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钟祥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鲁明星 徐辉 +3 位作者 贺立源 杨文兵 袁浩 郭智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7,共7页
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 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含量升高;土壤钾含量处中等水平,含钾量高(有效K≥150.0 mg/kg)的耕地已明显下降,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酸化趋势较为明显,尤以旱地酸化突出;土壤有效Zn、Fe、Mn含量较丰富,但土壤有效B、Mo较为缺乏。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时空变化 湖北省钟祥市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福利变化实证研究——基于湖北仙桃的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聂鑫 汪晗 张安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根据森的对"福利"新的理解,分析得到:社会保障、家庭收支状况、居住及生活环境、心理、应用权利是衡量失地农民福利状况的5个主要指标。并由此设计问卷对湖北省农地征用前后农民福利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农民福利受损的... 根据森的对"福利"新的理解,分析得到:社会保障、家庭收支状况、居住及生活环境、心理、应用权利是衡量失地农民福利状况的5个主要指标。并由此设计问卷对湖北省农地征用前后农民福利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农民福利受损的具体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建立公正、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非官方的多方参与的征地互动交流平台;加强被征地农民心理辅导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福利变化 湖北省
下载PDF
从历史地图看湖北变迁一隅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汉卿 徐丽坤 +3 位作者 廖作民 张海静 刘娟娟 舒亚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4-167,共4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历史地图资料的分析及史书文献的查阅,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事物进行了重点思索,围绕从历史地图看"湖北立省渊源"、"湖北铁路建设"、"武汉城市变迁"这3个议题,反映湖北变迁一隅。说明历...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历史地图资料的分析及史书文献的查阅,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事物进行了重点思索,围绕从历史地图看"湖北立省渊源"、"湖北铁路建设"、"武汉城市变迁"这3个议题,反映湖北变迁一隅。说明历史地图与时代发展有机融合,针对相关专题和领域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 湖北变迁 专题研究 分析应用
下载PDF
湖北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韩青山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69-73,59,共6页
本文研究表明:本世纪80年代我省气候与过去30年比较的变化趋势是,夏季平均气温降低了0.6℃,≥35℃的高温日数平均每年减少了10天,冬季平均气温增高了0.5℃,≤-5℃的低温日数明显减少,其频次为2的等值线由长江一线以南地区已移至汉水以... 本文研究表明:本世纪80年代我省气候与过去30年比较的变化趋势是,夏季平均气温降低了0.6℃,≥35℃的高温日数平均每年减少了10天,冬季平均气温增高了0.5℃,≤-5℃的低温日数明显减少,其频次为2的等值线由长江一线以南地区已移至汉水以北地区,年气温日较差减小了2.0℃;雨量夏秋增多,春季减少;光照时数夏秋冬3季减少,春季变化不明显。气候的超常变化使得灾害性天气和气象极值出现的频次增多,给农业生产造成多层次影响,首先是灾害增多、灾情加重;其次是农作物赚收,植物适生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湖北省
下载PDF
鄂西南表层岩溶带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慈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6期904-909,共6页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实施的鄂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根据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排泄方式,将其划分为表层岩溶泉、表层岩溶潭、浅层地下河三种类型,并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各自补径排特征。根据表层岩...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实施的鄂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根据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排泄方式,将其划分为表层岩溶泉、表层岩溶潭、浅层地下河三种类型,并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各自补径排特征。根据表层岩溶带在垂直方向的物质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三种类型,依据降雨和流量长观监测资料,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表层岩溶水,阐明表层岩溶带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为鄂西南贫困岩溶石山地区表层岩溶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表层岩溶水类型划分 补径排特征 结构划分 动态变化特征 鄂西南
下载PDF
2020年初湖北省PM_(2.5)和O_(3)与往年同期时空差异对比研究
6
作者 何文鑫 徐玉霞 +2 位作者 廖欣 陈倩 齐建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81-92,共12页
目的探究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PM2.5和O3浓度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湖北省25个自动监测站点2015-2020年(1-3月)的PM2.5,O3以及相关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在对其进行空间插值的基础上,分析湖北省市域尺度PM2.5和O3浓度数据空间演变... 目的探究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PM2.5和O3浓度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湖北省25个自动监测站点2015-2020年(1-3月)的PM2.5,O3以及相关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在对其进行空间插值的基础上,分析湖北省市域尺度PM2.5和O3浓度数据空间演变,并结合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重点研究影响疫情防控期间PM2.5和O3时空分异特征的气象因素及经济因素。结果与结论(1)湖北省13个市(州)PM2.5浓度在疫情期间为近6 a来最低水平;其中,2月份荆门(57μg/m3)、荆州(42μg/m3)、随州(46μg/m3)和襄阳(59μg/m3)同比降幅最大,分别为38.7%,40%,39.5%及41.6%;(2)疫情期间近地面O3浓度有上升趋势,整体表现为1月波动,2月上升,3月下旬达到峰值,除荆州和宜昌外,其他市(州)浓度增长率均超过20%;(3)从空间变化差异来看,湖北省PM2.5和O3浓度呈中部高、东部较低、西部最低的分布规律;(4)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省防疫期间生产制造业的停摆与PM2.5的下降呈正相关;近地面O3浓度的上升与PM2.5等颗粒物的减少以及形成臭氧所需的前体物活跃度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PM_(2.5) O_(3) 时空变化差异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春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耕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展等原因,导致湖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进行.深入探讨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成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 耕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展等原因,导致湖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进行.深入探讨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成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根据湖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耕地资源总量变化的特点,揭示了湖北省17个地市州耕地变化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剖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20世纪 90年代 耕地资源 驱动力分析 地域差异 农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湖北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差异及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志军 郑红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6-529,共4页
耕地资源的减少已成为湖北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减少的现状还将持续下去.根据199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总量变化率、人均耕地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耕地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并据此将全省17个地域单元分为... 耕地资源的减少已成为湖北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减少的现状还将持续下去.根据199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总量变化率、人均耕地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耕地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并据此将全省17个地域单元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资源变化 耕地资源 地域差异 耕地面积 耕地保护
下载PDF
湖北省四湖地区湖泊水域近期变迁的遥感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仁东 张晓阳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7年第2期27-32,共6页
利用不同时期的LandsatMSS和TM图像对本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区湖泊水域的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面积持续减少;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期间的减幅远大于80年代以来的减幅。湖泊减少的原因,首推人... 利用不同时期的LandsatMSS和TM图像对本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区湖泊水域的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面积持续减少;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期间的减幅远大于80年代以来的减幅。湖泊减少的原因,首推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合理利用与保护湖泊资源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MSS图像 TM图像 湖泊水域变迁 湖北省四湖地区
下载PDF
近百年湖北省湖泊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毅 孔祥德 +2 位作者 邓宏兵 孔春芳 李文杰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20世纪初以来的地图、历史文献资料和1986~2005年期间7年不同时相的TM影像数据,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方法,分析近百年湖北省湖泊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0多年来,湖北省湖泊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并且具有明显... 利用20世纪初以来的地图、历史文献资料和1986~2005年期间7年不同时相的TM影像数据,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方法,分析近百年湖北省湖泊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0多年来,湖北省湖泊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②20世纪初期,湖北省湖泊面积约为26000km2,到2005年为3025.6km2,仅为百年前的11.64%;近百年来绝大部分湖泊面积都在缩小,部分湖泊因围垦或其他原因已完全消失或变为它用,部分湖泊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人类活动是湖北省湖泊百年变迁的主导因素。③20世纪下半叶湖北省湖泊变化迅速,湖北省湖泊面积由50年代的约8503.7km2波动减小至80年代的约2977.3km2,发生在60~80年代的围垦是造成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从90年代开始,因重视湖泊保护和退田还湖,使湖泊萎缩的态势得到遏制,局部湖泊面积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百年演变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屈家岭遗址孢粉、炭屑记录与古文明发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宜垠 侯树芳 莫多闻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2-710,共9页
湖北屈家岭遗址附近的河湖相沉积剖面及文化层的孢粉和炭屑分析表明,距今5400-4200年间,遗址周边地区分布有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林,大量的禾本科(Gramineae)和松属(Pinus)花粉及炭屑表明这一时期有强烈的人类活动,暖湿的气候条件为屈家... 湖北屈家岭遗址附近的河湖相沉积剖面及文化层的孢粉和炭屑分析表明,距今5400-4200年间,遗址周边地区分布有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林,大量的禾本科(Gramineae)和松属(Pinus)花粉及炭屑表明这一时期有强烈的人类活动,暖湿的气候条件为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距今4200-2200年间,莎草科(Cyperaceae)花粉和水蕨(Ceratopteris)孢子的减少反映生境干旱化,遗址周边发育由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唐松草(Thalictrum)和蕨类植物组成的坡草丛;这种生境干旱化是由气候变干和强烈人类活动所致。伴随着生境日趋干旱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走向衰亡。距今2200年前,莎草科花粉和水蕨孢子含量增加表明这一时期遗址周围生境比较湿润,与此同时,大量的禾本科花粉及高浓度的炭屑指示着又一人类活动高潮期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炭屑 屈家岭遗址 环境演化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隋晓丽 李仁东 朱超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LANDSAT卫星影像,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起主要控制性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有关... 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LANDSAT卫星影像,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起主要控制性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有关土地利用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形成起进一步调控作用.分区而言,鄂西、鄂东北、鄂东南等山区是耕地、林地与草地相互转换区;武汉、鄂州、黄石等沿江城郊区和从宜昌到沙市区沿江带是城镇扩张区;荆州、汉江下游和鄂北岗地丘陵是水域缩减区;江汉平原区是水域扩张区.另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有关耕地政策的出台是耕地、林地与草地相互转换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和沿江区域特殊的交通优势是城镇扩张区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利益的驱动是水域扩张区的主要驱动因素;耕地政策是水域缩减区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耕地政策 区域分异 沿江 出台 交通优势 水域 草地 林地
下载PDF
1970年以来湖北省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前江 延军平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08-316,共9页
湖北省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内陆省区,具有气候变化响应的特殊性。依据湖北省分布较为均匀的17个气象站点1970-2013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插值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等数理分析... 湖北省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内陆省区,具有气候变化响应的特殊性。依据湖北省分布较为均匀的17个气象站点1970-2013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插值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等数理分析统计方法,对湖北省近44年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以及旱涝灾害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44年来,湖北省年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其减少的速率为16.16 mm/10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上升的速率为0.30℃/10a,整体呈暖干化趋势;(2)通过对年均温做Mann-Kendall突变检验后发现,湖北省气温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温趋势;(3)就旱涝灾害来说,湖北省旱涝灾害频繁,中度、重度和极端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达31.8%。研究证明:在暖干化趋势的背景下,湖北省气候变化响应体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具有特殊性,其旱涝灾害也因气候变化体现出周期性干湿变化规律,当前几年正处于偏干旱阶段,旱灾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灾 涝灾 应急响应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晓琳 李明 梅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140-13142,13182,共4页
基于湖北省1995~2008年14年间的耕地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政策因素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耕地变化 主成分分析 驱动力
下载PDF
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治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91-95,共5页
基于湖北省强对流天气观测和灾情资料,利用统计归纳方法研究分析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突然、变化剧烈,具有持续时间短、多灾并发、灾情重等特点;春夏两季发生的概率较大,午后到傍晚为... 基于湖北省强对流天气观测和灾情资料,利用统计归纳方法研究分析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突然、变化剧烈,具有持续时间短、多灾并发、灾情重等特点;春夏两季发生的概率较大,午后到傍晚为多发时段,且多发地与湖北省特定的地形条件密切相关;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呈增多趋势,雷暴、冰雹等呈减少趋势。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应完善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灾害 变化特征 影响评估 湖北省
下载PDF
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国松 钟学斌 《咸宁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7-91,共5页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鄂南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 龚健 +1 位作者 杨建新 马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3,31,共7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格局与驱动力研究是揭示全球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各地类转化方向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格局与驱动力研究是揭示全球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各地类转化方向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8年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大,减幅达到28.39%,主要转移方向为建设用地、养殖和林地。养殖水面和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00.62%、84.83%,主要增加来源为耕地和水体。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增加、经济增长、政策因素、城市规划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动态度 湖北省鄂州市
下载PDF
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低碳技术需求研究
18
作者 谢鹏凯 王涵 《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7期8-10,共3页
湖北省处在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立足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探讨评估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低碳技术,促进先进适用低碳技术在湖北的发展。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时序MODIS/NDVI影像的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汪权方 张海文 +1 位作者 孙杭州 王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4-889,共6页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受云噪声的影响较大。最大值合成法(MVC)法能够较好消除时序NDVI影像上云污染的影响,但对于长时间多云或连阴雨天气常见的地区来说,该方法难以彻底去除云覆盖。以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应用BISE算法对其2...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受云噪声的影响较大。最大值合成法(MVC)法能够较好消除时序NDVI影像上云污染的影响,但对于长时间多云或连阴雨天气常见的地区来说,该方法难以彻底去除云覆盖。以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应用BISE算法对其2006年时序MODIS/NDVI影像进行噪声检测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这些NDVI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和分级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和NDVI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49和27.7%;对时序植被覆盖度影像的分级统计结果显示: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整体较高,全年高覆盖度(>80%)、中高覆盖度(60%~80%)和中等覆盖度(40%~60%)植被区所占的面积比之和约为75%~84%,尤其是7~9月份80%左右的区域为高覆盖度或中高覆盖度植被所覆盖;除了低覆盖度植被以外,其他等级的植被区季节变化明显,尤其是高覆盖度和中高覆盖度植被的年内变化极为显著,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序NDVI影像 季节变化 鄂东南低山丘陵区
原文传递
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分析与政策含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家华 赵行姝 +1 位作者 陈正洪 汪金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5期309-314,共6页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地方采取应对措施。根据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具体任务,通过分析论证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提出了湖北省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地方采取应对措施。根据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具体任务,通过分析论证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提出了湖北省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并分析了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的3种情景。湖北省作为国家能源和经济格局的组成部分,需要协同国家战略及布局,不仅为湖北省自身,也要为国家的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 地方方案 湖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