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水条件下水体-土壤循环压盐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冯琛 解建仓 +3 位作者 孙博 朱记伟 汪妮 张建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4-187,共4页
"改排为蓄"是盐碱地治理方法的重大创新,为揭示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之间的动态循环压盐机理,进行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试验。通过对蓄水水位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研究水体和不同土层盐分运移规律。试验... "改排为蓄"是盐碱地治理方法的重大创新,为揭示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之间的动态循环压盐机理,进行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试验。通过对蓄水水位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研究水体和不同土层盐分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蓄水水位由高到低循环变化对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蓄水位以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时,0-65cm土层含盐量逐渐减少,65-100cm土层含盐量逐渐增加。通过蓄水水位升降的循环变化,可以使表层土壤的盐分逐渐减少,底层土壤的盐分逐渐增大,改变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的空间分布,逐步向下循环加速压盐。因此,循环压盐机理是成立的,"改排为蓄"治理模式是可行的,可以达到盐碱地改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条件 水体-土壤 水位变化 盐分运移 循环压盐
下载PDF
冬季覆盖海冰条件下海冰消融过程水盐变化分析
2
作者 武林红 陶军 +2 位作者 张化 许映军 常志云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0-563,共4页
众多国家和地区对非常规水源利用一直给予研究和重视。冬季海冰覆盖条件下,融水质量变化特征不同于常规灌溉,研究和掌握其规律对咸水冰资源综合利用十分重要。利用冬季室外冰柱、土柱实验,以实时监测海冰消融全过程为手段,深入分析冬季... 众多国家和地区对非常规水源利用一直给予研究和重视。冬季海冰覆盖条件下,融水质量变化特征不同于常规灌溉,研究和掌握其规律对咸水冰资源综合利用十分重要。利用冬季室外冰柱、土柱实验,以实时监测海冰消融全过程为手段,深入分析冬季覆冰条件下海冰融水水量及总盐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5时左右;覆盖海冰条件下,海冰消融入渗过程分为集中排盐、深度脱盐、淡水入渗三个阶段。实验结果可为冬季覆冰或咸水结冰灌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海冰 消融过程 水盐变化 滨海地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氮库沿水盐梯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庆庆 白军红 +4 位作者 张光亮 王伟 高永超 王加宁 陈贯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了分析湿地土壤总氮沿水盐梯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沿自河向海的水盐梯度设置3条样带(每条样带上包括假尾拂子茅湿地(S1)、香蒲湿地(S2)、芦苇湿地(S3)、柽柳和盐地碱蓬湿地(S4)和盐地碱蓬湿地(S5)共5类湿地),... 为了分析湿地土壤总氮沿水盐梯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沿自河向海的水盐梯度设置3条样带(每条样带上包括假尾拂子茅湿地(S1)、香蒲湿地(S2)、芦苇湿地(S3)、柽柳和盐地碱蓬湿地(S4)和盐地碱蓬湿地(S5)共5类湿地),于2014—2015年的4个季节在样带上的各类型湿地内采集50cm深的剖面土壤并测定土壤总氮及其他理化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湿地表层(0~10cm)土壤总氮沿水盐梯度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低盐湿地的S2样地,最低值出现在高盐湿地的S4样地;但各类湿地0~50cm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基本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垂直方向上,低盐和中盐湿地总氮主要累积在20cm以上土壤,占50cm深土壤氮储量的50%左右,中盐湿地底部土层氮储量也相对较高;低盐和高盐湿地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及储量总体上沿土壤剖面深度呈现下降趋势,中盐湿地土壤总氮则随深度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及储量与水土质量比、黏粒、粉砂粒和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氯离子与硫酸根摩尔比、钠吸附比、pH、容重、沙粒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水盐梯度 土壤总氮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