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症状成人颈椎矢状位曲度分析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58
1
作者 赵文奎 于淼 +5 位作者 韦峰 姜亮 吴奉梁 党礌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目的:探讨正常亚洲黄种人群颈椎矢状位曲度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32名成人无症状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及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0-C2角(Occiput-C2 an... 目的:探讨正常亚洲黄种人群颈椎矢状位曲度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32名成人无症状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及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0-C2角(Occiput-C2 angle)、C2-C7角(C2-C7 angl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头部重心(center gravity of head,CGH)-C7 SVA(CGH-C7 SVA)、C2-CGH SVA,和胸椎矢状位参数:T1倾斜角(T1 slope)、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脊柱-骨盆的方向性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全脊柱矢状位参数:脊柱骶骨角(spinal sacral angle,SSA)、C7-S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C7-S1 SVA).使用Toyama等颈椎矢状位序列分型方法将所有志愿者分为三组:前凸组,后凸组,变直或鹅颈畸形组,并比较三组人群各参数间差异.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单因素ANOVA分析相关数据.结果:C0-C2角的平均值是15.13°176±6.69°,C2-C7角的平均值是12.03°1±7.64°。C2-C7 SVA平均值是18.67±7.96mm,CGH-C7 SVA的平均值是22.95±12.18mm,CGH-C2 SVA的平均值是7.08±5.38mm,T1 slope平均值是26.33°176±7.01°三组志愿者中,前凸组共43名(占32.6%),变直或鹅颈畸形组共74名(占56.1%),后凸组15名(占11.3%).C2-C7角与T1 slope (r=-0.422)相关,T1 slope与TK(r=0.434)、TK与LL(r=0.574),LL与SS (r=0.459),SS与PI (r=0.727)相关.三种志愿者中C2-C7角,CGH-C7SVA,T1 slope,TK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无症状成人亦存在颈椎的变直或鹅颈畸形甚至后凸改变.颈椎后凸表现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局部问题而非整体脊柱骨盆参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矢状位曲度 矢状面轴向矩离 颈椎类型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翔宇 孙祥耀 +4 位作者 鲁世保 孔超 郭马超 丁浚哲 孙思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867-87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接受颈椎手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分析,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104名无症状成人志愿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对照,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107例脊髓型颈椎... 目的通过对接受颈椎手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分析,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104名无症状成人志愿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对照,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10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手术入路、C_(2~7) Cobb’s角、T_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以末次随访mJOA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改善率作为愈后效果评价指标,连续性变量采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分析颈椎矢状位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愈后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4名无症状志愿者C_(2~7) Cobb’s角平均值为(-15.29±8.31)°,T_1倾斜角平均值为(20.18±5.95)°,cSVA (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平均值为(16.58±7.67) mm;10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平均mJOA (10.16±1.82)分,末次随访mJOA为(15.20±2.26)分,术前颈椎矢状C_(2~7) Cobb’s角平均值为(-18.80±9.68)°,T_1倾斜角平均值为(24.25±7.71)°,cSVA平均值为(19.51±13.86) mm;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VA较无症状患者更大(P<0.001),在不同C_(2~7) Cobb’s角与T_1倾斜角的比值分组中,T_1倾斜角(P=0.35)以及cSVA (P=0.423)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中比值组患者mJOA改善率大于低比值组与高比值组(P<0.001)。结论 C_(2~7)/T_1比值过大或过小与脊柱失平衡发生颈椎矢状位代偿有关,并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愈后,颈椎矢状位发生代偿可能预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治疗结果 颈椎减压手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2,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A组(脊髓型颈椎病,n=208)、B组(神经根型颈椎病,n=194)和C组(颈型颈椎病,以轴性症状为主且无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n=161)。所有患者行颈椎MRI及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通过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C2-7 Cobb角、C0-2 Cobb角、C7斜率(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直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通过Image J软件对MRI轴位像上C3~7上终板水平浅层颈伸肌截面积(superficial extensor area,SEA)、深层颈伸肌截面积(deep extensor area,DEA)与相应颈椎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以SEA/VBA及DEA/VBA作为颈伸肌肌容量。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矢状位参数,颈伸肌肌容量进行对比(组间两两对比采用Games-Howell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颈伸肌肌容量与矢状位参数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C2-7 Cobb角A组(8.64°±6.19°)显著低于B组(12.55°±6.27°,P<0.05)及C组(13.08°±5.77°,P<0.05);C7S A组(28.09°±10.16°)显著高于B组(22.26°±7.55°,P<0.05)及C组(21.63°±8.96°,P<0.01);C2-7 SVA A组(21.77±12.38mm)显著高于B组(17.80±10.82mm,P<0.05)及C组(15.54±6.82mm,P<0.01)。SEA/DEA比值各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DEA/VBA比值明显低于B、C组(P<0.05),其中以C3-5水平差异最为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C3 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379,P<0.05)及C7S (r=-0.311,P<0.05)呈弱负相关,C4水平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478,P<0.01)及C7S(r=-0.466,P<0.01)呈中度负相关,而SEA/VBA比值与矢状位参数未表现出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伸肌肌容量 颈椎矢状位序列
下载PDF
三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侃锁 刘艺 +2 位作者 陈鸣 李钦亮 陈金传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骨块支撑椎管扩大成形术、双开门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MCM)进行临床疗效计影像学评估。方法:需要手术治疗的MCM45例,其中单开... 目的: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骨块支撑椎管扩大成形术、双开门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MCM)进行临床疗效计影像学评估。方法:需要手术治疗的MCM45例,其中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A组)。后路单开门骨块支撑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B组)。双开门棘突间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C组)。术前术后计随访期间摄CT片,比较三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率、椎管面积、椎管矢状径扩大情况。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均少于B、C两组(P<0.05);三组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期椎管矢状径扩大率大于A、B两组(P<0.05),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椎管面积扩大率与A、B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面积扩大率与症状改善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99)。结论:三种后路手术是治疗MCM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单开门悬吊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治疗多节段CSM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型术 椎管矢状径 椎管面积
下载PDF
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5
作者 修志刚 董官伟 朱丽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_(2~7)椎间盘节段的退变程度以及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C_(2~7)Cobb角、C_(0~7)Cobb角、C_(2~7)矢状面垂直距离(C_(2~7)SVA)、T_(1)...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_(2~7)椎间盘节段的退变程度以及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C_(2~7)Cobb角、C_(0~7)Cobb角、C_(2~7)矢状面垂直距离(C_(2~7)SVA)、T_(1)倾斜角(T_(1)S)及T_(1)S-C_(2~7)Cobb角],分析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性别、年龄及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相关性。根据C_(2~7)椎间盘退变程度分为A组(退变程度较轻,总评分<3分,56例)和B组(退变程度较重,总评分≥3分,94例),比较两组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差异及组内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_(2~7)椎间盘退变程度总评分不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颈椎曲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S与C_(2~7)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总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其余矢状面平衡参数与之无相关性(P>0.05)。T_(1)S B组高于A组(P<0.05);其余矢状面平衡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C_(2~7)Cobb角与T_(1)S均呈正相关(P<0.01),与T_(1)S-C_(2~7)Cobb角均呈负相关(P<0.01);C_(2~7)SVA与T_(1)S-C_(2~7)Cobb角均呈正相关(P<0.01);A组内C_(2~7)Cobb角与C_(2~7)SVA呈负相关(P<0.01),而B组内两者无相关性(P>0.05);B组内T_(1)S与C_(2~7)SVA呈正相关(P<0.01),而A组内两者无相关性(P>0.05);两组内T_(1)S与T_(1)S-C_(2~7)Cobb角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在常用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中,T_(1)S与颈椎间盘整体退变呈正相关,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较重的患者中T_(1)S与C_(2~7)SVA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矢状面序列 颈椎间盘退变 T1倾斜角
下载PDF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4 位作者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将颈椎节段后凸角度大于4°者纳入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颈椎前凸组患者,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数量及内固定方式。共纳入146例患者,包括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及匹配的颈椎前凸组患者各73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中,S型42例,R型31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及C2-C7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与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C2-C7 SVA、VAS、N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呈正相关(r=0.433,P<0.001),术后1年C2 slope与术后1年NDI呈正相关(r=0.334,P=0.004);术前C7 slope与术前C2-C7 SVA呈正相关(r=0.595,P<0.001),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呈负相关(r=-0.617,P<0.001)。颈椎前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C7 slope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C2 slope和C7 slope与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VAS和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与颈椎前凸患者不同,在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中,C2 slope越大,则相应的颈椎功能越差;而术前C7 slope越大,则术后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前凸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节段后凸 颈椎矢状位力线 C2倾斜角 C7倾斜角
下载PDF
正常青少年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枕颈部矢状面形态相关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卫国 刘臻 +3 位作者 朱泽章 张文 沙士甫 邱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比较正常青少年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枕颈矢状面形态,探讨其枕颈矢状面形态与颈椎矢状面形态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入院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80例(男14例,女66例)作... 目的比较正常青少年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枕颈矢状面形态,探讨其枕颈矢状面形态与颈椎矢状面形态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入院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80例(男14例,女66例)作为AIS组;正常青少年志愿者100名(男17名,女83名)作为对照组。在枕颈部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记录枕骨入射角(OI)、枕骨斜率(OS)、枕骨倾斜角(OX)、上颈椎前凸角(C0-C2)、下颈椎前凸角(C2-C7)和颈椎前凸角(C0-C7),比较对照组与AIS组枕颈参数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并分析枕颈参数与颈椎矢状面形态相关性。结果对照组OI、OS和OT分别为36.12°±2.55°(30°~44°)、26.34°±8.41°(15°-46°)和-10.06°±7.51°(-22°~11°),AIS组OI、OS和OT分别为35.62°±3.01°(31°~42°)、24.27°±8.49°(7°-42°)和-11.52°±9.23°(-28°-10°),两组枕颈部形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78、1.014、1.306,P值均〉0.05),且不受年龄(≤14岁,〉14~18岁)、性别影响(P值均〉0.05)。对照组OI与C0-C2角和C0-C7角显著相关(r=0.307和r=0.298,P值均〈0.05),OS和OT分别与C2-C7角和C0-C7角显著相关(r=0.402和r=0.560、r=0.428和r=0.550,P值均〈0.05);而AIS组仅OI和OS与C0-C2角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2和r=0.620,P值均〈0.05)。结论正常青少年和AIS患者的枕颈参数无显著差异,且不受年龄与性别影响。正常青少年OI、OS和OT与颈椎矢状面形态显著相关,而AIS患者枕颈部矢状面形态仅与其上颈椎矢状面形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颈椎矢状面形态 相关性 枕颈矢状面形态
原文传递
胸廓入射角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腰椎截骨矫形术后颈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旭 钱邦平 +1 位作者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0-109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胸廓入射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下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腰椎截骨矫形术后颈椎矢状面排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接受脊... 目的:探讨不同胸廓入射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下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腰椎截骨矫形术后颈椎矢状面排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接受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手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截骨节段、椎体融合节段等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偏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麦氏线倾斜角(McGregor slope,McGs)、上颈椎前凸角(upper cervical lordosis,UCL)、下颈椎前凸角(lower cervical lordosis,LCL)、全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C2椎体倾斜度(C2 slope)、C7椎体倾斜度(C7slope)、T1椎体倾斜度(T1 slope,T1S)、颈部倾斜度(neck tilt,NT)、胸廓入射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根据TIA值分为A、B两组:A组TIA<70°,B组TIA≥7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将术前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与TIA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共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8.5±5.7岁;B组患者共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37.7±14.4岁。A组患者术前的cSVA、UCL、CL、TK、GK分别为33.6±17.2mm、-14.6°±4.9°、-43.7°±12.9°、32.6°±10.8°、52.3°±10.3°,B组的分别为48.0±18.1mm、-22.8°±7.4°、-56.3°±10.9°、50.1°±9.9°、69.8°±11.9°,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间McGs与LCL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A组患者的LCL、CL、TK分别为-11.1°±8.9°,-24.4°±10.2°,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 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手术 胸廓矢状面序列 颈椎矢状面序列
下载PDF
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颈椎形态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思思 周璇 +4 位作者 李欣 宋圆圆 周叶 杨晓颜 杜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2-1065,1078,共5页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随访的67例女性AIS的基本信息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其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形态、康复治疗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计算Cobb角改变量。根据颈椎矢状面形态,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和颈椎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量。以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为因变量,女性AIS患者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颈椎后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颈椎后凸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关系。结果:67例女性AIS中47例(70.1%)存在颈椎后凸。康复治疗后,颈椎前凸组与颈椎后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分别为﹣16.4°(﹣28.5°,﹣9.2°)、4.3°(﹣2.1°,9.0°),颈椎前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较颈椎后凸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颈椎后凸、身高是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影响因素(b=0.329,b=﹣0.440,P<0.05)。结论: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多存在颈椎后凸,这种改变不利于生长发育期通过康复改善脊椎畸形角度,这可能与人体生物力学的结构,侧凸患者本体感觉受损相关。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中,建议加强对颈椎矢状面形态的评估,针对性进行姿势管理和居家康复指导,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颈椎矢状面形态 COBB角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峰 施建雄 +3 位作者 胡建新 黄博 邱浩 初同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颈椎矢状位参数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其改变原因及意义。方法以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3-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颈椎矢状位参数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其改变原因及意义。方法以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3-20岁,平均16.2岁。Lenke分型:1型16例,2型7例,3型4例,4型3例,5型4例,6型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0.9个月。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T1倾斜角(T1slope)、C2倾斜角(C2slope)、C7矢状位垂直距离(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7 SVA)、C2-7矢状位垂直距离(C2-7 plumbline,cSVA)。根据术前CL值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CL〈0°)及颈椎后凸组(CL〉0°);根据颈椎后凸、前凸组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对恢复前凸、后凸有改善以及前凸增大(A、B、C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颈椎前凸、后凸组术前CL与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前后PT、PI、SS、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前CL值,17例为颈椎前凸组,18例为颈椎后凸组。组内比较:手术前后颈椎前凸组PT、PI、SS、C2slope、C7 SVA以及颈椎后凸组PT、PI、SS、LL、CL、TK、T1slope、C2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CL、TK、C2slope、C7SVA、T1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仅T1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椎后凸者中,术后恢复前凸7例(A组),后凸有改善7例(B组),后凸增大4例;术前颈椎前凸者中,术后前凸增大9例(C组),前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参数 颈椎矢状位序列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垂头综合征及颈椎病患者之间的颈椎矢状面排列差异
11
作者 林左传 俞丽生 林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垂头综合征(DHS)和颈椎病(CS)患者的颈椎矢状面排列情况。方法选取16例DH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6例C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外侧站立X线摄影片的相关参数:C2~C7矢状面垂直轴距离(C2~7SVA)、CO~C2角(O~C2A)... 目的探讨分析垂头综合征(DHS)和颈椎病(CS)患者的颈椎矢状面排列情况。方法选取16例DH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6例C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外侧站立X线摄影片的相关参数:C2~C7矢状面垂直轴距离(C2~7SVA)、CO~C2角(O~C2A)、C2斜率(C2S)、C2~C7角度(C2~7A),T_(1)斜率(T_(1)S)和C7矢状面垂直轴距离(C7SVA)。结果两组患者在O~C2A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患者的C2~7SVA、T_(1)S和C2S明显大于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2~7A、C7SVA明显小于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患者的C2~7SVA、T_(1)S和C2S均明显大于CS,本文结果不仅在影像学方面能更好的区分DHS与CS,同时指出DHS的治疗方案应包括全脊柱整体矢状面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头综合征 颈椎矢状面排列 颈椎病 X线诊断
下载PDF
连续性三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后5年随访矢状位序列影像学评价
12
作者 马龙 谭小欣 孙国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9-1885,共7页
背景: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杂交手术均能恢复局部的颈椎前凸,并且对颈椎整体序列发挥作用,但该结论在3节段手术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连续性3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在治疗脊... 背景: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杂交手术均能恢复局部的颈椎前凸,并且对颈椎整体序列发挥作用,但该结论在3节段手术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连续性3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矢状位序列、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连续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3例,其中32例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ACDF组),36例接受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双节段椎间融合器杂交手术治疗(HS1组),25例接受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杂交手术治疗(HS2组)。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X射线片,分析颈椎矢状位序列(C2-C7颈椎前凸角、C2-C7矢状位垂直距离、T1倾斜角)与解剖参数(颈椎活动度、上位和下位邻近节段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颈椎前凸角与邻近节段退变),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临床疗效。试验获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93例患者平均随访(76.4±9.0)个月。(1)3组间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各参数值末次随访相对于术前的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3组间末次随访的颈椎解剖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各参数值末次随访相对于术前的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3组末次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与末次随访的颈椎解剖参数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JOA评分无明确相关性;(5)结果表明对于连续3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均获得了明确的中长期疗效,且解剖学参数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杂交手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影像学参数 临床疗效 中长期随访
下载PDF
生长棒手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对颈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渤 潘爱星 +3 位作者 海涌 张天擎 刘玉增 关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983-990,共8页
目的通过对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在生长棒治疗期间颈椎矢状面参数分析,探讨生长棒手术对颈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至2018年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生长棒手术治疗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4例E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 目的通过对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在生长棒治疗期间颈椎矢状面参数分析,探讨生长棒手术对颈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至2018年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生长棒手术治疗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4例E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使用Surgimap软件对生长棒置入术前及术后、生长棒调节术前及术后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包括中立位颈椎侧位片)进行测量,其中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颈椎前凸C2-7Cobb角、T1倾斜角、C2-7颈椎矢状位平衡(C2-7SVA);对脊柱全长影像学参数胸弯/胸腰弯Cobb角、T5-12 Cobb角即胸椎后凸角(TK)、最大后凸Cobb角、C7-S1脊柱矢状位平衡(SVA)及近端交界区角度(PJA)等进行测量;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上端固定椎(UIV)、有无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单侧/双侧生长棒,分别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使用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颈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4例EO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1次以上撑开手术,随访时间(35±14)个月。患者术前C2-7Cobb角为17°±11°,T1倾斜角为28°±13°,C2-7SVA为(17±11)mm,术后分别为18°±9°、28°±11°、(16±10)mm,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0.14、0.55,均P>0.05)。末次调棒随访时C2-7Cobb角、T1倾斜角、C2-7SVA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4.08、-2.46,均P<0.05)。PJK组△C2-7Cobb角、△T1倾斜角均较非PJK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25,均P<0.05);而UIV选择和生长棒数量对于△C2-7Cobb角、△T1倾斜角无显著影响(t=-1.02、-1.61、-0.67、0.31,均P>0.05)。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JK的出现为发生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7,95%CI:1.49~91.54,P<0.05)。结论生长棒手术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生长棒手术会增加EOS患者的颈椎前凸及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凸 生长棒技术 颈椎矢状位 近端交界性后凸
原文传递
健康成人与颈5/6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矢状面形态的比较
14
作者 蔡大钊 王子豪 +4 位作者 马一鸣 鹿麒 吴东迎 袁峰 陈宏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763-768,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和C_(5/6)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DCM)患者颈椎MRI矢状面形态的差异及与DC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门诊143例C_(5/6)单节段DCM患者(DCM组)及144例健康体检成人(对照组)...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和C_(5/6)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DCM)患者颈椎MRI矢状面形态的差异及与DC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门诊143例C_(5/6)单节段DCM患者(DCM组)及144例健康体检成人(对照组)的MRI影像资料。其中,DCM组男72例、女71例,年龄30~70(56.7±11.0)岁。对照组男72例、女72例,年龄30~70(55.8±9.4)岁。在颈椎MRI矢状面测量C2斜率(C2S)、颈前凸角(CL)、C2~7矢状位轴向距离(cSVA)、T1倾斜角(T1S)、颈倾斜角(NT)、胸廓入口角(TIA)、脊柱-颅角(SCA)、颈椎倾斜(CeT)和颅倾斜(CrT)。分别在对照组、DCM组内对比不同性别间及两组间各项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在DCM组观察各影像学参数与单节段DCM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中,女性C2S(11.25°±6.51°)大于男性(7.63°±7.82°),CL(8.12°±8.45°)、T1S(20.89°±6.50°)、TIA(71.72°±11.88°)、SCA(86.44°±8.54°)、CeT(16.20°±6.59°)均低于男性(14.69°±9.77°、23.27°±7.65°、75.50°±10.92°、95.89°±10.56°、19.23°±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VA、NT、CrT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CM组中,女性SCA(88.19°±11.78°)、CeT(15.11°±8.46°)低于男性(95.88°±11.84°、18.10°±9.21°),而CrT(5.09°±4.22°)高于男性(3.8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观察指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DCM组:女性间比较,对照组NT(50.83°±12.66°)、TIA(71.72°±11.88°)均低于DCM组(55.81°±13.15°、76.02°±1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间比较,对照组CL(14.68°±9.67°)高于DCM组(10.37°±13.78°),NT(52.24°±8.89°)、TIA(75.50°±10.92°)低于DCM组(57.33°±11.18°、79.27°±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女性C_(5/6)单节段DCM发病均与CL和NT相关(DCM女性组r=-0.26、0.28,DCM男性组r=-0.22、0.25,P值均<0.05)。结论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性别因素 颈椎矢状面形态
原文传递
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改变
15
作者 陈超 王征 +4 位作者 崔赓 宋凯 苏晓静 张恒 齐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0-406,共7页
目的: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CSA)在后路矫形术后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 目的: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CSA)在后路矫形术后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内腰椎前凸角(LIF)、C7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同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Risser征、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椎体数目(NVF)及术前胸腰段/腰弯(TL/L Curve,TL/L C)。依据患者术前CSA分为颈椎前凸组(L组,术前CL<0°)、颈椎后凸组(K组,术前CL≥0°);依据患者末次随访时CSA较术前的改变分为颈椎前凸增加组(I组)与颈椎前凸减少组(D组)。使用t检验分析L组与K组、I组与D组对应参数的差异性,使用LSD-t检验分析各组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参数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L与I组和D组各参数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4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15.90±4.98岁,随访时间22.84±14.10个月。L组15例,K组17例;I组26例,D组17例。L组与K组、I组与D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CL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统计学差异。L组与K组术前CL(P=0.000)、LIF(P=0.029)、SVA(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25),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2)并维持至末次随访(P=0.002)。I组与D组术前LL(P=0.043)、CL(P=0.009)有显著性差异(P<0.05)。I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08),TK较术前(P=0.000)及术后(P=0.001)增加;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5)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P=0.006)。D组术后LL较术前增加(P=0.011)并维持到末次随访(P=0.001)。I组术前CL与TK、SVA有相关性;D组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 5型 矫形手术 颈椎矢状位曲度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骁 田伟 +3 位作者 马驰 吕艳伟 程晓光 王予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方法选择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9例,均拍摄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种体位X线片O-C_2角及C_(2~7)角。结果抬下颌及自然体位...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方法选择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9例,均拍摄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种体位X线片O-C_2角及C_(2~7)角。结果抬下颌及自然体位X线片C_(2~7)角分别为-15.3°~50.2°(20.0°±13.4°)、-16.1°~38.2°(11.1°±11.8°),两者比较P<0.01;两种体位C_(2~7)角差值为0.8°~26.6°(8.9°±6.1°),两种体位C_(2~7)角度值呈正相关(r=0.890,P<0.01)。抬下颌及自然体位O-C_2角分别为14.8°~46.8°(31.8°±6.0°)、11.1°~40.9°(27.0°±6.6°),两者比较P<0.01;两种体位O-C_2角差值为-2.4°~12.4°(4.8°±3.3°),两种体位O-C_2角度值呈正相关(r=0.873,P<0.01)。结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体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比实际增大;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时应采用自然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X线片 颈椎中立位曲度 抬下颌体位 自然体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