皮层细胞中可积累大量的Cd,但 Cd在芦苇各器官和根皮层细胞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显著不均 ;Cd在芦苇幼苗体内的分配为 :根 >叶片 >茎 >地下茎 ,在根皮层细胞中的分布为 :细胞间隙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受 Cd污染的芦苇幼苗体内的 Cd以不同化学形态存在 ,其中 Na Cl提取态的 Cd在根和叶片中占的比例均为最大 ,其次为根内的醋酸提取态 ;在叶片中以水提取态为主 ,其它形态的含量相对较低。层析结果表明 ,根和叶片中各存在一种Cd结合蛋白 ,其中根内的 Cd结合蛋白可能是一种植物络合素聚合体。受 Cd诱导 ,芦苇幼苗根中还新合成了一种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但另有一种蛋白因 Cd影响而消失。此外 ,BSO实验证明了植物络合素对 Cd的解毒作用。可见 ,芦苇的抗 Cd机理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根部截留 ,细胞间隙积累 ,细胞壁沉淀 ,液泡区域化 ,形成活性较低的难溶化合物 ,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抗镉污染 机理 积累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诱导蛋白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体内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敬锁 李花粉 +1 位作者 张福锁 姚广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0-94,共5页
采用不同形态氮素营养液的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体内镉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形态氮素即NHN,NO-N营养液培养中,NH-N促进水稻对镉的吸收,并增加了水稻根中和地上部的水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镉的含量;而NO... 采用不同形态氮素营养液的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体内镉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形态氮素即NHN,NO-N营养液培养中,NH-N促进水稻对镉的吸收,并增加了水稻根中和地上部的水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镉的含量;而NO-N处理却增加了醋酸提取态镉含量。盐酸提取态和残留态的镉两处理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形态 氮素 水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土壤Cd-Zn复合污染下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武文飞 南忠仁 +2 位作者 王胜利 周婷 廖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87,共7页
通过模拟基于Cd-Zn复合污染下干旱区绿洲土壤的胡萝卜盆栽试验,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胡萝卜土壤中Cd、Zn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就生物利用性形态的变化研究了Cd、Zn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原状土壤中Cd和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随着... 通过模拟基于Cd-Zn复合污染下干旱区绿洲土壤的胡萝卜盆栽试验,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胡萝卜土壤中Cd、Zn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就生物利用性形态的变化研究了Cd、Zn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原状土壤中Cd和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随着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Cd的主要赋存形态逐步转变为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Zn主要赋存形态逐步转变为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但有效态和潜在有效态的比例大大增加。2)胡萝卜对Cd、Zn的富集作用均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对Cd的富集能力远远大于Zn。3)胡萝卜吸收的Cd和Zn不仅包括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还包括了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来的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布 生物有效性 cd ZN 绿洲土壤
原文传递
木醋液对Cd污染石灰性土壤理化性质及Cd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苗苗 叶佳润 +4 位作者 刘慧 周孟椋 刘世亮 赵颖 刘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为寻找可行的强化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方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7个不同稀释梯度木醋液添加处理,研究木醋液对石灰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木醋液浓度升高,土壤pH逐渐降低,EC(除原液外)无明... 为寻找可行的强化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方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7个不同稀释梯度木醋液添加处理,研究木醋液对石灰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木醋液浓度升高,土壤pH逐渐降低,EC(除原液外)无明显变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0.35%~66.64%,9.74%~96.10%,31.71%~56.64%,8.34%~30.87%。稀释10~100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增加,而稀释5倍和木醋液原液处理土壤酶活性显著被抑制(P<0.05)。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除稀释5倍处理外较CK均显著升高(P<0.05),增加24.69%~72.40%。各处理Cd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态及有机物结合态含量较CK均升高,分别为6.67%~196.70%,16.24%~80.09%,31.51%~70.32%。Cd残渣态含量与CK相比均显著降低,降幅为45.88%~59.93%(P<0.05)。综上所述,添加适宜浓度的木醋液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促进残渣态Cd向其他形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土壤有效态cd 土壤cd形态分布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水稻系统中Cd形态及迁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巍 陈效民 +3 位作者 景峰 胡世民 温馨 李恋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究稻田土壤中Cd形态转化与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及水稻植株体内各器官Cd的累积分配特征,以期为研究区提供经济安全的水稻生产指导方案.[方法]在湖南省长沙市红壤稻田进行了2a的田间定位试验,期间设置了0,10,20,30与40 t/... [目的]探究稻田土壤中Cd形态转化与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及水稻植株体内各器官Cd的累积分配特征,以期为研究区提供经济安全的水稻生产指导方案.[方法]在湖南省长沙市红壤稻田进行了2a的田间定位试验,期间设置了0,10,20,30与40 t/hm2共5个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处理,在水稻成熟期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了生物有机肥对Cd在土壤中形态变化、水稻器官中的分配以及持续效应的影响.[结果]①生物有机肥施用后可将土壤中酸溶态Cd钝化为可还原态Cd,降低了水稻体内Cd的累积、土壤根系间富集系数和茎秆籽粒间转运系数.②高施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下2017和2018年土壤酸溶态Cd较CK均显著降低,最大减少幅度分别为22.42%和7.05%,Cd在水稻不同器官含量的分布为:根系>茎秆>叶片>籽粒.③水稻籽粒Cd含量受土壤酸溶态Cd的直接影响,且酸溶态Cd受pH值、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调控.[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Cd污染稻田土壤肥力和稻谷产量,降低土壤酸溶态Cd的生物有效性.综合总体表现,当施用量为30 t/hm2时,有机质含量为255.32mg/kg的秸秆生物有机肥可以发挥出较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原位修复 化学形态 水稻 cd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