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I-C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颈椎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升 孙振中 +2 位作者 姜为民 刘学光 庄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74-4478,共5页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效果确切,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以“零切迹”理念设计的ROI-C近年来临床运用也比较广泛,但其与传统术式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分析ROI-C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在颈...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效果确切,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以“零切迹”理念设计的ROI-C近年来临床运用也比较广泛,但其与传统术式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分析ROI-C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在颈椎病前路椎间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对47例颈椎病患者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钛板组18例患者采用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ROI-C组29例患者采用ROI-C融合器治疗。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记录术中出血量、C臂机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椎间融合情况;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评估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患者均得到了门诊定期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组患者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移位及二次手术;②术后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均获得融合,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但ROI-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均优于钛板组(P<0.05);④术后2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优于术前,但术后各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ROI-C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获得颈椎稳定性重建及椎体间融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ROI-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避免因钢板置入引起的并发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有望取代融合器联合钛板的传统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减压 融合手术 传统融合器 钛板 ROI-C 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郑朋飞 邱锴 +1 位作者 张宾 梁晓飞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8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在颈椎管狭窄(CS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60例CS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次全切组行ACCF术,减压组行颈后... 目的探究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在颈椎管狭窄(CS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60例CS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次全切组行ACCF术,减压组行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IL-6、IL-1β)]、颈椎生物力学特征(Cobb角、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颈椎功能(NDI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次全切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减压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1 d、3 d次全切组MCP-1、IL-6、IL-1β水平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次全切组Cobb角、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均高于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CSS安全可靠的方案,但ACCF能优化手术流程,减轻炎症损伤,在术后早期恢复及颈椎生物力学特征改善方面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减压术 减压融合术 炎症 颈椎生物力学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开峰 王腾飞 +1 位作者 任娇 卢晓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酒泉市中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行颈前路...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酒泉市中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12个月,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12个月,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12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神经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甲钴胺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曼 张俊娟 +3 位作者 张少华 杨光宇 刘佳 李佳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8月入院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入院的12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两组术后第1、3... 目的探讨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8月入院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入院的12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两组术后第1、3、5天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颈部不适度、颈部活动度、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5天颈部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3、5天,观察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侧屈的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第3、5天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可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的颈部不适,增加颈部活动度,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手术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Barthel指数评分 静力性运动 健康教育 康复锻炼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韩金明 张明 +1 位作者 陈斌辉 李松巍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恢复、维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行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A组),18例行自体髂骨植骨(B组)...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恢复、维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行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A组),18例行自体髂骨植骨(B组)。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Cobb角。结果两组均经6~15个月随访,均获植骨融合。术后3个月相对于术后1周融合节段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改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3个月后椎间高度变化均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维持椎体后缘高度和融合节段曲度方面均优于自体髂骨,且较快达到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体 融合术 前路减压
下载PDF
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赖宪良 王萧枫 +2 位作者 陈鸥 苏嘉 沈新升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瞻性收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Hybrid手术治... 目的探讨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瞻性收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Hybrid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dom临床满意分级、C_2~7整体活动度、Cobb’s角、手术节段上一节段活动度(SROM)、手术节段的下一节段活动度(IROM)、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NDI、ODI评分和C_2~7颈椎整体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NDI评分降低,而ODI评分和C_2~7颈椎整体活动度增高(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Cobb’s角、SROM、IROM和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ybrid手术可改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手术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各节段运动补偿的规律研究
7
作者 周文钰 张睿 +2 位作者 顾洪生 刘伟强 王大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3,8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上、下相邻及非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规律。方法通过三维运动采集系统捕捉到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前、后C2-T1各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种状态下的运动角度数据,并将结... 目的探讨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上、下相邻及非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规律。方法通过三维运动采集系统捕捉到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前、后C2-T1各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种状态下的运动角度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分析得出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各节段的运动变化规律,发现融合术后其他各节段六种运动状态下运动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下相邻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伸、前屈及双向侧屈融合效果更好,稍优于左旋及右旋状态下的融合效果。而在运动补偿比例这点,各运动状态,下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比例(平均值大于30%)也远高于其它节段。结论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代偿性运动幅度增加是导致其退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运动补偿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8
作者 仓定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零切迹融合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量表评分较高,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零切迹融合器可获得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相当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以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彭雄 陈嘉联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05-2017-10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n=41)施行颈前路融合术,研究组(n=... 目的探讨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05-2017-10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n=41)施行颈前路融合术,研究组(n=41)选择显微镜下行颈前路融合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参照组;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研究组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安全性较好,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前路融合手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10
作者 李敏 郭一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08-3012,共5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C_(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8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1例,女227例,年龄(46.79±10.06)岁。...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C_(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8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1例,女227例,年龄(46.79±10.06)岁。所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分为发生组(42例)和未发生组(426例)。收集并整理所选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使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术后C_(4/5)椎间隙高度[(9.05±0.44)mm]及C_(3-5)脊髓高信号患者占比[42.86%(18/42)]均高于未发生组[(8.12±0.61)mm、8.22%(35/426)],术前C_(4/5)椎间孔横径小于未发生组[(3.01±0.56)mm比(4.10±0.79)mm],C_(4/5)水平脊髓旋转角度(SRA)大于未发生组[(6.14±0.85)°比(3.46±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C_(4/5)椎间隙高度高、术前C_(4/5)椎间孔横径小、C_(4/5)水平SRA大、C_(3-5)脊髓高信号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C_(5)神经根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8、2.489、2.757、2.214,均P<0.05)。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95%CI:0.887~0.940)。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发生C_(5)神经根麻痹与术后C_(4/5)椎间隙高度高、术前C_(4/5)椎间孔横径小、C_(4/5)水平SRA大、C_(3-5)脊髓高信号有关,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5神经根麻痹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21例颈椎前路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旭辉 郑潮顺 +3 位作者 郭跃跃 张隆盛 邢泽华 林本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加速康复组和传统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放置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加速康复组和传统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放置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吞咽功能。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资料方面,加速康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组短(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术后1天、1月、6月VAS评分及术后1月、6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1天VAS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其余时点及VAS评分、JOA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吞咽功能评分方面,加速康复组在术后1天、术后1月轻度及以下吞咽困难比例较传统组高,中度吞咽困难患者比例较低(P<0.05),而术后6月两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加速康复组出现1例皮肤浅层感染,2例尿潴留,传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再次手术患者,无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加速康复理念运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可改善围手术期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理念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研究
12
作者 白长双 张义德 +3 位作者 郭建平 刘权祥 李增新 宋扬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 评估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0例选择3D打印椎间融合器(3D打印组)进行治疗,26例选择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PEEK组)... 目的 评估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0例选择3D打印椎间融合器(3D打印组)进行治疗,26例选择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PEEK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上肢和颈部疼痛改善情况,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并计算术后3 d与术前、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的差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D打印组手术时间少于PEEK组(P<0.05),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术后1例患者发生进食呛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JOA和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较术前Cobb角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两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PEEK融合器相当,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间融合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3
作者 甘泉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9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颈前组与颈后组,每组31例。颈前组行颈前入路,颈后组行...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颈前组与颈后组,每组31例。颈前组行颈前入路,颈后组行颈后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后24 h引流量)、颈椎功能指标(Cobb角、颈椎活动度)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颈后组手术时间长于颈前组,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后24 h引流量均多于颈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均大于术前,颈椎活动度均小于术前,但颈后组Cobb角、颈椎活动度[(12.05±3.81)、(40.78±3.70)°]均大于颈前组[(6.74±2.90)、(34.05±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颈后组JOA评分[(13.05±1.11)分]低于颈前组[(14.72±1.02)分],VAS评分[(2.31±0.72)分]高于颈前组[(1.07±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多样,颈前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后24 h引流量少,疼痛轻微、颈脊髓功能恢复好,而颈后入路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活动度,且两种入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患者颈椎病变程度及后凸畸形程度选择具体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畸形 颈椎切除融合术 颈椎活动度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医用胶在颈椎前路融合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永涛 左韬 薛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8期68-70,共3页
目的评价医用胶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切口闭合中应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100例患者,依据术后皮肤切口闭合方案的不同分为医用胶组(58例)和传统缝线组(42例),观察和... 目的评价医用胶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切口闭合中应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100例患者,依据术后皮肤切口闭合方案的不同分为医用胶组(58例)和传统缝线组(42例),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皮肤切口闭合时间、愈合情况与切口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医用胶组皮肤切口闭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缝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缝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手术切口的闭合,相较于传统缝合方法,使用α一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美无痕)医用胶能够更快地闭合创面,更好地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术 医用胶 切口闭合 缝线
原文传递
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对颈椎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莹莹 刘小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0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对颈椎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接受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分析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对颈椎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接受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观察比较两组轴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后,两组患者颈部不适评分均逐渐减低,且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5天颈部不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5天颈部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颈椎融合术后患者提供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不但能改善其颈部不适,使其颈部活动度明显增加,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术后轴性症状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 三种体位 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 颈椎融合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18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楹卓 杜俊杰 +2 位作者 罗卓荆 梁伟 张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科上颈椎不稳患者18例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手术,按JOA评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全部病例上颈椎稳定性良好,植骨全部愈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0%。结论枕颈融...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科上颈椎不稳患者18例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手术,按JOA评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全部病例上颈椎稳定性良好,植骨全部愈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0%。结论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脊髓受压有确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融合 枕颈融合手术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宏斌 孙侃良 +2 位作者 何思远 赵毅 李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人...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年的颈椎整体活动度、神经功能和手术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JOA评分和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颈椎整体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提患者的颈椎整体活动度,降低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沈晓龙 刘洋 +9 位作者 徐辰 魏磊鑫 吴卉乔 祁敏 钟华建 王睿哲 张子凡 王新伟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971,共11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enlarged 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cone-shap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EACDF)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enlarged 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cone-shap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EACDF)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135例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纳入ACCF组;82例患者行EACDF,术中采用撑开扩大椎间隙、切除椎体部分后缘及部分钩椎关节的扩大减压方式,纳入EACDF组。对比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测量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记录两组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4~78个月(47.74±20.36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上肢痛VAS评分明显低于ACCF组(P<0.05),两组间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椎间隙狭窄 钩椎关节 疗效
下载PDF
23例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究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2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分析临床情况。结果 23例均成功手术,21例复查结果显示恢复良好。4例出现轻微饮水呛咳,发生率为17.... 目的探究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2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分析临床情况。结果 23例均成功手术,21例复查结果显示恢复良好。4例出现轻微饮水呛咳,发生率为17.39%。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整体的治疗效果满意,故在临床中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但需注意操作的严密性和谨慎性,以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 髂骨植骨融合手术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何磊 周非非 +8 位作者 孙宇 李危石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0-887,共8页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上测量C2~C7.椎体中横断面的CT值,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获得L1~L4总的骨密度T值。在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颈椎前路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和融合节段Cobb角。定义术后3个月较术后2d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丢失的平均值≥2mm为内置物发生沉降。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腰椎骨密度T值与C2~C7椎体CT均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数值、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与沉降的关联。以沉降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2~C7椎体CT均值的临界值。结果:术后3个月明确发生沉降122例,未发生沉降184例,沉降发生率为39.9%。C2~C7椎体CT均值与腰椎骨密度T值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01),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有显著相关性(r=-0.170,P=0.003),呈负相关。但腰椎骨密度T值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605)。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值与C2~C7椎体CT均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6),与腰椎骨密度T值无显著相关性(P=0.27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C2~C7椎体CT均值有显著相关性(P=0.035),CT值每升高1HU,沉降风险降低0.4%(OR=0.996,95%CI:0.992~1.000);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腰椎骨密度T值的无显著相关性(P=0.098)。以沉降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562,ROC曲线上最佳C2~C7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沉降 CT值 T值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