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磁共振扰相梯度双回波鉴别急性脑实质出血和钙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韩鸿宾 郎宁 裴新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出血和钙化的定量指标 ,总结急性脑出血在双回波T2 加权像上影像表现 ,探讨其影像表现的产生机制。方法 以CT作为金标准 ,对已确诊急性脑出血的 8例 13个病灶 (A组 )和颅内钙化 5例 1...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出血和钙化的定量指标 ,总结急性脑出血在双回波T2 加权像上影像表现 ,探讨其影像表现的产生机制。方法 以CT作为金标准 ,对已确诊急性脑出血的 8例 13个病灶 (A组 )和颅内钙化 5例 14个病灶 (B组 )进行磁共振FLASHT2双回波 (15 /3 5ms)检查。总结其MR的表现。测量不同TE情况下MR图像上低信号区面积 ,计算低信号面积增大率。测量不同相位编码方向情况下 ,MR低信号区的前后径与左右径。结果 钙化和出血病灶的双回波上低信号区域面积增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急性脑出血病灶的低信号区面积增大率 (0 .44 ,0 .3 4~ 0 .49)明显大于钙化灶的增大率 (0 .11,-0 .0 6~ 0 .0 9)。TE =15ms出血灶和钙化灶以及TE =3 5ms钙化灶低信号区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在改变相位编码方向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E =3 5ms时 ,出血灶低信号区前后径 (左右径 )在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 (左右 )时比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 (前后 )时增大 (P <0 .0 5 )。结论 依据扰相梯度T2 双回波上低信号区域面积增大率(面积法 )和低信号区前后径和左右径在不同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径线法 )可以鉴别急性脑出血和钙化 ,定量鉴别的物理基础为出血与钙化的磁感应性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相梯度回波 脑出血 钙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钙化和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金美玉 金洪国 +2 位作者 范艳芬 杨榕 寇雪莲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发现和辨别脑部钙化和慢性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CT、MRI确诊为脑部钙化(脑部钙化组)和微出血(脑微出血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MRI... 目的: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发现和辨别脑部钙化和慢性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CT、MRI确诊为脑部钙化(脑部钙化组)和微出血(脑微出血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MRI均行SWI序列扫描。由2位观察者分别对病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脑部钙化组50例患者共76个钙化灶,脑微出血组50例患者共245处微出血。SWI序列对钙化有良好的观察能力(k=0.7)。所有微出血在SWI序列都能观察到,但对成分评估只有中等程度的观察能力(k=0.5)。钙化和慢性微出血的平均像素值在相位SWI序列分别为(-312.5±187.5)SD和(541.9±301.7)S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位SWI在发现及鉴别脑部钙化和微出血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钙化 脑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脑梗塞合并多发钙化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燕冰 王军委 +1 位作者 张钧 姚鹏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5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塞合并多发钙化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患者CT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脑梗塞合并多发钙化的影像特点。结果本研究中,CT影像结果均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低密度区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其中左枕叶病变3例(42.86%),右... 目的研究脑梗塞合并多发钙化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患者CT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脑梗塞合并多发钙化的影像特点。结果本研究中,CT影像结果均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低密度区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其中左枕叶病变3例(42.86%),右侧基底节区病变1例(14.29%),右侧额叶病变1例(14.29%),右侧顶枕叶病变2例(28.57%)。结论 CT检查可全面反映脑梗塞合并多发钙化的影像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化
下载PDF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的颅脑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水斌 黄艳丽 +1 位作者 许孟君 陈懿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5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甲旁减)的颅脑S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提高对甲旁减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至2006年10例甲旁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行颅脑SCT扫描,其中8例均显示颅内不同程度多发性对称...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甲旁减)的颅脑S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提高对甲旁减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至2006年10例甲旁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行颅脑SCT扫描,其中8例均显示颅内不同程度多发性对称性钙化,敏感性为80%,且颅内钙化的数目与病程有关。结论:对于具有手足搐搦、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的患者,除应查血磷、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外,颅脑SCT检查有助于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 颅脑 钙化
下载PDF
Sturge-Weber综合征的CT分析(附13例报告)
5
作者 周伟文 何旭升 +1 位作者 冯友权 林永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5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3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和CT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结果在CT像上,13例均见病灶内钙化,其中,轻度钙化4例,中度钙化8例,重度钙化1例;脑萎缩10例,其中,6...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3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和CT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结果在CT像上,13例均见病灶内钙化,其中,轻度钙化4例,中度钙化8例,重度钙化1例;脑萎缩10例,其中,6例受累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脉络丛扩大3例;颅骨增厚6例。结论脑叶皮层“脑回样”钙化是Sturge-Weber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CT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脑萎缩 脑回样钙化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能量钙图/虚拟去钙诊断模型在颅内出血与钙化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修超 于洋 +3 位作者 姜倩男 王贺 林锐 张铎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钙图/虚拟去钙图获得的判断模型在区分颅内出血灶与钙化灶中的作用,明确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疑似脑卒中157例患者中等密度病灶189例(训练集94例,测试集95例),利用双能量钙图/虚拟去钙图测量值建立...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钙图/虚拟去钙图获得的判断模型在区分颅内出血灶与钙化灶中的作用,明确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疑似脑卒中157例患者中等密度病灶189例(训练集94例,测试集95例),利用双能量钙图/虚拟去钙图测量值建立分类诊断模型;并与基于CT值的诊断方法对比,分析新方法在诊断效能方面的优势。同时,按照病灶大小分为不同亚组,分析诊断模型对于病灶大小的稳定性。结果在测试集上,基于CT值的模型AUC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24~0.890),而利用钙图/虚拟去钙获得AUC曲线下面积为0.994(95%CI:0.951~1.000);主观评估的明确诊断率分别为82.1%、68.4%,且在<5 mm亚组与>5 mm亚组中检出率一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双能量钙图/虚拟去钙的诊断模型可以准确鉴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出血灶与钙化灶的不同表现,并优于CT值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成像 脑卒中 出血灶与钙化灶
下载PDF
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同类型钙化集合体的矿物学特征及分布规律
7
作者 李源 王长秋 +3 位作者 鲁安怀 李艳 杨重庆 李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1-299,共9页
钙化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示,并与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灶中存在球状与块状两类不同形貌的矿物集合体,但是关于两类钙化矿物学特征的区别以及其在病灶中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仍不充分。选取具有不同程度钙... 钙化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示,并与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灶中存在球状与块状两类不同形貌的矿物集合体,但是关于两类钙化矿物学特征的区别以及其在病灶中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仍不充分。选取具有不同程度钙化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其附带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拉曼光谱(Raman),对钙化物的形貌、构造以及基于空间分布的物相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钙化灶中心由块状钙化构成,周围分布着球状钙化。块状钙化中物相分布不均匀,其中心由碳羟磷灰石(CHA)构成,边缘除CHA外还含有部分无定型磷酸钙(ACP)。球状钙化由白磷钙石(WH)与CHA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球状钙化 碳羟磷灰石 白磷钙石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钙化与脑小血管病MRI特征性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强 王剑 张波绪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A和MRI检查的2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Agatston法计算颅内动脉钙化积分;MRI评价CSVD影像表现,包括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A和MRI检查的2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Agatston法计算颅内动脉钙化积分;MRI评价CSVD影像表现,包括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WMH)、腔隙灶、脑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结果:276例中,颅内动脉钙化200例(72.5%)。颅内动脉钙化程度与WMH、腔隙灶及脑微出血均相关(均P<0.001),而与EPVS无明显相关(P=0.058),相关系数(rs)分别为0.350、0.285、0.251和0.142。颅内动脉钙化与CSVD的MRI表现相关性的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95%CI):WMH 1~2级为4.9(2.5,9.2),WMH 3级为6.6(3.1,14.1);腔隙灶为3.5(1.9,6.2);脑微出血为2.6(1.5,4.5);EPVS 1级为1.6(0.9,3.0),EPVS 2~4级为1.7(0.8,3.6)。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率较高,以颈内动脉为著。颅内动脉钙化程度与WMH、腔隙灶及脑微出血显著相关,可作为CSVD预测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钙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T、cMRI和SWI的影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福庆 龚洪翰 +3 位作者 张宝红 段文峰 曾献军 纪玉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的CT、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CCM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我院诊断为CCM的患... 目的对比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的CT、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CCM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我院诊断为CCM的患者42例。采用Siemens Plus 4螺旋CT或Somatom Sensation 16 CT扫描仪和Siemens Trio Tim 3.0 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进行扫描,分别从CCM的形态学表现、CCM出血表现和钙化表现对比分析其CT、cMRI和SWI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42例脑CCM患者中,CT共发现病灶28个,表现为类圆形略高密度,发现钙化灶21个,出血灶10个;cMRI发现病灶45个,表现为"网格"状或"爆米花"样高低混杂信号,发现钙化灶8个,出血灶18个;SWI发现病灶106个,其中钙化灶45个,出血灶84个。此外SWI还能够显示CCM的另一病理生理特征:周围引流小静脉。结论 cMRI+SWI是诊断CCM的首选方法,能较好反映CCM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海绵状血管畸形钙化
原文传递
多发硬脑膜骨化1例的解剖学观察与文献回顾
10
作者 马延兵 计胜峰 +2 位作者 肖新莉 周劲松 杨蓬勃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硬脑膜骨化在临床影像学检查或神经外科手术中偶有发现,多为头部外伤后血肿机化所致。本文报道1例无明显诱因的多发硬脑膜骨化成年男性标本:一处位于右侧额顶部;一处位于大脑镰前部右侧;回顾硬脑膜骨化的相关文献,并展望临床中对于颅内... 硬脑膜骨化在临床影像学检查或神经外科手术中偶有发现,多为头部外伤后血肿机化所致。本文报道1例无明显诱因的多发硬脑膜骨化成年男性标本:一处位于右侧额顶部;一处位于大脑镰前部右侧;回顾硬脑膜骨化的相关文献,并展望临床中对于颅内血肿诊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骨化 钙化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泽春 姜燕 +5 位作者 郑峰 闫瑾 柳淑青 袁杰 李佳勇 许长敏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椎动脉颅内段(IVA)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及颅脑CT检查,并分成APCCI组(n=50)、非APCCI组(n=50),对比两组IVA钙化情况,并分析A... 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椎动脉颅内段(IVA)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及颅脑CT检查,并分成APCCI组(n=50)、非APCCI组(n=50),对比两组IVA钙化情况,并分析APCCI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对比不同中医体质分型APCCI患者IVA钙化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APCCI患者IVA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相关性;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PCCI患者IVA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APCCI患者IVA钙化率明显高于非APCCI患者;APCCI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为痰湿质、气虚质,分别占比32.00%、28.00%;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APCCI患者IVA钙化情况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而Spearman分析发现APCCI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IVA钙化存在一定相关性(r=0.413,P<0.05);钙化组UA、HDL-C、ALP高于无钙化组(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基础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A、ALP、HDL-C是影响APCCI患者IVA钙化的确切性风险因素。结论:APCCI患者IVA钙化与中医体质分型有一定相关性,且影响APCCI患者IVA钙化的因素较多,需进一步加强APCCI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椎动脉颅内段 钙化特征 中医体质分型 相关性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V4段钙化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宁 计仁杰 +1 位作者 刘萍 王安荔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V4)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检查椎动脉V4段是否钙化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V4)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检查椎动脉V4段是否钙化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分析V4段钙化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钙化组和非钙化组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PI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V4段狭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化积分与pI值正相关(r=0.332,P=0.04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V锻钙化的发生率高,V4段钙化与血管搏动指数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钙化 脑血流动力学 颅内段椎动脉
下载PDF
应用CT分析大脑中动脉钙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华亮 高勇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59-162,共4页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钙化与相应供血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经CT确诊的大脑中动脉M1段钙化患者121例(151支),分析钙化的形态学特点、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用Cascoring自动分析软件计算钙化积分。对大脑中动脉钙化组与无钙化...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钙化与相应供血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经CT确诊的大脑中动脉M1段钙化患者121例(151支),分析钙化的形态学特点、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用Cascoring自动分析软件计算钙化积分。对大脑中动脉钙化组与无钙化组脑梗死发病率及大脑中动脉钙化组中有或无梗死灶与钙化积分诸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小结节状钙化121支,大结节状钙化18支,条状钙化12支。76支钙化位于大脑中动脉M1近段,55支位于大脑中动脉M1中段;20支钙化位于M1远段。钙化斑块与血管的关系,向心性43支,偏心性108支。大脑中动脉钙化组脑梗死发病率(51.7%)高于无钙化组(2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有梗死灶组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积分大于无梗死灶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CT容积扫描能显示大脑中动脉细小钙化,并能对钙化分型,确定钙化的部位。大脑中动脉钙化与否及钙化积分诸指标的大小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否密切相关,钙化组比无钙化组更易发生脑梗死;有梗死灶组的钙化程度比无梗死灶组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钙化 生理性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颅内动脉钙化评价方法在脑小血管病风险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鹏 李凯 +2 位作者 韦寅 卢胜云 谢金玲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评估脑小血管病(CSVD)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30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CSVD总体负担评分,将实验组分为4组(1~4分),无CSVD(0分)人群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评估脑小血管病(CSVD)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30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CSVD总体负担评分,将实验组分为4组(1~4分),无CSVD(0分)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在头颅CT评价IAC情况,在头颅MRI评价腔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4个征象并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5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AC与CSVD的相关性。结果:在5组研究对象组间比较中,CSVD 4分组的患者年龄最大[68.50(62.25,74.75)岁],高血压发病率最高(88.5%),CSVD3分组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最高(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高血压3个混杂因素之后,CSVD严重程度与IAC 3~4级(OR=4.697,95%CI 1.349~16.346;P=0.015)独立相关。结论:IAC与CSVD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IAC的定量评价有助于临床借助CT筛查评估CSV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钙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伴与不伴脑动脉血管壁钙化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秋丽 杨兴丹 +2 位作者 张航 李国锋 刘晨菲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脑动脉血管壁钙化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21年8月CAS患者256例,均行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脑动脉血管壁钙化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21年8月CAS患者256例,均行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分析脑动脉血管壁钙化情况,分为伴钙化组与不伴钙化组,对比2组临床特征,分析脑动脉血管壁钙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于1年后评估2组预后情况,评价脑动脉血管壁钙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56例CAS患者中血管壁钙化85例,总发生率为33.20%,其中进展性钙化32例,占总钙化的37.65%。伴钙化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吸烟史比例、CAS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高于不伴钙化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动脉血管壁钙化与CAS患者年龄、BMI、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吸烟史比例、CAS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CIMT,LDLC,Hcy,FIB,D-D呈正相关(r均>0.417,P<0.05);随访1年,伴钙化组失访1例,不伴钙化组失访2例,伴钙化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3.81%(20/84)高于不伴钙化组10.06%(17/169)(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伴脑动脉血管壁钙化的CAS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不伴脑动脉血管壁钙化患者的2.885倍,95%可信区间为1.592~5.229,P=0.001。结论伴与不伴脑动脉血管壁钙化CAS患者的多项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伴血管壁钙化会加快病情进展,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及早给予合理性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 血管壁钙化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检出椎动脉颅内钙化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臧立会 张青娜 +1 位作者 王欣 魏书艳 《现代医学》 2018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检出椎动脉颅内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2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检查,统计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检出椎动脉颅内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2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检查,统计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钙、血磷、尿素氮、血脂及白细胞水平,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检出椎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检出椎动脉颅内钙化,观察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动脉颅内钙化患者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者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椎动脉颅内无钙化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椎动脉颅内钙化检出率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高血脂关系密切(P<0.05)。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加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可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椎动脉颅内钙化 相关因素 64排螺旋CT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钙化定量评价与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鹏 韦寅 +2 位作者 邱维加 卢胜云 谢金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11-915,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3种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的结果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3例观察对象的资料。CSVD患者为实验组,无CSVD者为对照组。在头颅CT采用Agaston、改良Woodcock、Babiarz这3种方法评价IAC,在头颅MRI评价腔隙性... 目的旨在探讨3种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的结果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3例观察对象的资料。CSVD患者为实验组,无CSVD者为对照组。在头颅CT采用Agaston、改良Woodcock、Babiarz这3种方法评价IAC,在头颅MRI评价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4个征象并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CSVD与IAC的相关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观察对象的IAC。结果Agaston钙化分级、改良Woodcock钙化积分、Babiarz钙化分级与CSVD总体负担评分(r分别为0.643、0.666、0.681)、深部白质高信号(r分别为0.503、0.536、0.539)、脑室旁白质高信号(r分别为0.535、0.578、0.570)、脑微出血(r分别为0.452、0.480、0.479)、腔隙性脑梗死(r分别为0.466、0.518、0.541)、血管周围间隙(r分别为0.585、0.577、0.554)均呈正相关,P值均<0.001。结论3种IAC评价结果均与CSVD呈正相关,IAC可能是CSV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钙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钙化的CT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华亮 高勇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水平段(M1)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经头颅CT确诊M1段钙化且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者41例,按有无钙化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分析MC...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水平段(M1)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经头颅CT确诊M1段钙化且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者41例,按有无钙化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分析MCA钙化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钙化量化指标是否有相关性;检验钙化组与无钙化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MCA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钙化体积以及积分值呈线性相关;钙化组与无钙化组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钙化程度与TCD反映血管弹性的PI相关,但与反映狭窄程度的血流速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钙化 生理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普勒 经颅 搏动指数
下载PDF
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发生的影响
19
作者 王丽萍 刘秀萍 +2 位作者 张志刚 赵志林 张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6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基底节钙化,分为A组(无基底节钙化)和B组(发生基底节钙化)。比较两... 目的:分析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6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基底节钙化,分为A组(无基底节钙化)和B组(发生基底节钙化)。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差异。结果:65例患者中,发生基底节钙化29例,发生率为44.62%;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ALP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尿酸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基底节钙化的脑梗死患者可能伴有高尿酸、HHcy的临床特征,且ALP可能参与基底节钙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节钙化 碱性磷酸酶 血钙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从内风论治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1例
20
作者 周家程 季一洲 王东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通过1例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的治疗,介绍王东旭主任治疗本病的证治思路和理法方药。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为罕见病种,病因不明,临床上尚未有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本例患者为不明原因发病,舌象和脉象未能给诊治提供... 通过1例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的治疗,介绍王东旭主任治疗本病的证治思路和理法方药。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为罕见病种,病因不明,临床上尚未有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本例患者为不明原因发病,舌象和脉象未能给诊治提供较多依据,且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诸症繁多,临床辨证及治疗都较为棘手,今介绍本例患者的辨治经验,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中风 续命汤 中医药疗法 王东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