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曲层中高温大曲质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璐 明红梅 +4 位作者 董异 王小军 王轩 陶敏 曾茂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4,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曲层中高温成品大曲质量的差异性,以及贮存期的微环境对大曲质量的影响,对不同曲层的大曲样本的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特征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比较不同曲层大曲质量的差异。结果表... 为了探究不同曲层中高温成品大曲质量的差异性,以及贮存期的微环境对大曲质量的影响,对不同曲层的大曲样本的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特征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比较不同曲层大曲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底层大曲水分含量与中上层大曲差异显著;顶层大曲的氨态氮含量与中下层、底层大曲差异显著;中层及以上曲层大曲酯化力值与中下层、底层大曲差异显著。中上层大曲亚油酸乙酯含量与顶层大曲差异显著,各曲层大曲的正己酸乙酯、苯乙醇、2,3,5,6-四甲基吡嗪、β-石竹烯等14种特征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大曲的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和特征风味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中上层大曲质量为最优,中下层、底层大曲质量较差,且各曲层大曲质量可聚类为不同的类别。因此,不同曲层大曲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理化指标 特征风味物质
下载PDF
香椿芽苗中含硫化合物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楠 王浩宇 +1 位作者 赵芳 刘常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5-39,共5页
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HS-SPME)对香椿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对其特征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从而进一步探究香椿中的香气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香椿芽苗的生长过程中... 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HS-SPME)对香椿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对其特征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从而进一步探究香椿中的香气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香椿芽苗的生长过程中,第一次得到反式-1-丙烯基双二硫化物,该化合物在一定基础上可以转化为香椿中所含有的1-丙烯基硫醇和3,4-二甲基噻吩。通过对比含硫化合物的结构式发现,香椿与大蒜在很大基础上存在一致性,而导致两者拥有特征性风味的物质在一定基础上也有所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反式-1-丙烯基双二硫化物
下载PDF
酱香酵母抽提物的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凡 陈洪卫 +4 位作者 胡靖 郭甲 李沛 李库 熊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203,共6页
为了探究酱香酵母抽提物(YE)的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2种酱油和11种酱香YE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PLS)法确定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对酱香风味的贡献值以及酱香YE的特征风味物质,并将酱香风味和... 为了探究酱香酵母抽提物(YE)的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2种酱油和11种酱香YE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PLS)法确定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对酱香风味的贡献值以及酱香YE的特征风味物质,并将酱香风味和评分最佳的YE-3应用于酱油酿造中,对比应用前后样品的酱香风味和滋味。结果表明,醇酚类、醛类和其他类的含量与酱香风味呈正相关,酸类和吡嗪类的含量与酱香风味呈负相关;酱香YE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糠醇、5-甲基-2-呋喃甲醇、苯乙醇、愈创木酚、苯甲醛、苯乙醛、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添加酱香YE-3可以提升酱油原油的酱香香气、鲜味、咸味和浓厚味,分别提升了17.5%、34.8%、24.8%和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法 偏最小二乘法 酱香酵母抽提物 特征风味物质
下载PDF
羊膻味物质的合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旺景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412-5421,共10页
羊肉和羊乳具有的特殊风味,即"膻味",是降低多数消费者消费意愿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制约养羊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现已证实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和4-乙基辛酸等4-烷基支链脂肪酸是羊肉及羊奶膻味的主要来源,并且由这些支链... 羊肉和羊乳具有的特殊风味,即"膻味",是降低多数消费者消费意愿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制约养羊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现已证实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和4-乙基辛酸等4-烷基支链脂肪酸是羊肉及羊奶膻味的主要来源,并且由这些支链脂肪酸引发的膻味会因牧草衍生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而加剧,同时醛类、酮类、内酯类等脂肪酸氧化产物和硬脂酸同样对羊肉风味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羊膻味相关物质的组成、检测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及膻味相关物质的候选基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了解膻味物质的组成、合成机制和科学调控畜产品风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膻味物质 植物提取物 支链脂肪酸 合成机理
下载PDF
不同成熟期切达干酪的组分及特征风味物质的解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晶晶 陈会民 +2 位作者 罗洁 王少博 陈树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1-237,共7页
为阐明不同成熟期切达干酪的组分及特征风味物质的差异,选用成熟期分别为6、12、24、36个月的切达干酪,分析比较了其基本成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的差异,并进行描述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 为阐明不同成熟期切达干酪的组分及特征风味物质的差异,选用成熟期分别为6、12、24、36个月的切达干酪,分析比较了其基本成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的差异,并进行描述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4种切达干酪除盐分无显著变化外,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逐渐降低,pH值则逐渐升高,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6个月干酪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是乙醇、己醇、癸醇、2-庚酮、乙酸;成熟12个月干酪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是3-甲基丁醇、癸醛、2-壬酮、2-十一酮;成熟24个月干酪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是3-甲基丁醛、己酸、辛酸、己醛、丁酸戊酯、辛酸乙酯;成熟36个月干酪中主要风味化合物是戊酸、庚酸、壬酸、δ-壬内酯、乙偶姻、苯甲醛。描述性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坚果味呈现增加趋势,与3-甲基丁醛的含量增加趋势相吻合。该研究为干酪快速成熟技术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达干酪 成熟期 特征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HS-SPME-GC-MS分析泾阳茯砖茶的特征风味物质 被引量:6
6
作者 侯晓慧 张婷 +4 位作者 张萌 罗浩杰 岳袁 肖春鸽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45-257,共13页
为确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泾阳茯砖茶区别于其他黑茶的特征风味,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 为确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泾阳茯砖茶区别于其他黑茶的特征风味,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泾阳、安化茯砖茶和其他4种黑茶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GC-IMS和HS-SPME-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合物,其中泾阳茯砖茶风味物质构成能明显与安化茯砖茶及其他黑茶区分开;通过泾阳茯砖茶与其他黑茶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得到泾阳茯砖茶的12种特征物质,其中GC-IMS确定了7种,包括1-辛烯-3-酮、正己醇、愈创木酚、β-蒎烯、丁酸甲酯、正丙醇、2-庚酮;通过HS-SPME-GC-MS并基于香气活性值确定了5种,包括己醛、癸醛、(E,E)-3,5-辛二烯-2-酮、水杨酸甲酯和α-紫罗兰酮。特征风味物质的鉴定为泾阳茯砖茶的保真鉴别、产地溯源及产品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茯砖茶 挥发性化合物 特征风味物质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茅台镇不同区域酱香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产性能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绍依 郎莹 +3 位作者 邱树毅 吴伯天 胡胜兰 周鸿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4-143,共10页
以茅台镇不同区域酱香型成品大曲(TS、WS、WM、MH、DJ)为研究对象,采用第3代Nanopore测序平台对其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理化指标及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茅台镇不同区域酱香大曲存在一定的异同,在微生物结构上5种大曲... 以茅台镇不同区域酱香型成品大曲(TS、WS、WM、MH、DJ)为研究对象,采用第3代Nanopore测序平台对其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理化指标及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茅台镇不同区域酱香大曲存在一定的异同,在微生物结构上5种大曲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共同优势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在MH、DJ中为绝对优势菌群;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为共同优势真菌属,而横梗霉属(Lichtheimia)、覆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在TS、WM、MH曲样中的比例明显高于DJ、WS曲样;相比TS、WM曲样,网络相关性分析表明MH、DJ、WS曲样优势菌群间的相互作用更强,另外,冗余分析发现魏斯氏菌属与酯化力、液化力、糖化力、乙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正戊醇呈正相关;横梗霉属与液化力、糖化力、乙酸、异戊酸、2,3-丁二醇、苯乙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呈正相关;覆膜孢酵母属与酯化力和乙酸乙酯呈正相关;芽孢杆菌属与四甲基吡嗪、丙酸、异戊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3-丁二醇、苯乙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结构 理化指标 特征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白酒风味物质成分分析方法及其相关成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明 丁子元 +3 位作者 郑晓卫 谌松强 靳喜庆 殷红 《酿酒科技》 2022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且风味成分复杂。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来对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情况,介绍了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方法学、风味化合物、健康功能因子、潜在危害因子、异嗅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通过顶... 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且风味成分复杂。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来对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情况,介绍了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方法学、风味化合物、健康功能因子、潜在危害因子、异嗅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搅拌棒吸附等前处理手段结合气相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GC-MS)等在白酒风味研究中的进展,旨在为中国白酒风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特征风味物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油味缺陷酒的感官特性及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9
作者 罗兰 黄张君 +6 位作者 戴秋涟 罗雪 马龙 吴奇霄 余松柏 冯治平 沈才洪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香、花果香、甜香、陈香和酸味均低于正常酒样;对酒样中的81种主要风味成分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油味酒样的风味物质总含量略低于正常酒样,2种酒样间风味成分的量比关系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2种酒样进行分类,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出30种关键差异物质,亚油酸、亚油酸乙酯、油酸、乙偶姻、2,3-丁二酮等是构成酒体呈油味缺陷特征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白酒异味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油味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特征风味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蒙古奶酪风味物质分析及其风味强度评价模型建立
10
作者 贾志斌 乔向宇 +4 位作者 王彩云 张秀秀 刘璐 李晓东 韩仁娇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从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5个蒙古奶酪样品,利用顶空吹扫捕集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构建风味强度评价模型,综合感官评分对蒙古奶酪进行评价。... 从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5个蒙古奶酪样品,利用顶空吹扫捕集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构建风味强度评价模型,综合感官评分对蒙古奶酪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蒙古奶酪中共鉴定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有24种为主要挥发性物质;利用PCA建立风味强度评价模型(F=0.35351F_(1)+0.28046F_(2)+0.19846F_(3)+0.16756F_(4)),模型结果显示,PC1~PC4的累计贡献率为100.000%,包含辛酸乙酯、正己醇、癸酸乙酯、正癸酸、乙酸、乙醛等物质,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原始数据信息;此外,5种蒙古奶酪样品的感官评价结果与风味强度评价模型得分有较好一致性,说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对蒙古奶酪进行风味评价,为蒙古奶酪风味评价提供一种全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奶酪 特征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下载PDF
我国发酵鱼制品菌群组成与风味代谢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冰倩 刘永乐 +3 位作者 黄轶群 李向红 王发祥 马夏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1-289,共9页
发酵是一种传统的鱼类贮藏方式,在发酵过程中,原料或环境中携带的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利用,从而生成丰富的风味物质。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原辅料以及控制盐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 发酵是一种传统的鱼类贮藏方式,在发酵过程中,原料或环境中携带的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利用,从而生成丰富的风味物质。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原辅料以及控制盐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件,得到风味、形态均大不相同的发酵鱼制品,同时各类发酵鱼制品中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导致其特征性风味物质的组成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不同发酵鱼制品中的菌群组成,探究微生物代谢与特征性风味物质形成的相关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国内不同类型发酵鱼制品,对其发酵工艺、菌群组成、特征性风味物质及产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讨论,分析发酵条件对菌群组成、进一步对风味形成的影响;同时对比不同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相关性研究方法的特点,为今后探索发酵鱼风味形成机制及对发酵鱼风味进行精准调控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鱼制品 菌群组成 特征风味物质 微生物代谢 相关性分析 组学分析
下载PDF
豉香型白酒酒丸、酒饼及酒醪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汶钰 张明星 +4 位作者 李洁 张玄妮 李欢欢 谢娟 徐学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3-37,共5页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解析豉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的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的不同发酵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获得表征豉香型白酒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三类样本...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解析豉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的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的不同发酵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获得表征豉香型白酒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三类样本(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细菌共有29种,其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为优势菌群;真菌共有21种,其中酵母属(Saccharomyces)和毛霉属(Mucor)为优势菌属。在发酵醪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未培养微生物。酒丸和发酵醪液发酵开始时微生物数量较少,发酵后期微生物数量达到顶峰,酒饼则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微生物种类不断减少而趋于稳定。PCR-DGGE技术初步鉴定了部分代表性细菌和真菌的种属类群以及一些未培养微生物,比传统培养法更全面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豉香型白酒 乳酸菌 酵母菌 特征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循环卤煮牛肉挥发性风味强度评价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祥忍 高子武 +4 位作者 王恒鹏 屠明亮 吴丹璇 高苏敏 刘宗振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6,共8页
目的:评判不同循环卤煮次数牛肉之间特征性风味强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循环卤煮牛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依据相对气味活性值筛选出对其具有重要贡献的关键性风味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循环卤... 目的:评判不同循环卤煮次数牛肉之间特征性风味强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循环卤煮牛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依据相对气味活性值筛选出对其具有重要贡献的关键性风味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循环卤煮牛肉具有贡献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建立循环卤煮牛肉的风味强度评价模型,并结合感官评价对循环卤煮牛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7个关键性风味物质分别为正己醛、十一醛、壬醛、正己醇、3-甲基戊烷、桉叶油醇及茴香脑。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第1~3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2.40%,25.64%,12.95%,累计贡献率为90.98%,可代表循环卤煮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信息。模型特征性风味强度评价结果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为0.90(P<0.05),一致性良好。结论:该模型可应用于循环卤煮牛肉的风味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牛肉 循环卤煮 特征性风味物质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鉴定无花果提取物关键特征风味物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新惠 何峰 +5 位作者 李瑞丽 王翰书 梁淼 张逸寒 潘文亮 张峻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31,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及香气重组与缺失实验确定无花果提取物的关键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无花果提取物经HS-SPME-GC-MS与GC-O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异丁酸、γ-丁内酯、芳樟醇、壬醛、香兰素、糠醛等18种化合物为无花果提取物重要香气成分(OAV>1);重组实验表明重组样品与无花果提取物的感官属性评价结果接近,表现为果香、甜香、烘焙香、焦糖香等典型的风味特征,略带酸香、膏香、奶香,具有明显的无花果提取物风味特征;缺失实验进一步明确了γ-己内酯、棕榈酸乙酯、苯甲醇、芳樟醇、香兰素、苯甲醛、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5-羟甲基糠醛、甲基环戊烯醇酮为无花果提取物关键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无花果特征风味香原料的开发及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提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闻 香气重组与缺失实验 关键特征风味物质
下载PDF
酱卤鸭脖的特征风味物质剖面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恒和 马一凡 +4 位作者 韩东 黄峰 李侠 郭德斌 张春晖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71,共13页
为构建酱卤鸭脖的特征风味指纹图谱,该文利用电子鼻、电子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 为构建酱卤鸭脖的特征风味指纹图谱,该文利用电子鼻、电子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对3款市售酱卤鸭脖(W牌、J牌、H牌)的特征风味进行剖面解析。结果表明,W牌、J牌和H牌中分别鉴定出44、37、3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丁香酚、芳樟醇、肉桂酸乙酯、茴香脑等因具有较高OAV和特殊香气被划定为3种鸭脖共有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可贡献甜香、果香和脂香。电子鼻结果则表明3种鸭脖在含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上存在差异;谷氨酸、丙氨酸、5,-肌苷酸、5,-鸟苷酸因TAV>1被确定为3种酱卤鸭脖的特征滋味物质,对鲜味和甜味贡献突出。此外,H牌的EUC值(4.41 g MSG/100 g)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说明其鲜味程度优于J牌和W牌鸭脖,这也与电子舌检测结果保持一致。该研究可以为酱卤鸭脖特色风味保持及产品风味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鸭脖 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 特征滋味物质 剖面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