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女性身体解放视角下旗袍廓形的设计变迁 被引量:5
1
作者 吴聪 刘亚茹 +1 位作者 陶晓晗 严同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民国时期处于中西、古今交融的特殊时期,此时期女性在众多政治事件影响下思想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对身体美的反思,波及服装变革,旗袍作为此时期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存在巨大变迁。本文针对旗袍整体及局部廓形的设计变迁,运用文献研究法与传... 民国时期处于中西、古今交融的特殊时期,此时期女性在众多政治事件影响下思想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对身体美的反思,波及服装变革,旗袍作为此时期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存在巨大变迁。本文针对旗袍整体及局部廓形的设计变迁,运用文献研究法与传世实物资料展开关于民国旗袍廓形变革的研究。从女性身体解放角度深入探究身体解放影响下民国旗袍廓形的设计变迁,从而揭示民国女性在时代的推移及历史事件的影响下政治思想和旗袍审美的发展变革。研究发现,民国旗袍面貌因革命运动而变迁,旗袍整体及局部廓形的变革都与民国时期政治环境、女性意识、审美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解放 民国旗袍 廓形 设计变迁 女性意识 审美
下载PDF
浅析使用功能转换的桥梁的改造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小芹 《科技与创新》 2014年第9期81-82,共2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公路路线和城镇地段逐渐移至郊外,遗留在城市中的公路桥梁由于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等功能的缺失必须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在公路桥梁向城市道路桥梁功能转变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公路路线和城镇地段逐渐移至郊外,遗留在城市中的公路桥梁由于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等功能的缺失必须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在公路桥梁向城市道路桥梁功能转变时的改造思路设计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改造 功能转变 美学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从《周易》谈古琴的审美意趣——以《溪山琴况》为核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世柳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0年第2期51-64,225-226,共16页
古之君子素有左琴右书之好,琴学著论卷帙浩繁,在我国文化史上更是独树一帜。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显然对古琴的审美意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之际,徐上瀛所撰之《溪山琴况》与先秦的《乐记》、嵇康之《声无哀乐论》被并... 古之君子素有左琴右书之好,琴学著论卷帙浩繁,在我国文化史上更是独树一帜。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显然对古琴的审美意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之际,徐上瀛所撰之《溪山琴况》与先秦的《乐记》、嵇康之《声无哀乐论》被并称为我国音乐美学史上的三大经典之作。《溪山琴况》在琴学史上,不仅玄谈琴味,而且将古琴实际的操拂演奏升华至形上的美学理论建构,隐显相合地将操琴之态、琴德品相、琴趣格调至音意关系的诸种审美意趣划分为二十四况,结合其《万峰阁指法閟笺》与《左右手二十势图说》,可以发现《周易》天人合一的宇宙论、阴阳(隐显)相易的变易观、中位正应的时位观、法物取象的象喻图式等思想对其二十四况琴论审美意趣有深刻塑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溪山琴况》 二十四况 古琴美学
下载PDF
论汉赋对《周易》《诗经》社会美学思想的继承与更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廖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4-97,共4页
《周易》《诗经》、汉赋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3个重要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它们的内容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烙印,而任何社会都是在传承中进行变化发展的,故而汉赋对《周易》《诗经》社会美学思想也是有传承和更新的,从《周易》到《诗经... 《周易》《诗经》、汉赋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3个重要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它们的内容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烙印,而任何社会都是在传承中进行变化发展的,故而汉赋对《周易》《诗经》社会美学思想也是有传承和更新的,从《周易》到《诗经》再到汉赋,我们可以看见一条同中存异、由原始游牧文化迈向农业文明的社会美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诗经 汉赋 社会美学
下载PDF
道教审美视域中的西王母形象流变
5
作者 田晓膺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81,191,共9页
从上古神话到道教仙话,西王母神仙形象的衍变记载着华夏先民在信仰与审美上的历史流变,也延续和召唤着道教生命之"力"与神性之"美"的"圣显"。
关键词 西王母 神仙形象 流变 审美
原文传递
先锋小说流变的再思考
6
作者 赵树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9-25,共7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先锋小说的形式,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流变呈现出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等几个共同特点。...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先锋小说的形式,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流变呈现出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等几个共同特点。因此,先锋小说的审美流变呈现出的趋向主要是:作家们对人类精神质量的验证和拷问、对人的心灵处境的关怀与抚慰、对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的重构与再建,正在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叙事革命 审美流变
下载PDF
以接受美学解读《周易》——以乾卦为例
7
作者 王立阳 《河套学院论坛》 2018年第4期35-38,共4页
接受美学重视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性,可以以全新的视角解释《周易》在解读时的规律性问题。乾卦是整部《周易》的纲领,对它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对整个《周易》的解读范式。分析乾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并综合现代学者的解读,便可以理解《周... 接受美学重视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性,可以以全新的视角解释《周易》在解读时的规律性问题。乾卦是整部《周易》的纲领,对它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对整个《周易》的解读范式。分析乾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并综合现代学者的解读,便可以理解《周易》的接受规律以及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乾卦 解读 接受美学
原文传递
《周易》的“恋地情结”与生态观念
8
作者 陈望衡 《鄱阳湖学刊》 2015年第6期28-35,共8页
在中华文化中,大地崇拜以及与之相关的"恋地情结"占据重要地位,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环境意识,其中包括审美意识。与之相关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周易》的《坤卦》中。《坤卦》是大地的符号,它着重阐述了大地创造... 在中华文化中,大地崇拜以及与之相关的"恋地情结"占据重要地位,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环境意识,其中包括审美意识。与之相关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周易》的《坤卦》中。《坤卦》是大地的符号,它着重阐述了大地创造生命、培育生命的功能及其优秀生态、公正无私、遵循天道、极为美丽等品德。这些理论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态美学 “恋地情结” 生态观念
下载PDF
论贾平凹散文的闲话
9
作者 首作帝 顾绅楠 《理论界》 2017年第12期104-111,共8页
贾平凹散文的闲话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很高水平。首先,贾平凹是唯一真正继承现代散文闲话传统的作家,并结合时代语境进行改造,拓展了闲话的新发展。其次,贾平凹散文的闲话使得语言产生弹性,形成铿锵、质朴、干练、超然的风格,具有很高... 贾平凹散文的闲话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很高水平。首先,贾平凹是唯一真正继承现代散文闲话传统的作家,并结合时代语境进行改造,拓展了闲话的新发展。其次,贾平凹散文的闲话使得语言产生弹性,形成铿锵、质朴、干练、超然的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再次,贾平凹散文的闲话本质上为文体革新,体现出积极的文学意义。贾平凹散文的闲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过去、现在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散文 闲话 传统变迁 语言审美 文体革新
原文传递
忧乐圆融——论《周易》的生命美学思想
10
作者 陈书华 周亚东 王晓宏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17-19,共3页
《周易》是中国文化之祖,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强调"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生,是生生不息之意,生命的生息之道,即生命美学之道。《易经》成书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之际,却体现了忧乐圆融的生命美学思想。
关键词 《周易》 生命美学 忧乐圆融
下载PDF
论杨逵小说中的底层民众形象
11
作者 宋颖慧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7期41-45,共5页
底层民众是杨逵小说叙述的重点,以1942年杨逵复出后发表小说为界,他小说中的底层民众形象出现了嬗变,1942年之前是被苦难残噬,被同情与待拯救的无知、无助者,此后则变为被仰赞的勤劳、勇毅者。1942年之前的底层民众形象是杨逵表达人道... 底层民众是杨逵小说叙述的重点,以1942年杨逵复出后发表小说为界,他小说中的底层民众形象出现了嬗变,1942年之前是被苦难残噬,被同情与待拯救的无知、无助者,此后则变为被仰赞的勤劳、勇毅者。1942年之前的底层民众形象是杨逵表达人道情感和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折射出他早期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政治精英意识;1942年以后理想化的底层民众形象则是他表达庶民价值认同的载体,体现了他对劳动及劳动者价值的肯定,寄寓他的劳动美学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逵小说 底层民众形象 嬗变 劳动美学
下载PDF
在“反思”和“正念”中前行——军旅舞蹈创作的时代使命 被引量:1
12
作者 应杰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8-94,共7页
军旅舞蹈对现实的时代审美变化保持着高度敏感,在构建中华民族伟大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之中自觉承当艺术使命。在平庸化、碎片化、消费化、大众化、全球化、奇观化的多元文化和艺术活动中,军旅舞蹈应在在政治与艺术、历史与... 军旅舞蹈对现实的时代审美变化保持着高度敏感,在构建中华民族伟大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之中自觉承当艺术使命。在平庸化、碎片化、消费化、大众化、全球化、奇观化的多元文化和艺术活动中,军旅舞蹈应在在政治与艺术、历史与创造、文化与市场、作品与奖项、宏大叙事与生命讴歌间找到平衡;既要解决表现形式、情感展现、历史题材不够丰富的问题,又要处理好执着艺术发展、甘于坚守"小众"与引导服务"大众"的关系;担负起舞蹈构建伟大艺术传统、弘扬人的卓越和崇高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担当 时代观念更新 生命美学 身体的直接感染力
原文传递
市场变迁影响下的当代美学议题更迭——兼及对新时代文艺生产IP化的思考
13
作者 周兴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从发展历程来看,市场变迁对当代美学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围绕市场化进行的美学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雅与俗的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其实属于不同的逻辑层... 从发展历程来看,市场变迁对当代美学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围绕市场化进行的美学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雅与俗的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其实属于不同的逻辑层面,并不必然对立。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由生产、消费和语境等多种因素决定,因而商品化文艺也并非必然在意识形态上是虚假和错误的。“俗”的审美观念与“雅”的审美观念应为差异化的存在,是可以并存的。新时代文艺生产工业化程度的提升,推动文艺生产IP化。面对生产与消费中的问题,我们应倡导创造性创意,开展持续的、全民性的审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变迁 当代美学 文艺市场化
下载PDF
基于文本细读下的《倾城之恋》文学审美艺术特性研究
14
作者 南花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发表后,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直接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该文运用文本细读法来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独特的文学审美艺术特性。这部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一是在...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发表后,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直接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该文运用文本细读法来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独特的文学审美艺术特性。这部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一是在于张爱玲是一个很擅长处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作家,其语言成就很高,自成一体,被称为“张体”;二是在于白流苏和范柳原的角色魅力,流苏身上有“新”与“旧”并存的人物特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范柳原虽表面上风流无限、浪荡不羁,但骨子里那种追求真爱的爱情观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因作品充满传奇色彩又极具真实性的故事叙述使读者拥有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张爱玲 《倾城之恋》 文学审美 白流苏 范柳原
下载PDF
魏源山水诗与佛教美学 被引量:6
15
作者 詹志和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2,共6页
魏源耽山溺佛好诗,自称“十诗九山水”,“溺仙溺佛溺山水”。他的山水诗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佛教美学多有会通之处,具体征象是:一、错彩镂金,穷妍极丽的视象;二、富于理趣,寓“理”于景的智思;三、摇曳多“变”,似真似“幻”的情境... 魏源耽山溺佛好诗,自称“十诗九山水”,“溺仙溺佛溺山水”。他的山水诗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佛教美学多有会通之处,具体征象是:一、错彩镂金,穷妍极丽的视象;二、富于理趣,寓“理”于景的智思;三、摇曳多“变”,似真似“幻”的情境。禅风佛雨与其经世思想、浪漫精神熔于一炉,使魏源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彩镂金 寓理予景 摇曳变幻 佛教美学
下载PDF
珊莎·史塔克人生转变的轨迹探析
16
作者 尚爱萍 黄家祺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依据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中的珊莎·史塔克是北境守护奈德·史塔克的长女。她的成长经历、人生轨迹不断变化,特征明显,引人瞩目。从快乐的小鸟、笼中的囚鸟、逃亡的惊鸟成长为翱翔的雄鹰,虽然她绝对...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依据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中的珊莎·史塔克是北境守护奈德·史塔克的长女。她的成长经历、人生轨迹不断变化,特征明显,引人瞩目。从快乐的小鸟、笼中的囚鸟、逃亡的惊鸟成长为翱翔的雄鹰,虽然她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努力尝试争取把握自己的命运。在冰与火的冲击下,依然清晰可见不变的人性在苦苦地挣扎。本文对电视剧中涉及珊莎的事例及片段进行剖析,进而寻找成长小说、接受美学等文学理论佐证与支持下其性格发展、人生转变的轨迹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莎 转变 环境 成长小说 接受美学
下载PDF
短视屏时代新主流“集锦式”电影的叙事、文化及工业美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旭光 李永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1-60,共10页
互联网“短视屏”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新主流电影产生了明显的“叙事新变”,出现了一种“集锦式”故事结构。这一突出现象除了主流引领、资本推动与名导明星加持外,集锦式叙事结构还契合了互联网短视频时代的区域年轻化的受众的审美需... 互联网“短视屏”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新主流电影产生了明显的“叙事新变”,出现了一种“集锦式”故事结构。这一突出现象除了主流引领、资本推动与名导明星加持外,集锦式叙事结构还契合了互联网短视频时代的区域年轻化的受众的审美需求。以《我与我的祖国》《我与我的家乡》《我与我的父辈》等为代表,此类影片通过快节奏、短时长、戏剧性强的平民化叙事和个人化视角,融合主流性主题,建构集体记忆。但此类电影应该在新主流电影发展的脉络中,进行工业美学反思,进而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锦式电影 叙事新变 集体记忆建构 文化功能 工业美学
下载PDF
“齐”生死与“化”生死——从生死问题看庄子与葛洪的审美立场与意蕴 被引量:2
18
作者 阳淼 田晓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在生死观念不同的背后,还引出了它们审美立场的差异与审美意蕴的不同。从这差异之中,可以看出道教美学作为一门宗教美学的一些特点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审美
下载PDF
中国电影西部话语的空间生产与美学流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志忠 王一星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4期43-50,113,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西部话语经历了从第四代导演的现实生活反思,到第五代导演对历史寓言的重构,从第六代导演的纪实性的边缘人群生存状态的空间建构,到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以后的影像奇观与类型话语狂欢,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西部话语经历了从第四代导演的现实生活反思,到第五代导演对历史寓言的重构,从第六代导演的纪实性的边缘人群生存状态的空间建构,到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以后的影像奇观与类型话语狂欢,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视觉图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话语 空间生产 美学流变
下载PDF
钢琴演奏力度的表演美学原则及调节研究
20
作者 孔德文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钢琴具有音域广阔和声部较多的特点,这与其结构与声学方面的独特性有关,完美地将钢琴在音域和声部方面的特点发挥出来,与演奏过程中的力度控制联系密切。完美的力度控制能赋予音乐以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好地将音乐情感表达出来。以钢琴演... 钢琴具有音域广阔和声部较多的特点,这与其结构与声学方面的独特性有关,完美地将钢琴在音域和声部方面的特点发挥出来,与演奏过程中的力度控制联系密切。完美的力度控制能赋予音乐以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好地将音乐情感表达出来。以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力度为研究对象,通过演奏力度表演美学原则的总结来探讨力度变化对于音乐层次性的作用以及力度表现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演奏 力度变化 力度调节 表演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