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陵矶至螺山河段槽蓄量及冲淤变化计算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志远 郭海晋 +1 位作者 徐德龙 张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介绍了利用GIS建立河道地形三维表面 ,计算分析河段槽蓄量以及冲淤变化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河道形态显示直观、冲淤部位空间分析能力突出等优点。以长江干流城陵矶至螺山河段为例 ,选用 6个测次的河道地形图 ... 介绍了利用GIS建立河道地形三维表面 ,计算分析河段槽蓄量以及冲淤变化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河道形态显示直观、冲淤部位空间分析能力突出等优点。以长江干流城陵矶至螺山河段为例 ,选用 6个测次的河道地形图 ,计算分析了近 3 0a来该河段的槽蓄量变化和冲淤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城陵矶至螺山河段 2 0世纪 70年代河道淤积较为严重 ,1981~ 1998年冲淤变化不大 ,1998~ 2 0 0 1年平滩河槽有所淤积 ,近期冲淤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在河道形态的显示、冲淤部位的空间分析方面的突出能力 ,若进一步和河流水沙数学模型以及其他相关分析相结合 ,基于GIS的河道冲淤变化分析更能有利于发现河道泥沙淤积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淤 空间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 槽蓄量 长江中游
下载PDF
北仑河口北冲西淤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宪云 董德信 +2 位作者 郭佩芳 侍茂崇 陈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研究发现,北仑河口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北仑河及其周边小河径流挟沙;二是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掀沙。径流挟沙比潮流和波浪掀沙大。夏季汛期,由径流带入的泥沙大部分在航道附近落淤,形成河口大片浅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 研究发现,北仑河口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北仑河及其周边小河径流挟沙;二是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掀沙。径流挟沙比潮流和波浪掀沙大。夏季汛期,由径流带入的泥沙大部分在航道附近落淤,形成河口大片浅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沿河用水逐年增多,河流输沙显著减少。而受潮流影响的主航道,偏向中国一侧,在上游供沙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河底冲刷,造成河口北冲西淤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泥沙来源 河道冲淤 环境因素
下载PDF
黄河下游不同治理方案下河道冲淤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防修 史玉品 +1 位作者 毕桂真 王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3,48,共9页
针对黄河下游宽河治理的现状方案和窄河治理的防护堤方案,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设计年均来沙分别为3亿、6亿t和8亿t的3组系列年水沙情景开展了计算。结果表明:年均来沙3亿t情景下,两种方案黄河下游均表现为微冲,冲刷量分年、... 针对黄河下游宽河治理的现状方案和窄河治理的防护堤方案,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设计年均来沙分别为3亿、6亿t和8亿t的3组系列年水沙情景开展了计算。结果表明:年均来沙3亿t情景下,两种方案黄河下游均表现为微冲,冲刷量分年、分滩槽、分河段都差别较小,第50 a末两种方案的最小平滩流量为4 019~4 067 m^3/s;年均来沙6亿t情景下,两种方案黄河下游均表现为淤积,防护堤方案在全下游减淤15.78%,减淤主要发生在花园口—艾山河段,其中花园口—高村、高村—艾山分别减淤22.53%、23.45%,艾山—利津河段稍有增淤,第50 a末黄河下游最小平滩流量为2 389~2 608 m^3/s;年均来沙8亿t情景下,两种方案黄河下游淤积量都较大,防护堤方案在全下游减淤16.78%,在铁谢—花园口、花园口—高村、高村—艾山河段分别减淤18.40%、20.83%、21.85%,艾利河段增淤4.99%,至第50 a末黄河下游最小平滩流量为2 058~2 420 m^3/s,两种治理方案对西河口以下河长的延长值影响不是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河道冲淤 平滩流量 治理方案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河口河道延伸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师长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5,共6页
利用黄河下游大断面观测数据、水文站日水沙数据和近河口断面水位变化等资料,构建黄河下游5个河段河道断面平均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和河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1976—1996年来水来沙条件下两种情景中河口延伸对下游的... 利用黄河下游大断面观测数据、水文站日水沙数据和近河口断面水位变化等资料,构建黄河下游5个河段河道断面平均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和河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1976—1996年来水来沙条件下两种情景中河口延伸对下游的增淤作用。这两种情景中,一是对比了现状与1976年河口改道后河口河道未再延长情况下下游淤积量的差异;二是对比了黄河河口继续走刁口河情况下下游的淤积量与现状淤积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此期间河口延伸增淤主要发生在泺口以下河段,并且在该河段淤积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其中第一种情景下20a累计增淤占比超过50%,但20a河口延伸累计增淤量低于整个下游总淤积量的5%。这一时段河口延伸增淤量占比较小与历史上黄河输沙量长期增加、下游冲积平原构造下沉和三角洲建造有关。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经历来水来沙量显著减小后的持续冲刷过程,但是近年随着冲刷减缓,下游趋向输沙平衡发展,河口延伸增淤对下游冲淤过程的影响程度将相对加大,并且在长期缓慢但不断积累的河口延伸中使下游转向低强度淤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口延伸 河道冲淤 侵蚀基准面 溯源淤积
下载PDF
小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及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以格金河和阿凌达河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曹伟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4,43,共4页
针对小流域暴雨洪水灾害突发性强、危害大、极难防御等特点,根据格金河和阿凌达河暴雨洪水资料,分析了汤原县小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及其对河道冲积变化的影响,为小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暴雨洪水 小流域 特性 河道冲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