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降水条件下大理河流域水沙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韩丹丹 穆兴民 +3 位作者 高鹏 赵广举 孙文义 田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了研究极端降雨条件下流域径流泥沙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揭示水土保持对暴雨洪沙的作用,为极端降雨引发的洪灾和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理论支撑。采用Mann-Kendall和线性回归方法对大理河流域绥德水文站1964-2017年实测水沙数据进行... 为了研究极端降雨条件下流域径流泥沙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揭示水土保持对暴雨洪沙的作用,为极端降雨引发的洪灾和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理论支撑。采用Mann-Kendall和线性回归方法对大理河流域绥德水文站1964-2017年实测水沙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时间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1964年7月、1977年8月和2017年7月3个月份暴雨的水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在区域降水量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的条件下,流域控制站绥德水文站1964-2017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3个月份暴雨场次降雨量基本相同,2017年7月和1977年8月径流相较于1964年7月,分别高308%和120%;输沙量分别高66%和131%。但与1977年8月暴雨相比,2017年7月径流高85%,输沙低39%。2017年7月洪峰流量、洪量显著增大,输沙量随径流的增大而明显减少。1964年7月和1977年8月洪水表现为陡涨陡落、洪水历时短;2017年7月洪水表现为陡涨缓落,洪峰历时明显延长。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改变了下垫面情况,减流减沙作用明显;但遭遇极端降雨情况,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难以发挥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未来若发生大范围强降雨,仍可能产生大水大沙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 水土保持 水沙特征 大理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罗玉沟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安乐平 秦瑞杰 +1 位作者 康廷祥 韩冀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12期36-39,69,共4页
依据罗玉沟流域1986—2010年降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研究了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罗玉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2.5 mm,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径流量201.33万m3,多集中在汛... 依据罗玉沟流域1986—2010年降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研究了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罗玉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2.5 mm,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径流量201.33万m3,多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输沙量33.83万t,沙量集中在汛期;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汛期降水量与年产沙量、次平均降水量与次洪水输沙量相关性较好,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水沙关系 罗玉沟流域
下载PDF
高寒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矿山排土场边坡产流产沙特征
3
作者 刘亚斌 庞景豪 +7 位作者 梁燊 余冬梅 史兴萍 李国荣 缪晓星 王延秀 朱海丽 胡夏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高寒金属矿山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为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合理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2~15 a范围内的7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高寒金属矿山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为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合理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2~15 a范围内的7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雨试验获取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坡面产流产沙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排土场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相对复杂,随机性强,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坡面单位面积产流率和产沙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排土场边坡坡面单位面积累积产流量与恢复年限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单位面积累积产沙量和侵蚀泥沙平均体积直径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侵蚀泥沙平均体积直径与恢复年限呈显著性幂函数关系(p<0.05);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产流时间呈线性函数增大趋势(p<0.05)。各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径流流态以层流为主,且均属于缓流。随着恢复年限的逐渐增大,坡面径流雷诺数和径流剪切力呈显著性的指数函数降低和线性函数降低趋势(p<0.05);而径流流速和弗劳德数与恢复年限未体现出显著性的函数关系。总体而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排土场坡面径流冲蚀和挟沙能力降低。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单位面积累积产沙量、径流速度和雷诺数与坡度呈显著性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寒矿区排土场经人工植被恢复后,坡面抗侵蚀能力随恢复年限的增长呈向好趋势;植被未完全返青的情况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程度高于植被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金属矿山 排土场 产流产沙特征 径流水动力学特征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横断山区典型流域次降水事件水沙特征分析
4
作者 郭乾坤 黄婷婷 +2 位作者 单志杰 秦伟 宁堆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高温低湿,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大江大河泥沙的主要源区。干热河谷地区水土流失多由次强降水事件造成,因此在该区域基于次降水事件尺度开展水沙特征研究,对于评价降雨和下垫面对流... 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高温低湿,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大江大河泥沙的主要源区。干热河谷地区水土流失多由次强降水事件造成,因此在该区域基于次降水事件尺度开展水沙特征研究,对于评价降雨和下垫面对流域产流产沙的相对贡献、指导未来水土保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流域小黄瓜园水文站1966—2018年实测水沙数据,运用Mann-Kendall方法划分基准期和变化期,并基于2期次降水事件,对比分析降雨等级相同、暴雨覆盖面积比例等级相同、降雨量和降雨空间分布相似等3种情况下,2期水沙特征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小黄瓜园1966—201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08年为突变年份;2)水土保持措施主导下的下垫面变化是变化期径流输沙减少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龙川江流域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有效地改变下垫面的情况,减流减沙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强横断山区等地形复杂地区次降水事件尺度水沙变化研究,更好地指导水土保持优化配置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水事件 水土保持措施 下垫面 水沙特征 干热河谷 龙川江流域
下载PDF
从巴家嘴水库除险加固谈来水来沙特性与多沙河流水库泄流规模论证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选英 涂启华 +1 位作者 安催花 李庆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足够的泄流规模是多沙河流水库保持有效库容,发挥长期综合效益的必要条件,确定泄流规模时应充分认识其来水来沙特性。巴家嘴水库位于高含沙的蒲河上,建成后曾多次除险加固,目前水库防洪能力不足,正在进行再次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本文通... 足够的泄流规模是多沙河流水库保持有效库容,发挥长期综合效益的必要条件,确定泄流规模时应充分认识其来水来沙特性。巴家嘴水库位于高含沙的蒲河上,建成后曾多次除险加固,目前水库防洪能力不足,正在进行再次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本文通过对巴家嘴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的认真剖析,总结其多年来设计运行经验,多角度论证了各特征水位泄流规模,从而给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泄流曲线的设计典例。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泄流规模设计不仅要确定水库最高蓄水位下总泄流规模,还要确定水库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淤积平衡后平滩水位泄流规模。各级特征水位下满足排沙、减淤、保持有效库容泄量要求的水库泄流曲线是多沙河流水库泄流曲线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河流水库 来水来沙特性 特征水位泄流规模 泄流曲线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忠华 赵恩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57,161,共4页
目的确定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武侯镇、安康、白河以及麻街、丹凤、荆紫关1985—2006年的水沙资料。结果汉江的主要输沙区为安康—白河区段,年均输沙量为705万t,而丹江的... 目的确定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武侯镇、安康、白河以及麻街、丹凤、荆紫关1985—2006年的水沙资料。结果汉江的主要输沙区为安康—白河区段,年均输沙量为705万t,而丹江的主要输沙区为丹凤—荆紫关,年均输沙量为157万t。汉、丹江的汛期输沙量主要集中在7-9月。结论输沙量沿程增大,且随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输沙量较径流量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呈现不规则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时空分布 水土流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任宗萍 张光辉 杨勤科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6,共6页
利用Mann—Kendall秩相关分析确定了1961~2008年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延河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在1974年和1997年均发生了突变。以1961~1973年为无人类... 利用Mann—Kendall秩相关分析确定了1961~2008年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延河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在1974年和1997年均发生了突变。以1961~1973年为无人类活动影响的基准年,比对1974~1996年和1997~200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径流量分别减少0.17×10^8m^3和0.86×10^8m^3,年均输沙量减少0.17×10^8t和0.41×10^8t。双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延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人类活动 降水因素 延河流域
下载PDF
细沟形态演变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攀 唐洪武 +1 位作者 姚文艺 孙维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41,共7页
为探明细沟形态演变对坡面产流产沙的互反馈作用,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三维地形扫描等手段对细沟形态演变中的水沙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析了黄土在不同雨强(66 mm/h、94 mm/h和127 mm/h)条件下,不同细沟发育阶段的水沙过程变化规律... 为探明细沟形态演变对坡面产流产沙的互反馈作用,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三维地形扫描等手段对细沟形态演变中的水沙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析了黄土在不同雨强(66 mm/h、94 mm/h和127 mm/h)条件下,不同细沟发育阶段的水沙过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土细沟形态演变过程对产沙的影响较大,而对产流的影响较弱。径流量的变化过程主要取决于土体透水性、土壤的结皮作用以及产流方式,坡面产流量有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产沙量的变化过程与细沟发育进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尤其是坡面地貌信息熵与产沙量和侵蚀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4和0.916,细沟的出现会加剧侵蚀,使含沙量明显增加;不同雨强下坡面产沙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细沟沟网稳定后的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模拟降雨 细沟形态 水沙变化特性
下载PDF
泾河流域水沙特性及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冉大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0-28,共9页
该文对泾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及水沙变化作了分析,并根据其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流域“水文法”减水减沙效益计算,得出:1970~1989年综合治理减水效益为7.5%,减沙效益为14.4%。而降雨量减少影响减水32%,影响减沙48%。经与实施水利水保措施效... 该文对泾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及水沙变化作了分析,并根据其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流域“水文法”减水减沙效益计算,得出:1970~1989年综合治理减水效益为7.5%,减沙效益为14.4%。而降雨量减少影响减水32%,影响减沙48%。经与实施水利水保措施效益的结果对比验证,二者基本接近。同时,对该流域80年代沙量锐减的原因分析表明:80年代减沙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减少,对减沙的影响程度为63%,综合治理影响程度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泥沙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喀斯特坡地土壤地下侵蚀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严友进 戴全厚 +1 位作者 伏文兵 李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3,共7页
通过人工降雨及模拟喀斯特坡地地下孔(裂)隙构造,研究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与孔(裂)隙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径流率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地下孔(裂)隙产沙量总... 通过人工降雨及模拟喀斯特坡地地下孔(裂)隙构造,研究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与孔(裂)隙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径流率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地下孔(裂)隙产沙量总体上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地下孔(裂)隙度相差较大时,其产沙量在坡度变化上并非绝对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他条件相同时,在50~80mm/h之间存在临界雨强,使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及产沙量先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临界降雨强度后,呈减小趋势,地下孔(裂)隙径流率总体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径流率、产沙量与地下孔(裂)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地下孔(裂)隙产沙量随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地下土壤漏失产流产沙与各因子间相关程度为坡度〉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地下漏失 地下孔(裂)隙 产流产沙特征
下载PDF
黑龙江卡伦山以上河段水沙特性及造床流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铭晖 史红玲 +1 位作者 郭庆超 陆琴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7,共7页
根据黑龙江上中游洛古河、上马厂和卡伦山三个主要水文站多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黑龙江上游及中游上段河道的水流输沙特性,并采用有效输沙流量法和马卡维耶夫法计算了该河段的造床流量。结果表明,黑龙江上中游水沙变化基本同步,统计时... 根据黑龙江上中游洛古河、上马厂和卡伦山三个主要水文站多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黑龙江上游及中游上段河道的水流输沙特性,并采用有效输沙流量法和马卡维耶夫法计算了该河段的造床流量。结果表明,黑龙江上中游水沙变化基本同步,统计时段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年内水沙分布集中在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90%以上;黑龙江上中游三个主要水文站的输沙率与流量均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水文站代表河段的输沙能力基本一致;通过有效输沙流量法计算得到洛古河站、上马厂站和卡伦山站的造床流量分别为3137 m^(3)/s、4580 m^(3)/s和6224~7166 m^(3)/s,由马卡维耶夫法计算得到的造床流量分别为2378~3890 m^(3)/s、3620 m^(3)/s和6538 m^(3)/s,通过两种方法相互印证,确定上述三站的造床流量分别为3137 m^(3)/s、4580 m^(3)/s和6538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上中游 水沙特性 造床流量 有效输沙流量
下载PDF
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露 宋孝玉 +1 位作者 李怀有 李垚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1981—2012年期间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96和1997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基准期(1981—1996年)相比,变化期(1997—2012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0%和76.0%,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却持续增加,输沙量在整个时段则大幅度减少。该流域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137.9%,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35.0%和135.0%,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植被措施(林地和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占径流减少总量的61.04%;工程措施(梯田和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占产沙减少总量的102.84%。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和减少侵蚀产沙的水文效应特征。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配置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比例,充分发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势,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土保持措施 水沙演变特征 贡献率 砚瓦川流域
下载PDF
乌江流域水沙变化特性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松生 许全喜 陈泽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8,共6页
乌江流域是三峡入库水沙来源之一,近年来水沙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1980-2004年与1979年前相比,武隆站年均径流量变化不大,但悬移质输沙量减少了1 140万t,减幅35%。乌江渡电站建成后,乌江干流各站水沙关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同径流量下输沙... 乌江流域是三峡入库水沙来源之一,近年来水沙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1980-2004年与1979年前相比,武隆站年均径流量变化不大,但悬移质输沙量减少了1 140万t,减幅35%。乌江渡电站建成后,乌江干流各站水沙关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同径流量下输沙量大幅度减小。水利工程拦沙是武隆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乌江上游东风、普定和乌江渡等电站年均拦沙量为1 500万t左右,导致武隆站输沙量减小约1 030万t。随着乌江干流大型水电站的陆续兴建,流域输沙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将进一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水沙变化特性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安家沟流域不同植物措施坡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雪峰 张富 +1 位作者 张佰林 李旭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0,共4页
根据安家沟流域2007—2010年5—9月份径流小区观测资料,经过分析计算得到各小区的单位面积径流和累积产沙量,并对各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油松>小麦>红豆... 根据安家沟流域2007—2010年5—9月份径流小区观测资料,经过分析计算得到各小区的单位面积径流和累积产沙量,并对各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油松>小麦>红豆草>封禁>沙棘;产沙强度表现为:小麦>红豆草>油松>封禁>沙棘;各种措施径流小区径流量、泥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产沙量与径流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家沟流域 径流小区 植物措施 产流产沙特征
下载PDF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惠英 鲁向晖 +3 位作者 张平仓 张长伟 赵建民 白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降水量及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响应,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香溪河流域兴山站输沙量数据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水文频率曲线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1973... [目的]分析降水量及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响应,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香溪河流域兴山站输沙量数据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水文频率曲线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1973—2010年香溪河流域面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并进一步量化分析了流域水沙变化极其驱动因素。[结果]香溪河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输沙量减少趋势显著;年输沙显著减少开始的年份是1994年,流域径流量开始减少的年份是1991年。[结论]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是香溪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香溪河流域 人类活动 三峡水库区间
下载PDF
延河流域泥沙连通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6
作者 边熇 朱冰冰 +2 位作者 黎珩 王蓉 唐馨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5,共9页
泥沙连通性是表征泥沙在地貌单元间物理级联关系的重要参数,探讨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揭示流域内部水沙动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延河流域1990—2019年土地利用与径流输沙量等数据资料,结合连通... 泥沙连通性是表征泥沙在地貌单元间物理级联关系的重要参数,探讨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揭示流域内部水沙动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延河流域1990—2019年土地利用与径流输沙量等数据资料,结合连通性指数(index of connectivity,IC)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泥沙连通性时空分布的影响及与径流输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加之少量的建设用地扩张。2)1990—2019年,延河流域IC整体呈下降趋势,截至2019年降低17.85%。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扩张可有效降低泥沙连通程度,且退耕还林还草具有长期生态效益。3)IC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增加趋势。流域中部是主要退耕还林还草区和建设用地扩张区,也是泥沙连通性明显下降区;流域西北部泥沙连通性较高,且随土地利用变化降幅较小;流域南部泥沙连通性低。4)IC与输沙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适用于流域输沙预测。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理解流域泥沙输移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布局和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连通性 退耕还林还草 延河流域 水沙特征 连通性指数
下载PDF
1960—2010年延河水沙特征及其对退耕工程的潜在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钰 冯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河流水沙特征与流域降水量和下垫面变化密切相关。为揭示流域降雨以及退耕还林对延河流域水沙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延河甘谷驿站控制区1960—2010年流域降水量、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延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降... 河流水沙特征与流域降水量和下垫面变化密切相关。为揭示流域降雨以及退耕还林对延河流域水沙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延河甘谷驿站控制区1960—2010年流域降水量、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延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降水量的响应,并对比分析了退耕前、后(以2002年为界)延河水沙变化。结果表明:在1960—2010年间,延河甘谷驿站控制区年及汛期(6—9月)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波动递减趋势,汛期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值约占年值的64.8%、71.7%和98.1%;年及汛期输沙量与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变化可分别解释年及汛期87.6%和92.2%的输沙量变化,降水量变化可分别解释年及汛期22.7%和23.6%的输沙量变化;退耕后流域年及汛期平均输沙量、径流量和径流系数显著低于退耕前,剔除退耕前后降水量差异影响,退耕工程对年及汛期累计输沙量变化分别贡献87.5%和86.9%,对年及汛期累计径流量变化分别贡献77.4%和75.4%。研究阐明退耕可显著降低年及汛期平均径流量、径流系数和输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沙特征 降水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滑雪道人造雪融雪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建英 梁德栋 +4 位作者 史常青 王会波 罗广田 公博 闫继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2,共8页
为了解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产流产沙特征,利用简易径流小区对北京石京龙滑雪场雪道进行实验观测和研究分析,为滑雪场雪道建设和其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融雪的主要因素,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径流流量和产沙量呈现... 为了解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产流产沙特征,利用简易径流小区对北京石京龙滑雪场雪道进行实验观测和研究分析,为滑雪场雪道建设和其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融雪的主要因素,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径流流量和产沙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日变化规律,其中,平均径流流量为11.52×10^(-6) m^(3)/s,平均含沙量为0.30 kg/m^(3),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360 t/(km^(2)·a),属于中度侵蚀。径流流量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地温相关性不显著;除此之外,径流流量与含沙量也受到坡面土壤、覆盖物及坡度的影响,且径流流量和含沙量满足线性关系;因此,应该更加重视滑雪道的地表土壤整治改良和植被建设,通过提高滑雪道坡面土壤渗透能力、降低可蚀性来减少人造雪融雪形成径流、造成土壤侵蚀,增加坡面植被覆盖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道 人造雪 产流产沙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年内水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张泳华 陆永球 《人民珠江》 2023年第8期43-49,共7页
对西北江三角洲马口站和三水站近50 a各月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年内水沙特征分析,研究表明马口站和三水站各月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表现均为明显的“单峰型”,水沙集中在汛期的6—7月。西北江三角洲水沙在年内集中度高,集中度有减少趋势,... 对西北江三角洲马口站和三水站近50 a各月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年内水沙特征分析,研究表明马口站和三水站各月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表现均为明显的“单峰型”,水沙集中在汛期的6—7月。西北江三角洲水沙在年内集中度高,集中度有减少趋势,集中期基本集中在7月初,略有延后。西北江三角洲水沙年际变化趋势主要受控于汛期变化,并受非汛期一定的调节影响。径流在年际间随降水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年内水沙集中度受水利工工程影响较大。河道采砂通过改变分流分沙比影响水沙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内水沙特征 集中期与集中度法 Mann-Kendall检验法 西北江三角洲
下载PDF
鸭绿江流域水沙输运的“源-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集成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燕 陈斌 +1 位作者 印萍 刘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7,共16页
以鸭绿江流域为尺度,对鸭绿江流域上中下游水沙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流域径流量中游比上游年径流量增加一倍左右,下游比上游的年径流量增加倍数为一个数量级以上;大部分年份下游的年输沙量小于上游;随着中下游水利工程... 以鸭绿江流域为尺度,对鸭绿江流域上中下游水沙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流域径流量中游比上游年径流量增加一倍左右,下游比上游的年径流量增加倍数为一个数量级以上;大部分年份下游的年输沙量小于上游;随着中下游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加剧,鸭绿江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阶段性的减少,年际径流量和年际输沙量差异幅度逐渐增大,且输沙量减小的幅度和年际差异幅度比径流量更大,尤其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影响比较显著。结合ENSO事件特征,指出气候变化引起的降雨量的减少是直接影响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域输沙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 水沙输运“源-汇”特征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演变 国际河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