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和GIS进行短期沟蚀研究初探——以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为例 被引量:58
1
作者 胡刚 伍永秋 +1 位作者 刘宝元 谢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19,41,共5页
随着现代技术发展,利用GPS野外数据采集,结合DEM的生成来研究切沟侵蚀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复杂的地形地貌对DEM的生成有着特殊的要求,以Arc/Info为工作平台对DEM的建立进行了概括,同时结合数次野外GPS采样实践以及DEM的生成要求,对GP... 随着现代技术发展,利用GPS野外数据采集,结合DEM的生成来研究切沟侵蚀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复杂的地形地貌对DEM的生成有着特殊的要求,以Arc/Info为工作平台对DEM的建立进行了概括,同时结合数次野外GPS采样实践以及DEM的生成要求,对GPS的野外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IS 短期沟蚀 东北地区 黑土区
下载PDF
谷坊在泥石流防治中的作用——以云南蒋家沟2条支沟的对比为例 被引量:33
2
作者 曾庆利 岳中琦 +1 位作者 杨志法 张西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137-3145,共9页
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其影响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泥石流灾害可以通过诸如控制侵蚀等工程措施来预防或者减轻。谷坊正是能够在泥石流形成区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防治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工程地... 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其影响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泥石流灾害可以通过诸如控制侵蚀等工程措施来预防或者减轻。谷坊正是能够在泥石流形成区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防治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力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比云南蒋家沟泥石流的2个主要支沟——门前沟(有谷坊布设)和多照沟(没有谷坊布设)在沟床纵坡降、沟谷两侧斜坡稳定性及泥石流侵蚀速率等3个方面的差异,来说明谷坊工程能够有效抬高泥石流侵蚀基准面,降低泥石流沟谷回淤段沟床纵坡及由此带来的泥石流流速的降低和能量的耗散,固定沟床、稳定岸坡、促进植被生长,最终达到防治泥石流的目的。此外,还讨论了谷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谷坊 泥石流防治 沟谷侵蚀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库淤积和坝下冲刷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许全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共6页
为了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坝下长江中游河势的影响,基于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特性。研究表明,1991年以来长江干流各站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明显减小;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的2003~... 为了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坝下长江中游河势的影响,基于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特性。研究表明,1991年以来长江干流各站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明显减小;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的2003~2011年入库沙量继续大幅减少,仅为原设计值的40%,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40亿t,也仅为论证阶段的40%左右,且绝大部分淤积在常年回水区和死库容内;受上游来沙减小和三峡水库蓄水拦沙影响,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悬移质泥沙颗粒也明显变粗,长江中游原有的冲淤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河床发生沿程冲刷,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宜昌至湖口河段总冲刷量为9.79亿m3,河床冲淤形态转变为"滩、槽均冲",主要冲刷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淤积 河床冲刷 蓄水运用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解决途径与运行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胡春宏 方春明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2-844,共13页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针对重大的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持续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对三峡工程采用的减缓水库泥沙淤积与保持长期有效库容的运用方式、水库...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针对重大的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持续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对三峡工程采用的减缓水库泥沙淤积与保持长期有效库容的运用方式、水库变动回水区港口与航道泥沙问题治理措施、枢纽引航道与电站引水防沙布置方案、坝下游河道长距离冲刷预测、河势变化及对航道影响的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总结.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情况分析表明:水库泥沙主要淤积在死库容,有效库容损失较少,库区航运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冲刷强度不断向下游发展,河势总体基本稳定;长江中下游航道经过治理,航道维护水深有了较大提高.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得到初步检验,泥沙问题及其影响基本未超出论证与初步设计的预测.本文还对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泥沙问题提出了建议,包括水库优化调度、坝下游河道冲刷、江湖关系变化和长江口演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蓄清排浑运行方式 水库淤积 河道冲刷 航道泥沙问题
原文传递
论小浪底水库近期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建国 周文浩 孙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小浪底水利枢纽运用已经9年。2002年起,水库每年实施调水调沙,至2007年已进行7次。本文分析了这7次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指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利于下游河道冲刷,但只是水库拦沙初期运用造成的河道冲刷的一部分;目... 小浪底水利枢纽运用已经9年。2002年起,水库每年实施调水调沙,至2007年已进行7次。本文分析了这7次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指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利于下游河道冲刷,但只是水库拦沙初期运用造成的河道冲刷的一部分;目前对它的评价过于乐观。恰当地评价当前调水调沙的作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道冲刷 冲刷效率 冲刷用水量 输沙用水量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演变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1 位作者 贾艳红 李文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3,共9页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变化及江心洲面积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概念模型分析江心洲面积变化与流量和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6.1%、7.3%、9.5%,输沙量分别减小90.3%、72.1%、66.9%,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了89.6%、70.8%、64.8%;(2)2003年蓄水前,12个(60%)江心洲面积逐年增加,相对于1999年其平均变化率为26.8%;2003年蓄水后,只有9个(45%)江心洲面积逐年也增加但是平均变化率减少至22.1%,11个(55%)江心洲面积逐年减少,相对于1999年其平均变化率为19.4%;(3)概念模型分析表明:江心洲面积变化量跟水位、冲蚀量成正相关,而水位、冲蚀量跟流量、悬沙减少量成正相关。江心洲面积变化量主要受水位变化控制,这种关系导致长江中下游江心洲演变的一种假象:既蓄水后面积不断增加的少数江心洲实际上也处于不断冲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三峡水库 江心洲 冲刷 萎缩机制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宏观趋势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许炯心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6,共9页
以1950~1997年间黄河下游来水量、来沙量和河道淤积量的长系列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宏观趋势,结果显示,尽管来沙量和来水量都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下游河道淤积量在总体上却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随来沙量的减少... 以1950~1997年间黄河下游来水量、来沙量和河道淤积量的长系列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宏观趋势,结果显示,尽管来沙量和来水量都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下游河道淤积量在总体上却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随来沙量的减少而减小,随来水量的减小而增大。大规模的水土保持,使入黄泥沙大幅度减少,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使下游河道来水量大幅度减少,输沙能力下降,会使下游淤积量增大。二者在数量上接近于相等而互相抵消,使得下游淤积量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来沙大幅度减小而淤积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由于河道泥沙输移比减小所导致的结果;而泥沙输移比的减小则与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的减弱和来沙系数的增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河道淤积 水土保持 水资源利用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山西吉县黄土区切沟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3,共6页
该文对黄土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切沟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及建立观测设施 ,分析得出黄土区沟道的泥沙主要来自切沟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切沟进行分类 ,切沟内塌积土的数量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也是沟道治理进行造林的关键 .
关键词 沟蚀 切沟 类型 塌积土 山西 黄土区 土壤侵蚀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recent bank retreat processes at typical sections in the Jingjiang Reach 被引量:20
9
作者 XIA JunQiang ZONG QuanLi +2 位作者 ZHANG Yi XU QuanXi LI XiaoJ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1490-1499,共10页
The Jingjiang Reach is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channel degradation owing to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in 2003. Significant retreat processes at composite riverbanks have occurred at local sites of ... The Jingjiang Reach is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channel degradation owing to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in 2003. Significant retreat processes at composite riverbanks have occurred at local sites of this reach,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fiver regime and the effect of existing river training works. Therefore, bank retreat plays a key role in fluvial processes of the Jingjiang Reach,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 long-term processes of bank retreat at typical sections in the reach. In this study,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bank retreat in the Jingjiang Reach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bank erosion processes at four sec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low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It is discovered that fluvial erosion intensity is a domin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processes of bank retreat in the reach, although other factors, such as bank soil properties, can also influence bank retreat. The bankfull width at a section with severe bank erosion since 2002 is defined as being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bankfull width in 2002 and the accumulated bank retreat distance after 2002. The magnitude of the bankfull width can be expressed a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the previous 5-year average fluvial erosion intensity during flood seasons. The accumulated distances of bank retreat at four sections over the period 2002-2012 are predicted using the proposed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alculated bank retreat processes agreeing well with observ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riverbank channel evolution bank retreat fluvial erosion intensity Jingjiang Reach Three Gorges Project
原文传递
杭州湾北岸深槽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熊绍隆 陶圭棱 +1 位作者 卢祥兴 胡晓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9-76,89,共9页
本文利用悬沙淤积与局部动床模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进一步整治国涂以后,北岸澉浦至乍浦深槽的冲淤变化,为沿线已、正、待建若干大型港口、火、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与合理设计以及杭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 本文利用悬沙淤积与局部动床模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进一步整治国涂以后,北岸澉浦至乍浦深槽的冲淤变化,为沿线已、正、待建若干大型港口、火、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与合理设计以及杭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给潮汐河口海湾泥沙模型设计与试验奉献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深槽 冲淤 悬移质 动床模型 试验
下载PDF
长江中游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趋势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昭华 李义天 +1 位作者 葛华 朱玲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9-797,共9页
通过30余年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文、地形、地质等实测资料的系统收集,对长江中游枝城-陈家湾河段的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特性和发展趋势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河段内自上而下呈现出卵石逐渐减少而沙质比例逐渐增多的渐变特... 通过30余年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文、地形、地质等实测资料的系统收集,对长江中游枝城-陈家湾河段的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特性和发展趋势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河段内自上而下呈现出卵石逐渐减少而沙质比例逐渐增多的渐变特点,但以昌门溪-马家店一带为界,上下游的洲滩组成、深泓形态、河床冲淤、水位下降等方面存在突变现象。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冲刷过程中,虽然全河段内均出现了汊道冲刷、枯期河槽扩大的现象,但可以预计的是,河段内河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昌门溪以下河段难以抵御水位下降的溯源传递,马家店以上在枯水期将出现比现状更为严重的坡陡、流急、水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卵石河段 沙质河床 河床冲刷 水位下降
下载PDF
发生沟蚀(切沟)的地貌临界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刚 伍永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70,共6页
沟蚀研究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地貌临界理论作为地貌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沟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从临界理论在沟蚀研究中的发展过程入手,介绍了国外现有沟蚀临界理论模型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 沟蚀研究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地貌临界理论作为地貌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沟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从临界理论在沟蚀研究中的发展过程入手,介绍了国外现有沟蚀临界理论模型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临界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临界理论 沟蚀 切沟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永红 沈焕庭 +1 位作者 李广雪 刘高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5-150,共6页
根据1861~2002年100多年中的15幅海图资料,以GIS技术为支持,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长江河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进行了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并对比计算了多年来新桥水道0m岸线和5m等深线以及横断面的演变.... 根据1861~2002年100多年中的15幅海图资料,以GIS技术为支持,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长江河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进行了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并对比计算了多年来新桥水道0m岸线和5m等深线以及横断面的演变.计算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自1861年以来新桥水道冲淤过程明显被分为三个阶段:1861~1926年的66a间新桥水道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后又重新产生淤积,总容积变化不大;1926~1958年的33a间新桥水道在不断的冲刷中总容积由2.603亿m^3增长到5.076亿m^3;1958年至今的45a时间里水道容积基本保持在平均5.02亿m^3.1926年新桥水道10m等深线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1947年5m等深线向上延伸,扁担沙已经不再与崇明岛相连;1958年上下扁担沙的5m等深线基本连成一体,可以认为此时新桥水道已经形成.从新桥水道的横断面变化来看,其主泓不断发生变化,主泓经历了向北移的过程,移动约为1.1~2.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支涨潮槽 冲淤变化 定量计算 GIS
下载PDF
不同来水条件下弯道摆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假冬冬 邵学军 +1 位作者 肖毅 周刚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6,共7页
基于非正交网格,采用局部网格可动技术来处理由非黏性土河岸崩塌所引起的弯道摆动过程。在曲线坐标同位网格下,采用不平衡输沙方程及非黏性土崩岸模块构建了弯道横向摆动三维数值模型。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采用与动量插... 基于非正交网格,采用局部网格可动技术来处理由非黏性土河岸崩塌所引起的弯道摆动过程。在曲线坐标同位网格下,采用不平衡输沙方程及非黏性土崩岸模块构建了弯道横向摆动三维数值模型。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采用与动量插值技术相结合的SIMPLEC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模拟分析了不同来水条件下边岸可冲时弯道的摆动过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出大、小流量下弯道演变过程中"大水趋直、小水坐弯"等复杂响应过程,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弯道 横向摆动 来水条件变化 局部网格可动技术 数值模拟 崩岸 河床演变
原文传递
荆江河段4次裁弯后干流河道调整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志威 袁帅 +1 位作者 朱玲玲 李文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2-890,共9页
1949~1979年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共发生4次裁弯,包括2次自然裁弯(碾子湾和沙滩子)和2次人工裁弯(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后上下游的河床和河势发生显著调整。基于实测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1955~2016年),计算2次人工裁弯后新河道的冲刷量,并... 1949~1979年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共发生4次裁弯,包括2次自然裁弯(碾子湾和沙滩子)和2次人工裁弯(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后上下游的河床和河势发生显著调整。基于实测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1955~2016年),计算2次人工裁弯后新河道的冲刷量,并验证老河道的淤积量,分析裁弯后4个牛轭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并指出荆江4个牛轭湖的快速衰退主要受当地人类活动影响。荆江河段的裁弯增加了河床比降,引起水流功率的调整,促使河床长期冲刷下切和床沙粗化。荆江4次裁弯完成后,直至1990年代荆江河床才基本达到冲淤平衡,且下荆江略有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弯曲河道 裁弯 冲刷 水流功率 牛轭湖
原文传递
重大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地质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月华 程和琴 +11 位作者 周权平 倪化勇 金阳 梅世嘉 张鸿 顾轩 施斌 顾凯 魏广庆 李云 杨国强 齐秋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1696,共16页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水下地形和水位数据分析、干流河槽现场测量、室内测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如下新进展:(1)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实现陆上和水下一体化水动力...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水下地形和水位数据分析、干流河槽现场测量、室内测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如下新进展:(1)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实现陆上和水下一体化水动力、沉积和地貌特征测量与数据采集。(2)调查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河槽冲刷强烈,岸线窝崩、条崩发育。(3)悬沙和床沙粗化,河床阻力下降,发育侵蚀型链珠状沙波,长江大桥主桥墩冲刷严重。(4)潮区界显著上移,潮区界变动河段地貌发生重要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应该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沿岸高陡岸坡、支流入汇干流河口、崩岸以及跨江大桥桥墩冲刷等调查、监测和成因机理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对长江岸滩防护和修复、航道整治、沿岸防洪、长江大桥桥墩维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潮区界 崩岸 窝崩 河槽冲刷 侵蚀和淤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清兰 陈俊卿 陈沈良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必然引起尾闾河道地貌的显著调整。根据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的断面实测高程数据,建立基于正交曲线网格的河道DEM,结合河床形态与水沙条件变化,综合研究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时空演... 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必然引起尾闾河道地貌的显著调整。根据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的断面实测高程数据,建立基于正交曲线网格的河道DEM,结合河床形态与水沙条件变化,综合研究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水调沙以来尾闾河道冲刷明显,2002—2017年累计冲刷6240万m^(3),根据冲淤速率可以分为3个阶段:快速冲刷阶段(2002—2005年)冲刷速率为1443万m^(3)/a;冲刷减慢阶段(2006—2014年)冲刷速率为139万m^(3)/a;以及淤积阶段(2015—2017年),淤积速率为263万m^(3)/a。其中,调水调沙初始4年尾闾河道的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80%,2006年以后冲刷强度逐渐减弱,甚至转为淤积。从季节上看,主要表现为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从空间上看,越往口门方向,冲刷强度越小。调水调沙改变了入海水沙的年内分配,造成了尾闾河道的持续冲刷,入海流路也发生多次调整。但经过多年冲刷,河床整体下切,加上河口淤积延伸影响,调水调沙对尾闾河道的冲刷效率在持续降低。受河口海域淤积影响,近口门段在经历冲刷后转为淤积,河道纵比降减缓,增加了尾闾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道DEM 黄河尾闾 河道冲淤
原文传递
黄河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与下游河道冲淤的响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建国 周文浩 +1 位作者 孙高虎 洪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共8页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2000-2006年)期间水库淤积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水库运用对下游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下游河道冲刷及其特点、水库与河道泥沙冲淤的关系等等,并与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运用期间下游河道的变化进行了对...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2000-2006年)期间水库淤积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水库运用对下游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下游河道冲刷及其特点、水库与河道泥沙冲淤的关系等等,并与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运用期间下游河道的变化进行了对比,据此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及调水调沙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淤积 异重流 清水冲刷 冲刷效率 过流能力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河槽容积变化特征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程生 高正荣 俞竹青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2-402,共11页
北支河槽容积变化是北支河道演变趋势在定量上的直接表现,河道边界条件和河床泥沙运动是影响河槽容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收集1986—2013年长江口北支河道年实测地形资料,利用GIS技术建立不同时期水下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北支河槽容积变化和... 北支河槽容积变化是北支河道演变趋势在定量上的直接表现,河道边界条件和河床泥沙运动是影响河槽容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收集1986—2013年长江口北支河道年实测地形资料,利用GIS技术建立不同时期水下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北支河槽容积变化和河床冲淤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北支岸线圈围和泥沙淤积导致了1986年以来河槽容积萎缩。北支河槽0 m线以下容积共减少约7.110亿m^3,岸线圈围引起河槽容积减少4.000亿m^3,占比56.3%;泥沙淤积引起的河槽容积减少3.110亿m^3,占比43.7%。具体而言,北支上段河槽容积萎缩主要是泥沙淤积所致,其航道开发综合利用应遵循上段的泥沙运动规律特点;中段则是边滩圈围和沙洲并岸引起,边界调整后束流作用加强,河床冲刷,断面形态调整后水深条件更加有利于中段的航道利用开发;下段是泥沙淤积和边滩圈围共同影响所致,泥沙淤积影响略大,但下段沿北岸-5 m深槽始终存在且稳定,具备航道开发利用的河势基础,且南侧河道边界仍具有可圈围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容积 岸线圈围 冲淤变化 泥沙运动 航道开发利用 长江口
下载PDF
持续冲刷期内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点分析
20
作者 高璐 徐向舟 张红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展宽又有冲深下切或淤高态势;河床平面摆动促进了断面主槽形态调整,河相系数变化率与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摆动强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来水来沙条件是主槽形态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且可引起局部河段深泓线摆动强度增大。通过调整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模式及布设控导工程可进一步塑造并维持稳定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床冲刷 主槽断面形态 平面形态 水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