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易玮 许能贵 靳瑞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大椎、百会2穴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采用氢气清除法测量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为指标。结果:①缺血组在脑缺血1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后,rCB...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大椎、百会2穴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采用氢气清除法测量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为指标。结果:①缺血组在脑缺血1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后,rCBF均显著下降;②在缺血加电针组中,给予电针治疗10分钟后,rCBF迅速恢复,和缺血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和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迅速改善脑缺血后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从而保护神经元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脑血流量 动物模型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刘亚敏 张赐安 +1 位作者 徐秋英 彭胜权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结果芳香开窍药可降低... 目的探讨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结果芳香开窍药可降低缺血区脑组织中的Asp,提高GABA、Gly的含量。结论芳香开窍药可降低脑缺血时的兴奋性神经递质Asp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以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是其芳香开窍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药理学 冰片 脑缺血 病理生理学 芳香开窍 疾病模型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振强 宋军营 贾亚泉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12-317,共6页
脑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近些年来,随着对其基础性病变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体内基础性物质的改变、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凋亡因子及信号的激活等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理... 脑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近些年来,随着对其基础性病变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体内基础性物质的改变、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凋亡因子及信号的激活等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理过程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疾病 基础性病变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德根 张象贤 王亚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57-758,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脑供血不足组 (CI)、冠心病组 (CAD)、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斑块数量等 ,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I和CAD的IMT均值显著高于对照...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脑供血不足组 (CI)、冠心病组 (CAD)、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斑块数量等 ,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I和CAD的IMT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CI和CAD的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IMT均值和斑块阳性率在CI和CAD组之间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 ,P >0 .0 5。IMT和斑块皆阳性对诊断CI和CAD的灵敏度分别为 84%、80 % ,特异性为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脑缺血 冠心病 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正常人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盐酸川芎嗪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晓勤 楼雅卿 陈清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2-36,共5页
正常志愿者12人一次肌注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人首次静脉点滴盐酸川芎嗪(TMPH)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肌注TMPH40mg后,0.25-0.5h达吸收高峰,药物分布及消除迅速。静脉滴注80mg TMPH 3-4h,其平均峰浓度为407.49±84.68ng/ml,停... 正常志愿者12人一次肌注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人首次静脉点滴盐酸川芎嗪(TMPH)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肌注TMPH40mg后,0.25-0.5h达吸收高峰,药物分布及消除迅速。静脉滴注80mg TMPH 3-4h,其平均峰浓度为407.49±84.68ng/ml,停药后血药浓度在3-8h后已检测不到。分布与消除规律同肌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得川芎嗪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4.3±2.9%,为中等程度血浆蛋白结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药代动力学 平衡透析法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燕 许能贵 +1 位作者 易玮 杜亦旭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兴奋性氨基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兴奋性氨基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l hl、d3、d、7 d和21 d 5个时间段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AAT1的表达在1,3 d时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随后持续下降;7,21 d时仍显著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P<0.05,P<0.01)。电针组EAAT1的表达于1 h即开始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7 d及21 d时,电针组EAAT1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仿,但均显著高于同时段模型组的表达(P<0.01)。模型组EAAT2的表达在1 h、1d3、d及7 d时均高于同时段的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EAAT2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一致,但在21 d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在各时段均高于模型组的表达(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从而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灭活谷氨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酸转运体 疾病模型 针刺疗法 百会 大椎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和脑损伤病理生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春阳 李林 +2 位作者 魏海峰 张兰 赵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的改变,为建立病证结合的脑卒中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h取血并处死动物...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的改变,为建立病证结合的脑卒中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检测腹动脉血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再灌注12~168h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再灌注48h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增高(P〈0.01)。缺血侧脑组织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水平于再灌注6~24h明显增高,TNF—α含量于再灌注24~48h显著增多(P〈0.05或P〈0.01);再灌注6~72h脑缺血梗死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2~72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P均〈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出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脑部病变,因此有可能作为脑卒中血瘀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局灶性 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炎症细胞因子 凋亡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鸿雁 毛海峰 +1 位作者 王一蓉 刘仁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72-75,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效应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同时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血糖浓度、脑温、脑血流量、血压、鼠种以及大鼠的性别等.本文就脑缺血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性脑血管病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谭辉 尹婷婷 +5 位作者 王键 何玲 邓勇 李净 韩义皇 徐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2-837,共6页
目的研究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MCAO-R)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雄性老龄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结合多因素老龄、饥饿、疲劳、... 目的研究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MCAO-R)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雄性老龄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结合多因素老龄、饥饿、疲劳、高脂饮食、低氧等方法复合模拟制备气虚血瘀证MCAO-R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分别给予脑络欣通和通心络药液1 m L/(100 g·d)灌胃;采用激光多普勒仪、Morris水迷宫、TTC染色法、ELISA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气虚血瘀证评分、局部脑血流量(r CBF)、空间认知能力、脑梗死体积和凝血纤溶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气虚血瘀证评分、脑梗死体积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气虚血瘀证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空间认知能力、r CBF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空间认知能力和r CBF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PT延长(P<0.01),FBG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大鼠FDP和D-D水平降低(P<0.01)。结论通过线栓法结合多因素复合模拟制备的大鼠模型出现了脑缺血的病理表现,同时具备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特征,说明MCAO-R气虚血瘀证模型是较为理想的脑缺血病证结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气虚血瘀证 病证结合 局部脑血流量 凝血 益气活血法
原文传递
针刺百会、人中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葡萄糖转运蛋白1、3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琼 黄伟 +1 位作者 吴洪阳 刘跃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局部葡萄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3个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4组,每组20只。采用开颅法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针刺治疗取百会、人中穴,采用泻法,...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局部葡萄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3个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4组,每组20只。采用开颅法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针刺治疗取百会、人中穴,采用泻法,针刺行针捻转频率120次/min,每隔4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1 min,总共针刺治疗30 min。2 h针刺组在造模后2 h即开始针刺治疗,在24 h后再次针刺治疗,一共治疗2次;24 h针刺组在模型制备后24 h针刺1次。针刺治疗结束后,大鼠予以神经功能评分,并取材,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缺血区域梗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脑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指数较正常组升高,TTC染色结果显示左侧大脑半球肿胀,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对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缺血脑组织区域GLUT1和GLUT3免疫阳性物较正常组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2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均能有效改善脑缺血状况,降低神经功能评分指数,减少TTC染色后的梗死面积,增加缺血脑组织区域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P<0.05),而2 h针刺组疗效优于24 h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针刺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脑内GLUT1和GLUT3的蛋白表达,提高葡萄糖的血脑屏障转运效率,从而促进葡萄糖代谢,为缺血性脑组织提供能量以延缓供能的相对不足,对抗脑缺血损伤。早期以针刺干预调节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可以起到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急性脑缺血 百会(GV20) 人中(DU26) 葡萄糖代谢 GLUT1 GLUT3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海宁 吴江 +2 位作者 孙莉 王明宇 汤跃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层、海马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月、2月、3月、4月)电镜观察额叶皮层、海马区结构改变。结... 目的观察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层、海马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月、2月、3月、4月)电镜观察额叶皮层、海马区结构改变。结果额叶皮层:1月时见额叶皮层大量脂褐素,2月有所下降,后与假手术对照组相仿,暗神经元则在2月时最多,后下降;海马区神经元胞质溶酶体逐渐增多,术后3月时暗神经元大量增多,并且出现大量脂褐素,术后4月神经元出现固缩。结论电镜下脂褐素和暗神经元的改变提示慢性脑缺血初期脑损伤是可逆的,电镜下1个月或更早可能是可逆损伤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慢性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华妙强 吴立源 汤群峰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393-2394,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短暂性脑缺血病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结果 2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119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显示脑缺血...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短暂性脑缺血病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结果 2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119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56.7%,119/210);有68例患者的常规磁共振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32.4%,68/2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9例磁共振弥散成像阳性患者中有11例(9.2%,11/119)经过治疗后神经系统缺损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余的108例(90.8%,108/119)患者经过溶栓后,神经系统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并且有的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及缺血区等病变部位的情况,而其中的一些病变是常规磁共振检测所不能发现的,这就为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快速、准确地提供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 诊断价值 脑血管病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海均 赵洪洋 +3 位作者 熊南翔 黄俊红 姚东晓 赵心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阐明脑梗死和阿尔茨海默病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tau蛋白在...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阐明脑梗死和阿尔茨海默病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199/202、Ser396、Ser404和Tyr231位点磷酸化和不溶性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TUNEL法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关系。结果缺血再灌注6 h后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199/202、Ser396、Ser404和Tyr231位点发生异常高度磷酸化,不溶性磷酸化tau蛋白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3 d神经细胞的凋亡和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脑梗死可能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磷酸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犬急性脑栓塞模型的建立及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施海彬 刘圣 +2 位作者 季立标 李麟荪 黄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 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 ,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 (CTP)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成年毕格犬 ,抽取犬自体静脉血制作白色血栓。透视下将 4F猎人头导管插至左... 目的 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 ,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 (CTP)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成年毕格犬 ,抽取犬自体静脉血制作白色血栓。透视下将 4F猎人头导管插至左侧颈内动脉注入血栓 ,分别在栓塞前以及栓塞后即时和 1、2、5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通畅情况 ,同时在栓塞后 2h行CTP检查。 2 4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0只犬左侧大脑中动脉全部栓塞成功 ,其中 4只犬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 ,至栓塞后 2h造影显示所有被栓塞血管未发生再通 ,5h造影发现 2只犬的栓塞血管出现部分再通。CTP检查发现 9只犬患侧脑局部血流量平均减少为对侧的 4 8.3%± 0 .132 % (33.7%~6 9 .2 % )。CT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2 4h后动物均存活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存活、栓塞可靠的优点 ,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研究 ;CTP检查可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栓塞 早期诊断 CT灌注成像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变化 局部脑缺血模型 颈内动脉注入 脑局部血流量 介入栓塞技术 动物模型 溶栓治疗 病理检查 影像学诊断 自体静脉血 脑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栓塞
下载PDF
苏合香化学成分及抗脑损伤作用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敏 朱金墙 康立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825-3828,共4页
该文对近年来苏合香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脑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将苏合香经水蒸气提取、超临界CO2提取、溶剂(石油醚、乙醚)提取及顶空固相微萃取等不同提取方法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所得高含量成分进行列举,... 该文对近年来苏合香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脑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将苏合香经水蒸气提取、超临界CO2提取、溶剂(石油醚、乙醚)提取及顶空固相微萃取等不同提取方法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所得高含量成分进行列举,并比较共性成分;对苏合香及其复方抗脑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概述,主要包括抗脑缺血损伤、抗惊厥、抗AD记忆力缺陷及病理损伤几方面,并针对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合香 化学成分 脑缺血 惊厥 阿尔海默茨综合征 记忆力缺陷
原文传递
雌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弋 季晖 +1 位作者 唐苏苏 龚晓健 《药学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290-296,共7页
雌激素不仅对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除了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等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外,还可通过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等发挥神经保护... 雌激素不仅对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除了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等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外,还可通过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综述雌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中的作用,为雌激素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症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对脑部疾病治疗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晓璐 刘梅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25-129,共5页
黄芪甲苷是传统中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对其活性的研究开展较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可以根据行为学、细胞、基因等指标来体现黄芪甲苷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其中研究较多的当属黄芪甲苷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黄芪甲苷是传统中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对其活性的研究开展较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可以根据行为学、细胞、基因等指标来体现黄芪甲苷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其中研究较多的当属黄芪甲苷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本文以脑部疾病模型分类,对近年来黄芪甲苷对脑缺血、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氏病 帕金森病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鼠大脑局部缺血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跃民 谢安 +1 位作者 臧益民 朱妙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 制成鼠大脑局部缺血模型 .方法 采用左侧颈动脉离心端插管 ,灌注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  1美蓝染色显示大脑左侧大部分区域被染蓝 ,除皮层着色较浅外 ,其余部位着色较深 . 2体感诱发电位在灌注后 30min时 ,其幅度超过... 目的 制成鼠大脑局部缺血模型 .方法 采用左侧颈动脉离心端插管 ,灌注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  1美蓝染色显示大脑左侧大部分区域被染蓝 ,除皮层着色较浅外 ,其余部位着色较深 . 2体感诱发电位在灌注后 30min时 ,其幅度超过灌注前 2 0 % .结论 染色说明大脑左侧为缺血区 ,体感诱发电位幅度的增高 ,表明大脑处于兴奋性损伤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诱发电位 动物疾病模型 大鼠
下载PDF
Amyloid beta-peptide worsens cognitive impairment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5
19
作者 Bo Song Qiang Ao +4 位作者 Ying Niu Qin Shen Huancong Zuo Xiufang Zhang Yandao G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2449-2457,共9页
Amyloid 13-peptide, a major component of senile plaqu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has been implicated in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centl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sch... Amyloid 13-peptide, a major component of senile plaqu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has been implicated in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centl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schemi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is study, a rat model of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as established via occlusion of four arteries; meanwhile, fibrillar amyloid [3-peptide was injected into the rat lateral ventricle. 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 and histological staining reveal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amyloid 13-peptide could further aggravate impairments to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neuronal cell death in the hippocampus of rats subjected to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phosphorylation of tau protein and the activity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13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ats subjected to amyloid [3-peptide administration than those undergo- 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tfusion or amyloid 13-peptide administration alone. Conversely, the activ- ity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 was remarkably reduced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following amyloid 13-peptide administr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myloid 13-peptide can potentiate tau phosphorylation induced by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thereby aggravate cognitive impai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lzheimer's disease amyloid 13-peptides tau proteins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13 protein phosphatase 2A PHOSPHORYLATION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中药肉苁蓉有效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文滨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5期118-120,共3页
肉苁蓉作为西北部地区道地传统补益类中药,近年来被研究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增强记忆、抗氧化、抗衰老、防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肉苁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学者重视,其有效成分的研发很有可能成为部分神经系统疾... 肉苁蓉作为西北部地区道地传统补益类中药,近年来被研究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增强记忆、抗氧化、抗衰老、防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肉苁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学者重视,其有效成分的研发很有可能成为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新的防治武器。本文整理15余年来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特别是其有效成分对其神经系统多靶点药理作用的代表性实验文献作分类综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化学成分 肉苁蓉总苷 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