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河槽形态演变与水沙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冯普林 梁志勇 +1 位作者 黄金池 何晓燕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4,共9页
在 1973~ 1997年水沙及断面资料基础上 ,从实现黄河下游减淤并促使河槽向有利方向发展的角度 ,分析总结了不同河段中水河槽横断面形态随时间和流程变化的特征 ,研究建立了河槽横断面形态指标与河段进口前期水沙系列的定量关系 ,并对维... 在 1973~ 1997年水沙及断面资料基础上 ,从实现黄河下游减淤并促使河槽向有利方向发展的角度 ,分析总结了不同河段中水河槽横断面形态随时间和流程变化的特征 ,研究建立了河槽横断面形态指标与河段进口前期水沙系列的定量关系 ,并对维持有利河槽形态的水沙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河槽形态 河相关系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金良 刘继祥 +1 位作者 万占伟 鲁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37,共7页
在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一级悬河""二级悬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宽河固堤、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治理思路,认为泥沙处理是黄河下游治理的关键所在,下游滩区仍需长期发挥滞洪、沉沙作用,窄河固堤、... 在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一级悬河""二级悬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宽河固堤、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治理思路,认为泥沙处理是黄河下游治理的关键所在,下游滩区仍需长期发挥滞洪、沉沙作用,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方案将会加剧"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不利于黄河长治久安。为实现滩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保障黄河下游长期防洪安全,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空间,推动滩区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在充分吸纳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经论证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思路,即对滩区进行功能区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农业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区等,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手段,将由黄河大堤向主槽的滩地依次分区改造为"高滩""二滩"和"嫩滩",各类滩地设定不同的设防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再造 宽河固堤 生产堤 “二级悬河” 河道形态 滩区 黄河下游
下载PDF
苏州河污染底泥处理的合理措施 被引量:9
3
作者 贺宝根 周乃晟 顾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4-61,共8页
根据底泥耗氧物质的释放和河槽稳定性的分析,认为河槽断面上不同位置的底泥污染特性不同,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开挖、覆盖和曝气充氧三管齐下,可以较低的代价使底泥对水质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并长期维持.此外,为了满足苏州河... 根据底泥耗氧物质的释放和河槽稳定性的分析,认为河槽断面上不同位置的底泥污染特性不同,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开挖、覆盖和曝气充氧三管齐下,可以较低的代价使底泥对水质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并长期维持.此外,为了满足苏州河变清的整治规划要求,下水排放和支流排放对河水污染的影响也应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底泥耗氧 河槽形态 底泥特性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道平面形态与河势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18
4
作者 陆中臣 陈劭锋 陈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9-736,共8页
黄河下游河道平面形态与河势演变 ,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 ,地貌界就用地图法和航片资料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 ,该项研究得到逐步的深化。“八五”期间 ,水利界又对主流线作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 :各家所得结论不同 ,... 黄河下游河道平面形态与河势演变 ,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 ,地貌界就用地图法和航片资料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 ,该项研究得到逐步的深化。“八五”期间 ,水利界又对主流线作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 :各家所得结论不同 ,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我们认为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期间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不对称的河谷形态不会改变 ;在继承性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向南掀沉、科氏力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 ,主流线总体上仍呈南摆趋势 ;清水冲刷不会导致河型彻底转化 ;河道整治工程虽然能够限制主流的摆动幅度和弱化河道的游荡强度 ,对河势的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型河道 平面形态 河势变化 趋势预测 黄河
下载PDF
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图像潮沟提取方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言江 韩震 +2 位作者 和思海 胡旭冉 陈佩达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潮沟作为潮滩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以长江口九段沙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2月15日获取的Landsat 8分辨率为15 m的全色波段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选取了3条发育不同的潮沟。首先利用顶帽变换来消除直接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亮度背景不均匀... 潮沟作为潮滩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以长江口九段沙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2月15日获取的Landsat 8分辨率为15 m的全色波段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选取了3条发育不同的潮沟。首先利用顶帽变换来消除直接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亮度背景不均匀不能准确分割的问题,然后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找到一个最佳的阈值使潮沟和背景之间方差最大,得到二值化图像;接着通过形态膨胀对断裂的潮沟进行连接,并用形态去除方法剔除非目标;最后对潮沟进行骨架化提取和去除短枝处理,得到完整的潮沟信息骨架图。采用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提取的潮沟信息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结合对潮沟信息提取有较好的效果,平均准确度达到93.0%,遗漏误差和冗余误差分别为7.0%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 九段沙 最大类间方差法 数学形态学
原文传递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保生 李凌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6,79,共3页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认为: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河相系数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河宽的增加来实现的...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认为: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河相系数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河宽的增加来实现的,面积与水深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而平均水深随河宽的增加具有减小的趋势;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相似,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后,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的断面极为不同;③过渡型河段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既具有游荡型河段的断面特征,又具有弯曲型河段的断面特征,但在1965~1974年的集中整治后,变为弯曲型河段的断面参数变化特征;④研究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及河床演变时,必须注意到不同河段断面形态的显著区别,特别是蜿蜒型河段的断面形态在满槽河宽前后的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水力几何形态 横断面 河型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参数变化及其水沙过程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慰 王随继 王彦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3-1572,共10页
基于1965—2015年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泺口站的逐年水文和汛前河道断面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河道断面形态参数(河道断面面积,河道宽深比等)的变化,以及对河道断面形态与来水来沙间的关系做出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主槽断面形态参数与水... 基于1965—2015年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泺口站的逐年水文和汛前河道断面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河道断面形态参数(河道断面面积,河道宽深比等)的变化,以及对河道断面形态与来水来沙间的关系做出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主槽断面形态参数与水沙搭配以及前期断面形态密切相关,沿程3个断面形态参数调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河宽调整幅度沿程减小,辫状河段变幅最大,尤其在1986—1999年,辫状河段萎缩程度最为严重,其次为弯曲河段,顺直河段横向调整幅度最小。受到前期断面形态的影响,辫状河段河道断面调整方式既有横向展宽(萎缩)又有垂直加深(淤积);弯曲河段河道宽深比与流量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横向和垂向的调整方式;而顺直河段的宽深比与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来沙系数呈正相关关系,河道以垂直加深(淤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河槽形态 水沙条件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判别指标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文艺 苏运启 李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表征因子、影响因素和判别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可以用输沙指标、平滩流量、水位涨率、滩地分流比和洪水传播时间等...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表征因子、影响因素和判别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可以用输沙指标、平滩流量、水位涨率、滩地分流比和洪水传播时间等因子表征;河槽宽度、潍槽阻力、比降、河势等对排洪功能影响较大,流量、含沙量、泥沙组成和断面形态等对输沙功能影响较大。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主要判别指标为:黄河下游河槽平滩流量4000—5000m^3/s,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主河槽宽度以1000—1200m为宜,断面河相系数应在16mm/m左右,平滩流量下高村断面每增加1000m^3/s流量的水位涨幅不大于0.35m,高村断面滩地分流比不大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流量 断面形态 排洪输沙功能 判别指标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冰封期泥沙输移特性与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本辉 李畅游 +1 位作者 李超 冀鸿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1,共6页
与畅流期相比,河冰的存在改变了河道的水位、流量、流速分布、泥沙浓度等参数,进而影响水流的输沙能力及河道演变。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冰封期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冰盖对水深、流速的影响。同时根据水文站多年资料分析,探讨了冰封期黄河内... 与畅流期相比,河冰的存在改变了河道的水位、流量、流速分布、泥沙浓度等参数,进而影响水流的输沙能力及河道演变。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冰封期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冰盖对水深、流速的影响。同时根据水文站多年资料分析,探讨了冰封期黄河内蒙古段泥沙特性及输移规律。指出冰封期泥沙浓度随着流凌开始降低,在冰封期达到最低,冰封期浓度值比畅流期小5-20倍,输沙量小2-15倍,开河后逐渐增大,且泥沙颗粒的中值粒径D50值大于畅流期的。本研究对黄河冰封期的泥沙输移规律以及河道演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冰封期 泥沙输移 河道地形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库区泥沙淤积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尹晔 王党伟 +1 位作者 冯胜航 邓安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5,共5页
泥沙淤积是约束水电站调度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厘清向家坝水电站运行以来的淤积进程,基于实测资料分析库区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向家坝水库2013~2018年在正常蓄水位下共淤积泥沙4620×10^(4) m^(3),淤损水库库容0.9%,防洪库容... 泥沙淤积是约束水电站调度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厘清向家坝水电站运行以来的淤积进程,基于实测资料分析库区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向家坝水库2013~2018年在正常蓄水位下共淤积泥沙4620×10^(4) m^(3),淤损水库库容0.9%,防洪库容损失0.4%,死库容减少1.0%;淤积主要分布在常年回水区的坝前段、新市至屏山河段,干流泥沙淤积主要集中在天然深泓线附近,干流淤积纵剖面与天然河道纵剖面形态基本一致,支流淤积形态则多为三角洲淤积或锥体淤积。人类活动和滑坡等因素导致库区多处出现较大幅度的点状冲淤。研究成果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和三峡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量 淤积分布 河道形态 向家坝水电站
下载PDF
黄河下游“多来多排”的输沙机理与不淤河槽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航 齐璞 彭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16,共3页
冲积河道的水力几何形态在不同流量时的变化,是床面形态由沙纹逐渐进入高输沙动平整床面,引起的动床阻力变化的结果。当床面形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河床阻力的变化使水流处于不稳定状态,形成假潮。床面处于高输沙动平整状态时,床面上存... 冲积河道的水力几何形态在不同流量时的变化,是床面形态由沙纹逐渐进入高输沙动平整床面,引起的动床阻力变化的结果。当床面形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河床阻力的变化使水流处于不稳定状态,形成假潮。床面处于高输沙动平整状态时,床面上存在着强烈的底沙运动,较床沙细得多的悬沙不会在河床上落淤,故形成了悬沙“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因此,床面进入高输沙动平整的水流条件是控制河床不淤的临界条件。在黄河下游床沙组成的条件下,其流速1.8~2.0m/s可作为不淤设计参数,在比降一定的条件下,可设计出不同输沙流量时的河槽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淤河槽 “多来多排” 河道形态 艾山-利津河道 黄河
下载PDF
荆江微弯分汊浅滩的水沙输移及河床演变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凌 李义天 +1 位作者 葛华 孙昭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3,19,共5页
沙市河段为长江中游典型长顺直微弯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复杂.对该河段水流变化规律、河床冲淤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来水来沙及河床形态对河道水沙输移的影响.河床冲淤由来水量、来沙量和河床形态共同决定,但河床形态与流量过程在更大程... 沙市河段为长江中游典型长顺直微弯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复杂.对该河段水流变化规律、河床冲淤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来水来沙及河床形态对河道水沙输移的影响.河床冲淤由来水量、来沙量和河床形态共同决定,但河床形态与流量过程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河床冲淤特性,放宽段河床冲刷深度与单宽流量变化率之间较好的相关性便体现了这一点.考虑来流及河床形态的决定性作用,对该河段的主流摆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汊道兴衰交替是河床演变的主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形态 河床冲淤 水沙输移 河床演变
下载PDF
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秦风约 段学军 +3 位作者 邹辉 王君櫹 郭宇菲 王晓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7,共12页
长江干流广布的季节性淹水造成的江心洲岛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等重要生态作用,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江流域湿地的分布、动态及其生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而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 长江干流广布的季节性淹水造成的江心洲岛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等重要生态作用,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江流域湿地的分布、动态及其生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而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利用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江心洲岛湿地,采取GIS方法提取河道形态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及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揭示了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分布格局,探讨了河道形态要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空间上呈现四段式分布,即宜宾-忠县河段,仅有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分布;忠县-宜昌河段,完全没有江心洲岛湿地分布;宜昌-九江河段,以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为主;九江-长江口河段,各面积水平江心洲岛湿地广泛发育,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比上游更密集而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无明显差异。长江干流小型江心洲岛湿地数量多,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数量少。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比小型的对河道形态更为敏感。江心洲岛湿地面积与河宽、河宽差有显著正关系,与两岸差有显著负关系;宽阔的、顺直对称的河道平面形态更有利于大型江心洲岛湿地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江心洲岛 长江 空间分布 河道形态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道断面形态变化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渠庚 许辉 +1 位作者 唐文坚 韩向东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利用三峡水库运用后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道水沙、河道冲淤、宽深比、断面形态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断面形态变化对荆江航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不同类型河道断面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存... 利用三峡水库运用后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道水沙、河道冲淤、宽深比、断面形态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断面形态变化对荆江航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不同类型河道断面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存在共同特点,即上游水沙条件变化引起边滩冲刷,河宽增加,束水能力下降,同流量下河道水流弯曲度有所减小;受长期清水下泄的影响,以上变化将会进一步持续和发展,边滩冲刷、河宽增加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荆江特别是下荆江河道变化的主要形式和特征,这些变化将对荆江的航道条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断面形态 宽深比 航道条件
下载PDF
冲积性弯曲河道造床过程及演变机制
15
作者 渠庚 杨翰林 +3 位作者 陈羿名 郑承太 胡呈维 栾华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2,共8页
冲积性弯曲河道独特的几何边界特征,使得弯曲河道的水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与其他类型河道显著不同。为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冲积性弯曲河道河床冲淤演变特性,采用自然模型法的理念在试验水槽中塑造出近似的弯曲河道,探究不同水沙条件... 冲积性弯曲河道独特的几何边界特征,使得弯曲河道的水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与其他类型河道显著不同。为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冲积性弯曲河道河床冲淤演变特性,采用自然模型法的理念在试验水槽中塑造出近似的弯曲河道,探究不同水沙条件对弯曲河道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进口水沙循环周期长、来水来沙强度较小时,弯曲河道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河道形成稳定河宽也较小。弯曲河道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河道的形态要素主要由水沙作用条件决定,在一定变化范围内,当水沙作用循环变换周期较短、来流流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时,有利于形成弯曲度较大的河道;而当来流量较大、水位漫滩冲刷浅滩时,所塑造的弯曲河道会偏向于宽浅形断面形态。在河道弯曲程度和河道横断面形态的调整中,水沙作用变化对横断面形态塑造的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性弯曲河道 造床过程 演变机制 河道形态 自然模型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长江河口主槽地貌形态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帅虎 程和琴 +4 位作者 胥毅军 李九发 郑树伟 徐韦 陆雪骏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3,92,共10页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流域至河口的泥沙输运与沉积。尽管一些近期的研究已经调查了长江河口的形态演变,然而,流域和河口工程如何影响河口河床的形态演变仍然是不清楚的。该文利用2010年至2015年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流域至河口的泥沙输运与沉积。尽管一些近期的研究已经调查了长江河口的形态演变,然而,流域和河口工程如何影响河口河床的形态演变仍然是不清楚的。该文利用2010年至2015年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的长江口主槽走航测量资料,并结合主槽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了近年来人为强干扰下的长江河口主槽底床微地貌形态,以理解近期人类活动对河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河口主槽底床上除了存在平床、沙波、冲沟和冲刷痕等常见微地貌形态外,还存在着疏浚痕和凹坑等人为微地貌形态。在流域和河口大型工程的共同影响下,近年来南北港中上段、横沙通道和南槽上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其主槽底床上呈现出不同程度冲沟和冲刷痕等侵蚀性微地貌。而由于疏浚工程的影响,南港下段、圆圆沙航槽和北槽航道底床上出现了大范围的疏浚痕和凹坑。近年来包括南槽上段、北槽主槽中段和下段的局部区域和北港拦门沙河段局部区域在内的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河床沉积物有粗化趋势。南北港中上段和横沙通道的大部分区域均发育了大量沙波微地貌;总体上,长江河口沙波的波高在0.12~3.12 m,波长在2.83~127.89 m,波高/波长在0.003~0.136,长江河口中上段的沙波尺度(波高的均值为0.91 m,波长的均值为20.08 m)大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波高的均值为0.87 m,波长的均值为17.62 m),且两区域沙波的几何形态差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形态 微地貌 多波速 长江河口
下载PDF
泥沙运动方程和数学模型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孝田 张启卫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88,共8页
本文通过对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平均含沙量沿程变化的计算公式、河床变形方程的推导过程及有关假设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同时对于泥沙冲淤数学模型中有关泥沙冲淤恢复饱和系数的处理和河床形态计算方法... 本文通过对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平均含沙量沿程变化的计算公式、河床变形方程的推导过程及有关假设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同时对于泥沙冲淤数学模型中有关泥沙冲淤恢复饱和系数的处理和河床形态计算方法等问题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旨在提出泥沙运动方程及其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和同行们的兴趣和关注,使这些问题得到尽早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动 含沙量 河床变形 恢复饱和系数 冲淤 河床形态 垂线 分布公式 方程 平均
下载PDF
水中脉冲电压放电形成等离子体通道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杨 冯音琦 +1 位作者 黄民双 宋晓鹏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9-1129,共11页
为获得水中纳秒脉冲电压下放电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发展过程,建立水中放电流体模型的数学方程,利用COMSOL软件的有限元方法求解二维轴对称情况,模拟出针-板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电子密度、氢离子密度以及氢氧根离子密度等随时间和空间的... 为获得水中纳秒脉冲电压下放电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发展过程,建立水中放电流体模型的数学方程,利用COMSOL软件的有限元方法求解二维轴对称情况,模拟出针-板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电子密度、氢离子密度以及氢氧根离子密度等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并研究脉冲电压幅值、电极间距、电导率对这些物理量以及流注形貌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针电极尖端的高场强使高纯水产生最初的电离,之后产生的空间电荷进一步加强了流注头部场强,使流注头部向前推进,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当针-板电极间距较小和所加脉冲电压幅值相对较低时,电极间只形成单流注通道,且通道内的电场强度与电子密度随着电压幅值的略微升高而增大,呈线性变化;当所加脉冲电压的幅值高到一定程度时,单流注通道出现"分叉",通道内的电子密度随电压幅值的变化不再是线性的。当针-板电极间距较大时,反应腔内则形成类似于"树枝"状的等离子体通道。当用电导率较高的自来水替代高纯水作为反应介质时,流注头部场强与等离子体通道内的电子密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纳秒放电 二维流体模型 等离子体通道 流注形貌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储层的地震地貌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1 位作者 蒋志斌 雷小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9-636,682+516,共8页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沿层切片中的75处蛇曲段的河道形态进行几何学参数测量,并分析了河道宽度、弯曲度、蛇曲高度、蛇曲宽度、蛇曲波长共五种几何学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数学关系。最终得到以下认识:①11种几何类地震属性数据沿层切片的前三主分量三原色融合,较单一的地震振幅数据沿层切片,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河道储层的地貌形态,从而测量出更精确的几何学参数值;②在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越老河道越发育,河道宽度集中在100~300m,蛇曲流域中单曲段多于多曲段,弯曲度集中在1.1~1.5,表明河道的侧向侵蚀作用不强;③上述五种几何学参数的定量测定表明,与现代河流一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河道形态的几何学参数间同样服从幂函数或线性函数规律。这些研究结果为渤海湾盆地河道储层精确预测与地质建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明化镇组下段 地震地貌学 几何类地震属性 河道形态 几何学参数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and channel morph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braided channel 被引量:2
20
作者 ZHANG Ou-yang, JIN De-sheng, CHEN Hao, GUO Qing-wu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A certain pattern of channel is the product of its self-adjustment under given boundary, discharge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Based upon the principle of process-response model, an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18 runs is car... A certain pattern of channel is the product of its self-adjustment under given boundary, discharge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Based upon the principle of process-response model, an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18 runs is carried out in LESRC.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energy dissipation versus the channel morphology during and after the bedmaking process of braided chan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good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and channel morphology. According to this relationship and the theory of minimum rate of energy dissipation, the authors explain the metamorphosis of the model chann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aided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channel morphology braided channel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stu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