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演化阶段的NAPLs污染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畅
邢程
+2 位作者
郭秀军
邵帅
吴景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8-136,共9页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能够快速、实时探测非水相液体(NAPLs)污染区,但污染发生后不同时间段的NAPLs污染区在土壤中呈现不同的演化特征。为了解ERT调查剖面中NAPLs污染区自泄漏至形成污染羽全过程的异常区变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污染过...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能够快速、实时探测非水相液体(NAPLs)污染区,但污染发生后不同时间段的NAPLs污染区在土壤中呈现不同的演化特征。为了解ERT调查剖面中NAPLs污染区自泄漏至形成污染羽全过程的异常区变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污染过程NAPLs饱和度和电阻率变化特点,构建不同演化阶段NAPLs污染区地质及电阻率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装置形式的电阻率理论探测剖面;通过对比分析,判断污染区不同演化阶段在ERT剖面中相应的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污染物侵入量较少时,存在于非饱和带中的LNAPLs污染区在电阻率剖面中形成低电阻率异常区,随着污染物的积累,污染区转变为高电阻率异常区,且污染范围逐渐向下扩展。DNAPLs污染区在非饱和带中的电阻率变化特征与LNAPLs污染区具有一定相似性。在饱和带中,污染区表现为高电阻率异常,随着污染物向隔水底板迁移及饱和度的降低,污染区的高电阻率异常特征减弱。ERT剖面中难以识别饱和度低于0.10的污染区。施龙贝格装置水平方向分辨率较高,而偶极装置垂向分辨率较高,这为实地探测中不同范围的高、低电阻率异常区的解译以及不同污染区探测时采集装置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非水相液体
重非水相液体
污染物迁移
电阻率映像法
剖面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甲烷气泄漏海床基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效果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景鑫
郭秀军
+2 位作者
贾永刚
孙翔
李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4-1864,共11页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系统对其进行监测,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的电阻率剖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层会在探测剖面上某深度区间内形成层状低阻异常带,对该深度区间有效电信号形成压制。将该异常带顶界深度定义为系统有效探测深度后,发现该深度受电极距直接影响,10m极距偶极装置有效探测深度约为50m。电学探测剖面对有效探测深度内分布的层状和团状甲烷气聚集区、慢速甲烷气泄露区、沿断层泄露的甲烷气区具有良好反映能力,数据处理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剖面与电学探测剖面相比能更好地反映甲烷气聚集区边界。该监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含气区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气泄漏
电阻率成像法
探测剖面异常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演化阶段的NAPLs污染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畅
邢程
郭秀军
邵帅
吴景鑫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8-13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7YFC0307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307)资助。
文摘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能够快速、实时探测非水相液体(NAPLs)污染区,但污染发生后不同时间段的NAPLs污染区在土壤中呈现不同的演化特征。为了解ERT调查剖面中NAPLs污染区自泄漏至形成污染羽全过程的异常区变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污染过程NAPLs饱和度和电阻率变化特点,构建不同演化阶段NAPLs污染区地质及电阻率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装置形式的电阻率理论探测剖面;通过对比分析,判断污染区不同演化阶段在ERT剖面中相应的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污染物侵入量较少时,存在于非饱和带中的LNAPLs污染区在电阻率剖面中形成低电阻率异常区,随着污染物的积累,污染区转变为高电阻率异常区,且污染范围逐渐向下扩展。DNAPLs污染区在非饱和带中的电阻率变化特征与LNAPLs污染区具有一定相似性。在饱和带中,污染区表现为高电阻率异常,随着污染物向隔水底板迁移及饱和度的降低,污染区的高电阻率异常特征减弱。ERT剖面中难以识别饱和度低于0.10的污染区。施龙贝格装置水平方向分辨率较高,而偶极装置垂向分辨率较高,这为实地探测中不同范围的高、低电阻率异常区的解译以及不同污染区探测时采集装置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轻非水相液体
重非水相液体
污染物迁移
电阻率映像法
剖面特征
Keywords
DNAPLs
LNAPLs
pollutant
migrati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detection
profile
分类号
P34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X53 [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甲烷气泄漏海床基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效果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景鑫
郭秀军
贾永刚
孙翔
李宁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4-186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0307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307
41427803)~~
文摘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系统对其进行监测,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的电阻率剖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层会在探测剖面上某深度区间内形成层状低阻异常带,对该深度区间有效电信号形成压制。将该异常带顶界深度定义为系统有效探测深度后,发现该深度受电极距直接影响,10m极距偶极装置有效探测深度约为50m。电学探测剖面对有效探测深度内分布的层状和团状甲烷气聚集区、慢速甲烷气泄露区、沿断层泄露的甲烷气区具有良好反映能力,数据处理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剖面与电学探测剖面相比能更好地反映甲烷气聚集区边界。该监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含气区空间变化。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气泄漏
电阻率成像法
探测剖面异常特征
Keywords
gas
hydrate
methane
leakag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detection
profile
分类号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631.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演化阶段的NAPLs污染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效果分析
高畅
邢程
郭秀军
邵帅
吴景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甲烷气泄漏海床基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效果模拟与分析
吴景鑫
郭秀军
贾永刚
孙翔
李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