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助力共同富裕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掣肘与重点举措 被引量:16
1
作者 苗青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90-101,共12页
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关乎共同富裕大计。以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为例,揭示了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第三次分配在“提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分析掣肘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认识误区... 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关乎共同富裕大计。以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为例,揭示了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第三次分配在“提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分析掣肘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认识误区和体制机制障碍,从激活商业向善、补齐捐赠短板和赋能慈善组织三个维度,就如何进一步放大第三次分配作用,构建良性发展的慈善事业提出若干重点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 公益慈善 健康发展
下载PDF
传承与再造:中国慈善发展转型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秋光 林延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87,共6页
中国慈善的发展转型,从古至今,是一个传承与再造的过程。中国传统慈善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的历史格局是政府慈善、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和社会慈善交相运行。传统慈善救助是以政府为主体承担,民间慈善只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中国慈善的发展转型,从古至今,是一个传承与再造的过程。中国传统慈善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的历史格局是政府慈善、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和社会慈善交相运行。传统慈善救助是以政府为主体承担,民间慈善只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传统慈善救助方式以养济为主。传统慈善发展到近代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始向近代慈善转型,其最突出的标志是慈善的民间性。近代慈善发展到现当代,本应进行第二次转型,但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其转型被延缓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后,经过从1981年到1994年十四年的中华慈善的全面复兴,此后又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以2008年出现的"全民慈善"为标志,才开始中国慈善史上由近代向当代的第二次转型。第二次转型是对政府和慈善组织的考验。政府应当从慈善官办的位置上退出,民办官助才是中国慈善发展的合理定位。慈善组织机构的发展运营,其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应当是走民营化(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和普及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慈善 传承 再造 发展 转型 历史 现实
下载PDF
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龚晓洁 张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0-22,65,共4页
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关联紧密,在西方,社会工作从源远流长的慈善事业中分化出来之后,二者便沿着各自的轨迹发展,并在现实中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致助人救困的共同目标,慈善工作和社会工作显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慈善 社会工作 慈善时代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宗教发展及其社会救助模式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向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6-30,共5页
社会慈善或社会救助,是中国宗教发展和进入社会的唯一路径;而中国宗教最能实践的,就是灾难时期的社会救助及其公益慈善事业。在此路径之中,中国宗教亦获得了它们应有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也相应地构成了中国宗教进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特... 社会慈善或社会救助,是中国宗教发展和进入社会的唯一路径;而中国宗教最能实践的,就是灾难时期的社会救助及其公益慈善事业。在此路径之中,中国宗教亦获得了它们应有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也相应地构成了中国宗教进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若干模式:救助式社会救助、指令式社会救助、交换式社会救助和特殊式社会救助。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宗教的社会救助功能。所以,中国宗教虽然能够适时地进入社会,以其独特地意义系统、服务方式和民间组织,进而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社会自我服务,发挥出它们应有的社会协调功能。但是,如何把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服务模式,建构为一种"社会建设的行动单位",而不把中国宗教的社会救助与社会公益服务,局限于精神和心灵的安慰与咨询,或者是局限于一些财物的捐助。就此而言,中国宗教的社会服务功能,应当是把财物的捐助行动与社会的重建整合起来,最终建构一种新的慈善理念——"社会慈善",以真实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慈善 宗教发展 救助模式
下载PDF
试论我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9
5
作者 谢忠强 李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慈善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先秦时期为我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期探索阶段,两汉时期进一步发展,及至唐宋则基本成熟,明清时期最为鼎盛。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慈善事业 历史沿革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慈善事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0
6
作者 傅昌波 董培 陈凯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9-87,共9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确立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充分认识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正义、补充社会保障、协同社会治理、建设民间外交、塑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确立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充分认识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正义、补充社会保障、协同社会治理、建设民间外交、塑造核心价值、保持社会创新、推动商业进化、提升家庭文明、履行公民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应当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法规,改良行业生态,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更多私人资源高效地用于社会目的,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慈善事业 功能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慈善法》的立法理念、制度创新和完善路径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涛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作为我国第一部慈善事业基本法,《慈善法》的通过,标志着以慈善基本法模式来规范和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时代的到来。梳理《慈善法》所秉承的立法理念、制度创新和完善路径,不仅有利于《慈善法》的实施,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法律制度... 作为我国第一部慈善事业基本法,《慈善法》的通过,标志着以慈善基本法模式来规范和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时代的到来。梳理《慈善法》所秉承的立法理念、制度创新和完善路径,不仅有利于《慈善法》的实施,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慈善法》的立法理念包括:民间本质,民主立法,共享发展。《慈善法》的制度创新包括:降低了慈善活动主体资格的门槛,明确了公募基金会年度慈善支出和管理费用比例,专章规定了慈善信托制度,强化了对慈善运行过程的监管。《慈善法》的完善路径:完善《慈善法》相关配套制度,修订《慈善法》相关配套法律,强化《慈善法》执法监督,修正《慈善法》自身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立法理念 制度创新 完善路径
原文传递
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论纲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奇林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慈善是指用于公共目的的私人捐赠,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一种反应,是一种现实需要。慈善的存续取决于它的"必要独特性"。私人捐赠最能体现慈善本质和慈善精神,是慈善发展的真正动力,也是分析慈善问题的逻辑起点。私人捐赠... 慈善是指用于公共目的的私人捐赠,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一种反应,是一种现实需要。慈善的存续取决于它的"必要独特性"。私人捐赠最能体现慈善本质和慈善精神,是慈善发展的真正动力,也是分析慈善问题的逻辑起点。私人捐赠、慈善组织和政府的互动形成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被赋予合法地位的慈善部门要不断诠释慈善的合法性。不同的国家可以根据各自的国情选择不同的慈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培养公民的慈善自觉,设计慈善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建设,以实现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慈善事业 合法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公私协力视角下慈善超市发展路径选择——基于辽宁省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月娥 赵肖然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79-85,共7页
自2002年末辽宁省首家慈善超市兴建至今十余年间,慈善超市历经了成长、发展、衰退和探索期,在扶贫济困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源于资金链断裂、人员供给不足和物资短缺等问题,慈善超市的数量亦从繁盛时期的1024家减少到现在... 自2002年末辽宁省首家慈善超市兴建至今十余年间,慈善超市历经了成长、发展、衰退和探索期,在扶贫济困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源于资金链断裂、人员供给不足和物资短缺等问题,慈善超市的数量亦从繁盛时期的1024家减少到现在的109家。本研究基于辽宁省14市109个慈善超市的调查,以公私协力为视角,探讨政策导向、社会力量参与和公私合作层面的原因,建议通过政府、市场及第三部门的协作方式构建合理的慈善超市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超市 公私协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慈善事业的定位、社会基础及其未来走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葛忠明 张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慈善事业是一种慈心善行的社会行动,是以人道主义为行动依据、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动员为基本形式、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行动体系。慈善事业作为正式的国家福利与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社... 慈善事业是一种慈心善行的社会行动,是以人道主义为行动依据、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动员为基本形式、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行动体系。慈善事业作为正式的国家福利与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介和桥梁,更是立足于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慈善事业的发展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积极的社会建设、扁平而非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均等化的国家福利和服务、“去市场化”或“去商业化”的慈善行业以及特定的慈善文化,这些要素分别构成了慈善事业何以可能的社会价值基础、结构性基础、制度性基础、内在品质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论述、鲍曼的个体化理论与共同体建设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可为理解利他即利己的慈善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总体而言,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理想走向应是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募款规模稳步提升、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慈善事业不能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事业 定位 理论依据 社会基础 未来走向
下载PDF
略论我国企业慈善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庆行 杨玉芝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7-79,共3页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的慈善参与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推动我国企业慈善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法律和税收等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发展慈善市场和慈善组织机构,三是遵循现代慈善理念,在企...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的慈善参与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推动我国企业慈善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法律和税收等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发展慈善市场和慈善组织机构,三是遵循现代慈善理念,在企业内部建设企业慈善运行机制,四是企业慈善要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合理的慈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慈善 存在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论北朝的慈善事业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兆望 蔡定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90,共7页
北朝的慈善事业比之前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在官方、民间和佛寺慈善活动三方面均得到体现。该时期官方慈善事业呈现出在地域、时间上的不平衡性和总体上十分活跃的若干特征。佛寺慈善事业具有和官府关系密切、出现了佛寺慈善机构以及... 北朝的慈善事业比之前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在官方、民间和佛寺慈善活动三方面均得到体现。该时期官方慈善事业呈现出在地域、时间上的不平衡性和总体上十分活跃的若干特征。佛寺慈善事业具有和官府关系密切、出现了佛寺慈善机构以及相对前代和南朝更为兴盛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时期慈善事业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慈善事业 发展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慈善歧视及其治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登皓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92,共13页
依据慈善动机,慈善被分为功利性慈善和非功利性慈善。慈善歧视客观存在于两种类型的慈善之中,并集中表现为目的性歧视、规则性歧视和选择性歧视。慈善歧视的发生受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差异这一慈善发生所需的必要条件与慈善资源的有... 依据慈善动机,慈善被分为功利性慈善和非功利性慈善。慈善歧视客观存在于两种类型的慈善之中,并集中表现为目的性歧视、规则性歧视和选择性歧视。慈善歧视的发生受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差异这一慈善发生所需的必要条件与慈善资源的有限性是诱发慈善歧视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偏见是两类慈善中出现歧视的共同可能。但不同的是,在功利性慈善之中,功利性目的的慈善追求是慈善歧视的可能诱因。而慈善行为主体从自然之中形成的选择习性、共情程度以及对慈善对象的发展性考量,则是非功利性慈善中出现慈善歧视的可能诱因。慈善歧视不仅是对慈善促进分配正义功能的背离,也以“条件准入”理念置换人人具有慈善共建权、共享权的价值原则,更存在着诱发新社会风险的可能。一方面,应强化慈善系统内部的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慈善行为主体理性抉择能力,促进其端正慈善动机,并深度延展慈善资源供给链。另一方面,也应构建出集慈善法治理、慈善伦理矫治和慈善教育引导于一体的外部治理环境,内外联动,推动慈善深度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歧视 慈善治理 慈善发展
下载PDF
研究慈善历史 关注慈善事业——兼评《中国慈善简史》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常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7-109,114,共4页
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尚不发达,慈善史研究也较为薄弱。《中国慈善简史》一书为推动慈善史研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重视慈善历史的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 慈善史 慈善事业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我国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鹿萍 孙奎立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伴随《慈善法》的出台,关于慈善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重点。已有成果研究了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在历史同根、价值共享、实践服务方面融合的可行性;在助人理念、伦理体系、专业性、系统性、资源运作、制度建设方面融合... 伴随《慈善法》的出台,关于慈善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重点。已有成果研究了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在历史同根、价值共享、实践服务方面融合的可行性;在助人理念、伦理体系、专业性、系统性、资源运作、制度建设方面融合的必要性;在文化基础、理论模式、管理体制、领域方面、目标链接方面的的未来融合路径。既有成果主要存在理论框架缺少、研究议题浅层次、本土化探索不足以及研究视野狭窄问题。因此,文章从拓展学科领域、转变侧重方向、结合本土实践、开拓国际视野四个方面提出该研究领域可能的未来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事业 社会工作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下发展慈善事业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永录 刘爱军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3-65,共3页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动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的建议和对策思考。
关键词 慈善事业 慈善精神 慈善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第三次分配的人权维度
17
作者 匡宏 《人权法学》 2024年第3期75-92,160,161,共20页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权事业自主参与和实现的方式。第三次分配与人权榫接于共同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福利增长目标。第三次分配以生存权与发展权保护为理念引领、以平等共享为参与方式、以实现人民幸福为价值归宿...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权事业自主参与和实现的方式。第三次分配与人权榫接于共同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福利增长目标。第三次分配以生存权与发展权保护为理念引领、以平等共享为参与方式、以实现人民幸福为价值归宿,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彰显。通过第三次分配促进人权保障,应将第三次分配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相衔接,夯实具体人权保障的基础。人权与其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呈现双向互动的关系,第三次分配的实施有利于营造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分配由道德信念驱动、蕴含并体现着共同善的价值,第三次分配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平等、尊重、宽容、社会责任等人权观念的塑造。人权价值能实现对第三次分配制度的优化,促进第三次分配实施机制的完善:在资源配置上,以人权理念引导第三次分配的资源流向,让第三次分配向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倾斜;在监管上,将人权与善治理念融入第三次分配监管,减少第三次分配中的失范行为;在社会主体自主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同时,国家应通过法律和政策对第三次分配进行支持和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人权 公益慈善 发展权 社会组织
下载PDF
论宗教慈善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贡献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口与环境问题的积累以及弱势群体的增加等。这些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本... 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口与环境问题的积累以及弱势群体的增加等。这些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与贡献,分析当代中国宗教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探索我国宗教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慈善 发展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网络募捐:时尚背后的困境——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丹 于立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募捐进入公众视野,其所彰显的"微公益""全民慈善"理念也正改变着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和理解,慈善正走入普通公民的视野并成为普通公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热衷青睐的时尚。然而繁华背后...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募捐进入公众视野,其所彰显的"微公益""全民慈善"理念也正改变着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和理解,慈善正走入普通公民的视野并成为普通公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热衷青睐的时尚。然而繁华背后也有着辛酸与尴尬,网络募捐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募捐信息真假难辨、发起人地位模糊不清、善款使用和管理不透明、网络慈善组织发展问题,以及网络募捐监管等问题。因此,推进宁波网络募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网络募捐的各个要件是良性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网络募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基层社区慈善发展研究——以K市社区慈善为例
20
作者 王华凤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5-109,128,共6页
社区慈善是对“大慈善”理念的生动践行,是整体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K市作为社区慈善的主要推广点,对其社区慈善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案例研究方法,对K市社区慈善的认知维度、结构维度和互惠规范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 社区慈善是对“大慈善”理念的生动践行,是整体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K市作为社区慈善的主要推广点,对其社区慈善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案例研究方法,对K市社区慈善的认知维度、结构维度和互惠规范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K市社区慈善在社会信任资本、社会关系网络的构成与影响、互惠规范制度的意识与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社会慈善事业,应从提高信任资本,强化社会认知嵌入;提升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关系网络;加强政府保障,深化规范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以便提高效力更好地促进社区慈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慈善 社会资本 慈善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